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01 P 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T 14742021 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ridge 2021 - 09 - 03发布 2022 - 03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474202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3 5 材料. 3 6 公路
2、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设计. 6 7 构造设计. 8 8 工厂预制. 11 9 运输吊装. 13 10 现场装配施工. 13 条文说明. 16 DB36/T 1474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江西交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俞文生、胡志坚、曾明辉、邱文东、王运金、黄智华、刘长明、刘军、尹夏明、 万鹏、黄华、曾纪飞、
3、付凯敏、程继顺、谢劲松、李刚、周昌、王健、陈玮、邓泽城、李林峰、杜丽英、 陈菁、刘莲娟。 DB36/T 14742021 1 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抗震设计的区域,采用预制拼装技术的公路混 凝土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其它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
4、用硅酸盐水泥 GB/T 1499.1 钢筋混泥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 1499.2 钢筋混泥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CJJ 166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T 11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施工技术规程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35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T 225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TG D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
5、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 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TG/T B02-0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混凝土桥梁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ridges 由预制构件拼装成整体的混凝土桥梁 3.2 快速桥梁施工 acceler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DB36/T 14742021 2 为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在新建、改造或更换现有桥梁时采用创新的规划、设计、新材料或新工艺并 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桥梁施工方式。 3.3 全厚度预制桥面板 full-dep
6、th precast deck panel 桥面板高度方向上整体预制的桥面板,板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湿接缝连接。 3.4 部分厚度预制桥面板 partial-depth precast deck panel 桥面板的下半部分预制,与上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结合形成完整的桥面板。 3.5 带翼缘板的梁式构件 adjacent deck beam element 带有完整桥面板的预制梁,梁体间通过较小的灌浆缝或合龙缝连接,梁的断面形式包括T形、形、 箱形、空心板等。 3.6 灌浆套筒连接 grouted sleeve coupler connection 通过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填充在钢筋与连接钢套筒
7、之间的间隙,硬化后形成整体的钢筋连接构 造。 3.7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 high-strength non-shrinkage grouting material 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它在 施工现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填充于套筒或金属波纹管和钢筋之间的间隙内。 3.8 砂浆垫层 bedding mortar 填充在不同类型构件拼接缝之间的高强无收缩砂浆过渡层。 3.9 预制搭板 precast approach slab 一种在桥梁或桥台端部,使桥面与路面衔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3.10 插入式连接 pocket con
8、nection 一种将预制构件伸出钢筋或连接件插入相邻构件预留孔中并浇筑一体的连接方式,在两个构件之间 形成的抗拉、抗剪、或抗弯能力。 3.11 DB36/T 14742021 3 插槽式连接 socket connection 将预制构件的一部分插入到相邻构件预留槽口(孔)并浇筑一体的连接方式,在两个构件之间形成 的抗拉、抗剪、或抗弯能力。 3.12 预制盖梁和墩柱 precast cap and column 由预制盖梁和墩身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构件。 3.13 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 grouted duct connection 将一个预制构件中的伸出钢筋插入另一个预制构件中预埋的金属波纹
9、管中并灌浆的连接,在两个预 制混凝土构件之间形成抗拉、抗剪或抗弯能力。 4 基本规定 4.1 在预制拼装桥梁方案设计阶段,应协调和加强设计、预制、运输、拼装等之间的关系和配合,应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合理的构件尺寸和形状,并应遵循少规格的原则。 4.2 预制桥梁构件的设计应满足JTG D60所有荷载和荷载组合要求。 4.3 设计阶段必须对所有预制构件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验算。 4.4 预制构件验收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前应在表面明显位置进行标识,包括工程名称、制作单位名 称、构件编号、生产日期等。 4.5 对于大型构件和复杂桥梁场地,设计人员应给出系统的结构安装方案。安装方案应包括起
10、重机和 运载工具的基本布设,并与现行的交通管理规定相一致。 4.6 在安装方案或设计说明中应明确构件制作容差和安装容差并明确所有构件的安装基准,一般不宜 以构件的中心作为安装基准参考。 4.7 构件之间的接缝宽度应根据规定的构件容差,容许安装误差以及填缝材料来确定。 4.8 混凝土湿接缝的最小缝宽宜不小于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直径的1.5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接 缝的最小缝宽应不小于最大钢纤维长度的1.5倍。 4.9 桥梁各类构件尽可能采用工厂化预制,以保证预制拼装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5 材料 5.1 混凝土 5.1.1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高品质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
11、预制梁应采用同一品 种水泥,满足GB 175 的规定。 5.1.2 预制主梁、端横梁、跨中横隔板、中横梁、现浇接头、湿接缝、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50。 5.1.3 预制桥墩构件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的强度不宜低于C40。 5.1.4 预制桥台、背墙、耳墙、侧墙、承台、现浇桩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1.5 高性能混凝土满足JTG/T 3650第6.15节规定。 DB36/T 14742021 4 5.2 钢筋 5.2.1 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并符合GB/T 1499.1和GB/T 1499.2的规定。 5.2.2 预应力钢绞线力学性能指标应
12、符合GB/T 5224的规定。 5.3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 5.3.1 灌浆连接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中使用的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和 GB/T 50448的规定。 表1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技术指标 5.3.2 产品检验分型式检验及现场检验。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灌浆料的初始流动度,30min流动度, 1d、2d、28d抗压强度,竖向自由膨胀率,氯离子含量,泌水率,尚应包括灌浆套筒连接接头拉伸试验 检验。 5.3.3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宜采用配套灌浆掺合料,包装袋上应标识详尽的使用说明。 5.3.4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在干燥条件下未开封包装前有效存放时间不得大于3个月,开
13、封包装后 应立即使用,如有剩余应作废弃处理。 5.4 砂浆垫层 5.4.1 不同类型构件拼接缝间的砂浆垫层,应采用高强无收缩砂浆,28d抗压强度应不小于60MPa且 高出被连接构件强度等级的一个等级(7MPa),28d竖向膨胀率应控制在0.02%0.10%。 5.4.2 砂浆垫层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应不小于2.6,含泥量应不大于1%,且 不应有泥块存在。 5.4.3 砂浆垫层初凝时间宜大于2h。 5.5 灌浆连接套筒 5.5.1 灌浆连接套筒宜采用高强球墨铸铁制作。产品如图1所示,包括灌浆套筒灌浆密封塞 成型插头聚氯乙烯管孔塞,此产品主要用于桥梁预制件之间的连接,预制件与现
14、浇结构的连接。 检测项目 性能指标 初始 300mm 流动性 30min 250mm 1d 35MPa 3d 60MPa 抗压强度 28d 100MPa 竖向自由膨胀率 24h与3h差值 0.02%0.50% 氯离子含量 0.03% 泌水率 0.00% DB36/T 14742021 5 图1 灌浆连接套筒构造示意图 5.5.2 灌浆连接套筒按钢筋连接方式宜采用整体灌浆套筒连接方式。 5.5.3 整体灌浆连接型套筒一端为预制安装端,另一端为现场拼装端,套筒中间应设置钢筋限位挡板; 预制安装端及现场拼装端钢筋伸入长度均不应小于10d(d为被连接纵向钢筋直径);套筒下端应设置压 浆口,套筒上端应设
15、置出浆口,压浆口下缘与端部净距应大于20mm;套筒制作允许偏差2mm;安装时 套筒方向应正确放置。 5.5.4 灌浆连接套筒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组合体系性能应符合JGJ 107中I级连接接头要求,且 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 5.5.5 灌浆连接套筒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组合体系性能应经过国家专门质检部门试验检测,并出 具相应型式试验的合格报告。 5.5.6 厂家应提供与灌浆连接套筒相关的合格附属配件,包括止浆塞、压浆管、出浆管、定位销等。 5.5.7 灌浆连接套筒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止雨淋、锈蚀、沾污和损伤等防护措施。 5.5.8 灌浆连接套筒工厂内安装前
16、应进行单向拉伸强度试验,试验方法按照JGJ 355规定的型式检验 方法进行,每批检验数量不大于1000个,试验试件不应少于3个。 5.6 金属波纹管 5.6.1 金属波纹管应为圆形不锈钢材料。 5.6.2 金属波纹管应符合JG/T 225的相关规定,全长不应小于24d,且不得拼接;内径不应小于d+40mm, 内径尺寸允许偏差0.5mm;对于内径不大于10cm的波纹管,其钢带厚度(壁厚)应不小于0.45mm, 波纹管肋高应不小于3mm。 5.6.3 金属波纹管下端应设置压浆口连接压浆管,上端应设置出浆口连接出浆管或直接由端部出浆; 压浆口下缘与端部净距应大于20mm。 5.6.4 金属波纹管在储
17、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止雨淋、锈蚀、沾污和损伤等防护措施。 5.7 环氧粘结剂 5.7.1 同类构件之间的环氧粘结剂初步固化时间不应小于1h,粘结时应在规定的两面涂刷厚度条件 下,发生均匀的挤出量,并仅有滴挂而无流淌现象。 5.7.2 环氧粘结剂1d抗压强度标准值应大于40MPa,7d抗压强度标准值应大于60MPa,7d抗拉强度标 准值应不小于9MPa,7d抗剪强度标准值应不小于21MPa。 DB36/T 14742021 6 5.7.3 环氧粘结剂应有防老化、防碳化、防强腐蚀性的功能。 5.8 防水粘结层 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应结合桥面粘结要求设置沥青基类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性
18、能和质量应符合产品相应标准的规范。 5.9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 5.9.1 拼装桥梁中用到的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也可采用热轧、轧后余热处理或热处理的精 轧螺纹钢。 5.9.2 预制拼装桥墩中的无粘结或有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符合下式要求: 0.95 .(1) 2.0%apu .(2) 式中: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apu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b)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抗震周期荷载性能,应确保预应力筋在锚具夹持区域不发生破断。 c) 无粘结预应力筋耐久性应满足现行规范的要
19、求。 5.9.3 新型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应经过有资质检测单位试验检测,并出具相应的合格报告。 6 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设计 6.1 基本规定 6.1.1 满足本文件对灌浆连接套筒、金属波纹管、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以及砂浆垫层等连接材料和 构造要求时,预制拼装桥梁按JTG D60和JTG D3362进行验算。 6.1.2 预制拼装桥梁计算应包括持久状况下的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及短暂状 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三部分内容。 6.1.3 拼接缝处的耐久性设计可根据桥梁运营和所处环境的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准永久组合下,接缝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不得消压)。 b
20、) 在频遇组合下,接缝处正截面受拉边缘可出现拉应力,但拉应力应小于接缝界面材料及预制构 件材料的允许设计拉应力。 6.2 上部结构设计 6.2.1 对于大型或薄板预应力构件应尽可能减少预制、储存和吊运过程中开裂的可能性。设计说明中 应包含构件预制、储存和吊运过程中的混凝土容许应力。 6.2.2 全高度预制桥面板应在相邻预制板间设置刚性连接。刚性连接后的桥面板可以按现浇混凝土构 件设计。 6.2.3 预制桥面板之间的刚性连接宜采用配筋湿接缝。 DB36/T 14742021 7 6.2.4 预制混凝土全高桥面板可以通过剪力槽或湿接缝与带剪力键的主梁或横隔梁相结合。预制桥面 板中剪力槽按等间距布置
21、。 6.2.5 如果桥面不设铺装层,则应增加预制桥面板的附加厚度。在板下梁体设计计算时应计入附加厚 度的重量;但在桥面板的设计计算时可不计附加厚度,桥面板顶部钢筋保护层厚度也应不计桥面板附加 厚度。 6.2.6 桥面系由预制梁体的翼板组成时,此类梁体应按现行桥梁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 6.2.7 带翼板的主梁之间的连接可以设计为刚性连接或铰连接。连接类型会影响梁设计时使用的活荷 载分布系数。对于重载交通量大的桥梁,应采用刚性连接。 6.2.8 梁体上翼缘配筋设计可以按照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设计。 6.2.9 预制桥头搭板的设计可按现浇混凝土搭板设计。相邻预制搭板之间的纵向接
22、缝可以采用配筋湿 接缝或灌浆铰接缝连接。 6.3 桥墩设计 6.3.1 预制拼装桥墩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进行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或荷载)的效应应采用基本组合,立柱应作 为压弯构件进行承载能力计算,盖梁应作为受弯构件进行承载能力计算。 b) 在进行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采用作用(或荷载)的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或 频遇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对立柱和盖梁裂缝宽度和变形进行验算。 c) 在进行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时,作用(或荷载)除有特别规定外均采用标准值, 汽车荷载应考虑冲击系数,对立柱和盖梁进行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 6.3.2
23、灌浆连接套筒布置在预制立柱内时,应考虑套筒对立柱刚度及相关构造的影响。 6.3.3 采用跨径方法分段预制拼装建造的盖梁,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宜保持盖梁正截面 全截面受压;在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计入拼接缝张开时对盖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6.3.4 应根据所处环境条件考虑预制拼装立柱和盖梁的拼装缝、立柱和盖梁预制构件的耐久性设计, 拼接缝处环氧粘结剂和砂浆垫层应满足耐久性能指标要求。 6.3.5 预制混凝土墩柱的优选截面形状是正方形,矩形或多边形。其它截面形式墩柱也可采用。 6.3.6 应合理划分每个盖梁构件的预制块重量和数量。 6.3.7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墩柱连接钢筋与盖梁钢筋
24、间的位置关系,以确保构件内的钢筋合理布置,避 免钢筋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可适当调整盖梁内的钢筋位置。墩柱端部连接区域的比例, 设计和构造应满足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接头设计要求 6.3.8 螺旋筋或箍筋在柱体内可以锚固或截断,并在连接段中接长。如果墩柱端部的接缝属于塑性铰 区域或接缝高度较大,则应在湿接缝内设计闭合箍筋,以确保纵筋具有足够的约束效应。 6.4 桥台设计 6.4.1 应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台身每个预制件的重量。 6.4.2 各个预制台身构件之间的接缝可以为弯曲连接或灌浆剪切键连接。其中灌浆剪切键连接应确保 每个台身预制构件中至少与两根桩相连。 6.4.3 预制整体式
25、桥台台身可采用金属波纹管预留孔与桩基相连。如果在安装施工之后使用混凝土对 预留孔进行填充,则在预制件设计中可不考虑预留孔道的影响。 6.5 基础设计 预制混凝土构件可用于扩大基础和桩基承台。预制承台可采用插入式或插槽式连接等特殊的构造实 现桩和承台之间的连接。应确保预制基础中的钢筋布置不与所采用的连接类型发生冲突。 DB36/T 14742021 8 7 构造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应合理确定接缝的位置、设计和构造,保证有效传递相邻构件之间的荷载。 7.1.2 各类连接应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并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法确保所有连接的施工可行性。 7.1.3 关键位置的连接必须采用刚性连接。
26、接缝填充材料应具有与被连接构件用料相同或更好的力学 性能和耐久性。 7.1.4 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构造应确保良好耐久性,可采用不锈钢或超高性能混凝土等耐腐蚀性材料。 7.1.5 采用机械连接器时构件中的钢筋布置应考虑连接器的尺寸,并确保连接器部位足够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设计时应给出构件表面到搭接钢筋中心的距离,该距离可根据所采用的机械连接装置的最大 直径和所需保护层厚度计算。 7.2 桥面板接缝 7.2.1 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应能提供与现浇混凝土相当的结构抗力。连接设计应按混凝土的初期抗压强 度考虑,以便在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或开放交通。 7.2.2 如果从一个预制构件伸出的直钢
27、筋与另一个构件中伸出的直钢筋在湿接缝内搭接,则在湿接缝 内的搭接设计应符合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预制构件外伸钢筋的间距和搭接长度应考虑预制 构件的制造和安装容许误差要求,以确保不超过非接触式搭接的最大尺寸。 7.2.3 湿接缝内带弯钩钢筋搭接时,相邻钢筋之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不小于桥梁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钢 筋弯钩长度,且弯钩内应至少布置一根相同直径的横向钢筋。该横向钢筋应设置在钢筋弯钩内弯处且穿 过每根带弯钩筋,故每个带弯钩钢筋搭接连接处至少要有两根横向钢筋。在非接触式带弯钩钢筋搭接连 接处,搭接钢筋的中心间距不应超过100mm。 7.2.4 受拉时镦头或机械锚固时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dt
28、hl (镦头内端面到锚固起点)应满足: 0.51 y bdth c f dl f .(3) 但不应小于150mm,且应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采用普通混凝土,计算中使用的 不得超过40MPa; 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db;且钢筋的净间距应不低于4db; 不应超过400MPa; 钢筋直径不应大于36mm; 不应小于4Ab; 式中: cf =混凝土的标称压应力(MPa); 钢筋最小屈服应力(MPa); 钢筋头部内侧的净承载面积(mm2); DB36/T 14742021 9 单根钢筋的面积(mm2);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7.2.5 受压分析时可不考虑钢筋镦头对锚固长度的影响。 7.2.6
29、 受拉时镦头或机械锚固钢筋的非接触搭接长度 sthl (两镦头内侧之间的距离)应满足: 0.70sth dth bl l S .(4) 并满足以下规定: 2bS c .(5) 式中: sthl =第7.2.4条规定的镦头和机械锚固变形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mm); c=变形钢筋的内径(mm); Sb=相邻钢筋的中心间距(mm); 7.2.7 UHPC时,湿接缝长度可减少到20cm。 7.2.8 采用UHPC浇筑的直筋或弯钩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dtul 应满足: 对于 的钢筋: bdtu dl 8 .(6) 式中: yd =钢筋直径(mm); yf =钢筋的屈服应力(MPa); 对于500MPa y
30、f 680MPa钢筋: bdtu dl 10 .(7) 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现浇UHPC的钢纤维体积率应不小于2。 UHPC的最小抗压强度应不小于95MPa; 钢筋直径不得超过25mm;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倍钢筋直径; 钢筋净距不应小于4倍钢筋直径; 如果2 bd 最小净保护层厚度 3 bd ,则基本锚固长度ldtu应额外增加2倍钢筋直径。 7.2.9 UHPC中的受拉直筋和带弯钩钢筋的拼接长度sul 应满足: DB36/T 14742021 10 dtusu ll 75.0 .(8) 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非接触式搭接时相邻钢筋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得超过ldtu; b) 预制构件与现
31、浇UHPC粘结界面上应设有剪力键并凿毛至粗骨料。 7.2.10 保证UHPC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相邻钢筋的净间距应至少为UHPC中最长纤维增强材料长度的 1.5倍。 7.3 带翼板的梁式构件连接 7.3.1 带翼板的梁式构件的典型连接包括横隔梁和桥面板连接。设计时应根据构件的传力路径确定合 适的连接方式,以保证荷载在相邻构件间传递。横隔板连接按传统方法施工。 7.3.2 对于中低交通量桥梁,梁体翼缘板可以使用焊接连接形成桥面,即翼缘板边缘按等间距预埋钢 板,并沿板整个长度方向布置剪切键。 7.3.3 横向后张预应力方法可用于连接板梁构件。后张预应力体系通常与连续布置的灌浆剪切键组合 以形成翼缘
32、板连接。 7.3.4 梁式构件翼板部分的配筋设计应符合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设计要 求。 7.4 桥墩连接 7.4.1 预制拼装桥墩设计中应考虑预应力筋管道、钢筋、连接套筒或金属波纹管相互之间的合理布置, 并在设计图中予以说明。 7.4.2 预制拼装立柱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8cm,纵向钢筋之间的中心距宜小于200mm,且至少每隔 一根宜用箍筋或拉筋固定。 7.4.3 预制拼装桥墩中的连接套筒和主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套筒间净距不宜小于下面三个 条件中的大值:25mm、骨料最大粒径的1.33倍、纵向连接钢筋的直径db。 7.4.4 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建造的预制桥墩,
33、应在灌浆连接套筒压浆口下缘处设一道箍筋。 7.4.5 预制拼装桥墩中的圆形金属波纹管净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1倍,保护层厚 度宜符合JTG D62的规定。 7.4.6 预制拼装桥墩中立柱与承台或立柱与盖梁之间的拼装接缝砂浆垫层厚度宜为10mm30mm,同类 型构件之间的环氧接缝厚度宜为1mm3mm。 7.4.7 对于设防烈度7度地区,连接套筒设置在墩身且其位于潜在塑性铰区域内时,箍筋的配置还应 符合下列要求: a)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不应小于连接套筒的高度加5d(连接套筒外径)范围; b) 连接套筒高度加5d(连接套筒外径)范围外箍筋量应逐渐减少。 7.4.8 墩柱的纵向钢筋应
34、延伸至盖梁和承台的另一侧面,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应在JTG D62要求的基 础上增加10db。 7.4.9 预制拼装桥墩柱身塑性铰加密区域配置的箍筋应延伸到盖梁和承台内,当连接套筒或波纹管位 于盖梁或承台内时,在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延伸到盖梁和承台的距离还应不小于 连接套筒或波纹管的高度。 7.4.10 预制拼装盖梁采用上下分层建造时,下层预制构件与上层现浇之间可不使用剪力键;预制拼装 盖梁采用竖向分段预制拼装建造时,预制构件的拼接面宜采用剪力键方式。 7.5 砂浆底层 DB36/T 14742021 11 扩大基础或搭板下的土层本质上也是一种连接。该土层会将扩大基础或搭板的垂
35、直和水平载荷传递 到地基。建议采用流动性好的灰浆或填充物作为扩大基础或搭板座浆。灌浆料或填料的强度应与设计荷 载相匹配。 8 工厂预制 8.1 一般规定 8.1.1 构件预制用钢筋笼胎架、钢筋笼定位板、预制台座、模板、 吊具等设备应根据具体预制工艺和 精度要求进行专项设计。 8.1.2 构件钢筋笼加工、灌浆连接套筒或金属波纹管安装定位、 预埋件埋设、台座标高等精度控制应 按照本章具体规定严格执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1.3 所有原材料应按照本文件具体规定和相关规范进行试验检测。 8.1.4 拼接缝处的构件表面在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凿毛至完全露出新鲜密实混凝土的粗集料,并应用洁 净水冲洗干净。
36、 8.1.5 应根据混凝土性能制定具体养护方案,构件预制完成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应不小于7d, 不得采用海水或含有害物质的水。 8.1.6 预制构件的质量评定应符合JTG F80/1第8.6节或相关地方验收标准的规定。 8.1.7 室外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构件预制应采取冬季施工的措施,严寒期不宜进 行施工,具体措施应满足JTG/T3650第24.2节的规定。 8.1.8 结构的单个构件宜单独预制,以减小收缩引起的约束开裂。对于工厂预制构件应明确养护要求, 以确保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对于预制桥面板构件,宜考虑使用高性能混凝土。 8.2 场地要求 8.2.1 预制场地面积应根
37、据工程量、工程进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8.2.2 预制场地选址应充分考虑场内、外运输条件。 8.2.3 预制台座及存放台座应进行专项设计。 8.2.4 预制厂场地地基处理应充分考虑预制台座、存放台座、机械设备和其他生产工具的荷载大小,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预制台座及存放台座应无不均匀沉降。 8.2.5 预制厂场地规划和布置应进行专项设计,应考虑预制构件的预制工艺和运输吊装工艺,应设置 钢筋加工车间、混凝土拌合系统、大吨位起重设备、专用台座、混凝土浇筑养生系统、运输道路、防排 水设施等。 8.3 立柱预制 8.3.1 立柱预制长度应考虑拼接缝处调节垫块厚度。 8.3.2 立柱主要受力钢筋的下料长
38、度应严格控制,允许偏差2mm,同时钢筋端部应打磨平整。 8.3.3 立柱钢筋笼应在专用胎架上制作加工成型,胎架上支撑定位体系布置应保证主要受力钢筋不变 形,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2mm。 8.3.4 立柱钢筋笼应安装立柱成品吊装所需的吊点预埋件、现场调节设备用的预埋件、支座预埋件等 各类预埋件。 8.3.5 立柱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采用专用定位板进行复测。 8.3.6 立柱钢筋笼中灌浆连接套筒安装相关施工技术应符合本文件第8.5节的规定。 8.3.7 立柱钢筋笼中的灌浆连接套筒应采取加固措施保证吊装 及混凝土浇筑时不发生变形或移位。 DB36/T 14742021 12 8.3.8 立柱模板应进行专
39、项设计,宜采用钢模板,且满足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要求,对拉螺杆宜 采用高强度精轧螺纹钢。 8.3.9 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对立柱钢筋笼及灌浆连接套筒定位进行检查,允许偏差2mm;同时应对台 座表面标高及水平度进行复测,标高允许偏差1mm,水平度允许偏差1mm/m。 8.3.10 预制立柱节段宜竖向预制,混凝土宜一次性浇筑完成。 8.3.11 立柱预制完成后应对立柱尺寸、灌浆连接套筒定位或钢筋定位进行复测,各向允许偏差2mm。 8.4 盖梁预制 8.4.1 盖梁钢筋笼应在专用胎架上制作加工成型,胎架上支撑定位体系布置应保证主要受力钢筋定位 准确。 8.4.2 灌浆连接套筒或金属波纹管应与箍筋、锚
40、固钢筋制作成整体模块后置于盖梁钢筋笼内,必要时 模块应逐行加固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模块不变形。 8.4.3 灌浆连接套筒或金属波纹管安装定位允许偏差土2mm。 8.4.4 盖梁钢筋笼吊装吊点处应局部加强,同时应安装盖梁成品所需的吊点预埋件、现场调节设备用 的预埋件、支座预埋件等各类预埋件。 8.4.5 盖梁钢筋笼中灌浆连接套筒安装相关施工技术应符合本文件第8.5节的规定,灌浆金属波纹管 安装相关施工技术应符合本文件第8.6节的规定。 8.4.6 盖梁模板应进行专项设计,侧面宜采用钢模板,钢模板应满足刚度、强度、稳定性要求。 8.4.7 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对灌浆连接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定位进行检查
41、,允许偏差2mm;同时应 对台座表面标高及水平度进行复测,标高允许偏差1mm,水平度允许偏差1mm/m。 8.4.8 盖梁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完成,浇筑时宜先行浇筑灌浆连接套筒或灌浆金属波纹管范围内混凝 土。 8.4.9 盖梁预制完成后应对盖梁空间尺寸、灌浆连接套筒定位或灌浆金属波纹管定位进行复测,各向 允许偏差2mm。 8.5 灌浆连接套筒安装 8.5.1 灌浆连接套筒工厂内安装前应按厂家提供的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检查套筒外观质 量、尺寸和配件等。 8.5.2 一端灌浆连接一端机械连接型套筒中钢筋机械连接应符合JTG/T 3650中第4.3.4条的规定。 8.5.3 整体灌浆连接型套
42、筒预制安装端应放入止浆塞,并确保密封牢固。 8.5.4 灌浆连接套筒压浆管、出浆管和对应的压浆口、出浆口连接应密封牢固,压浆管、出浆管长度 应根据承台、立柱或盖梁尺寸预留准确,并用止浆塞塞紧。 8.5.5 灌浆连接套筒现场拼装端应采用装有定位销的定位板定位,安装允许偏差2mm。 8.5.6 灌浆连接套筒与箍筋连接应采用绑扎,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8.5.7 构件拆模完成后,应及时检查灌浆连接套筒内腔是否干净通畅,确保无水泥浆等杂物,如有漏 浆或杂物,应及时清理套筒内腔。 8.6 灌浆金属波纹管安装 8.6.1 金属波纹管安装前应符合JG/T 225的相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8.6.2 金属波纹管
43、应采用内衬钢管等措施保证预制过程中不变形。 8.6.3 压浆管、出浆管和对应的金属波纹管压浆口、出浆口连接应密封牢固,压浆管、出浆管长度应 根据承台或盖梁尺寸预留准确,并用止浆塞塞紧;如直接由上端出浆,端部应采取密封保护措施。 8.6.4 金属波纹管与箍筋连接应采用绑扎,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DB36/T 14742021 13 8.6.5 构件拆模完成后,灌浆金属波纹管内腔应干净通畅;如管道内有漏浆或杂物,应及时清理。 8.7 构件堆放 8.7.1 预制构件堆放的场地应平整压实,不应有积水。 8.7.2 预制构件应按吊运及安装次序进行堆放,且要有一定的通道。 8.7.3 预制构件应按照其刚度及
44、受力情况制定对应的堆放方案,竖放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9 运输吊装 9.1 一般规定 9.1.1 施工单位应根据预制构件大小、重量选择合理的吊装设备及运输车辆,运输前应对路线实地勘 察并优选运输路线。 9.1.2 施工单位编制上报的吊装运输方案应符合JGJ 33的要求,方案经相关单位批复后方能实施作业。 9.2 吊装 9.2.1 龙门吊、吊车等大型吊装设备应进行专项检测并出具有效安全检验合格证。 9.2.2 各类钢筋笼、各类构件(吊具、吊架 、吊点等)的吊装方案应进行专项设计。 9.2.3 吊具、吊架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查和维护。 9.2.4 吊装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前,应检查机具的维修、
45、使用、检验记录。 9.2.5 运输前应进行试吊装。 9.3 场外运输 9.3.1 运输路线应平坦,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纵向坡度应不大于3%,横向坡度(人字坡)应不大 于4%,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运输车的允许转弯半径,同时在运输车通过的界限内,不得有任何障碍 物。 9.3.2 运输车装载构件时,支承保护方案包括构件运输方向、支承点设置外露钢筋的保护等应专项设 计并报送相关单位,方案批复后方能运输;运输前应按支承方案检查,确保构件运输方向准确及支承措 施牢固可靠。 9.3.3 运输车起步和运行应缓慢,平稳前进,严禁突然加速或紧急制动;当运输车接近目的地时应减 速徐停。 9.3.4 构件运输时,均不得使其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任何形式的损伤和变形。 10 现场装配施工 10.1 一般规定 10.1.1 现场装配前应由勘测设计单位对控制性桩点进行现场交桩,并应在复测原控制网的基础上,根 据施工需要适当加密、优化,并建立满足拼装精度要求的施工测量控制网。 10.1.2 承台施工时应控制立柱与承台拼接面的坐标、标高和水平度,坐标及标高允许偏差2mm,水 平度允许偏差1mm/m,拼装前应对拼接面的坐标、标高和水平度进行复测。 10.1.3 拼装前,施工、监理单位应对拼装方案中的材料及设备到场情况、吊装区域地基处理情况进行 严格复查。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