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2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36/T 1400 2021 马铃薯中稻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otato-middle rice cultivation 2021 - 04 - 23 发布 2021 - 11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400 202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选地整地 . 1 5 品种选择及用种要求 . 2 6 茬口安排 . 2 7 播种移栽 . 2 8 肥水管理 . 3 9 病虫
2、害防治 . 4 10 收获与贮藏 . 4 DB36/T 1400 2021 II 前 言 本 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 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 草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 文件 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 文件 主要 起草人:辛佳佳、戴兴临、汤洁、张洋、涂玉琴、文喜贤、孙明珠、涂伟凤、王丽钦、 孙法政、潘熙 鉴。 DB36/T 1400 2021 1 马铃薯中稻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
3、 规定了马铃薯 -中稻栽培技术,包括 范围、规范 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选地整地、品种 选择 及 用种要求、茬口安排、 播种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和 收获与贮藏 等 。 本 文件 适用于马铃薯 -中稻两熟制生产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 1部分:禾谷类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25417 马铃薯种植机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
4、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1049 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 NY/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NY/T 1607 水稻抛秧技术规程 NY/T 238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脱毒种薯 Virus free seed potatoes 采用马铃薯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组培苗繁育的马铃薯块茎。 4. 选地 整地 4.1. 选地 选取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地 势较高,排灌便利,肥力良好、适合水旱轮作的田块。 4.2. 施基肥 DB36/T 1
5、400 2021 2 4.2.1. 马铃薯施肥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 减少 复合肥 用量 , 增加有机肥用量。 马铃薯基肥施用量 一般占施肥总量 80%,十二月 中下旬, 选择 天气 晴朗的 时候 整地 , 整地前每 666.7m2 人工 撒 施硫酸钾 型 复合肥( 17-17-17) 50kg、 商 品 有机肥 250kg、硫酸锌 1.2kg 和 硼肥 1kg。起垄 后 播种沟每 666.7m2 施 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17-17-17) 20kg。 4.2.2. 中 稻 按照基肥足的原则, 每 666.7m2 基施水稻 专用 复合肥( 20-12-10) 30kg。 4.3. 整地 4.
6、3.1. 水稻收获后深耕 晒伐, 稻秆 堆放在 田边留用 。马铃薯播种前对深翻后的土壤进行旋耕,做到土 碎地平。开厢起垄,单垄双行栽培方式,垄宽 80cm 90cm、垄高 20cm 30cm、沟宽 30cm;单垄单行栽 培方式,垄宽 50cm 60cm、垄高 20cm 30cm、沟宽 30cm。 4.3.2. 马铃薯 收获后 , 残留秸秆直接打碎翻耕到土里, 及时耕翻晒垡和灌水浸田。 5. 品种 选择 及用种要求 5.1. 品种 选择 5.1.1. 马铃薯品种 选择具 早熟 、块茎膨大快,前期耐 低温 、 后期 耐 高温 , 且 高产、优质、抗病的早、中熟马铃薯品种。 5.1.2. 中稻品种
7、选择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稳产性好,且抽穗扬花期较耐热的中稻品种。 5.2. 用种要求 5.2.1. 马铃薯 种薯须为 脱毒 种薯 , 种薯质量须符合 GB/T 18133要求。马铃薯每 666.7m2大田用种量为 150kg;种薯 切块时,刀具用 7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个薯块要留 1 2个芽眼,重 30g 50g;切好的薯块放入中性滑 石粉拌种促进刀口愈合,亦可用药剂进行拌种。 5.2.2. 中稻 每 666.7m2大田用种量为 1.5 kg 2.5kg,中稻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要求。 6. 茬口安排 6.1. 马铃薯 赣南、赣中无霜期长地区 12月中下旬 1月上旬播种
8、,赣北、赣东北等地区 1月上中旬 2月上旬播 种。马铃薯 播种至出苗 约 25d 30d, 早 、中 熟马铃薯生育期(出苗 至 收获)大约 60d 80d。马铃薯 收获 期为 5月中下旬 6月初。 6.2. 中稻 中稻 播种期 为 4月 下旬 5月 下旬 , 5月中下旬 6月中下旬移栽, 9月中下旬 收获。 7. 播种 移栽 DB36/T 1400 2021 3 7.1. 马铃薯 播种 7.1.1. 种植 方式 播种密度为每 666.7m2种 4000株 5000株。单垄双行方式,行距 30cm 40cm,株距 20cm 25cm,播 种深度 8cm 10cm;单垄单行方式,株距 18cm 2
9、5cm,播种深度 8cm 10cm。 7.1.2. 播种 方式 规模化生产 以机播为主,小面积种植机播或人工播种。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播种、 盖膜、覆土作业,机械选择 请参照 GB/T 25417马铃薯种植机技术条件执行;马铃薯幼苗可自行顶破地膜 出苗,出苗期必须及时巡查,对未能顶土出苗的要及时人工辅助放苗,并用土将膜口封严。人工播种可 不盖膜,播种后覆一层土层, 在 马铃薯 5叶 6叶期再 培土 1次。马铃薯 出苗后寒潮来袭 前,将 前茬 水稻 秸秆覆盖在垄面上防寒,以免薯苗冻坏。 7.2. 中稻 播种、移栽 7.2.1. 育秧催芽 7.2.1.1. 人工撒播、喷雾式撒直播的种子
10、需进行浸种催芽,待露白晾干即可播种。 7.2.1.2. 抛秧栽培提前 育秧, 操作按 照 NY/T 1607 规程执行。 7.2.1.3. 机插秧栽培采用机插盘工厂化育秧,具体技术操作参照 NY/T 1534 要求执行。 7.2.2. 播种 、 移栽 7.2.2.1. 直播将催芽露白的种子人工均匀撒播或喷雾式均匀撒播。 7.2.2.2. 抛秧栽培操作按照 NY/T 1607 规程执行。 7.2.2.3. 机插秧高质量(浅、稳、匀、直)适时栽插,移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 1.5cm 2.0cm。 8. 肥水管理 8.1. 大田 追肥 8.1.1. 马铃薯 齐苗后,每 666.7m2追施硫酸钾
11、型复合肥( 17-17-17) 10kg、尿素 10kg, 肥料追施 在苗株 下,并培 土覆盖 。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与 0.05%硼砂混合液 3次 4次。 8.1.2. 中稻 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每 666.7m2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20-12-10) 15kg。 拔节抽穗期 每 666.7m2 追施 尿素 5kg、 氯化钾 7.5kg。 8.2. 水分 管理 8.2.1. 马铃薯 开好“厢沟”、“中沟”、“围沟”三沟,并做到三沟相连畅通,防渍排涝。 8.2.2. 中稻 DB36/T 1400 2021 4 浅水插秧,活棵后露田 1次( 1d 2d),后灌溉 2
12、cm 3cm的浅水至湿润促进分蘖;分蘖后期,根据 天气状况 排水 晒田 , 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轻晒田或免晒田 ;烤田后 浅水勤灌 ,足水孕穗, 孕穗期 湿润管理, 保持见干见湿 ; 抽穗扬花期保持 一定 水层 ; 灌浆 乳熟期 干湿交替 ;黄熟期后减少 水量, 收获前 7d 10d 断水。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 病虫害 9.1.1. 马铃薯主要病害为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等,主要害虫为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块茎蛾、地老 虎、蛴螬、金针虫等。 9.1.2. 中稻主要 病害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 主要害虫为稻纵卷叶螟 、 二化螟、稻飞虱等。 9.2. 防治 原则 以“预防
13、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参照 NY/T 1276总则执行。马铃薯病虫害 防治可参照 NY/T 2383规程执行 。 9.3. 防治 方法 9.3.1.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种养结 合、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9.3.2. 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色光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同翅目 害虫,每 40 666.7m2安装一台频振式杀虫灯。 9.3.3. 药剂防治 使用 生物农药部分 替代 化学农药 ,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参照 NY/T 393准则执行。合理混用、
14、轮 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10. 收获与 贮藏 10.1. 收获 10.1.1. 马铃薯 收获 5月中下旬 6月初,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成熟,及时收获。根据产量、市场价格、 天气条件,可 提前适时收获,提早上市。根据种植规模,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收获要轻收轻放, 运输 过程 尽量减少薯皮损破。 10.1.2. 中稻 收获 籼稻齐穗后 35d左右,粳稻齐穗后 50d 60d,稻谷 90%以上落黄时,及时收获。 10.2. 贮藏 DB36/T 1400 2021 5 10.2.1.1. 马铃薯等级规格按照 NY/T 1066 规定,剔除病薯,分级收集上市。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1049 的规定。贮藏方式有室内贮藏、冷藏和窖藏。将挑选后的马铃薯装入深色编织袋中堆放于干燥通 风室内,或放于 2 4冷藏库,或放于消毒处理的地窖中。 10.2.1.2. 中稻 种子 收获后风干,贮藏 参照 GB/T 7415 标准 执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