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160 CCS P 58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405 2021 水闸工程运行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luice project operation 2021-10-18 发布 2021-11-18 实施 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05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控制运用 . 2 4.1 控制运用依据和原则 . 2 4.2 控制运用要求 . 2 4.3 闸门操作运行 . 3 4.4 冰冻期运用 . 4 5 工程检查 . 5 5.1
2、 检查范 围和项目 . 5 5.2 检查内容 . 5 5.3 检查方法和要求 . 6 5.4 检查记录和报告 . 7 5.5 检查结果处理 . 7 6 工程监测 . 7 6.1 监测范围和项目 . 7 6.2 监测内容和要求 . 8 6.3 监 测数据分析、整编及处理 . 9 7 维修养护 . 9 7.1 维修养护范围 . 9 7.2 维修养护内容和要求 . 9 7.3 维修养护实施 . 14 8 安全与应急管理 . 14 8.1 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 . 14 8.2 注册登记 . 14 8.3 设备等级评定 . 15 8.4 安全检测 . 15 8.5 安全鉴定 . 15 8.6 安全生
3、产 . 15 8.7 应急管理 . 16 9 档案管理 . 16 附录 A(资料性) 闸门操作命令单 . 18 附录 B(资料性) 工程检查记录 表 . 19 附录 C(规范性) 工程监测项目和测次 . 22 附录 D(资料性) 标识牌设置 . 23 DB37/T 4405 2021 II 附录 E(资料性) 工程运行制度分类及编制内容 . 24 参考文献 . 25 DB37/T 4405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4、。 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曲树国、孙华林、毕振令、时勇、秦超、刘琳、刘宁宁、张文静、盛雷、吴磊、 任启超、王淑艳、宋茂斌、刘战军、赵红兵、曹方晶、刘志峰、魏玮、沈东峰、孙伟、孙静、张晓明、 王勇、张坤、方肖晨、胡建峰、苗苗、刘洪霞。 DB37/T 4405 2021 1 水闸工程运行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闸工程运行的控制运用、工程检查、工程监测、维修养护、安全与应急管理、档案 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我省河道(包括湖泊、水库库区、人工水道)、渠道、蓄滞洪区和堤防(包括海堤) 上修建的大
5、、 中型水闸,小型水闸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SL 27 水闸施工规范 SL 75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SL 101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SL 214 水闸安全评价导则 SL/T 722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 SL 768 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B37/T 351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3513 水利
6、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闸 sluice 修建在河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库区、人工水道)、渠道、蓄滞洪区和堤防(包括海堤)上, 利用闸门调节流量和控制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来源: SL 570 2013, 6.1.1.1,有修改 3.2 水闸工程运行 sluice project operation 对已建成的水闸工程进行检查监测、维修养护、控制运用、管理保护等,保障工程安全,充分发挥 效益的工作。 3.3 水闸管理单位 sluice management unit 承担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职责的机构,包括水闸
7、专门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水闸运行管理的管理责任主 体和受委托承担水闸运行管理的第三方服务组织。 DB37/T 4405 2021 2 3.4 岸墙 retaining wall 水闸闸室两侧兼有挡土、减少水平边荷载及延长侧向防渗长度的建筑物。 来源: SL 265 2016, 2.0.3 3.5 翼墙 wing wall 设于水闸两侧的上下游,用以引导调顺水流并 兼有挡土作用的建筑物,一般于两侧呈对称翼型布置。 来源: SL 265 2016, 2.0.4 3.6 维修养护 maintenance 对水闸进行日常与定期养护和岁修,维持、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设计功能的工 作。 来源
8、: SL 570 2013, 3.4.1.1,有修改 4 控制运用 4.1 控制运用依据和原则 4.1.1 水闸管理单位应根据水闸规划设计要求、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在流域或区域防汛抗旱调度方案, 按年度或分阶段制订水闸控制运用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水闸控制运用计划一般应包 括防洪除涝计划和兴利调度计划 。 4.1.2 水闸管理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特征值,结合水闸承担的任务和工程条件,确定下列指标,作为 控制运用的依据: a) 上下游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 b) 最大过闸流量,相应单宽流量及上下游水位; c) 最大水位差及相应的上下游水位; d) 上下游河道的安全运行水位和流量。 4.1.
9、3 当水闸确需调整运用标准时,应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和安全复核,提出可行的运用方案,报经 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施行。运用过程中应加强工程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4.1.4 水闸控制运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a) 统筹兼顾兴利与除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各 行业、各部门的要求; b) 综合利用水资源; c) 服从流域或区域防洪调度; d) 有淤积的水闸,应采取防淤减淤运用方式。 4.2 控制运用要求 4.2.1 水闸的控制运用,应按照批准的控制运用计划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进行。对上级主管部门的 指令应详细记录、复核;执行完毕后,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留存水闸
10、运行操作记录。承担水文测报 任务的管理单位应及时发送水情信息。 4.2.2 节制闸的控制运用 要求 : a) 根据河道来水情况和用水需要,适时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 b) 出现洪水时及时泄洪; c) 汛末适时拦蓄尾洪,增加蓄水量。 DB37/T 4405 2021 3 4.2.3 分洪闸的控制运用 要求 : a) 当接到分洪预备通知后,立即做好开闸前的准备工作; b) 当接到分洪指令后,按时开闸分洪,开闸前鸣笛预警或以其他方式通知上下游人员及船只撤 离; c) 分洪初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严密监视消能防冲设施的安全; d) 分洪过程中,开展工程检查和监测工作,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11、工情、水情变化情况,根 据指令及时调整水闸泄量。 4.2.4 排水闸的控制运用 要求 : a) 控制适宜于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需求的闸上水位;多雨季节有暴雨天气预报时,适时预 降内河水位;汛期应充分利用外河水位回落相机排水; b) 双向运用的排水闸,根据用水需要,适时引水; c) 蓄、滞洪区的退水闸,按上级部门的指令按时退水。 4.2.5 引水闸的控制运用要求: a) 根据水源情况和用水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引水。如外河水位上涨,应防止超标准引水; b) 当来水水质不能满足用水单位要求时,按上级主管部门指令减少引水流量直至停止引水; c) 多泥沙河道上的引水闸,如闸上最高水位因河床淤积抬高,超过
12、规定运用参数时,停止使用,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度汛措施; d) 利用浑水灌溉的引水闸,充分利用沙峰时机,有计划地进行淤灌; e) 设有冲沙闸的,根据来水情况适时冲沙。 4.2.6 挡潮闸的控制运用要求: a) 在潮位落至闸上水位以下时开闸排水,在潮位回涨至与闸上水位相平时关闸,任何情况下防 止海水倒灌; b) 根据各个季节供水与排水的不同要求,控制适宜的内河水位;汛期有暴雨预报时,适时预降 内河水位; c) 汛期充分利用泄水冲淤。非汛期有冲淤水源的,在大潮期退潮时冲淤; d) 对于有通航功能的水闸,根据涨落潮的时机、潮水对内河影响等因素确定运用方式。 4.2.7 水闸控制运用结束后,应对运行资料
13、进行整理。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运 行资料进行整编,资料 整编内容: a) 收集各项控制工作原始记录,包括操作记录表格及工程相应效果记录,有条件的单位将对应 的影像资料一并整理存档; b) 编写运用工作总结。 4.3 闸门操作运行 4.3.1 闸门操作运行要求: a) 闸门泄放流量根据“闸门开启高度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定或进行实测,过闸流量应与 上下游水位相适应,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 b) 过闸水流应平稳,避免发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回流、漩涡等不良流态; c) 关闸或减少过闸流量时,避免下游河道水位降落过快; d) 开闸或关闸过程中,避免闸门停留在发生振动的位置。 4.3.2 闸门启闭前准备工
14、作: a) 检查上下 游管理范围和安全警戒区内有无船只、漂浮物或其它施工作业,并进行妥善处理; b) 闸门开启泄流前,及时发出预警; c) 检查闸门启、闭状态,有无卡阻; DB37/T 4405 2021 4 d) 检查启闭设备及供电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e) 观察上下游水位、流态,核对流量和闸门开启高度。 4.3.3 多孔水闸的闸门操作运行要求: a) 按设计要求或运行操作规程进行启闭,一般同时均匀启闭,不能同时启闭的,由中间孔向两 侧依次对称开启,由两侧向中间孔依次对称关闭; b) 闸下河道淤积严重时,采用开启单孔或少数孔闸门进行适度冲淤,但应加强监视,防止消能 防冲设施遭受损坏。
15、4.3.4 涵洞式水闸闸门运行,应避免洞内长时间处于明满流交替状态。 4.3.5 闸门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按操作程序,由闸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不具备无人值守条件的,闸门操作过程中要有人对 闸门、启闭设备进行巡视和监护; b) 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人工操作前,必须先断开电源;闭门时严禁松开制动器使闸门自由下 落;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取下摇柄或断开离合器。管理单位应制订手摇启闭操作规程,并严格 执行; c) 有锁定装置的闸门,启闭闸门前先打开锁定装置,闸门开启完毕,待锁定可靠后,才能进行 下一孔操作; d) 两台启闭机控制一扇闸门的,严格控制保持同步;一台启闭机 控制多扇闸门的,闸门开启高 度
16、保持相同; e) 闸门正在启闭时,不得按反向按钮,如需反向运行,先按停止按钮,然后才能反向运行; f) 闸门启闭时如发现超载、停滞、卡阻、倾斜、杂音等异常情况,及时停车检查并处理; g) 液压启闭机启闭闸门到达预定位置,压力仍然升高时,控制油压; h) 闸门开启接近最大开度或关闭接近闸底时,注意及时停车,卷扬启闭机采用点按关停,螺杆 启闭机采用手动关停;遇有闸门关闭不严现象,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螺杆启闭机严禁强行 顶压。 4.3.6 自动化操作水闸应遵守下列规定: a) 采用计算机自控、集控装置远程操作启闭闸门,先通过视频检 查和闸门运行实时数据判断是 否具备开闸条件,并需配备现场水闸巡查机动
17、人员,能及时联络; b) 根据操作权限登录操作界面,检查控制级优先权是否处于远控状态;通迅和网络指示状态是 否正常; c) 操作闸门前应巡视河道,放水预警,并通过视频重点检查上下游河面情况; d) 通过查询故障报警窗口,检查主要相关设备和设施有无报警,检查闸门监控系统健康状况, 并复归报警信号; e) 远程控制操作时,时刻监视事故报警窗口,掌握闸门工作状况是否正常; f) 控制命令发出后,将鼠标置于紧停按钮处,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g) 闸门操作完成后,退出操作登录界面; h) 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且尚在查找处理时,不宜进行交接班工作。 4.3.7 闸门启闭结束后,应核对启闭高度、孔数,观
18、察上下游流态,并填写启闭操作记录,内容包括: 启闭依据、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启闭顺序、闸门开启高度及历时、启闭机运行状态、上下游水位、流 量、流态、异常或事故处理情况等。 4.3.8 水闸管理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附录 A 制订闸门开 /关门操作命令单。每次启闭闸门均 应认真填写操作命令单、启闭操作记录,并存档。 4.4 冰冻期运用 DB37/T 4405 2021 5 4.4.1 水闸管理单位应在每年 11 月底前制订冬季管理计划,做好防冻、防冰凌的准备工作,备足所需 物资。 4.4.2 严寒 冰冻期间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防止建筑物及闸门受冰压力损坏和冰块的撞 击。 4.4
19、.3 冰冻期间启闭闸门前,应采取措施,消除闸门周边和运转部位的冻结。 4.4.4 冰盖形成期间,应保持闸上水位平稳,以利上游形成冰盖。 4.4.5 解冻期间一般不宜泄水,如必须泄水时,应将闸门提出水面或小开度泄水,对于多孔水闸,可 少数孔全开运行。 4.4.6 雨雪后,应立即清除建筑物表面及其机械设备上的积雪、积水,防止冻结、冻坏设备。备用的 柴油发电机组在不使用时,应做好保暖和防冻措施。 5 工程检查 5.1 检查范围和项目 5.1.1 检查应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 5.1.2 检查范围应包括水闸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及影响工程安全的其它区域。 5.1.3 日常检查应对建筑物
20、各部位、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通讯设施、监测设施以及管理范围内 的河道、堤防、拦河坝和水流形态等进行检查。 5.1.4 定期检查应对水闸各部位及各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将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作为检查重 点,并查阅水闸日常检查、运行、维护记录和监测数据等档案资料。 5.1.5 特别检查应 着重检查工程的重 要 部位和主要设施有无损坏及损坏程度, 对 闸门、启闭机进行安 全检测并做试运行观察。 5.2 检查内容 5.2.1 日常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内容应包括: a) 工程完整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有无违章建筑和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有无影响水 闸安全运行的障碍物,环境是否整洁、美
21、观; b) 土工建筑物:堤顶、堤坡有无雨淋沟、坑口、裂缝、滑坡;堤身、岸墙有无挖坑、取土、缺 口、耕种农作物等人为破坏现象;有无害兽活动痕迹;排水系统、导渗、减压设施有无损坏、 沙石淤积堵塞、失效现象;高水位期间,重点观察堤闸交接段、背水坡、坝脚等处有无渗漏、 散浸、管涌、流土等现象;减压井、反滤设施等渗水是否有异常变化; c) 砌石建筑物:块石护坡、护岸有无块石翻起、松动、塌陷、缺失、垫层散失、底部掏空、风 化等损坏 现象;上下游翼墙或挡土墙等和闸墩(含边墩)的墙体有无倾斜、滑动、勾缝砂浆 脱落;排水设施有无堵塞、损坏等现象;高水位时,重点观察墙体渗水是否异常; d) 混凝土建筑物:有无磨损
22、、裂缝、剥蚀、渗漏、碳化,露筋(网)、钢筋锈蚀以及其他损坏 现象;伸缩缝止水有无损坏、漏水及填充物流失等情况;工作桥桥面、栏杆等安全设施有无 损毁; e) 闸门:闸门门体是否歪斜变形,表面有无附着水生物、杂草污物,表层保护层是否完好;结 构有无裂缝、变形、漏水、腐蚀(碳化、油漆损坏、锈蚀等)、露筋(网)、焊缝开裂、铆 钉、螺栓松动等损坏现象;吊耳与定滑轮是 否安装牢固;支承行走机构是否运转灵活;止水 装置有无损坏、漏水现象; f) 启闭机:是否运转灵活、制动准确可靠,有无腐蚀和异常声响;机体表面是否清洁;电动机、 动力线路及控制线路、制动器、主令控制器、限位开关是否正常;钢丝绳有无断丝、磨损、
23、 DB37/T 4405 2021 6 锈蚀、接头不牢、变形;零部件有无缺损、裂纹、磨损及螺杆有无弯曲变形;油路是否通畅, 油量、油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g) 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设备、线路是否正常,接头是否牢固,上下限位等安全保护装置是否 动作准确可靠,指示仪表是否指示正确,接地是否可靠,绝缘电阻值是否合乎规定,防雷设 施是否安 全可靠,备用电源是否完好可靠;自动监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可靠,精度是否满足 要求等; h) 水流形态,应注意观察水流是否平顺,水跃是否发生在消力池内,有无折冲水流、回流、漩 涡等不良流态; i) 工程的水下部位有无冲刷破坏;消力池、门槽内有无沙石堆积;伸缩缝、止水有
24、无损坏;门 槽、门坎的预埋件有无损坏;上下游引河有无淤积、冲刷等。一般选择在汛前或枯水期水位 较低的有利条件下结合定期检查进行; j) 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存储设备的运行状况日志报告及告警信息;数据 库、基础支撑软件和业务软件的运行状态、日志分析; k) 其它方面 :观测设施、远程控制、监控及预警系统是否正常;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否正常;照 明、通讯、安全防护设施及信号是否完好;上游漂浮物情况,拦污栅、拦鱼网是否有堵塞壅 水和闸门有无振动现象;水质有无污染,有无明显的颜色和气味等。 5.2.2 定期检查除应包括日常检查内容外,还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a) 汛前检查着重检查岁修工程
25、和度汛应急工程完成情况,安全度汛存在问题及措施,防汛工作 准备情况,对工程各部位和设施进行详细检查,并对闸门、启闭机、备用电源等进行检查和 试运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进行处理,对影响安全度汛而又无法在汛 前 解决的问题,制订度汛应急方案;汛前检查结合保养工作同时进行; b) 汛后检查着重检查工程和设备度汛后的变化和损坏情况,特别是水下工程部分的闸底板、消 力池、护坦、防冲槽、铺盖、河床等变化情况; c) 台风、洪水、用水期之前着重检查闸门、启闭机及动力、配电系统是否正常,保证闸门正常 开启;之后着重检查闸门及启闭机等关键部位和工程易损坏的部位; d) 冰冻期检查防冻措施落实及
26、其效果等。 5.2.3 特别检查内容除应包括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内容外,还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a) 闸门、启闭机进行安全检测并做试运行观察; b) 遭受特大洪水、风暴潮时,对土石方、混凝土工程、水下部分及上下游河道冲刷进行全面检 查; c) 发生重大事故时,对事故影响范围的工程进行全面检查; d) 遭受强烈地震时,对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水下部分、闸门、启闭机进行全面检查,着重 检查工程的重要部位和主要设施有无损坏及损坏程度。 5.3 检查方法和要求 5.3.1 检查通用要求:水闸管理单位应根据水闸的运行情况和阶段制定工程检查程序,具体规定检查 的时间、路线、设备、内容、方法与人员等。 5.3
27、.2 检查人员要求: a) 日常检查由水闸管理单位组织,由有经验的水闸运行管理人员负责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b) 定期检查 由水闸管理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水闸管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管理人员、 日常检查人员等参加; c) 特别检查由水闸管理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水闸管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管理人员、 日常巡查人员等参加,必要时组织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开展。 DB37/T 4405 2021 7 5.3.3 检查时间频次要求: a) 日常检查:水闸建成初期,每周不少于 2 次;正常运行期,每周不少于 1 次;汛期增加检查 次数;水闸在设计水位运行时,每天至少检查 1 次;当水闸处于泄水运行状
28、态或遭受不利因 素影响时,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加强检查观察; b) 定期检查:在每年汛前、汛后、用水期前后、冰冻期前后对水闸 各部位及各项设施进行全面 检查,汛前检查在 5 月底前完成,汛后检查在 10 月底前完成; c) 特别检查:当水闸遭受大洪水、台风、强烈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或超过设计水位运行后,发 现较大隐患、异常或拟进行技术改造时,对工程进行特别检查。 5.3.4 检查方法要求: a) 日常检查主要依靠目视、耳听、手摸、鼻嗅等直观方法,必要时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 望远镜、照相摄影设备等工(器)具,也可利用视频监视系统或智能巡检系统辅助现场检查; b) 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除采用日常
29、检查方法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和探测,采用钻 孔取样、注水或抽水试验,声呐成 像或水下电视摄像等手段。 5.4 检查记录和报告 5.4.1 水闸管理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附录 B 制订水闸检查记录表,并在每次日常检查后 认真填写记录表,记录表填写应做到清晰、完整、准确、规范。 5.4.2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除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 对于有可疑迹象部位的记录,应在现场就地对其进行校对,确定无误后才能离开现场。 5.4.3 检查结束后,应立即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监测资料对成果进行初步分析,编写检查报 告,由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30、定期检查、特别检查报告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4.4 每年初 均应对上一年度检查资料进行整编,形成水闸安全检查总体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归档。 5.5 检查结果处理 5.5.1 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5.2 检查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检测的结构性严重损伤,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由专业检测 单位进行检测。 5.5.3 特别检查要对检查项目或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工程安全状况的影响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措 施或处理方案,形成专题报告。 5.5.4 对检查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应按照 7.2 的规定进行养护和局部维修;对无法立即处理的,根据 其性质、严
31、重程度和紧迫性,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提出维修养护意见,按照 7.3 的规定进行处理。 5.5.5 检查结果处理完成后,应由检查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进行现场确认,并在日后检查中作为重点检 查内容。 6 工程监测 6.1 监测范围和项目 6.1.1 监测范围应包括闸室段,上下游连接段,管理范围内的上下游河道、堤防,以及水闸工程安全 有关的其他建筑物和设施。 6.1.2 监测分一般性监测和专门性监测。 a) 一般性监测包括:变形、渗流、环境量等。 b) 专门性监测包括:永久缝、结构应力、地基反 力、墙后土压力、泥沙、冰凌等。 c) 水闸监测项目和测次要求应符合附录 C。 DB37/T 4405 2021
32、8 6.2 监测内容和要求 6.2.1 监测通用要求。 a) 工程监测采用的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应与设计、施工和运行各阶段的控制网坐标系统一致。 有条件的工程应与国家控制网建立联系。 b) 监测项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未作规定的,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运行需要确定。 c) 水闸管理单位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设施的检查、维护、校正、更 新、补充和完善等工作。 d) 监测设施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应保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按照规定的项目、测次 和时间,进行监测和记录。 e) 应确定 专人负责定期开展监测,有条件的可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并应符合 SL 768 的有关规定。 f) 水
33、闸工程监测宜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自动化监测设施应每年进行人工测读比对校正。 6.2.2 变形监测要求: a) 变形监测项目应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和结构缝开合度等; b) 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应符合 GB 50026 规定,大型水闸变形监测符合二等测量要求,中型 水闸符合三等测量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不得超过表 1 的规定。 表 1 水准路线闭合差限值 单位为毫米 等级 往返测不符值 附合线路闭合差 环闭合差 二等 4R 4F 2F 0.6n1 0.6n2 0.6n1 三等 12R 12F 6F 4n1 4n2 4n1 注: R 测段长度, km; F 环线长度或符合线路长度, k
34、m; n1 测段站数(单程); n2 环线长度或附合 线路站数。 6.2.3 渗流监测要求: a) 渗流监测项目应包括闸基扬压力和侧向绕渗; b) 闸基扬压力和侧向绕渗监测,应同时监测上下游水位,并注意监测渗透的滞后现象。对于受 潮汐影响的水闸,在每月最高潮位期间选测 1 次,监测时间以测到潮汐周期内最高和最低潮 位及潮位变化中扬压力过程线为准; c) 测压管管口高程按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每年校测 1 次。测压管灵敏度检查 3 5 年进行 1 次。管内淤塞影响监测时,应立即进行清掏。如经敏感度检查不合格,堵塞、淤积经处理无 效,或经资料分析测压管已失效时,宜在该孔附近重新埋设测压管。 6.
35、2.4 环境量监测要求: a) 环境量监测项目应包括水位、流量、降水量、气温、上下游河床淤积和冲刷等; b) 降水量、气温观测可采用当地水文站、气象站观测资料; c) 上下游水位监测点应设在水闸上下游水流平顺、水面平稳、受风浪和泄流影响较小处,宜设 在稳固的翼墙或永久建筑物上。水位监测设施可测读水位应高于设计最高水位,低于最低水 位。水尺零点标高每年应校测 1 次,水尺零点有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校测; d) 监测与水位相关的监测项目应同时监测水位。开闸泄水前后应各增加监测 1 次,汛期应适当 加密测次。 DB37/T 4405 2021 9 6.2.5 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及要求按照现行各专业
36、规范执行。 6.3 监测数据分析、整编及处理 6.3.1 每次监测结束后,应立即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检验和处理,并结合工程检查资料进行复核分析, 编写分析报告。有条件的应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工程安全性态作出评价。 6.3.2 每年初均应对上一年度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并应 符合 SL 768 的有关规定。 资料整编成果经 审查合格后应装订成册归档。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a) 工程概况; b) 监测设备情况,包括设施的布置、型号、完好率、监测初始值等; c) 监测方法; d) 主要监测成果; e) 结论与建议。 6.3.3 有水文测报任务的管理单位应根据水
37、文测站任务书的要求,依照现行水文规范 开展水文监测、 报汛和水文资料整编工作。 6.3.4 水闸管理单位应对发现的异常现象作专项分析,必要时会同科研、设计、施工人员作专题研究 或按照 8.4、 8.5 的规定组织开展安全检测、安全鉴定,并根据结论进行相应处理。 7 维修养护 7.1 维修养护范围 水闸工程的维修养护范围应包括混凝土及砌石工程、堤岸工程、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及其他管 理设施等的维修养护。 7.2 维修养护内容和要求 7.2.1 混凝土及砌石工程维修养护 7.2.1.1 混凝土及砌石工程养护要求: a) 应经常清理建筑物表面,保持清洁整齐,积水、积雪应及时排除;门槽、闸墩等处如有
38、散落 物杂草或杂物、苔藓、蚧贝、污垢等应予清除。闸门槽、底坎等部位淤积的沙石、杂物应及 时清除,底板、消力池范围内的石块和淤积物应定期清除; b) 岸墙、翼墙和挡土墙上的排水孔以及空箱岸 (翼 )墙的进水孔、排水孔、通气孔等均应保持畅 通。公路桥、工作桥和工作便桥桥面应定期清扫,保持桥面排水孔泄水畅通。排水沟杂物应 及时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c) 应及时修复建筑物局部破损;反滤设施、减压井、导渗沟及消力池、护坦上的排水井 (沟、孔 ) 或翼墙、护坡上的排水管应保 持畅通,如有堵塞、损坏,应予疏通、修复;反滤层淤塞或失 效应重新补设排水井 (沟、孔、管 ); d) 永久伸缩缝填充物老化、脱落、流
39、失应及时充填封堵。永久伸缩缝处理,按其所处部位、原 止水材料以及承压水头选用相应的修补方法; e) 应及时打捞、清理闸前、闸后积存的漂浮物; f) 应经常检查并修复防冻胀设施。 7.2.1.2 混凝土工程维修要求: DB37/T 4405 2021 10 a) 水闸的混凝土结构严重受损,影响安全运用时,应拆除并修复损坏部分。在修复消力池底板、 护坦等工程部位混凝土结构时,应重新敷设垫层 (或反滤层 );在修复翼墙部位混凝土结构时, 应重新做好墙后回填、排水及其反滤体; b) 混 凝土结构承载力不足的,可采用增加断面、改变连接方式、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等方法补 强、加固; c) 混凝土裂缝处理,应
40、考虑裂缝所处的部位及环境,按裂缝深度、宽度及结构的工作性能,选 择相应的修补材料和施工工艺,在低温季节裂缝开度较大时进行修补。渗 (漏 )水的裂缝,应 先堵漏,再修补。表层裂缝宽度小于表 2 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时,可不予处理或采用 表面喷涂料封闭保护;表层裂缝宽度大于表 2 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时,宜采用表面粘 贴片材或玻璃丝布、开槽充填弹性树脂基砂浆或弹性嵌缝材料进行处理;深层裂缝和贯穿性 裂缝,为恢复结构的整 体性,宜采用灌浆补强加固处理;影响建筑物整体受力的裂缝,以及 因超载或强度不足而开裂的部位,可采用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增加断面、施加预应力等方 法补强加固; 表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 单位为毫米 区域 水上区 水位变动区 水下区 内河淡水区 0.30 0.20 0.30 沿海海水区 0.20 0.15 0.25 d) 混凝土渗水处理,可按混凝土缺陷性状和渗水量,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混凝土淘空、蜂窝 等形成的漏水通道,当水压力小于 0.1 MPa 时,可采用快速止水砂浆堵漏处理;当水压力大于 或等于 0.1 MPa 时,可采用灌浆处理;混凝土抗渗性能低,出现大面积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