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20 CCS B 31 DB42 湖北省 地方 标准 DB42/T 185 2021 代替 DB 42/T 185-2006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garlic cultivation 2021 - 04 - 01 发布 2021 - 06 - 01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85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1 5 整地施肥做畦 . 1 6 种蒜准备 . 1 品种选择 . 1 种蒜质量
2、. 2 种蒜处理 . 2 7 播种 . 2 播期选择 . 2 密度与用种量 . 2 播种方法 . 2 机械播种 . 2 8 田间管理 . 3 封闭除草 . 3 水肥管理 . 3 9 病虫害防治 . 3 防治原则 . 3 主要病虫害种类 . 3 农业防治 . 3 物理防治 . 3 生物防治 . 4 化学防治 . 4 10 收获 . 4 青蒜苗收获 . 4 蒜薹收获 . 4 蒜头收获 . 4 11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 大蒜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 5 DB42/T 185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3、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 代替 DB42/T 185-2006绿色食品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本 文件 与 DB42/T 185-2006主要 技术 变化: a) 品种选择 中 增加了推荐性品种(见 5.1); b) 增加了机械播种方法(见 6.3.2) ; c) 增加了“封闭除草”,删除了原标准中“中耕”环节(见 7.1); d) “ 浇水”和“追肥”合并为“肥水管理”(见 7.2),增加了三级标题 7.2.1水分管理和 7.2.2 施肥管理(见 7.2.1、 7.2.2); e) 增加了大蒜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见附录 A); f) “ 收获”中增加了二级标题,增加了分青蒜苗、蒜薹和
4、蒜头收获标准及收获方法(见 9.1、 9.2、 9.3) 。 本 文件 修订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 本 文件 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当阳市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当阳市长坂坡农业专业合作社。 本 文件 主要起草人:郭凤领、吴金平、魏玉翔、符家平、周雄祥、胡军安、周洁、杨孔涛、汪品三、 吴方华、邱正明、陈磊夫、矫振彪、刘志雄、杨蓓、刘义满、朱凤娟、袁伟玲、严承欢、张振兴。 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42/T 185-2006。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 027-87665821,邮
5、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 027-87389436,邮箱: 。 DB42/T 185 2021 III 引 言 大蒜( Allium sativum L.)又叫蒜、胡蒜,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大蒜有刺激性气味,味辛辣, 是烹调美味佳肴的调味品,具有保健功能和极佳的绿色天然药用价值。全国葱蒜类蔬菜种植面积 240余 万 hm2,其中 大蒜的种植面积约为 33.3万 hm2 ,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 1/3左右,产量约为 1600万 t,占全 球 的 75%左右。 大蒜栽培面积 在我国各类蔬菜中位列第 7位,是非常重要的特色蔬 菜种类, 20
6、17年作为 4大 类特色蔬菜之一也被列入国 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我国既是大蒜生产大国 , 又是大蒜消费大国 , 大蒜产量 、 规模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第一 。主要生产 基地集中在山 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江苏、甘肃、西藏等省自治区。山东省济宁市金 乡县是大蒜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 年种植面积达到 13.3万 hm2 以 上。其他地区如湖北当阳、安徽毫州、怀远,河北永年,陕西武功、兴平,广西全州,云南大理等地 都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湖北省大蒜种植年播种面积 4万 hm2以上,主产区集中在宜昌当阳、随州广 水、孝感孝南区、云梦、黄冈市黄州区、襄
7、阳等地。 近年来,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及各省市科研项目大力支持下,在大蒜的种质资源研究及新 品种选育、大蒜绿色 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如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大蒜机械化播种、大蒜水肥一体化 管理技术、大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面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大蒜的绿色 高质量发展。但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如管理粗放、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 在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主要表现有:一采薹不科学。过度采薹比较普遍, 损害了养分输导组织 , 加之后期 水肥 管理不到位, 造成产量偏低。二施肥不合理。三是密度过大。四是防病意识淡薄。田 间的一些病害 成为了大蒜生产中的困扰因素,
8、危害很大。五是栽培模式不合理。由于大蒜喜水肥, 产量高且蒜头、蒜 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蒜农尽管知道轮作的好处和连 作的危害, 但不愿意进行倒茬 , 导致产品品质变 劣 , 效益下滑 。 为了提高大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各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现状制 定了相应的大蒜生产技术规程,湖北省于 2006年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DB/T 185- 2006),是 2006年修订的,时隔 14年,大蒜生产中有很多技术环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品种选择方面, 目前有很多优良新品种可以选择;播种除了人工播种外,机械化播种占了很大比例;病虫害防治方面的 技术措施和用
9、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标准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我省大蒜产业标 准化生产,特提出修订该标准。 DB42/T 185 2021 1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大蒜 ( Allium sativum L. )生产 栽培中的产地环境条件、整地施肥做畦 、 种蒜准备、 播种 、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 收获 的基本要求。 本 文件 适用于湖北省大蒜的栽培生产,长江中下游流 域 其他地区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10、(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 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 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 适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4 绿色食品 葱蒜类 蔬菜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条件 宜选择 地势平坦、 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 pH为 5.5 6.0 的 耕地 栽培为 宜 。产 地 环境 条件应符合 NY/T 391的规定。 大蒜忌连作, 避免选择 前茬作物为韭菜、葱、洋葱或大蒜 等百合科作物
11、的地块种植大蒜。 5 整地施肥做畦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结合翻耕一般 每 667 m2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 2000 kg 3000 kg或者商品有 机肥 200 kg 300 kg,尿素 25 kg 30 kg、过磷酸钙 50 kg 60 kg、 硫酸钾肥 25 kg 30 kg, 或者 施用含硫 的 大蒜专用肥 60 kg 70 kg( N:P2O5:K2O=20:10:20) 。深翻土地,整细耙平,做成畦面宽 1.8 m 2.0 m的 畦,两边沟宽 20 cm,深 15 cm 20 cm。要求土块细碎,畦面平整。基肥施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 6 种蒜准备 品种选择 DB4
12、2/T 185 2021 2 宜 选择优质、丰产、抗病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 以收青蒜苗为主时宜 选用休眠期短、出苗快、生长快、假茎长、叶片宽厚的品种 。可 选择 二水早、 云顶早、 温江红七星 等早熟品种; 以收蒜薹为主时可选择蒜薹蒜头兼用型品种,如成蒜早 2号、中蒜 1号、汉源大蒜等。 以生产蒜头为主时可选择 优良地方品种如 广水 吉阳大蒜、枝江白皮大蒜、襄阳红蒜、叶路大蒜、鹤 峰邬阳紫皮蒜等,也可引进省外优良大蒜品种, 如 苍山大蒜 、 金乡白蒜、江苏太仓白蒜、徐州白蒜、中 蒜 1号等。 种蒜质量 精选具有品种特征,肥大圆整,蒜瓣整齐,无病 斑 ,无损伤的蒜头,淘汰夹瓣蒜。指标宜为品种纯
13、 度 92%、健瓣率 90%、整齐度 85%、完整度 85%、水分含量 65%。 种蒜处理 6.3.1 去茎盘和蒜皮 将蒜种鳞茎掰开,挑出变色、软瘪和过小的瓣,剥掉蒜皮和干缩茎盘,然后晒种 2 d 3 d。 6.3.2 浸种和低温处理 将选好的种蒜用清水浸泡 1 d,再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浸种 1 h 2 h。 捞出沥干水分播种。 用于生产青蒜或蒜薹的种蒜,可以在播种前用 0 5 的温度处理 20 d 25 d或用 0 温度处理 10 d 15 d打破休眠。 7 播种 播期选择 以 采收青蒜、 蒜薹 为主要目的时,宜为 7月 下 旬 11月上旬 ; 栽培采收蒜头为主要目的时,
14、宜为 9月 上旬 9月下旬。以遮荫凉棚栽培采收青蒜时,可在 7月 上旬 播种。 密度与用种量 以采 收青蒜 苗 为主时,行株距为 8 cm 12 cm 3 cm 5 cm, 每 667 m2蒜种用量 220 kg 250 kg; 以采 收蒜薹为主时,行株距为 20 cm 8 cm,每 667 m2蒜种用量 150 kg 200 kg; 以采 收蒜头为主时,行株距为 20 cm 13 cm, 每 667 m2蒜种用量 120 kg 150 kg。 播种方法 7.3.1 人工播种 按蒜瓣大小分区播种。按预设行距逐行开沟排种,蒜瓣侧放(腹背连线与行向平行),播种深度 3 cm 4 cm,播种后 覆土
15、 浇水。采收青蒜苗的播种较早,为防高温 宜于畦面覆 5 cm厚的稻麦 、 玉米等秸秆, 且秸秆不揭除 ; 亦可覆遮阳网,出苗后揭除。 机械播种 可采用自走式大蒜播种机进行播种, 一次作 业可完成 5行大蒜栽种,日播种面积达 0.33 hm2 0.4 hm2, 是人工栽种效率的 25倍以上。 DB42/T 185 2021 3 8 田间 管理 封闭除草 一般用 90% 乙草胺乳油或者 72% 异丙甲草胺乳油 或 33%二甲戊乐灵乳油 在播种后及时对土表喷施。 除草剂喷施以傍晚和土壤有墒时为宜,避免强光和高温影响药效。采用秸秆覆盖栽培的可不用喷洒封闭 除草剂。 水 肥 管理 8.2.1 水分管理
16、幼苗前期宜适当控水,以松土保墒为主,土壤过 干 时浇水。越冬前,灌大水一次。翌春返青期,宜 浇一次返青水。花茎伸长期,要及时满足水份要求,尤其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 蒜薹 宜于采收前 3 d 5 d天停止浇水。 8.2.2 施肥管理 以 收 青蒜 苗 为目的时,宜于幼苗出土 3 cm 6 cm或幼苗 2片 3片叶时,每 667 m2施用尿素或 含硫高氮 复合肥等速效性肥料 8 kg 10 kg,以后每隔 7 d 10 d施一次, 一般两次即可 。 以 收获蒜头和蒜薹为目的时,除在幼苗期追苗肥外,宜于越冬前再追一次,每 667 m2施复合肥 10 kg 左右;翌年 2月下旬,追施返青肥,可于雨前撒
17、施,每 667 m2施复合肥 15 kg 20 kg; 3月中旬在蒜薹迅速 伸长的同时,鳞茎(蒜头)也逐渐形成和开始膨大,根系生长和吸肥能力均达到高峰,是施肥的关键时 期,视天气情况追施复合肥 15 kg/667 m2 20 kg/667 m2。收蒜头的 于 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追肥,每 667 m2 追施复合肥 15 kg 20 kg,蒜头采收前 7 d停止浇水,防止蒜头含水过多不耐贮藏。 肥料 施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9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应坚持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 措施。 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叶枯病
18、、紫斑病、锈病 、根腐病 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葱蓟马、潜叶蝇、葱地种蝇等。 农业防治 宜与非葱蒜类作物进行 2 a 3 a轮作,采用无病蒜种。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都良好的地块栽培; 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 增强 植株长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物理防治 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 蛾类 害虫成虫 ; 蚜虫可用黄色粘虫板 诱杀 , 15片 /667 m2 20片 /667 m2(单片规格 40 cm 25 cm) ;利用 葱蓟马有趋向蓝色的习性,可在葱地设置蓝色粘板, 15片 /667 m2 20片 /667 m2, 设置高度 高于植株顶端约 40 cm; 蒜蛆可
19、用糖醋液 ( 糖 6份,醋 3份,白酒 1份, 2.6%高 效氯氟氰菊酯 乳油 50 ml ) 诱杀成虫。 DB42/T 185 2021 4 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或释放天敌,利用生物源农药等。 化学 防治 化学农药应符合 NY/T 393的规定,农药 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和农药产品标签的规 定 , 严禁使用剧毒 、 高毒 、 高残留的农药 ,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 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 。 大蒜 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 A。 10 收获 青蒜苗收获 青蒜 苗 可从出苗后 50 d 60 d开始分批进行采收 。 蒜薹收获 蒜薹顶部开始弯曲,薹苞开始变白时为
20、采收时期,采取徒手拔薹。拔薹时间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 进行。 蒜头收获 蒜头的收获标准为:大蒜植株的基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逐渐呈现枯黄,顶部叶片 3 4片保持绿色; 观察蒜头,蒜瓣背部已凸起,瓣与瓣之间沟纹明显。时间一般在拔完蒜薹后 15 d 25 d。收获时一定要 用蒜叶将蒜头盖好,以防太阳暴晒造成蒜皮变绿或灼伤 蒜头;挖出蒜头后要就地晾晒 2 d 3 d,防雨淋, 以免影响大蒜质量。然后剪秆、削胡、分级、晾晒、贮藏。 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744有关大蒜的规定,包装应符合 NY/T 658的规定。 11 生产档案 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 , 记录 产地环境 、 品种 选择 、整地 施肥
21、、 播种、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 收 获等 ; 所 有 记录应真实 、 准确 、 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 , 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保管 , 至少保存 2 a。 DB42/T 185 2021 5 A A 附录 A (资料性) 大蒜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大蒜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见 表 A.1所示。 表 A.1 大蒜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表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紫斑病 可用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喷雾;或 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喷雾;或 50%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喷雾;或氟啶胺 +苯醚甲环唑(有效用量 10 g+15
22、g/667 m2)兑水 25 kg/667 m2,均匀喷雾防治。 7 10 叶枯病 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 1500 倍液喷雾;或 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喷雾,视病情间隔 10 d 14 d 喷 1 次。 7 10 锈 病 可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喷雾;或 20%丙环唑 乳油 2000 倍液 喷雾;或 30% 苯醚甲丙环乳油 3000 倍液;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每隔 7 d 10 d 1 次,连用 2 次 3 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 7 10 根腐病 可用
23、嘧菌酯处理种子(有效用量 2.4 g/100 kg 种子);或 40%氟硅唑 乳油 8000 倍液 灌 淋根茎 ;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灌淋根茎 ; 45%咪鲜胺水乳剂 2000 倍液灌 根,视病情间隔 10 d 14 d 灌 1 次。 7 白腐病 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淋根茎 ;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 液灌淋根茎 ; 或 50%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1500 倍液灌淋根茎 ;每隔 10 d 灌根 1 次,连续 1 次 2 次。 10 病毒病 可用 20%病毒克星 400 倍液喷雾; 1.5%植病灵乳剂 1000 倍液喷雾
24、;消灭传毒媒介昆 虫,防治病毒的重复感染,如蚜虫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蓟马可选 用多杀霉素、吡虫啉、噻虫嗪、虫螨腈、唑虫酰胺等药剂。 10 葱地种蝇 可用 90%敌百虫 800 倍 1000倍液,每隔 7 d 喷 1 次, 2 次 3 次 ; 幼虫可用药剂灌 根, 1.8%阿维菌素 3000 倍液或 30%噻虫嗪 1000 倍液灌根,也可用 90%敌百虫每 667 m2 1 kg 2 kg,随水浇灌。 7 葱蓟马 可选用 60 g/L 乙级多杀菌素 1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或 10% 氯氰菊酯乳油 1500 倍 3000倍液,或 25%噻虫嗪 5000 倍 10000 倍液,在清早露水 未干时喷施。 7 10 潜叶蝇 可用 10%灭蝇胺悬浮剂 1000 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