1、 ICS 65.020.20 CCS B31 DB42 湖北省 地方 标准 DB42/T 867 2021 代替 DB42/T 867-2012 辣椒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practice for pepper cultivationunder green house 2021-05-12 发布 2021-07-12 实施 湖北省市 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867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季节 . 1 5 品种选择 . 1 6 播种育苗 . 1 6.1 播种 . 1 6.2 育苗
2、 . 2 6.3 苗期管理 . 2 7 整地 . 2 7.1 定植前的准备 . 2 7.2 植株定植 . 2 8 田间管理 . 2 8.1 温度管理 . 3 8.2 肥水管理 . 3 8.3 其他管理 . 3 9 病虫害防治 . 3 9.1 主要病虫害 . 3 9.2 防治原则 . 3 9.3 农业防治 . 3 9.4 物理防治 . 3 9.5 生物防治 . 3 9.6 化学防治 . 3 10 采收 . 4 11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 辣椒设施生产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5 DB42/T 867 2021 II DB42/T 867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
3、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 文件代替 DB42/T 867 2012 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 。与 DB42/T 867 2012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a)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引导语进行增减和修改(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b) 变更产地环境质量的适用标准(见 3 产地环境); c) “ 4 栽培季节”合并和简化早春栽培和延秋栽培的内容(见 4) ; d) “ 5 品种选择”替换和补充了推荐品种(见 5) ; e) “ 6 育苗”修改为“ 6 播种
4、育苗” ; f) “ 6.5播种”修改为“ 6.1播种” ; g) “ 6.1 育苗设施”至“ 6.4 种子处理”的内容进行简化合并为“ 6.2 育苗”,删除了营养土的 配制和苗床准备的内容,引用 DB42/T 1180; h) “ 6.6 苗床管理”删除了“ 6.6.1 早春栽培苗床管理”和“ 6.6.2 延秋栽培苗床管理”,增加 了集约化育苗苗床管理 ; i) “ 7 定植”修改为“ 7 整地定植”,增加了“ 7.1.1 设施消毒”,增加了“ 7.1.2 整地施肥”, 合并“ 7.2 定植时间”和“ 7.3 定植密度”为“ 7.2 植株定植” ; j) “ 9.2 防治原则”删除了“不同类
5、型农药应交替使用,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期规定,不得使用禁 用和限用农药”,将该内容增加到“ 9.6 化学防治”中 ; k) “ 9.5 生物防治”删除了禁用农药 ; l) “ 10 采收”删除了“产品质量应符合 NY 5005的规定” ; m) “表 A.1” 删除 了 不允许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疮痂病推荐药剂只保留了“ 3%中生菌素可溶 性粉剂”,蚜虫推荐药剂只保留了“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乳剂”修改为“苏 云金杆菌粉剂”,烟粉虱推荐药剂增加了“ 22.4%螺虫乙酯悬浮液”。 本文件由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提出。 本文件由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
6、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蔬菜办公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飞、李宁、袁尚勇、尹延旭、高升华、余楚英、姚明华。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 027-87665821,邮箱: ;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 027-87380819,邮 箱: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 为 DB42/T 867 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42/T 867 2021 1 辣椒 设施 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辣椒( Capsium annuum L.)
7、设施 栽培的栽培季节、品种选择、 播种 育苗、 整地 、田 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辣椒 设施 栽培,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 16715.3 瓜菜 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2312 茄果类蔬菜穴盘育
8、苗技术规程 DB42/T 1180 茄果类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栽培季节 早春栽培宜于 10月上中旬播种,翌年 2月中下旬至 3月上旬抢晴天定植, 4月上中旬至 7月上旬采收。 延秋栽培宜于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播种, 8月上中旬定植, 9月中下旬至翌年元月上旬采收。 5 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符合市场需要的辣椒品种。早春栽培宜选用早熟、耐低温 弱光品种,如佳美 2号、鄂椒香帅、鄂玉兰椒、基地酷优、兴蔬早慧等;延秋栽培宜选用耐热、抗病毒 病品种,如鄂玉兰椒、鄂椒锦绣、鄂椒帅亮、鄂椒墨丽、基地酷优等。种子质量应符合
9、 GB 16715.3的要 求。 6 播种 育苗 6.1 播种 DB42/T 867 2021 2 6.1.1 播种时期和方式 早春宜于 10月上中 旬采用塑料大棚穴盘点播育苗,亦可于 12月上中旬采用工厂集约化育苗;延秋宜 于 7月上中旬采用遮阳网及塑料薄膜避雨覆盖,采用穴盘或营养钵点播。 6.1.2 播种量 每 667 m2大田栽培宜用种 32 g 40 g。 6.2 育苗 育苗环境应符合 DB42/T 1180的要求,育苗设施应符合 NY/T 2312 的要求。根据栽培季节和栽培目 的不同选用大棚、小拱棚、遮阳网及穴盘等育苗设施,提倡采用集约化育苗,宜选用 72孔穴盘播种育苗。 种子质量
10、应符合 GB 16715.3 中二级良种以上的要求。种子处理宜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防止种传病 害。 6.3 苗期管理 早春栽培冷床育苗, 50 %种子出苗后,宜及时揭除覆膜。待幼苗具有 2片 3片真叶时,选晴天假植 于大棚营养钵内或苗床内,假植深度以子叶节下 1 cm 2 cm为宜,假植后于苗床上搭盖小拱棚进行管理, 气温保持在 20 30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90%, 7 d后开始逐渐通风降湿,定植前 5 d 7 d炼苗。延 秋栽培播种时宜在大棚上加盖顶膜和遮阳网。种子消毒后宜直播于营养钵或穴盘中,苗出齐后控制水分, 保持土壤半干半湿,苗龄 25 d,定植前喷施 0.1%磷酸二氢钾和 1
1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倍液 1次。集约 化育苗苗床管理应符合 DB42/T 1180的规定。 7 整地 7.1 定植前的准备 7.1.1 土壤处理 对连作病害较严重的地块,可在盛夏季节高温换茬期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土壤深翻后每 667 m2撒施 石灰氮 50 kg 60 kg,可兑粉粹秸秆 2000 kg,棚内浇足底水后覆盖地膜,密闭设施,连续闷棚 35 d 40 d, 设施通风备用,有效杀灭土壤中存活的病原菌、害虫及其虫卵。 7.1.2 整地施肥 前茬收获后, 将大棚土壤深翻 25cm 30cm后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每 667m2施用腐熟农家肥 2000 kg 3000 kg或生物
12、有机肥 300 kg 400 kg, 复合肥( N:P2O5:K2O=15:15:15,下同 ) 50kg,农家肥均匀撒 施翻入地中,复合肥沟施于畦面中央,深度宜为 10 cm。 采用高温、药剂熏蒸闷棚后,应增施微生物菌 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394的要求。畦面宽 90 cm,畦高 20 cm,沟宽 30 cm,地膜覆盖。 7.2 植株定植 早春 大棚多层覆盖 栽培 宜于 2月 上旬抢晴天 定植 , 早春 大棚 栽培 宜于 2月 中下旬抢晴天 定植 ,小拱棚 栽培宜于 3月 上中旬抢晴天 定植 , 延秋栽培 宜于 8月中 下 旬定植。 早春 栽培株距宜为 33 cm,行距 50 cm,
13、每 667 m2 3500 株; 延秋 栽培株距宜为 35 cm 40 cm,行距 50 cm,每 667m2 2800 株 3200 株; 每穴 定植 1株。 8 田间管理 DB42/T 867 2021 3 8.1 温度管理 早春 栽培 幼苗定植后 备 棚 5 d 7 d,活苗后恢复适温管理。开春后随着温度的逐步回升,应适时适 当通风降湿,保持日温 25 30 ,夜温 15 20 ,地温 16 以上;延秋栽培前期注意遮阳, 后期 注意防寒保温, 保持日温 25 30 ,夜温 15 20 ,白天适当通风降 湿。 8.2 肥水管理 幼苗定植成活后宜轻施 1次 2次 有机复合液肥作“提苗肥”,分
14、别在采收初期和盛期,每 667 m2大 棚追施复合肥 15 kg各 1次,施肥后应及时灌水并加强通风;在水分管理上,活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初 花坐果时只需适量浇水,提高前期坐果率。 盛果期每采收 1次 2次 要配合灌水施肥, 土壤相对湿度宜保 持 在 80%,推荐使用膜下滴灌技术。 8.3 其他管理 宜及早摘除第一花序下所有侧枝,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立支架;早春大棚栽培宜全程覆盖顶膜, 裙膜可 在 5月 中旬拆除;延秋大棚栽培前期宜覆盖顶膜和遮阳网,遮阳网可 在 9月上旬幼苗成活后拆除, 10月中旬气温开始下降宜及时加盖裙膜 。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早春栽培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
15、灰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主要害虫有蚜虫、烟青虫等;延 秋栽培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主要害虫有蚜虫、烟粉虱、烟青虫等。 9.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9.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实施轮作制度,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清洁田 园。 9.4 物理防治 播种前宜选用温汤浸种,夏季高温闷棚,避雨及遮阳覆盖,防虫网阻隔,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黄 板和杀虫灯诱杀。 9.5 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天敌,如蚜虫可用瓢虫、蚜茧蜂、蜘蛛、草蛉、食蚜蝇等天敌防治,棉铃
16、虫、烟青虫等 可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 防治病虫害。 9.6 化学防治 不同类型农药应交替使用,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期规定,不得使用禁用和限用农药;化学农药的使用 应符合 GB/T8321.9和 NY/T393的规定 外,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见附录 A中表 A.1。 DB42/T 867 2021 4 10 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商品辣椒成熟度及时、分批采收。 11 生产档案 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品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以及田间操作管理措施;所有记录 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至少
17、保存 2 a。 DB42/T 867 2021 5 A A 附录 A (资料性) 辣椒 设施 生产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 A.1给出了 辣椒 设施 生产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表 A.1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推荐药剂 使用剂量(倍液)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猝倒病 72.2%霜霉威水剂 800 喷雾 10 灰霉病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 50%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 800 1000 喷雾 喷雾 10 10 疫病 69%烯酰锰锌 可湿性粉剂 1000 喷雾 10 炭疽病 25%咪鲜胺乳油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600 600 喷雾 喷雾 喷雾 10 10 10 病毒病 20%吗胍 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喷雾 3 疮痂病 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 800 喷雾 7 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3000 喷雾 7 烟青虫 8%阿维菌素乳油 苏云金杆菌粉剂 3000 200 喷雾 喷雾 7 7 烟粉虱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 22.4%螺虫乙酯悬浮液 3000 2000 3000 2000 3000 喷雾 喷雾 喷雾 4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