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64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4602021 毛金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high yield of Phyllostachys nigra var.henonis 2021 - 09 - 03发布 2022 - 03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460202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毛金竹林分结构.1 5 竹林营造.1 6 抚育管理.3 7 病虫害防治.4 8 建档.4 DB36/T 1460
2、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霞、程平、刘磊、曾庆南、彭九生、唐山、彭逸珍、涂业苟、曾文昌。 DB36/T 14602021 1 毛金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毛金竹栽培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林分结构、竹林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 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面积1.0 hm2以上的毛金竹林
3、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391界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毛金竹林分结构 毛金竹林丰产结构因子指标见表1。 表1 毛金竹林丰产结构因子指标 立地等级 立竹密度(株/hm2) 12 00013 500 10 50012 000 9 00010 500 平均胸径(cm) 4.5 4.04.5 3.54.0 1年 18 18 18
4、2年 18 18 18 3年 18 18 18 4年 18 18 18 5年 18 18 18 年龄组成 (%) 6年及以上 10 10 10 立竹整齐度 整齐 整齐 整齐 立竹均匀度 均匀 均匀 均匀 注:立竹密度系未采伐前的指标。年龄组成比例为大约数。 5 竹林营造 DB36/T 14602021 2 5.1 造林地选择 坡度小于25的山谷、山麓、丘岗地中下部、河漫滩或潮土平缓地,土层深度50 cm、腐殖质层 厚10 cm,黄红壤和潮土为宜,石砾含量小于20%,pH值57。交通便利,机动车可通达;靠近水源, 便于浇灌。 毛金竹林地立地级划分见表2。 表2 毛金竹林立地级 立地等级 要 求
5、位于河流沿岸河漫滩泥沙土滩涂、房前屋后潮土平缓地,坡度5以下。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80 cm以上,石砾含量不超过10%,土壤pH值56.5。 位于丘陵岗地、山谷洼地、山麓缓坡,坡度15以下。土壤稍板结至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60cm80cm,石砾含量不超过15%,土壤pH值57。 位于低山山坡中下部、低丘山地,坡度25以下。土壤中度板结至疏松、湿润、腐殖质中等、土层厚50cm60cm,石砾含量不超过20%,土壤pH值57。 5.2 整地 5.2.1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参照GB/T 20391执行。 5.2.2 翻垦 5.2.2.1翻垦时间 栽植前1个月完成。 5.2.2
6、.2 全垦整地 坡度在10以下的造林地可全垦整地。人工全垦整地深度不低于30 cm;机械(挖掘机)全垦整地 深度不低于50 cm,且土块细化,地表近于平整。清除树蔸、石块、竹鞭等。 5.2.2.3 带状整地 坡度1020的造林地,可沿等高线带状开垦,带宽和带距为1.0m左右,整地深度30 cm,清除 树蔸、石块、杂竹鞭。造林后1年内将其余未垦带翻垦。 5.2.2.4 块状整地 坡度20以上的林地,按造林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大小一般为1.5 m1.5 m,整地深度30 cm, 清除树蔸、石块、杂竹鞭。造林后12年内逐步拓展翻垦范围至全垦状。 5.2.3 挖穴 根据造林密度1200株/hm21
7、500株/hm2呈“品”字形挖穴,穴长约80 cm、宽约50 cm、深约40 cm。 穴长方向与山坡等高线平行。 5.2.4 施底肥 每穴施腐熟农家肥10kg,或复合肥0.25kg,与回填土充分拌匀。 DB36/T 14602021 3 5.3 造林季节 3月、4月和11月为宜。 5.4 母竹选择与挖取 选择2年3年生、胸径2 cm4cm,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竹株为母竹。挖取母竹 时留来鞭25cm35cm、去鞭30cm45cm, 留枝4盘8盘,带宿土。 5.5 检疫与运输 调运至外地的母竹,运输前要进行检验检疫,带检疫病虫害的母竹不得运出产地。 经检疫后的母竹及时运输。母竹搬运时注
8、意不能损伤螺丝钉,运输过程注意防风、防晒和保湿。 5.6 栽植 将母竹土球置于穴正中,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地面竹秆顺其自然、不强求直立,鞭根与土壤密切 接触,覆土、分层踏实,栽后浇足定根水。 5.7 成活率、保存率和发竹率 造林成活率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发竹率80%以上。 6 抚育管理 6.1 套种 造林后2年内宜间作豆类、花生等作物或绿肥植物,不宜套种玉米、芝麻、红薯等作物。 6.2 护笋养竹 及时疏去弱笋、小笋及虫笋,留养健壮竹笋,并在竹林中均匀分布。级立地留养新竹2160株/hm2 2430株/hm2、级立地1890株/hm22160株/hm2、级立地1620株/hm21890
9、株/hm2,以不降低竹林 立竹密度为宜。林内禁止放牧。 6.3 林地管理 6.3.1 垦复 在6月进行,垦复深度不低于30 cm。坡度10以下竹林地每年或隔年全垦一次,坡度大于10 的竹林地采用隔年水平带状轮垦,带宽及带距1.5 m2.0 m。垦复时清除树蔸、竹伐蔸、石块等,除 去死鞭、老鞭,培埋地表浮鞭、跳鞭,避免损伤新鞭和壮龄鞭。 6.3.2 砍杂 78月进行。 6.3.3 松土除草 每年9月进行,松土深度10 cm15 cm,杂草埋入土中。 6.4 林地施肥 DB36/T 14602021 4 6.4.1 幼林施肥 34月造林的林分于当年秋冬季节、11月造林的林分于次年23月,靠近母竹四
10、周沟施有机肥5.0 kg7.5 kg/株。次年9月在新竹附近穴施复合肥0.25 kg /株。以后每年2月和9月进行施肥。 6.4.2 成林施肥 施有机肥或复合肥为宜。全年施肥总量按立地级分为:I级立地肥料含氮180kg/h、磷72 kg/h 、钾36 kg/h,级立地肥料含氮130kg/h、磷52 kg/h、钾26 kg/h,级立地肥料含氮 85kg/h、磷34 kg/h、钾17kg/h。4月施长笋肥、6月施行鞭肥、9月施孕笋肥,分别占全年施 肥总量的30%、20%、50%。 6.5 水分管理 新造后2年内在母竹周边盖草覆土保持湿润。9月笋芽分化期、出笋前15天至出笋期若遇干旱, 土壤相对含水
11、量低于60%要及时进行浇灌。平缓和低畦地易积水,林地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6.6 挖笋 以采挖春笋为主,视出笋情况分批次采挖,做到适时挖笋、合理留养。挖笋时注意不损伤竹鞭、鞭 芽,挖后及时覆土。竹笋年产量、级立地为9t/hm2,级立地为6t/hm2。 6.7 采伐 6.7.1 采伐时间 除竹林孕笋和发笋长竹期外,其他季节皆可采伐,以白露至立春期间较佳。 6.7.2 采伐对象 遵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的原则,采伐6年生以上竹,同时清除弱小竹、病虫竹、风倒竹、雪压竹。 6.7.3 采伐量 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年采伐量级立地2160株/hm22430株/hm2、级立地1890株/hm22160 株/h
12、m2、级立地1620株/hm21890株/hm2,以不降低竹林立竹密度为宜。 6.7.4 采伐方式 平茬或带半蔸砍伐。平茬砍伐以“三刀伐”效果较佳,不提倡一刀砍断的“马耳伐”。伐蔸不高于 10cm,伐后打通伐蔸节隔。 7 病虫害防治 遵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原则,对主要病虫害做好预测预报和及早防治。以营林防治为基础,加强 竹林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及时砍除烧毁患病竹株。对病虫害较严重的 竹林,可适当采用化学防治,防治方法参照 GB/T 20391执行。 8 建档 及时、准确、详细记载造林规划设计、立地条件、母竹来源、栽植、培育措施、施肥、竹林结构、 DB36/T 14602021 5 竹材与竹笋产量、病虫害防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