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60 CCS P 66 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138 2021 热熔型涂料路面标线施工技术规范 2021 - 04 - 12 发布 2021 - 07 - 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138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热熔型涂料反光标线分级 . 2 5 材料要求 . 2 6 施工工艺 . 3 7 质量检验标准 . 5 附录 A(规范性) 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 . 7 附录 B(规范性) 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 . 8 附录 C(规范性) 玻璃珠粒径
2、分布试验方法 . 10 附录 D(规范性) 玻璃 珠逆反射性能试验方法 . 11 DB41/T 2138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兄 弟路标涂料有限公司、郑州嵩岳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 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河南省豫通工程管 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辉、常天冰、冯松锴、郭彦伟、董海伟、付立军、杨丰恒、邸惠龙、张幸杰、 蔡宝成、李世敏、刘前途、王伟、
3、史伟亚、张小亚、张红军、刘耀东、秦夕涛、孙小菊、冯洪洋、毛亮、 郭帅、罗梅、茹宁、芦天军、宋华锋、杨欣、白运洲、朱峰、王杰、胡金龙、贺克飞、邢洁、张亚平、 乔雷、何润平、刘志、李作冲、刘学勇、温帅。 DB41/T 2138 2021 1 热熔型涂料路面标线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熔型涂料路面标线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标准及验收办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改建工程和养护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4、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706 二氧化钛颜料 GB 2893 安全色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5768.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4部分:作业区 GB/T 6003.1 试验筛 技术要求和检验 第 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16311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 方法 GB/T 21383 新划路面标线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数及测试方法 GB/T 24722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 JTG F80/1 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T 280 2004 路面标线涂料 JT/T 49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
5、抽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熔型涂料 热熔型涂料是由热塑型树脂为主要成膜物,配以颜料、填料、反光材料、助剂等经混合机充分混匀 制成的道路标线材料。 3.2 逆反射亮度系数 观测方向的(光)亮度与垂直于入射光方向 的平面上的法向照度之比,以坎德拉每平方米每勒克斯 表示 cd m-2 lx-1, 交通反光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通常采用毫 坎德拉每平方米每勒克斯表示 mcd m-2 lx-1。 3.3 有机物含量 热熔标线涂料在一定温度下试样加热灰化后挥发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DB41/T 2138 2021 2 4 热熔型涂料反光标线分级 热熔型涂
6、料反光标线按新划路面标线 14天以内的逆反射亮度系数,将标线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应 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反光等级分级表 等级 白色 (mcd m-2 lx-1) 黄色 (mcd m-2 lx-1) 级 150 100 级 250 125 级 350 150 级 450 175 5 材料要求 涂料 5.1 5.1.1 性能应符合表 2的规定,其它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280的规定,同时应能满足在沥青路面、水 泥混凝土路面上耐久使用的要求,且应有与之配套的施工机械。 5.1.2 色度应符合 GB 2893的要求,其色品坐标应符合 JT/T 280 2004中 表 6和图 1的规定。 5
7、.1.3 应干燥、无结块、无杂质,搅拌后呈均匀松散状态。 5.1.4 在成型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施工性能。 表 2 涂料性能指标表 项目 热熔型 反光型 突起型 有机物含量( %) 19(质量比) 二氧化钛含量( %) 级 3.5(质量比) 级及以上 6(质量比) 黄颜料含量( %) 3(质量比) 密度( g/cm3) 1.9 2.3 软化点() 100 140 涂膜颜色与外观 干燥后,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粘胎现象,涂膜的颜色和外观应与标准板差别不大 不粘胎干燥时间( min) 3 亮度因数 白色 0.75 黄色 0.45 抗压强度( MPa) 23 1 时, 18 50 2 时
8、, 3 耐磨性, mg(200转 /1000 g后减重 ) 60( JM-100橡胶砂轮) 耐水性 在水中浸 24 h应无异常现象 耐碱性 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 24 h无异常现象 DB41/T 2138 2021 3 项目 热熔型 预混玻璃珠含量( %) 级 25 级及以上 30 玻璃珠成圆率( %) 80 涂层低温抗裂性 -10 保持 4 h,室温放置 4 h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三个循环后应无裂纹 加热稳定性 200 220 在搅拌状态下保持 4 h,应无明显的泛黄、焦化、结块等现象 人工加速耐候性 经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后,试板涂层 不产生龟裂、剥落;允许轻微粉化和变 色,但色品坐标应符合
9、 JT/T 280 2004中表 6和图 1规定的范围,亮度因数变化 范围应不大于原样板亮度因数的 20% 玻璃珠 5.2 5.2.1 玻璃珠材料应符合 GB/T 24722的要求。 5.2.2 级及以上热熔型涂料反光标线面撒玻璃珠,其中粒径 600 m 以上的 4 号玻璃珠含量应大于 玻璃珠总量的 50%。 4 号玻璃珠级配应符合表 3 的规定,逆反射亮度系数 600 mcd m-2 lx-1,测试方 法见附录 D。 表 3 4 号玻璃珠级配表 玻璃珠粒径( m) 玻璃珠质量分数( %) 1400残留 0 600 1400 95 100 600通过 0 5 材料的检验、运输和储存 5.3 5
10、.3.1 涂料和玻璃珠应按 JT/T 280、 GB/T 24722、 JT/T 495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规定的技术指 标。产品应配有合格证、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5.3.2 材料使用前应进行取样,并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3.3 材料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日晒。 5.3.4 材料存放时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夏季气温过高时应采取措 施降温。 6 施工工艺 一般规定 6.1 6.1.1 热熔标线施工前应对施工和保通人员统一进行技术培训。 6.1.2 热熔标线施工前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下涂剂施工工艺、涂料用量、玻璃珠撒布量、划线
11、车的行驶 速度等,并检验标线宽度、标线厚度、反光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 6.1.3 新铺沥青路面的热熔标线施工,可在路面施工完成 1 周后开始;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热熔标 线施工,应在混凝土养护膜老化起皮并清除后开始。 6.1.4 对基底原路面标线的清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用不损坏原路面的施工工艺。清除标线作业时 应有有效的抑尘措施。 6.1.5 标线施划前应清除路面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渣、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保持干燥、清洁。 DB41/T 2138 2021 4 6.1.6 标线施划作业宜在白天进行,雨、雪、沙尘暴、强风等特殊天气和气温低于 10 时,宜暂停施 工。 涂料加热 6.2 6.
12、2.1 涂料热熔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着防护服,佩戴护目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有机气体口罩。消防 应配置不少于 2具灭火器,灭火器应位置明显、便于取用,且摆放稳固,铭牌朝外,生产日期和维修日 期等标志应齐全。灭火器的保险装置应完好,筒体应无明显缺陷和机械损伤,喷射软管应完好,无明显 龟裂,喷射软管不堵塞。 6.2.2 采用热熔釜熔融涂料时,宜先投入少量涂料小火加热并持续搅拌,随着涂料的投入,加大火力 直到釜内涂料全部熔化。热熔釜熔料时最大投料 量不应超过缸体的 4/5,热熔釜和涂料保温桶上方不应 出现明火。热熔釜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190 230 ,根据涂漆量和粘度的要求调节火候和转速,避 免涂料长
13、时间高温加热。热熔涂料达到要求的温度后,继续搅拌 5 min使其稳定,方可注入划线车储料 罐中进行划线。 6.2.3 含烃树脂类材料的涂料,保持在熔融状态的时间不应大于 6 h;含树胶树脂类材料的涂料,保持 在熔融状态的时间不应大于 4 h。涂料熔融状态超过规定时长时应作废弃处理。 6.2.4 热熔釜与划线车作业区的距离不宜大于 800 m。 施划准备 6.3 6.3.1 标线施工作业前,应采取限速、导流、渠 化等措施,并按 GB 5768.4 规定布置作业区,作业区 应在标线充分干燥后解除。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着安全反光标志服装。 6.3.2 标线施划前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标线位置、类型和几何尺
14、寸,并在路面上进行放样。 6.3.3 标线施划前应预涂下涂剂,下涂剂的用量根据路面状况和下涂剂特性,一般以 0.1 kg/m2 0.2 kg/m2为宜,标线施划应在下涂剂干燥后进行。下涂剂宜采用与涂料相适宜的产品,不应使用废机油等。 6.3.4 试验段应选在不少于 200 m的代表性路段,试验段施工应按实际情况,总结并确认以下内容: a) 验证标线涂料的性状,确定适宜的施工温度; b) 验证标线涂料的施工性能,评价标线的外观质量; c) 确定玻璃珠的洒布量; d) 确定标线的逆反射性能; e) 确定标线的位置、线形; f) 确定施工工作量及作业段长度; g) 确定热熔釜容量、温度控制、出料速度
15、等控制参数,以及划线车刀口位置。 6.3.5 试验段施工中应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试验与检测结果。 6.3.6 当使用的原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符合要求,试验段各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后,应编写总结, 经审批后作为申报正常路段开工的依据。 6.3.7 试验段经检验合格,可作为正常路段的一部分。若不符合要求,经采 取补救措施后仍无法满足 使用功能的路段应铲除重新施工。 施划作业 6.4 6.4.1 标线施划时划线车应匀速前进,涂料应均匀涂敷于路面。 6.4.2 撒布玻璃珠应在涂料刮涂后立即进行。面撒玻璃珠宜采用双撒播工艺,前面撒布 4 号玻璃珠, 后面撒布国标 1号玻璃珠,面撒量
16、按 0.5 kg/控制。 6.4.3 标线施划时应按 GB 5768.3要求预留排水缝。 6.4.4 施工中存在施工不当、尺寸不正确或位置错误等缺陷时应及时修整。 DB41/T 2138 2021 5 6.4.5 标线施划后应收集散落的玻璃珠,并及时整理施工机械、工具,清除施工残留物。 6.4.6 热熔型涂料标线应自然冷却 3 min 5 min,以保证附着性。 7 质量检验标准 基本要求 7.1 7.1.1 应符合 JTG F80/1 的要求。 7.1.2 在设计或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内,热熔标线不应出现明显的变色。 检测项目 7.2 7.2.1 热熔标线外部检测项目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的规定
17、。 表 4 外部质量检验项目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标线线段长度 ( mm) 6000 30 尺量:每 1 km测 3处,每处测 3个线段 4000 20 3000 15 2000 10 1000 10 2 标线宽度( mm) +5,0 尺量:每 1 km测 3处,每处测 3点 3 标线厚度( mm) 反光型 +0.50, -0.10 标线厚度测量仪或卡尺:每 1 km测 3处,每 处测 6点 突起型 突起高度 不小于设计值 基线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4 标线横向偏位( mm) 30 尺量:每 1 km测 3处,每处测 3点 5 标线纵向间距 ( mm) 900
18、0 45 尺量:每 1 km测 3处,每处测 3个线段 6000 30 4000 20 3000 15 6 抗滑值( BPN) 抗滑标线 45 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每 1 km测 3处 7.2.2 热熔标线光度性能要求应符合表 5的规定。 表 5 逆反射亮度系数检测标准表 检测项目 规定值( mcdm-2lx-1) 检测方法和频率 级 级 级 级 白色标线 RL 初检 施划满 14天 150 250 350 450 标线逆反射测量仪:每 1 km测 3处,每处测 9点 复检 正常使用满 2年 80 100 120 140 黄色标线 RL 初检 施划满 14天 100 125 150 175 复
19、检 正常使用满 2年 50 60 70 80 7.2.3 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的检测方法和频率应符合 GB/T 16311、 GB/T 21383和 JTG F80/1中的要求, DB41/T 2138 2021 6 其中图形、文字或人行横道线以每 1500标线面积为一个检测评定单位,选取 3个有代表性的图形、 字符或人行横道线为核查区域,再从每个核查区域中随机选取 5个测试点。不足 1500时按比例减少 检测频率,但至少应取 1个核查区域。 外观质量 7.3 7.3.1 标线初检时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颜色均匀、边缘整齐、线型规则、线条流畅 ,无明显起泡、皱 纹、斑点、开裂、发粘、脱落、泛花等
20、缺陷,面撒玻璃珠均匀,不应出现设计要求以外的弯折。 7.3.2 标线复检时应附着牢固、色泽一致,无大面积或连续网裂、剥落、褪色等情况。 质量的评定 7.4 7.4.1 标线工程质量评定应符合 JTG F80/1规定的要求。 7.4.2 标线分项工程划分两类:图形、文字、人行横道线;纵向实线、间断线。分别按 JTG F80/1 2017附录 A划入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评定。 DB41/T 2138 2021 7 A A 附录 A (规范性) 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 A.1 原理 在连续搅拌下将试样熔化至其应用温度,将样品制成饼状并切成小块破碎。在马弗炉中将试样加热, 使涂料中的有机物升温挥发,
21、至试样中无碳质材料残留。 A.2 仪 器 A.2.1 分析天平:精确至 0.1 mg。 A.2.2 坩埚: 30 mL以上。 A.2.3 干燥器:内盛合适干燥剂,如硅胶。 A.2.4 马弗炉:能够控温至 540 。 A.2.5 加热炉具:电热套或其它能够控温到 220 的加热装置。 A.3 准备试样 A.3.1 按照 GB/T 24722中二分取样法获得 1000 g样品。 A.3.2 将热熔标线涂料试样在电热套上熔化至 220 ,在熔化过程中应持续搅拌,防止试样局部过热, 或按照生产商建议的处理温度进行搅拌。 A.3.3 将熔融试样倒在光滑干净的不粘表面上并使其流平,形成大约 3 mm厚的涂
22、层并冷却至室温。 A.3.4 将试样切成小块,称取不少于 10 g试样置于坩埚中,精确至 0.1 mg。同一试样应制备三个。 A.4 试验步骤 盖上坩埚,放入预热至 540 的马弗炉中,恒温 2 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在室温条件下冷却 24 h 后称重(精确至 0.1 mg)。 A.5 有机物含量计算 按式( A.1)计算有机物含量: = 12 10 100% (A.1) 式中: T 有机物含量; 0 坩埚质量,单位为克 (g); 1 坩埚与试块质量,单位为克 (g); 2 坩埚与试块加热后质量,单位为克 (g)。 试验结果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DB41/T 2138 2021 8 B B
23、附录 B (规范性) 二氧化钛含量试验方法 B.1 原理 首先测定试样中的玻璃珠含量,然后加热试样灰化去碳后,采用铝还原法测定剩余灰烬中 TiO2的含 量,再计算试样中 TiO2的含量。 B.2 仪器 B.2.1 分析天平:精确至 0.1 mg。 B.2.2 坩埚: 30 mL以上。 B.2.3 干燥器:内盛合适干燥剂,如硅胶。 B.2.4 马弗炉:能够控温至 540 。 B.2.5 金属筛: 45 m( 325目)。 B.2.6 研钵。 B.2.7 玻璃液封管。 B.2.8 称量瓶:广口,带合适盖子。 B.2.9 烘箱:能维持 105 2 B.2.10 三角烧瓶:不小于 250 mL。 B.
24、2.11 表面皿:直径 60 mm 75 mm。 B.2.12 加热炉具:电热套或其它能够控温到 220 的加热装置。 B.3 试样准备 B.3.1 按照 GB/T 24722中二分取样法获得 1000 g样品。 B.3.2 将热熔标线涂料试样在电热套上熔化至 220 ,在熔化过程中应持续搅拌,防止试样局部过热, 或按照生产商建议的处理温度进行搅拌。 B.3.3 将将熔融试样倒在光滑干净的不粘表面上并使其流平,形成大约 3 mm厚的涂层并冷却至室温, 将试样切成小块。 B.4 试验步骤 B.4.1 称取切成小块的试样 100 g,根据 JT/T 280中玻璃珠含量试验方法测定样品的颗粒含量 A
25、(若试 样中含有石英砂,本试验中计入其重量)。 B.4.2 称取切成小试块的试样 10 g 15 g,按附录 A所述方法,测定有机物含量 T。 B.4.3 将测定有机物含量之后的灰化试样材料转移至研钵中,在最小压力下进行研磨,防止压碎玻璃 珠。 B.4.4 将研磨后的灰化样品转移到 45 m( 325目)筛子上筛分。 B.4.5 从筛余物中取样,按 GB/T 1706中的二氧化钛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检验出 TiO的质量百分比 ( )。 B.5 二氧化钛含量的计算 DB41/T 2138 2021 9 按式( B.1)计算热熔涂料中二氧化钛含量: 2 = (1) (B.1) 式中: 2 热熔涂
26、料中的二氧化钛含量; 筛余物中的 TiO含量; 测定的试样有机物含量; 试样中的颗粒物含量。 试验结果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DB41/T 2138 2021 10 C C 附录 C (规范性) 玻璃珠粒径分布试验方法 C.1 仪器 C.1.1 分析天平:精确至 0.1 g。 C.1.2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试验筛。 C.1.3 振筛机:震动次数 290 次 /min,拍击次数 156 次 /min。 C.1.4 烘箱:能保持温度 105 110 。 C.2 试样准备 将若干玻璃珠试样在 105 110 的温度下干燥 1 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C.3 试验步骤 C.3.1 称取约 2
27、00 g样品,精确到 0.1 g,倒入一组标准试验筛中。 C.3.2 该组筛网的孔径应依次为 1400 m、 850 m、 600 m、 300 m、 212 m、 150 m、 106 m、 90 m,标准试验筛的质量应符合 GB/T 6003.1的有关规定。 C.3.3 盖上试验筛网盖,开动振筛机,振筛机的摇动次数为 290 次 /min,拍击次数为 156 次 /min,振动 5 min,然后将试验筛从振筛机上取下,分别称出各筛网上的样品质量及托盘上留存的样品质量,精确 到 0.1 g。若网眼被玻璃珠堵住,可用刷子从下面将其刷出,作为该筛网上筛余的样品。如果筛后玻璃 珠总质量少于最初所取
28、样品的 98%,需要重新取样测试。 C.4 筛余质量的计算 根据式( C.1),分别计算出各筛网筛余样品的质量百分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 100% (C.1) 式中: 各试验筛网或托盘上筛余样品的质量 分数 ; 筛后样品的总质量,单位为克 (g); 各试验筛网或托盘上筛余样品 的质量,单位为克 (g)。 根据各标准试验筛网和托盘上筛余样品的质量百分比,对照表 3的规定,检查玻璃珠的粒径分布。 C.5 粒径测试仪法 可使用符合要求的粒径测试仪测量玻璃珠的粒径,进而估算粒径分布。对试验结果发生争议时,以 筛分法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DB41/T 2138 2021 11 D D 附录 D (规
29、范性) 玻璃珠逆反射性能试验方法 D.1 试验环境 温度: 23 2 ,相对湿度: 50% 5%。 D.2 试验器材 D.2.1 电子天平:量程 1000 g,精度 0.01 g。 D.2.2 热风循环恒温干燥箱 ,箱内尺寸不小于 700 mm 250 mm 250 mm。 D.2.3 玻璃珠撒布器(见图 D.1)。 D.2.4 涂料刮涂器(见图 D.2)。 D.2.5 实验室用高速分散器。 D.2.6 平的试板(最小厚度 6 mm玻璃板或最小厚度 0.6 mm金属板),尺寸为 610 mm 200 mm。 D.2.7 水性路面标线涂料(符合 JT/T 280要求,并满足固体含量 77% 2%
30、,亮度因数 0.87)。 D.2.8 吸管、取样匙若干。 D.2.9 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仪(外光源,观测角 1.05,入射角 88.76)。 D.3 湿膜厚度及材料用量 4号玻璃珠所用涂料湿膜厚度及材料用量见表 D.1。 表 D.1 湿膜厚度及材料用量表 玻璃珠型号 湿膜厚度( m) 涂料最小用量( g) 玻璃珠用量( g) 4号 600 90 31.0 D.4 试验步骤 D.4.1 按表 D.1的要求用电子天平称取待测玻璃珠,精确到 0.1 g,放入玻璃珠撒布器料槽中待用。 D.4.2 取水基标准涂料 1罐,开盖后用高速分散机在不低于 800 r/min的速度下分散 2 min,按表 D.1
31、的要 求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涂料。 D.4.3 取试板一块,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按表 D.1的要求,将对应的涂料刮涂器放在试板上,刮涂器 刀口与试板端部对齐。 D.4.4 将称量好的涂料倒入刮涂器中,匀速拉动刮涂器向试板的另一端运行,涂料均匀涂覆在试板上, 形成长度不少于 600 mm的湿膜。 D.4.5 立即将涂覆好的试板放入玻璃珠撒布器的底部,拨动撒布器料槽,玻璃珠 均匀撒布在涂有水基 涂料的试板上。 D.4.6 将撒有玻璃珠的试板放入热风循环恒温干燥箱中,在 35 温度下干燥 3 h,取出,冷却到室温。 D.4.7 用逆反射亮度系数测量仪测试冷却 至 室温的试板,以 50 mm的间距,分别测试 10个点。记录对应 的逆反射亮度系数值,计算 10个值的算术平均值,此数值即为待测玻璃珠的逆反射亮度系数。 D.4.8 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应采用符合国际通用技术要求的逆反射标线测量仪测量。 DB41/T 2138 2021 12 单位为 mm 图 D.1 玻璃珠撒布器图 单位为 mm 注: d=600 m。 图 D.2 涂料刮涂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