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 CCS P66 41 河南省 地方 标准 DB41/T 2116 2021 普通公路半刚性基层微裂处治技术规程 2021 - 04 - 12 发布 2021 - 07 - 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116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 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路面调查与评价 . 1 5 施工 . 2 DB41/T 2116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
2、出并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南阳通途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南阳市公路管 理局、西安长大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本 文件 起草人 :郭留红、张炜、宋勇、李家绪、包洵、郭孟卓、梁桦林、薛保贵、史良、李向冰、 刘晓南、张智裕、赵宏宇、化高伟、吴超凡、袁卫军、朱清山、毕旭冰、胡红松、王翰宾、张志燕、田 征、黄琼、范同前、刑刚军、陈方、孙强、袁利伟、 王南岳、 郭征、王伟、王喆、张莹、秦珂、朱启平、 鲁哲、付俊卿、王晓理、王玥、钱欣童、范东峰、靳正付、张凯茹。 DB41/T 2116 2021 1 普通公路半刚性基层微裂处治技术规程 1 范 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通公路半刚
3、性基层微裂处治技术规程适用的范围、术语与定义、路面调查与评价、 施工。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再利用的修复养护工程,微裂处治后的半刚性基层作为底基 层使用,高速公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本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10 公
4、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DB41/T 1165 道路非开挖式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 治技术规范 3 术 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裂处治 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采用微裂再生设备击打,产生微细裂纹,且结构缺陷位置经注浆加固处理后, 形成由处于紧密嵌锁状态块体组成的新基层,作为底基层使用,该处治过程称为微裂处治。 3.2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 由钢渣、矿渣、高钙粉煤灰、偏高岭土及
5、碱激发剂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碱激活胶凝材料。 4 路面调查与评价 DB41/T 2116 2021 2 一般规定 4.1 4.1.1 按照 JTG 5210的规定进行路况技术状况调查,利用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参照 JTG 5421 的划分方 法,将评价单元划分为预防养护和修复养护。 4.1.2 依据 JTG 5421、 JTG 5142的规定进行修复养护专项检测,主要针对路面结构强度、结构层完整 性、筑路材料性能、路面结构参数及排水系统状况进行检测。 4.1.3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参数主要采用弯沉值。结构层完整性主要采用探地雷达检测结合钻芯取样验 证的方式进行检测。 弯沉检测 4.2 4.2.1
6、弯沉检测可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自动弯沉仪、贝克曼梁弯沉仪等,弯沉测点宜沿车道左右轮迹 带或者裂缝两侧布置,不小于 20 点 /( km车道),检测频率可根据路况适当加密。 4.2.2 统计不同路面损坏状况评定等级路段的代表弯沉值、弯沉变异系数、裂 缝两侧弯沉差,分析出 路面结构强度及承载力不足位置。 探地雷达检测 4.3 4.3.1 探地雷达检测根据设计方案中检测深度的要求,分别配置适合频率的检测天线,并提供路况雷 达图谱。 4.3.2 微裂处治后根据雷达图谱,结合弯沉值统计数据,指导注浆处治中注浆位置和注浆深度的选择。 评价与应用 4.4 4.4.1 根据修复养护专项数据调查结果,结合路面病害
7、发展程度、路面结构强度、病害原因诊断及结 构层完整性评价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依据 JTG 5421 的规定进行路面修复养护类型划分。 4.4.2 将需进行结构性修复路段沥青面层铣刨后的半刚性基层,采用微裂处治作为底基层使用。 5 施工 一般规定 5.1 5.1.1 雨期不宜进行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微裂处治施工。 5.1.2 当进入冬期施工时,地聚合物注浆处治应停止施工作业。 5.1.3 施工过程严格执行 JTG H10中环境保护规定要求。 微裂处治 5.2 5.2.1 施工准备 5.2.1.1 施工前应熟悉工程的设计文件,收集现场资料,核实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 气候条件等编制施工
8、组织计划。 5.2.1.2 微裂处治设备 选 择 冲击能量不小于 66 kJ的 智能连续强夯机。 5.2.2 试验段施工 5.2.2.1 微裂处治路段施工前,应选择 200 m典 型路段作为试验段。 5.2.2.2 依托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纠正偏差,编制总结报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全线进行微裂处治施工。 5.2.2.3 试验段施工需确定的工艺参数有: 微裂设备打击能量、打击遍数、打击间距。 DB41/T 2116 2021 3 5.2.3 处治施工 5.2.3.1 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微裂处治施工。 5.2.3.2 一 般从道路中间往两侧施工进行微裂处治,道路外侧
9、 0.75 m 1.0 m范围不宜微裂处治。 5.2.3.3 半刚性基层微裂处治后,宜采用 24 t以上胶轮压路机碾压 2 遍 3遍后,进行效果评定。 5.2.4 质量检验 半刚性基层微裂处治后,应进行检验,实测项目 应符合表 1规定。 表 1 实测项目 项次 检验项目 规定值与 允许偏差 抽样频率 1 微裂处治后弯沉代表值增大系数 1.3 1.6 倍 不小于 20 点 /( km车道) 2 弯沉变异系数 0.5 地聚合物注浆处治 5.3 5.3.1 微裂处治后,应根据路面结构强度状况、主要病害类型与数量、严重程度、产生原因等因素, 确定采取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或挖除换填补强措施。 5.3.2 地
10、聚合物注浆的浆液配合比宜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水 =1: 0.30 0.34(重量比); 拌合用水 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调整,气温高于 25 时,用水量取上限。 5.3.3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应符合表 2规定。 表 2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流动度 /s 初凝时间 /h 终凝时间 /h 泌水率 /% 抗压强度 /MPa 3 d 28 d 20 2.5 6.5 0.20 30 45 5.3.4 施工工艺 5.3.4.1 地聚合物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1。 DB41/T 2116 2021 4 图 1 注浆 施工工艺流程 5.3.4.2 施工准备工作如下: a) 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
11、纸,做好管线测设、标记,及障碍物的清理、移位等工作; b) 按照病害检测结果及设计文件划分施工区域,在施工区域按照设计注浆钻孔孔位布置图现场放 样,确定钻孔孔位并用自喷漆标记位置,标注钻孔深度,对钻孔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3.4.3 半刚性基层裂缝处布孔形式采用之字形,网裂、沉陷、承载力不足的区域采用梅花桩形布孔; 注浆孔布孔形式见图 2。 单位为厘米 a)之字形 b)梅花桩形 图 2 注浆 施工工艺流程 注浆孔布孔形式 施工准备 布孔 加铺施工 钻孔 埋注浆头 制浆 注浆 封孔 清理 DB41/T 2116 2021 5 5.3.4.4 钻孔施工要点如下 : a) 使用直径 20 mm
12、 的钻头 成 孔,按照布孔点位进行钻孔 。 钻孔时要保持钻机与路面垂直,避免 左右晃动;钻杆钻到设计深度后应将钻杆上下抽动几次 ,将钻孔内的粉末排出,移至下一孔位 重复钻孔施工程序。钻孔完成后对孔深进行检查,深度不够的进行二次加深,达到设计孔深; b) 钻孔过程中用清扫工具将孔周围粉末清扫干净,采用专用容器盛装粉末,施工完毕后集中处理。 5.3.4.5 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地聚合物注浆材料,搅拌均匀,防止结块、沉淀、离析。 5.3.4.6 注浆头拔出时需用容器盛接 , 防止浆液洒落路面,快速 用塞子封闭注浆孔,将洒溢在路面的 浆液 冲 洗干净。单个施工区域注浆完毕, 将路面清理干净 。 5.3.4.7 注浆结束 需养生 24 h后 ,方 可 后续加铺施工。 5.3.5 质量控制 5.3.5.1 注浆处治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过程控制法,施工过程中的注浆材料性能、止浆控制标准达到设 计要求,即可保证浆液填充饱满,达到注浆加固效果。 5.3.5.2 止浆控制标准: a) 注浆控制压力达到 0.8 MPa时,结束该孔注浆; b) 有相邻的孔冒浆或路面有抬升,结束该孔注浆。 5.3.5.3 注浆量大的钻孔,根据道路病害情况,可多次分批注浆。注浆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分析注 浆情况的变化,现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注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