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200 CCS A 9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19 202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南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Team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019 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
2、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安徽省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心(安徽 省应急管理信息中心)、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陶玉红、丁斌、魏文斌、马涛、郑思亮、谢辉、徐贵强、刘刚、沈磊、杨中建、 武艺。 DB34/T 4019 2021 II 引言 本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 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制定。 根据建设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规范和规定。 制定本文件的目
3、的是规范和指导安徽省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提高建设水平和质 量。 DB34/T 4019 2021 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总则、机构配置及人员配备、基础设施、 应急救援物资、培训训练、综合管理的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4539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通
4、用技术要求 GB 30077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AQ/T 3043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 AQ/T 305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GBZ 221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 SY/T 6772 气体防护站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30077、GB 24539、GBZ 221、AQ/T 3043、AQ/T 3052、 S Y/T 6772 界定的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4 总则 4.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规划和布局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 (单位)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现有应急救援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所属企业或所在化工园区内或就近建立
5、。 4.2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可依托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单独或就近联合建立,或 由所在地政府、化工区(工业园)建立,或由具备危险化学品救援能力的相关单位建立。 4.3 危险化学品企业救援队伍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应满足服务范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需要,且 具备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4.4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救援能力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 能力应满足第一类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救援需要, 二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应满足第二 类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救援需要, 三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应满足第三类危险化学品单 位事故救援需要。
6、危险化学品单位类别划分方法,应符合附录 A 表 A.1 的规定。 5 机构配置及人员配备 DB34/T 4019 2021 2 5.1 机构配置 5.1.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 组织机构设置应能够保障实现消防 救援、有毒有害气体防护、工程 抢险、应急救援指挥等功能以及队伍日常管理需要。 5.1.2 一、二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职能科室应不少于 2 个,负责战训、技术装备管理、 培训等。 5.1.3 三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战训、技术装备管理、培训等。 5.2 人员配备 5.2.1 一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设队长 1 人,副队长 2 人,技术负责人 2 人,
7、并配备必要的工作 人员,可执行 24 小时值班。 5.2.1 二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设队长 1 人,副队长 2 人,技术负责人 1 人,并配备必要的工作 人员,可执行 24 小时值班。 5.2.3 三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设队长 1 人,副队长 1 人,工程技术人员 1 人,并配备必要的工 作人员,可执行 24 小时值班。 5.2.4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队 长、副队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 度;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化工相关 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化工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及初级职称。 5.2.5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 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指挥员。 一级危险化
8、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 急救援指挥员应不少于 10 名,二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指挥员应不少于 6 名,三级危险 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指挥员不少于 4 名。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员应熟悉危险化学品应急救 援业务及相关知识,从事危险化学品相关救援工作 5 年以上,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5.2.6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 队长、副队长,技术负责人及工程 技术人员应取得危险化学品应急 救援指挥员资格。 5.2.7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年龄在 40 周岁以下(有技术专 长及经验丰富的人员,可在 45 周岁以下)。 5.2.8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配置至少
9、按 2 班计,一级应急救援队伍不少于 102 人,二级应急救援队伍不 少于 58 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不少于 36 人。 5.2.9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范围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按照 SY/T 6772 的要求设立气体防 护站,配备必要的人员。 6 基础设施 6.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设施配置应能满足队伍运行管理及保障的需要。 6.2 业务用房包括:值班室、办公室、业务培训室、装备维修室等。 6.3 辅助用房包括:宿舍、淋浴房、食堂、车库、配电室、抢险救援器材仓库、训练器材库等。 6.4 一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基础设施至少应有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训练场所和 训
10、练设施、车库、应急救援物资库。 6.5 二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基础设施至少应有值班室、办公室、训练场所和训练设施、车库、 应急救援物资库。 6.6 三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基础设施至少应有值班室、训练场所和训练设施、车库、应急救援 物资库。 DB34/T 4019 2021 3 6.7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范围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处置的,应按照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 装备标准的要求,配备气瓶充气室和空气呼吸器维修室。 7 应急救援物资 7.1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 7.1.1 本文件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 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物资的最低要 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可 根据实际情况增配应急救援
11、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7.1.2 应急救援车辆及其装备配备标准,见附录 B 表 B.1表 B.5。 7.1.3 专用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见附录 B 表 B.6表 B.9。 7.1.4 应急救援队伍个人专业防护装备配备标准,见附录 B 表 B.10。 7.2 档案库建设 各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建立服务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础信息库,内容包括: a) 本企业或服务区域内重点企业的生产、储运等基本情况; b) 本企业或服务区域内主要危险装置、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c) 事故救援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和专家情况; d) 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类型; e) 重点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2、f) 相关救援装备器材; g) 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技术信息; h) 事故和救援案例; i) 服务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和主要建构筑物情况。 8 培训训练 8.1 培训 8.1.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符合 AQ/T 3043 的规定。 8.1.2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实施应急指挥应遵守 AQ/T 3052 的要求。 8.1.3 应急救援装备的使用、维护、维修人员应实行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8.1.4 专职消防车辆驾驶员除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外,还应通过车辆消防系统的操作培训,持证上岗。 8.1.5 气防员应持证上岗;气瓶充装人员应持国家特种设备作业
13、人员证上岗。 8.1.6 应急救援队员应经岗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a) 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b)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 个体防护器材的使用和安全防护措施; d) 应急装备、器材操作规程和实操能力; e) 异常情况的鉴别和事故处置基本技术要求; f) 事故处置过程中的自救、互救知识; g) 应急通信联络方法; DB34/T 4019 2021 4 h) 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 8.2 训练 8.2.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训 练应包括列队训练、理论培训、技 能训练、体能训练、应急救援演 练、心理适应性训练等。 8.2.2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员
14、身体条件参照 GBZ 221 的规定执行,每年应进行基础体能测试。基础 体能测试包括必测指标和选测指标,见附录 B 表 B.11。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员基础体能必测项目应 全部达标。 8.2.3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每月至少组织 1 次实战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并进行战评总结。 8.2.4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每季度至少组织 1 次全体人员参加的心理适应训练。 8.2.5 设立气防站的危险化学品应 急救援队伍应编制气防员训练方案 、气防事故预案,单独或结合其 他演练进行实战演练。 9 综合管理 9.1 队伍及设施、应急救援物资管理 9.1.1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 建立健全队伍管理制度
15、,岗位责任 制,制定并严格执行战备值班管 理、计划管理、技术竞赛、业务训练培训、装备设施维护保养、救援演练、信息报送、接警出警、事故 救援总结、技术资料档案等管理制度。 9.1.2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处置 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技术 规程、应急装备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每个岗位。 9.1.3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每 月对装备器材进行性能测试,每季 度对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 完好。 9.1.4 气防站应每季度对气防器材进行 1 次检查,做好检查记录。空气呼吸器气瓶备用压力应不低于 24 MPa。 9.2 制度管理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及时对规章制度、
16、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a) 当国家有关应急救援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废止、修订或重新颁布时; b) 当服务区内应急救援对象的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储存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c) 当应急救援演练或实战,发现制度、规程有严重缺陷时; d) 当采用新的救援技术、装备时。 9.3 记录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应建立健全战备值班、各种会议、接警出警、业务培训、安全技术工作、 科目训练、救援演练、装备器材、事故管理、事故救援执行情况等工作记录、台帐,具体包括但不限以 下内容: a) 值班记录; b) 应急救援、救护工作日志(接处警记录、事故处理记录); c) 培训记录; d) 演练 训练记录; DB3
17、4/T 4019 2021 5 e) 训练 应急器材装备应当登记造册,并建立使用维护台帐, 技术装备检查维护登记簿; f) 会议记录簿。 DB34/T 4019 2021 6 附录 A (规范性) 危险化学品单位类别划分方法 危险化学品单位类别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 别划分,见表A.1。 表 A.1 危险化学品单位类别划分依据 企业规模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 一级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 二级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 三级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 四级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 从业人员(X)人: 20X300, 营业收入(Y)万元: 300Y2000
18、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三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三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三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从业人员(X)人: 300X1000, 营业收入(Y)万元: 2000Y40000 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三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从业人员(X)人: X1000, 营业收入(Y)万元: Y40000 第一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第二类 危险化学品单位 注1:企业规模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 注2:没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作为第三类危险化学品单位。 DB34/T 4019 2021 7 附
19、录 B (资料性)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与配置要求 B.1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车辆数量配备要求,见表 B.1。 表 B.1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车辆数量配备要求 B.2 应急救援队伍常用应急救援车辆品种、数量配备要求,见表 B.2。 表 B.2 应急救援队伍常用应急救援车辆品种、数量配备要求 应急救援队伍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抢险救援车辆数量 12 8 4 序号 设备名称 一级应急救援队伍 二级应急救援队伍 三级应急救援队伍 1 灭火抢险 救援车 水罐或泵浦抢险救援车 4 3 2 2 水罐或泡沫抢险救援车 3 干粉泡沫联用抢险救援车 * 4 干粉抢险救援车 1 * - 5 举高抢险
20、 救援车 登高平台抢险救援车 1 * - 6 云梯抢险救援车 - - 7 举高喷射抢险救援车 * - 8 专勤抢险 救援车 多功能抢险救援车 1 1 1 9 气防车 1 1 1 10 排烟抢险救援车 或照明抢险救援车 * * - 11 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车 或防化洗消抢险救援车 1 1 * 12 通信指挥抢险救援车 1 - - 13 供气抢险救援车 * - - 14 后勤抢险 救援车 自装卸式抢险救援车 (含器材保障、生活保障、 供液集装箱) 1 1 - 15 器材抢险救援车 或供水抢险救援车 1 1 - 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本指南不作规定; “-本指南不作规定。 DB34/T
21、4019 2021 8 B.3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应急救援车辆的技术性能要求,见表 B.3。 表 B.3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应急救援车辆技术性能 B.4 应急救援队伍气防车内应急救援器材配备要求,见表 B.4。 表 B.4 应急救援队伍气防车应急救援器材配备要求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车辆 气体防护车辆 根据服务区内的有害气体种类和 有害气体重大危险源来确定 车辆类型 辆 1 每台 气防 车内 装备 工具 空气压缩机 用于向气瓶内填充空气 台 1 备用 1 台 超声波清洗仪 用于清洗空气呼吸器面罩 台 1 移动供气源 套 2 声光报警器 套 1 应急照明 套 1 空气充装泵 台
22、1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具 1具/人 空气瓶按 1:1 备份 防爆对讲机 部 3 非气密性化学防护服 套 3 气密性化学防护服 套 4 防酸碱胶皮衣裤 套 1套/人 生氧式防毒面具 个 10 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 组合式 个 1个/人 分析仪器 (包括有毒可燃检测仪、 测爆仪、测氧仪) 台 可燃、有毒 检测仪 各2台 根据企业或服务区内 可燃有毒气体的 种类配备 被褥 套 2 折叠担架 付 2 急救包 个 1 安全绳 50 米 组 2 救生绳 50 米 组 2 技术性能 一级应急救援队伍 二级应急救援队伍 三级应急救援队伍 发动机功率/kW 191 132 132 比功率/kW/t 10 8 8
23、 水罐抢险救援车 出水性能 出口压力/MPa 1 1.8 1 1.8 1 1.8 流量/L/s 60 30 40 20 40 20 水罐抢险救援车出泡沫性能/类 A,B A,B B 多功能抢险救援车 起吊质量/kg 5000 3000 3000 牵引质量/kg 10000 10000 10000 DB34/T 4019 2021 9 表B.4(续)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每台 气防 车内 装备 工具 防爆灯 充电式,200 米距离 个 2 救援绳 钢丝芯 付 1 自紧式绞盘 个 1 通讯 器材 报警专用电话 部 1 B.5 应急救援队伍工程抢险车装备配备要求,见表 B.5。
24、表 B.5 应急救援队伍工程抢险车装备配备要求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车辆 抢险救援车 辆 不少于1 装备 工具 隔热服 套 1套/人 1用1备 非气密性化学防护服 (轻型防化服) 套 1套/人 1用1备 满足 GB 24539 的技术要求 气密性化学防护服 (重型防化服) 套 1套/人 1用1备 满足 GB 24539 的技术要求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套 1套/人 配备 空气瓶1个/套 耐酸碱、耐热手套 付 1套/人 1用1备 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 台 可燃、有毒 检测仪各2台 根据企业或服务区内 可燃有毒气体的种类配备 防爆对讲机 对 1 消防水带 根 10 开花水枪 把 1
25、 剪切扩张二用钳 把 1 液压破拆工具组 灾害现场破拆作业 套 1 无齿锯 切割金属和混凝土材料 机动链锯 手动破拆工具组 汽油抽水机 台 1 拖线盘 只 2 防爆工具 套 2 内封式堵漏袋 套 1 外封式堵漏袋 套 1 捆绑式堵漏袋 套 1 钢带堵漏工具 套 2 DB34/T 4019 2021 10 表B.5(续)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注入式堵漏工具 套 2 粘贴式堵漏工具 套 1 气动吸盘式堵漏工具 套 1 木制堵漏工具 套 1 电磁式堵漏工具 套 2 无火花工具 易燃易爆事故现场的手动 作业,铜制材料 套 1 金属堵漏套管 各种金属管道裂缝的密封 堵漏 套 1 阀门
26、堵漏套具 管道断裂堵漏作业 套 1 干电池手持钻 把 1 防爆型头盔 个 1个/人 排烟 照明 移动式排烟机 灾害现场的排烟和送风, 配有相应口径的风管 台 1 移动照明灯组 灾害现场的作业照明,照 度符合作业要求 组 1 坑道小型空气输送机 1 移动发电机 灾害现场等的照明 1 通信 器材 报警专用电话 部 1 移动电话 易燃易爆环境应防爆 部 2 对讲机 易燃易爆环境应防爆 部 2 抢险救援车配置的个体防护用品,按每台车参加救援的人员数量配置。 B.6 应急救援队伍救生物资配备要求,见表 B.6。 表 B.6 应急救援队伍救生物资配备要求 序号 物资名称 主要用途或技术要求 配备 备注 1
27、 缓降器 高处救人和自救;安全负荷不低于1300 N,绳索防火、耐磨 2套 2 逃生面罩 灾害事故现场被救人员呼吸防护 10个 备份10个 3 折叠式担架 运送事故现场受伤人员;为金属框架,高分子材料表面质材, 便于洗消,承重不小于100 kg 1架 4 救援三角架 高处、井下等救援作业:金属框架,配有手摇式绞盘,牵引 滑轮,最大承载 2500 N,绳索长度不小于 30 m 1个 5 救生软梯 登高救生作业 1条 6 安全绳 灾害事故现场救援,长度 50 m 2组 7 救生绳 救人或自救工具,也可用于运送消防施救器材,长度 50 m 2组 8 医药急救箱 盛放常规外伤和化学伤害急救所需的敷料、
28、药品和器械等 1个 DB34/T 4019 2021 11 B.7 应急救援队伍输转物资配备要求,见表 B.7。 表 B.7 应急救援队伍输转物资配备要求 序号 物资名称 主要用途或技术要求 配备 备注 1 输转泵 吸附输转各种液体;易燃易爆场所应为防爆 1台 2 有毒物质密封桶 装载有毒有害物质;防酸碱;耐高温 2个 3 吸附垫吸附棉 小范围内吸附酸、碱和其他腐蚀性液体 2箱 4 集污袋 装载有害物质 2只 B.8 应急救援队伍洗消物资配备要求,见表 B.8。 表 B.8 应急救援队伍洗消物资配备要求 序号 物资名称 主要用途或技术要求 配备 备注 1 强酸、碱清洗剂 手部或身体小面积部位的
29、洗消 5瓶 酸碱环境下配备 2 强酸、碱洗消剂 化学灼伤部位的洗消 2只 酸碱环境下配备 3 洗消帐篷 消防人员洗消;配有电动充气泵、喷淋、照明等系统 1套 B.9 应急救援队伍警戒器材配备要求,见表 B.9。 表 B.9 应急救援队伍警戒器材配备要求 序号 种类 物资名称 主要用途或技术要求 配备 备注 1 警戒 各类警示牌 灾害事故现场警戒警示 5套 2 隔离警示带 灾害事故现场警戒,双面反光 10盘 备用2盘 3 手电筒 易燃易爆场所,防爆 1个/人 4 对讲机 易燃易爆场所,防爆 4台 5 手持扩音器 灾害事故现场指挥 2个 B.10 应急救援队伍个体防护专业装备配备要求,见表 B.1
30、0。 表 B.10 应急救援队伍个体防护专业装备配备要求 序号 名称 主要用途 配备 备份比 备注 1 消防头盔 头部、面部及颈部的安全防护 1顶/人 4:1 2 非气密性化学防护服 (轻型防化服) 化学灾害现场作业时的躯体 防护 1套/人 4:1 1)以值勤人员数量确定 2)至少配备2套,满足 GB 24539 的技术要求 3 气密性化学防护服 (重型防化服) 重度化学灾害现场全身防护 4套/队 2:1 1)满足 GB 24539 的技术要求 2)配备相应的训练用气密性化 学防护服 4 灭火防护服 灭火救援作业时的身体防护 1套/人 3:1 DB34/T 4019 2021 12 表B.10
31、(续) B.11 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基础体能测试要求,见表 B.11。 表 B.11 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基础体能测试指标 项目 年龄 1824 2529 3034 3539 40 基础体能测试必测指标 俯卧撑(次) 40 35 30 25 20 1 分钟仰卧起坐(次) 40 35 30 25 20 引体向上(次) 10 8 7 4 3 100 m 跑 1400 1410 1520 1600 1650 3000 m 跑 1330 1410 1450 1600 1800 基础体能测试选测指标 身体 形态 BMI 18.523.9 18.523.9 18.524.2 18.525.0 18.526.0
32、体脂百分比() 11.013.5 11.314.4 11.315.2 11.515.4 11.916.0 腰臀比 0.740.80 0.750.83 0.750.88 0.760.90 0.770.91 生理 机能 台阶试验指数 85 75 70 65 60 肺活量(ml) 4250 4100 4000 3800 3700 序号 名称 主要用途 配备 备份比 备注 5 避火防护服 进入火焰区短时灭火或关阀 作业时的全身防护 1套/人 3:1 6 隔热防护服 强热辐射场所的全身防护 1套/人 3:1 7 防静电内衣 可燃气体、粉尘、蒸汽等易燃 易爆场所作业时的躯体内层 防护 2套/人 4:1 8
33、 防化手套 手部及腕部防护 2副/人 应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穿透性选 择手套材料 9 防化靴 事故现场作业时的脚部和小 腿部防护 2双/人 4:1 易燃易爆场所应配备防静电靴 10 安全腰带 登梯作业和逃生自救 2根/人 4:1 11 正压式 空气呼吸器 缺氧或有毒现场作业时的呼 吸防护 1具/人 5:1 1) 以值勤人员数量确定 2)备用气瓶按照正压式空气呼 吸器总量 1:1 备份 12 佩戴式 防爆照明灯 单人作业照明 1个/人 5:1 13 轻型安全绳 救援人员的救生、自救和逃生 1根/5人 4:1 注1: 表中“备份比”是指应急救援人员防护装备配备投入使用数量与备用数最之比。 注2: 根据
34、备份比计算的备份数量为非整数时向上取整。 DB34/T 4019 2021 13 基础体能测试选测指标 身体 素质 握力(kg) 50 48 45 42 38 腰背肌力(kg) 120 118 116 110 100 纵跳(cm) 50 48 46 44 40 坐位体前屈(cm) 46 44 42 40 38 闭目单脚站立 (s) 90 80 60 50 40 注:台阶指数在海拔 3000 m 地区测量时,标准降低 10,海拔高度每增加 100 m,标准再递减 1。 示例:在海拔 3200 m 时,标准降低 12。在海拔 4000 m 以上地区考核时,标准降低 50。 DB34/T 4019 2021 14 参考文献 1 城市消防站建设规范( 2017) 2 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皖应急2019208 号 ) 3 中国石化消防达标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1166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