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20 41 河南省 地方 标准 DB41/T 2145 2021 一化性 柞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2021-07-06 发布 2021-10-05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145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繁育程序及要求 . 2 5 杂交种配制 . 3 6 检验方法 . 3 附录 A(资料性) 一化性柞蚕一代杂交种繁育调查表样式 . 7 DB41/T 2145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2、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 河南省 农业 农村 厅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 南召县蚕 菌中心 、鲁山县蚕业局、方城县农业局经 济 作 物推广 站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杨新峰、 朱绪伟、 崔自学、潘茂华、王坤龙、郭剑、崔胜、 卜黎明 、 李元洪、 谢辉、 王英民、陈忠义、赵晓、张耀亭、马静、赵新峰、张凡红、 张静、马欣、 王中月、 丁丽。 DB41/T 2145 2021 1 一化性柞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化性柞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程序、 要求、杂交种配置和 检验方法。 本文件仅适用于一化性柞蚕一
3、代杂交种 繁育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 1092 2006 柞蚕一代杂交种 3 术语和定义 NY 1092 2006界定的 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化性 在自然条件下, 一 年中只发生 一 个世代的特性 。 3.2 母种 生产原种用的蚕种,也叫原原种。可分为保育 母种和繁育母种。 3.3 原种 生产普通种用的蚕种。可为纯种,也可为单杂交种。 3.4 纯种 同一品种自交生产的蚕种。
4、 3.5 杂交种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品种间相互交配生产的蚕种。可分为单交种(甲乙)、三元杂交种(甲乙) 丙、四元杂交种 (甲乙 )(丙丁)。 3.6 一代杂交种 供商品 茧生产用的杂交种。可分为单杂交种和多元 杂交种。 3.7 饲 养量 一个放养者收蚁的卵量 和蛾 数。 DB41/T 2145 2021 2 3.8 千粒重 1000粒样茧重量 。 3.9 蚕期发病率 五龄盛食期调查样本中发病的蚕头数与总蚕头数的百分比。 3.10 茧层率 调查样茧的茧层重与样茧的全茧重的百分比。 3.11 健蛹率 调查样茧中的健康蛹数与全样茧数的百分比。 3.12 蛹微粒子病率 调查样茧中的微粒子病蛹个数与全样
5、茧数的百分比。 3.13 实用孵化率 调查样卵中 两天内孵化的 蚁蚕 数与总卵粒数的百分比。 3.14 一化二放 (饲) 一化品种通过低温、光照等 措施 解除蚕蛹滞育、羽化制种 ,达到年 饲(放) 养 春秋 两次 蚕 。 4 繁育程 序及 要求 4.1 繁育程序 母种原种一代杂交种(或普通种)。 4.2 杂交亲本繁育 4.2.1 亲本选择 繁育的杂交亲本, 应 经过杂交组合测定, 杂交优势强、性状稳定,通过 省级 农业 主管部门组织审定, 在大面积生产中增产 5%以上的品种。 4.2.2 饲养 量 一化地区春季每人 原种 200 g两 区,一化二放秋季每人卵量育 1.0 kg。 4.2.3 放
6、养方法 春季采用 5移或 6移 饲 养法,一化二放秋季采用 2移或 3移 饲 养法。结合移蚕进行选蚕,淘汰病弱、杂 色蚕。 4.3 茧期处理 4.3.1 摘茧 春季结茧 3d后摘茧,一化二放秋季结茧 5 d 7 d摘茧,防 止 混杂,摘茧后按 饲 养 量 、品种分别保管。 DB41/T 2145 2021 3 4.3.2 种茧保护 种茧保护 0 30 , 湿度 75% 80%。 4.3.3 选茧 选茧工作一般在 10月 进行 ,按照各级种茧 要求 摇选、目选,剔除不良茧 ,选茧质量要求 见表 1。 表 1 一代杂交种亲本种茧质量 要求 种别 质量要求 感 官 千粒重 kg 茧层率 % 健蛹率
7、% 微粒子病率 % 春种 茧形端正,茧 层厚薄 均匀 5.5 9.0 85 2.0 一化二放秋季 茧形端正,茧 层厚薄 均匀 6.0 9.0 85 2.0 5 杂交种配制 5.1 发蛾调节 根据不同品种暖茧所需有效积温 和已感受有效积温的不同,暖茧等过程中 通过 调节 温度、挂茧位置 等使对交种发蛾时间相对一致。 5.2 配制方法 5.2.1 单杂交种 选好两个亲本种茧雌雄分开,分别穿挂,羽化时及时 捉 蛾, 使 品种间 杂交 彻底。按甲(雌) 乙 (雄)、 乙(雄)甲(雌) 进行 交配。拆对后严选雌蛾,单蛾或双蛾产卵。 5.2.2 三、四元杂交种 选择一个单交种和一个原 种级以上的纯种种茧,
8、或两个原种级以上的单交种;雌雄分开,分别穿挂 发蛾。交配时采用(甲 乙)丙、(甲 乙)(丙 丁)及其 反交 ,拆对后严选雌蛾,单蛾或双蛾产 卵。 5.3 雌蛾选择 形态端正、健壮活泼,腹部环节紧凑,鳞片厚密,血液清晰无渣点。 5.4 卵的 选择 卵粒大小均匀饱满,卵色一致。实用孵化率 85%, 6 检验 方法 6.1 蚕期检验 6.1.1 饲养 量 DB41/T 2145 2021 4 按各种级的 饲养 量 要求 ,现场询问及检查每个繁种者的记录、所 饲 养的蛾数或总卵数,是否与现场 的蚕数基本相符 。 6.1.2 蚕期发病率 柞蚕 蚕期发病率 见表 A.1。 纯种、单杂交种五龄 蚕 盛食期调
9、查,随机抽查五个点,每个点随机抽查 100头蚕,记录健蚕数、病 蚕数,确定发病种类,计算发病率。 6.2 茧期检验、检疫 6.2.1 柞蚕 茧期检验、检疫 见表 A.2。 6.2.2 时间、抽样方法 摘完茧 35 d后进行 检验、检疫。按 种 茧放置的上中下、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随机抽取 种茧数量的 千分之五,不足 100粒 的抽足 100粒,每份样检最多不超过 200粒 。 6.2.3 千粒重 按式( 1)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位。 = 1000 (1) 式中: 千粒重,单位为千克( kg); 样茧重,单位为千克( kg); 样茧总数,单位为粒。 6.2.4 茧层率 按式( 2)计算,
10、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位。 = 100 (2) 式中: 茧层率 ,单位为百分率 ; 样茧茧层重,单位为千克( kg); 样茧全茧重,单位为千克( kg)。 6.2.5 健蛹率 按式( 3)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 = 100 (3) 式中: 健蛹率 ,单位为百分率 ; 样茧健蛹数,单位为粒; 样茧总数,单位为粒。 DB41/T 2145 2021 5 6.2.6 蛹期微粒子病率 按式( 4)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位。 = 100 (4) 式中: 蛹期微粒子病率 ,单位为百分率 ; 样茧微粒子病蛹数,单位为粒; 样茧总数,单位为粒。 6.3 蛾期检疫 6.3.1 柞蚕 蛾期检疫 见 表 A.
11、3。 6.3.2 取样方法 制种期,随机抽取前、中、后批产卵后的雌蛾,每批抽取的比例为 1%,按比例抽取后不足 100只的 取 100只,超过 100只但不足 200只的取 200只,每批最多检疫 500只。 6.3.3 检疫方法 抽取的雌蛾在 30 的温度下处理 24 h,促进微孢子形成,全部单蛾研磨制片,以 600倍光学显微镜 检查,观察 5 6个视野,记录有微粒子病蛾数。 6.3.4 雌蛾微粒子病率 按式( 5)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位。 = 100 (5) 式中: 雌蛾微粒子病率 ,单位为百分率 ; 检出微粒子病蛾数,单位为只; 受检蛾总数,单位为只 。 6.4 卵期检验 6.4
12、.1 柞蚕 卵期检验 见表 A.4。 6.4.2 抽样方法、数量 每个品种或每批抽取 浴消后 的蚕卵 200 500粒。 6.4.3 检验方法 将样 卵 置于 22 26 条件下,调查实用孵化率。 按式( 6)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位。 DB41/T 2145 2021 6 = 100 (6) 式中: 实用孵化率 ,单位为百分率 ; 样卵两天孵化数,单位为粒; 样卵总数,单位为粒。 DB41/T 2145 2021 7 A A 附录 A ( 资料 性) 一化性柞蚕一代杂交种繁育调查表样式 表 A.1 表 A.4给出 了一化性柞蚕一代杂交种繁育调查表 的样式。 表 A.1 五龄 蚕期发病率
13、 调查表 种名: 年 月 日 编 号 品种 抽样蚕 数(头) 健蚕数 (头) 病蚕数 (头) 蚕期 发 病率( %) 备注 脓病 微粒子病 软化病 其它 合计 表 A.2 茧期检验、检疫 表 种名: 年 月 日 编 号 样茧总 数(粒) 样茧总 重( g) 千粒 重 (g) 茧层 重( g) 茧层 率 (%) 健蛹 数 (粒 ) 健蛹 率( %) 微粒子病 蛹 数(粒) 微粒子 病率( %) 备 注 表 A.3 蛾期检验、检疫表 种名: 年 月 日 编号 受检蛾总数(只) 检出微粒子病蛾数(只) 雌蛾微粒子病率( %) 备注 DB41/T 2145 2021 8 表 A.4 卵期检 验、检疫表 种名:年 月 日 编号 样卵总数(粒) 样卵两天孵化数(粒) 实用孵化率(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