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60 CCS A 47 41 河南省 地方 标准 DB41/T 2157 2021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规程 2021-07-06 发布 2021-10-05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157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服务流程 . 2 5 服务准备 . 2 6 服务要求及内容 . 3 7 服务效益评估 . 4 8 标记与记录 . 4 附录 A(资料性)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调查表 . 5 附录 B(资料性) 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气象条件 . 6 附录 C(规范性)
2、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等级及指标 . 7 附录 D(资料性)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 . 9 参考文献 . 10 DB41/T 2157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壁市气象局、河南农业大学、安阳市气 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丽伟、刘天学、李浩宁、李军玲、王建新、魏庆伟、王慧琴、陈道培、徐朝 晖、王敏。 DB41/T 2157 2021 1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的流程,规定了服
3、务准备、 服务 要求和内容、服务效益评估及 标 记与记录 。 本文件适用于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7804 冬小 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 QX/T 181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法 QX/T 299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冬小麦 QX/T 351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运行记录规范 DB41/T 1027 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防控技术规程 DB41/T 1403 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技术规程 D
4、B41/T 1570 小麦干旱防控技术规程 DB41/T 1804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1/T 2133 农业气象 服务 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育时期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器官 形成顺序和生长发育特性,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几 个时期。 注: 小麦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挑旗期)、抽穗 期、开花期、乳熟期(灌浆期)、成熟期等 12个时期。 来源: GB/T 37804 2019, 3.2 3.2 冬前苗期 冬小麦从出苗后到 越冬开始 之前 的 生育 时期 。一般包括冬小麦
5、出苗 期 、三叶 期 、分蘖期。 3.3 短期气候预测 以月、季、年为时间尺度, 对 各阶段 气候状况 进行 预测 。 3.4 延伸期天气预报 DB41/T 2157 2021 2 某一区域未来 10 d 30 d内天气变化的 预测 。 3.5 中期天气预报 某一 区域未来 72 h以上, 240 h内天气变化的 预先估计和预告 。 来源: GB/T 27956 2011, 3.1 3.6 短期天气预报 某一区域未来 72 h内天气变化的 预先估计和预告 。 来源: GB/T 21984 2008, 2.1 3.7 临近天气预报 某一区域未来 0 h 2 h内天气变化的 预先估计和预告 。 来
6、源: GB/T 28594 2012, 2.1 4 服务流程 图 1给出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流程 图。 图 1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流程 图 5 服务准备 5.1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应 按 DB41/T 2133 的要求 开展服务 前 信息调研 ( 调查 表见附录 A), 制定服 务方案 , 确定服务渠道。 5.2 按 GB/T 37804 规定 选择冬小麦苗情监测点 。 DB41/T 2157 2021 3 6 服务要求及内容 6.1 基本要求 6.1.1 按 QX/T 299 规定开展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 , 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监测。 6.1.2 应结合冬小麦各时期 适宜气象条件 (见附录
7、B)提供以下农业气象服务: a) 冬小麦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包括冬小麦农业气象旬(周)报、月报、冬小麦干旱监测公报、 高(低)温情报、雨情、苗情 等情报; b) 冬小麦农业气象预报 服务 ,包括农用天 气预报、冬小麦产量预报等; c) 评价评估服务,包括冬小麦长势监测评价、冬小麦墒情监测评价、冬小麦生长气象条 件评价、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气候变化对冬小麦影响评估等。 6.2 服务 内容 6.2.1 播种期 以干旱、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防御为 服务 重点。内容包括 : a) 针对干旱提供 短期气候预测 、延伸期、中期 、短期 天气预报和干旱发展趋势 预测 ;按 DB41/T 1570 提出干旱防
8、御技术 ;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旱情等级见表 C.1; b) 针对连阴雨提供 短期气候预测 、延伸期 、中期和短期天气预报。连阴雨等级指标见 C.2; c) 结合 延伸期 、中期、短期天气预报和播种期适宜气象条件(见附录 B),提供冬小麦播种期服 务。 6.2.2 冬前苗期 以干旱天气防御为 服务 重点 , 按 6.2.1 a)提供干旱气象服务。 6.2.3 越冬期 以低温冻害防御为 服务 重点,提供 短期气候预测 、延伸期、中期和短期天气预报;小麦越冬期冻害 指标见表 C.2。 6.2.4 返青 -孕穗期 以干旱、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防御为 服务 重点,内容包括 : a) 按 6.2.1 a
9、)提供干旱气象服务; b) 针对晚霜冻提供中期和短期天气预报 。按 DB41/T 1403,提 出 冬小麦晚霜冻害预防措施建议。 晚霜冻指标见表 C.3。 6.2.5 抽穗 -开花期 以干旱、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防御为 服务 重点,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a) 按 6.2.1 a) 提供干旱气象服务; b) 按 6.2.1 b)提供连阴雨气象服务。 6.2.6 灌 浆 -成熟期 以干热风、暴雨、冰雹、大风、高温等灾害性天气防御为服务重点,内容包括; a) 针对干热风、高温提供中期、短期天气预报;按 DB41/T 1027 提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防控建 议;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指标见 C.5;高温危害指标
10、见 C.6; DB41/T 2157 2021 4 b) 针 对暴雨、冰雹、大风 等灾害性天气 提供中期、短期和临近天气预报服务 。 6.2.7 收获期 以连阴雨、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防御为 服务 重点,提供中期、短期、临近天气预报以及 适宜收获期农事建议;遇天气形势突然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服务对象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 6.2.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 防治 气象服务 应包括 以下内容 : a)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力及土壤墒情等环境因子实况等; b) 冬小麦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 见附录 D; c) 按 DB41/T 1804 规定,提供冬小麦主要病害
11、绿色防控建议。 7 服务效益评估 按 QX/T 181的规定开展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8 标记与记录 8.1 标记 冬小麦各时期应进行标记,内容包括: a) 冬小麦播种期、各生育时期起止时间; b)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期起止时间; c) 其他。 8.2 记录 冬小麦各时期的服务过程应进行记录,内容包括: a) 按 QX/T 299 规定记录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内容; b) 按 QX/T 351 的规定记录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过程和内容; c) 服务效益评估内容。 DB41/T 2157 2021 5 A A 附录 A (资料性)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调查表 表 A.1给出了冬小麦农业气象服
12、务信息调查表。 表 A.1 冬小麦 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调查表 县(市、区) 乡、村 用户名称 经纬度 交通情况 地形地貌 土壤类型 冬小麦品种 冬小麦 种 性 种植方式 种植面积 前茬作物 灌溉条件 病虫害防治 方式 敏感气象因子 气象灾害 典型 案例 其他 DB41/T 2157 2021 6 B B 附录 B (资料性) 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气象条件 表 B.1给出了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气象条件。 表 B.1 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气象条件 生育期 适宜气象条件 播种期 ( 1) 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 15 20 。 ( 2)播种时要求 土壤相对湿度 为 65% 80%。 ( 3)种子发芽
13、最低温度 1 2 ,最适为 15 20 ,最高为 35 40 。 ( 4)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16 20 ,生长速度最快;最低温度为 2 。 最适土壤相对 湿度为 70% 80%。 冬前苗期 ( 1)日平 均气温 6 13 ,利于分蘖,出蘖平稳、粗壮。分蘖生长最快的温度是 13 18 。 ( 2)一般在适宜分蘖期内,以 70 积温产生一个分蘖为宜。 ( 3)出苗至分蘖需要 220 240 积温。 ( 4) 土壤相对湿度 70% 80%。 越冬期 ( 1)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 ,进入越冬期。冬季严寒或温度降幅过大易发生冻害。越冬 前 0 积温 500 600 ;冬前积温 350 ,
14、一般无冬前分蘖。 ( 2) 土壤相对湿度 50%时需浇水。 返青期 ( 1)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 2 3 时,小麦开始返青和恢复生长。 ( 2)返青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 3 7 。 ( 3)光照充足。 ( 4) 土壤相对湿度 在 70% 80%。 拔节期 ( 1)小麦拔节期适宜温度为 12 14 ,孕穗期为 15 17 。 ( 2) 50 cm 以上土层的 土壤相对湿度要维持在 60% 80%。 ( 3) 无 5 d 以上连阴雨。 抽穗期 ( 1) 抽穗开花期要求最适温度为 18 20 。 ( 2)晴朗微风,空气相对湿度 70% 80%利于开花授粉。开花后 10 d光照充足,利于提高结实率。
15、 灌浆期 ( 1)灌浆最适温度为 20 22 。 ( 2)灌浆末期 最适 日均温度为 20 24 。 DB41/T 2157 2021 7 C C 附录 C (规范性) 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等级及指标 C.1 干旱等级指标 表 C.1给出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旱情等级。 表 C.1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旱情等级 生育时期 相对含水量 ( %) 轻旱 中旱 重 旱 冬前苗期 50 65 40 60 30 50 返青期 50 60 40 60 30 40 拔节期 50 60 40 60 30 40 灌浆期 50 65 45 55 30 50 成熟期 50 60 45 55 30 50 C.2 连
16、阴雨等级 区域性 连阴雨 和单站 连阴雨等级 : a) 某测站在某日期段的第一日和最后一日均出现降水,日降水量 0.1 mm 的雨日每日均日照时 数 2 h 或云量 8 成,过程降水量 30 mm,当该日期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则认定该测站在 该日期段出现一次 单站 连阴雨。 1) 降水过程持续 5 d 10 d,无雨日数 2 d 且不连续; 2) 降水过程持续 11 d,无雨日数 3 d 且不连续。 b) 区域内有 20%的测站出现连阴雨,则认定出现一次区域性连阴雨。 C.3 越冬期冻害指标 表 C.2给出冬 小麦越冬期冻害指标。 表 C.2 冬 小麦越冬期冻害指标 小麦类型 冻害等级 轻度
17、中度 重度 特重 半冬性 -13.4 Ts -11.6 -14.2 Ts -13.4 -15.0 Ts -14.2 Ts -15.0 注 1: 本指标适用于冬前经过抗寒锻炼,生长发育和土壤水分状况正常的麦田一次冻害过程,当发生多次冻害过程 时以越冬期分蘖节深度处土壤最低温度的最小值为准。在实际生产中冬小麦前抗寒锻炼较差年份,或冬前旺 苗、晚播弱苗、浅播苗,或反复多次剧烈降温或变温,以及大风和干旱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实际发生冻害时 分蘖节深度处土壤最低温度与本指标有差异,在使用时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判断。 注 2: Ts为 分蘖节深度处土壤最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C.4 晚霜冻指标 表 C.
18、3给出冬小麦晚霜冻温度指标 。 DB41/T 2157 2021 8 表 C.3 冬小麦晚霜冻温度指标 拔节后天数 ( d) 发生霜冻温度 最低气温 最低叶面温度 1 5 -1.5 -4.5 6 10 -0.5 -3.5 11 0 -2.5 C.5 干热风 类型及 指标 河南发生的干热风类型为 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具体 指标 如下: a) 高温低湿型 : 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 一般发生在小麦开花后 20 d 左右至蜡熟期 干热风发生时气温突升 ,空气相对湿度骤降 ,并伴有较大 的风速。发生日 , 日最高气温可达 30 以上 , 甚至可达 37 38 , 14 时空气相对湿度可
19、降至 30%以下 , 14 时风速在 3 m/s 以上。 小麦受害症状为干尖炸芒 ,呈灰白色或青灰色。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 , 产量显著下降。 b) 雨后青枯型 : 又称雨后热枯型或雨后枯熟型。一般发生在乳熟后期 , 即小麦成熟前 10 d 左右。 其主要特征是雨后急晴 , 气温骤升 , 空气相对湿度剧降。一般雨后日最高气温升至 27 以上 , 14 时空气相对湿度在 40%左右 ,即能引起小麦青枯早熟。雨后气温回升越快 , 气温越高 , 青枯 发生越早 , 危害越重。 C.6 高温危害 指标 冬小麦高温危害指标为:灌浆结实期 T 24 时 , 灌浆结实期提前,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
20、。 DB41/T 2157 2021 9 D D 附录 D (资料性)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 表 D.1给出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 表 D.1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 病虫害 类型 易发 生育时期 气象条件 条锈病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好或冬季积雪时间长,次年 3月份 5月份降雨多,尤其是早春 1个 月左右的降水多于常年,有利于 发病 流行。 白粉病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冬季和早春气温偏高,始发期就较早, 0 25 均可发病, 15 20 为最适温度, 10 以下发病缓慢, 25 以上病情发展受到抑制。 干旱少雨不利于发病。在一定范围内,随相
21、对湿度增加病害会逐渐加重,但湿度过大降水 过多则不利于分生孢子的传播。 纹枯病 返青 期 拔节 期 抽穗 期 冬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 3 5月份降雨量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小麦发芽时若受到病菌 侵染,芽鞘变褐,最后腐烂枯死。暖冬年早播麦易 发病 。拔节后病株率明显上升,小麦孕穗 抽穗期病情迅速发展,扬花灌浆期病株率达到高峰。 赤霉病 扬花期 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空气相对湿度是该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穗期多雾、多露也可 促进病害发生。 麦芽虫 拔节 期 抽穗 期 灌浆 期 麦长管蚜适宜温度范围 12 20 。通常冬暖、春早有利于麦蚜发生,冬暖延长了麦蚜繁 殖时间,增加了越冬指数。春季持续干旱
22、 有利于 麦二叉蚜发生。雨水的冲击使蚜量显著下降, 1 h 降水达 30 mm 的暴雨,伴随 9 m/s 的大风,雨后麦芽量下降 98.7%。 吸浆虫 拔节 期 抽穗 期 灌浆 期 早春气温回升早,土温上升快,发生就早;遇寒流侵袭,则发生期推迟。幼虫耐低温而不 耐高温 。 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春季少雨干旱,土壤含水量在 10%以下,幼虫不化蛹; 土壤 含水量低 于 15%,成虫很少羽化;土壤含水量 22% 25%时,成虫才大量发生。 5 月下旬至 6 月初降雨 对老熟幼虫离穗入土有利。 DB41/T 2157 2021 10 参考文 献 1 GB/T 21985 2008 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 2 QX/T 82 2019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3 QX/T 447 2018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越冬期冻害指标 4 DB41/T 1688 2018 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 5 DB41/T 1989 2020 旱地小麦玉米周年减灾生产技术规程 6 DB41/T 1990 2020 水浇地小麦玉米周年减灾生产技术规程 7 DB41/T 2071 2020 连阴雨预警信号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