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CCS B 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2338 2021 代替 DB34/T 2338-2015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2021-01-25 发布 2021-02-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2338 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2、文件代替 DB34/T 2338-2015水稻病虫害绿色 防控技术规程,与 DB34/T 23 38-2015 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修改为: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b) 防控策略中增加了化学防控的策略(见第 4 章); c) 防控对象中增加了穗腐病和干尖线虫病(见第 5 章); d) 物理措施中增加了阳光晒种(见 8.4); e) 修改了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部分措施(见 9.1) f) 生防措施中增加了“种香根草”(见 9.4) g) 修改了部分生物药剂(见 9.5); h) 修改了种子处理部分的部分药剂(见 10.2); i) 修改了部分
3、送嫁药的药剂品种(见 10.3); j) 修改了防治稻飞虱的部分药剂(见 10.4.1); k) 修改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部分药剂(见 10.4.2); l) 修改了防治二化螟的部分药剂(见 10.4.3); m) 修改了防治稻瘟病的部分药剂(见 10.4.4); n) 修改了防治纹枯病的部分药剂(见 10.4.6); o) 化防措施中增加了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见 10.4.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
4、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霍山县启思生态农 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 安徽农业大学、 六安市植保植检站、 阜南县濛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怀远县植检植保站、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阜阳市颍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科技教育中心、 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阜阳市植保植检站、宁国市植保植检站、无为市植保植检站、旌德县植 保植检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长丰县岗集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怀远县淝河乡农技站、寿县大顺镇 农技站、寿县三觉镇农技站、寿县堰口镇农技站、舒城县万佛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戚仁德、袁松、曹翔翔、唐桂林、李金宝、赵伟、石扬娟、张启勇、黄超、迟 元凯
5、、徐辉、徐阿妹、汪涛、黄群、郭敏、查明方、陈爱红、赵东敏、方向群、谷春艳、李辉、周宗玲、 夏海生、欧阳承、夏登华、张鑫、李娟、王同岁、赵立军、鲍颖、许胜君、刘庆艳、 雷小兵、丁广礼。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5 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23 38-2015,2021 年第一次修订。 DB34/T 2338 2021 1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程, 并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控 策略、防控对象、检疫措施、农艺措施、物理措施、生防措施和化防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
6、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控策略 以种植抗性强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坚持以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重点,同时辅 以必要的化学防治;化学防控按照“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用药策略,重点抓好“三 防两治”,即:
7、在播前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送嫁药和 破口前综合施药等 3 次预防性用药,在分蘖 末期和穗期根据测报结果,达标后施药防治。 5 防控对象 主要防控对象为“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其次 为稻蓟马、大螟、恶苗病、穗腐病、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干尖线虫病等。 6 检疫措施 6.1 检疫对象 检疫对象按农业部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和安徽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执行。 6.2 检疫操作 植物检疫操作按农业部植物检疫操作规程(农业部分)执行。 DB34/T 2338 2021 2 7 农艺措施 7.1 品种选择 选用抗性好、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针对性地选
8、用对重发病害抗性较强的品种。 7.2 肥水管理 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 的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氮 肥。宜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份 的叶面肥。实行浅水勤灌,足蘖前 1 蘖时及 时烤田。 7.3 灌水杀蛹 在二化螟或大螟的越冬代和一代的初蛹期及时烤、搁田或 留浅水,进入化蛹高峰期后,灌 7 cm 10 cm 深的水,保持 3 天4 天。 8 物理措施 8.1 性诱剂诱杀 根据当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重要害虫的发生种类选择相应的诱芯,于发蛾期按产品说明书的要 求放置诱捕器,一般情况下,每 667m 2 放置诱捕器 1 个,内置诱芯
9、1 个。 8.2 频振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的挂灯高度一般以接虫口处距地面 150 cm170 cm 为宜,单灯控制面积约 2 hm 2 3 hm 2 ,两灯间距 180 m220 m,开灯时间为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主害代发生期的每日 19 时至 24 时和次日 2 时至 5 时。 8.3 人工摘除卵块 对发现的二化螟卵块人工摘除后直接销毁。 8.4 阳光晒种 播种前 2 天4 天,选择晴好天气,将种子在太阳下曝晒 5 小时6 小时。 9 生防措施 9.1 保护利用天敌 在田埂种植芝麻、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水稻移栽后前 45 天内不宜施用化学农药,营造适宜稻田蜘 蛛、 寄生蜂等天敌种群生
10、长的环境。 双季稻区宜在早稻田埂种植大豆、 黄秋葵等作物, 或在早稻收割时, 在田间或田埂插放稻草人,作为蜘蛛等天敌的临时宿主;早稻烤田前宜在田角或田边挖供蝌蚪或幼蛙临 时生活的 25 cm30 cm 深的保护坑。 9.2 释放天敌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开始释放人工繁殖的赤眼蜂,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DB34/T 2338 2021 3 9.3 稻田养鸭 于水稻移栽活棵后, 将 1 周2 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 直至水稻抽穗扬花, 放养密度以每 667m 2 投 放 7 只13 只为宜。 9.4 种香根草 于 5 月份前后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80 cm 左右种植一穴,每穴 3 株5 株,
11、种植前将香根草地 上部分修剪至 30 cm40 cm,根系修剪至 5 cm 15 cm;注意施肥浇水,并适当剪割,使草的高度保 持在 150 cm 左右。 9.5 施用生物药剂 如下: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卵孵始盛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防治; 在稻蓟马、稻飞虱等低龄若虫期,可喷施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防治; 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或抽穗前 5 天7 天,可喷施井冈霉素 A、井冈多粘菌或井蜡芽防治 纹枯病、稻曲病; 在稻瘟病发生初期或抽穗前 5 天左右,可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 在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初期可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 LX-11 防治。 10 化防措施 10.1 化学
1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药剂使用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和 NY/T 1276 的规定;坚 持合理混用、科学轮换、减量增效。 10.2 种子处理 预防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等病虫时,宜选用同时含有咪鲜胺、苯醚甲环 唑、精甲霜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嘧菌酯或福美双等杀菌剂成分和噻虫嗪、吡虫啉或呋虫胺等杀虫剂 成分的水稻种子处理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浸种催芽;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则需使用含有杀螟丹等成分 的种子处理剂。 10.3 喷施送嫁药 以稻瘟病、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为防治对 象,在秧苗移栽前 2 天3 天,宜用三环唑或春雷 霉素加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
13、盐或吡蚜酮,兑水均匀喷雾。 10.4 大田防治 10.4.1 稻飞虱 10.4.1.1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 1000 头;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 1500 头;齐穗期以后百丛 低龄若虫 2000 头。 10.4.1.2 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 10.4.1.3 防治药剂:选用吡蚜酮、醚菊酯、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乙虫腈、噻虫嗪、 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等。虫口数量大、虫态复杂的田块,在上述药剂中加入速效性药剂如仲丁威、 异丙威等混用。 DB34/T 2338 2021 4 10.4.1.4 施药技术:按产品标签推荐剂量用足药量,每 667m 2 兑水 45 kg
14、60 kg,对准稻株中、下部 喷施,保持 2 cm4 cm 水层 5 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 10.4.2 稻纵卷叶螟 10.4.2.1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 100 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 50 头。 10.4.2.2 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7 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 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 10.4.2.3 防治药剂: 四(2)代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等生物药剂或环虫酰肼、抑食肼等 脱皮抑制剂; 五(3)代、六(4)代防治可选用茚虫威、阿维氟酰胺、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 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15、10.4.3 二化螟 10.4.3.1 防治指标:每 667m 2 有枯鞘团 40 个或枯鞘丛率 5。 10.4.3.2 防治适期: 一代以早稻大田和单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始盛期至 2 龄幼虫高峰期; 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宜在卵孵盛期防治,重发区域 7 天10 天后再补治一次; 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宜在卵孵盛期防治。 10.4.3.3 防治药剂: 一代宜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或环虫酰肼等脱皮抑制剂防治; 二代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氰氟虫腙、阿维氟酰胺等; 三代可选用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 10.4.4 稻瘟病 10.4.4.1 防治适期:苗瘟、
16、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 35时施药防治 1 次2 次; 防治穗瘟,宜在破口前 3 天5 天喷药预防,老病区感病品种应在齐穗期补治。 10.4.4.2 防治药剂:可选用稻瘟酰胺、稻瘟灵、三环唑、肟菌戊唑醇、烯肟戊唑醇、春雷霉素、 苯甲嘧菌酯等。 10.4.5 稻曲病 10.4.5.1 防治适期:于水稻破口前 8 天12 天,即田间 1/31/2 植株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时施 药,若遇阴雨或多露,则破口期应再补治一次。 10.4.5.2 防治药剂:可选用丙环咪鲜胺、苯甲丙环唑、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芽菌、戊唑醇、 肟菌戊唑醇、烯肟戊唑醇、烯唑醇等。 10.4.6 纹枯病 10.4.6.1 防治适期:分蘖末期至拔节孕穗期,发病初期至病丛率 20以内。 10.4.6.2 防治药剂: 发病初期时可用井冈霉素 A、井冈多粘菌或井冈蜡芽菌防治; 病丛率 1020的田块,选用噻呋酰胺、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成分的单剂 或复配剂,重病田块第一次施药后 7 天10 天再补治一次。 10.4.7 细菌性条斑病 DB34/T 2338 2021 5 10.4.7.1 防治适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发病初期。 10.4.7.2 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噻菌酮等药剂按说明书 推荐的剂量对水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