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23730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pdf

    1、CC ICS 03.220.40 CCS R 20 长三角区域标准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coastal shelter forest 2021-05-08发布 2021-08-08实施 DB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DB 32/T 310 DB 32/T 310 DB 32/T 310 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上 海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江 苏 省

    2、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 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江苏省林业局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海 市林业总 站、浙江 省嘉兴市林业工作站、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

    3、统贵 、 王磊 、 潘士华 、 原文文,顾沈华,周子贵,童冉,江浩, 张骏, 问宇 翔 。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三角区域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与 监测方法 , 评估指标体系与 评估方法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长三角沿海 100 km区域内 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不注日期的引用

    4、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 GB/T 3302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 PM2.5的测定 重量法 LY/T 2497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标准。 3.1 森林防护 action of forest against natural calamities 防护林降低台风、大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功能。 注: 森林防护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增产、保滩护堤和固沙固土等方面。 3.2 防护面积 effective sheltering area 防护林背风面防护对象(作物 、土壤和

    5、构筑物等 )不受 风害 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范围 。 4 监测指标体系 4.1 水文监测指标 水文 监测指标见表 1。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2 表 1 沿海防护林水文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 名称 单位 名称(符号) 观测 频度 大气降水 降 水 量 毫米( mm) 连续观测 降 水 强度 毫米每小时( mm/h) 连续观测 水量 林内降 水 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林内降水强度 毫米每小时( mm/h) 每次降水时观测 穿透水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树干茎流量 毫米( mm)

    6、 每次降水时观测 地表径流量 毫米( mm) 每次降水时观测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毫米( mm) 至少每月 1 次 森林蒸散量 毫米( mm) 连续观测 地下水位 米( m) 每月 1 次 水质 pH值 / 每 季度 1 次 悬浮固体浓度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碱度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溶解氧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碳 酸根,碳酸氢根,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总磷,硝酸根,总氮 毫克每立方分米( mg/dm3) 每 季度 1 次 4.2 土壤监测指标 土壤 监测指标见表 2。

    7、 表 2 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土壤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 名称 单位 名称(符号) 观测频度 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组成 % 每年 1 次 土壤容重 克每立方厘米( g/cm3) 每年 1 次 土壤含水量 % 每年 1 次 土壤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 % 每年 1 次 滩涂土壤沉积物淤积厚度 厘米( cm) 每年 1 次 化学性质 土壤 pH 值 / 每年 1 次 土壤碱度、碳酸盐量 厘摩尔每千克( cmol/kg) 每年 1 次 土壤含盐量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全氮 % 每年 1 次 水解氮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全磷 % 每年

    8、1 次 有效磷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全钾 % 每年 1 次 速效钾 毫克每千克( mg/kg) 每年 1 次 土壤有机质 % 每年 1 次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3 4.3 气象监测指标 气象 监测指标见表 3。 表 3 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气象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 指标 单位 名称(符号) 采样频率 灾害天气 暴雨、龙卷风、台风 / 连续观测 气压 气压 千帕( hPa) 连续观测 空气温湿度 最低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最高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林内温度 摄氏

    9、度( ) 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温度 摄氏度( ) 连续观测 林内相对湿度 % 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相对湿度 % 连续观测 风 林内风速 米每秒( m/s) 连续观测 防护区域风速 米每秒( m/s) 连续观测 大气降尘 林内大气降尘总量 吨每平方千米( t/k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防护区域大气降尘总量 吨每平方千米( t/k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林内 TSP、 PM10、 PM2.5 微克每平方米( g/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防护区域内 TSP、 PM10、 PM2.5 微克每平方米( g/m2) 每季度 1 次 /特大风暴后 空气负离子 浓度 个每

    10、立方厘米(个 /cm3) 连续观测 植物吸收污染物 吸收大气 NOx量、氟化物、吸收大气SO 2量 微克每平方米( g/m2) 每月 1 次 空气含盐量 林内空气含盐量 微克每立方米( g/m3) 每季度 1 次 防护区域空气含盐量 微克每立方米( g/m3) 每季度 1 次 4.4 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群落学特征 监测指标见表 4。 表 4 沿海防护林和防护区域群落学特征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名称 采样频率 森林群落结构 森林群落年龄 年( a)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平均树高 米( m)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平均胸径 厘米( cm)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

    11、密度 株每公顷(株 /hm2)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树种组成 / 每 3 年 1 次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4 表 4 (续)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名称 采样频率 森林群落结构 森林群落动植物种类数量 /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郁闭度 %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主林层叶面积指数 / 每 3 年 1 次 林下植被(灌木、草本)平均高 米( m) 每 3 年 1 次 林下植被总盖度 % 每 3 年 1 次 森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和林木生 长量 树高年生长量 米( m) 每 3 年 1

    12、 次 胸径年生长量 厘米( cm) 每 3 年 1 次 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每 3 年 1 次 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每 3 年 1 次 森林枯落物 厚度 毫米( mm) 每年 1 次 林地当年凋落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每年 1 次 非正常凋落量 千克每公顷( kg/hm2) 异常天气前后 群落生物多样性 林内 Shannon-Winner 指数 / 每 3 年 1 次 防护区域 Shannon-Winner 指数 / 每 3 年 1 次 4.5 防护对象监测指标 防护对象 监测指标见表 5。 表 5 防护对

    13、象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观测指标 单位 (符号) 采样频率 促淤 促淤 厚度 米( m) 每 3 年 1 次 固堤 堤坝侵蚀面积 平方米( m2) 每 3 年 1 次 作物产量 农作物产量 吨每公顷( t/ hm2) 每年 1 次 其他防护对象 依据实际情况监测 / 每年 1 次 5 监测方法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5 5.1 防护面积 在林前 5倍树高 、林内、林后 5倍树高 、 10倍树高 、 15倍树高、 20倍树高 处布置样线, 分别 同时 测定 0.2倍树高 处 风速、风向,计算林后风速恢复到林

    14、前 5倍树高处 对照风速 70%的位置为防护距离,根据森 林长度和防护距离计算防护区域面积。 5.2 防护对象监测方法 5.2.1 促淤 采用标杆法测定单位面积的淤积 厚度 。 5.2.2 固堤 采用 面积 测量法测定 单位面积的 侵蚀 量 。 5.2.3 作物产量 在作物成熟期测定单位面积的作物种植地产量。 5.3 气象指标 5.3.1 滞尘量 在 林前 5倍树高、林内、林后 5倍树高、 10倍树高、 15倍树高、 20倍树高 处,分别多点监测空气中空 气 PM2.5、 PM10、 TSP含量,监测方法 按 HJ 618执行 。 5.3.2 固沙量 在 林前 5倍树高、林内、林后 5倍树高、

    15、 10倍树高、 15倍树高、 20倍树高 处,设置 3 个 1 m1 m的 尘沙收集器,并测定其干重。 5.4 其他指标 按 GB/T 33027、 LY/T 2497执行。 6 评估指标体系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评估指标体系 见 表 6。 表 6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评估指标体系 效益 类别 评价指标类别 具体度量指标 森林防护 固沙(尘) 年固沙(尘)量 作物增产 防护区域内农作物年增产率 保滩固堤 海堤侵蚀面积的年降低量 消浪促淤 年促淤量 降低盐雾 年降盐量 固碳释氧 固碳 植被年固碳量 土壤年固碳量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

    16、32/T 310010 2021 6 表 6 (续) 效益类别 评价指标类别 具体度量指标 固碳释氧 释氧 年释氧量 净化大气 提供负离子 年生产负离子个数 吸收污染物 年吸收 SO2,氟化物,氮氧化物量 滞尘 滞纳 TSP、 PM10 和 PM2.5 涵养水源 调节水量 涵养水源系数 净化水质 防护林净化污染物质总量 保育土壤 固土 年固土量 保肥 年减少氮、磷、钾和有机质流失量 改良盐碱 盐分和碱性物质年降低量 积累营养物质 林木营养积累 年固定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植物生物多样性 林内及防护区域内多样性保育 物种或 Shannon-Wiener 指数增加量 林木产量 木材产品供给 年木

    17、材增产率 7 评估 方法 7.1 沿海防护林生态 效益 实物量评估 7.1.1 森林防护效益 7.1.1.1 防风固沙 固沙(尘)量按式( 1)计算: 固沙(尘) ( ) . (1) 式中: G固沙(尘) 固沙(尘)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单位面降沙(尘)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X2 防护林后单位面积降沙(尘)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单位:公顷( hm2)。 平均有害风速消减率按式( 2)计算: 消减风速 . (2) 式中: G消减风速 平均有害风速消减率,单位:百分数( %); V1 防护林前平均

    18、风速,单位:米每秒( ms-1); V2 防护林后平均风速,单位:米每秒( ms-1)。 7.1.1.2 作物产量 作物增产量按式( 3)计算: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7 增产 . (3) 式中: G增产 作物增产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 /无防护林处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X2 防护林后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单位:公顷( hm2)。 7.1.1.3 保滩固堤 堤坝侵蚀减少量按式

    19、( 4)计算: 固岸 L . (4) 式中: G固岸 堤坝侵蚀减少量,单位:每平方米每年( m2a-1); X1 无防护林的单位长度堤坝破坏面积,单位:每平方米每千米每年( m2km-1a-1); X2 有防护林的 单位长度 堤坝破坏面积,单位:每平方米每千米每年( m2km-1a-1) ; L 防护林长度,单位:千米( km);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单位:公顷( hm 2)。 7.1.1.4 降低盐雾 降低盐雾量按式( 5)计算: 降盐量 . (5) 式中: G降盐量 降低盐雾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空气平均含盐量,单位: 微 克每立方米每年( ugm-3a-1)

    20、; X2 防护林后空气平均含盐量,单位:微克每立方米每年( ugm-3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单位:公顷( hm2); H 防护林高度,单位:米( m)。 7.1.1.5 消浪促淤 促淤量按式( 6)计算: 促淤量 . (6) 式中: G促淤量 年 促淤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防护林前促淤量,单位: 微 克每立方米每年( ugm-3a-1); X2 防护林后促淤量,单位:微克每立方米每年( ugm-3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单位:公顷( hm2); 7.1.2 固碳释氧效益 7.1.2.1 植被固碳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

    21、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8 植被年固碳量按式( 7)计算: 植被固碳 碳 年 . (7) 式中: G植被固碳 植被固碳量,单位:吨每年( ta-1); R碳 CO2中碳的含量,为 27.27%; B年 林分 年 净生产力,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1.2.2 土壤固碳 土壤年固碳量按式( 8)计算: 土壤固碳 土壤 . (8) 式中: G土壤固碳 土壤固碳量,单位:吨每年( ta-1); F土壤 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单位:吨每公顷 每 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

    22、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1.2.3 释氧 林分年释氧量按式( 9)计算: 释氧 年 . (9) 式中: G氧气 林分释氧量,单位:吨每年( ta-1); B年 林分 年 净生产力,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1.3 净化大气效益 7.1.3.1 滞尘 林分年潜在滞纳 TSP(总悬浮颗粒物)量按式( 10)计算: . (10) 式中: GTSP 林分潜在滞纳 TSP(总悬浮颗粒物)量,单位:吨每年( ta-1); QTSP 实测林分单位面积年滞纳 TSP的量,单位:千克每公顷每年( kghm-2a-1); A

    23、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 林分年潜在滞纳 PM10(直径 10m的可入肺颗粒物)的量按式( 11)计算: . (11) 式中: GPM10 林分潜在滞纳 PM10(直径 10m的可入肺颗粒物)的量,单位:千克每年( kga-1); QPM10 实测林分单位叶面积滞纳 PM10的量,单位:克每平方米( gm-2); n 年洗脱次数;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9 LAI 叶面积指数 ;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F 森林生态系

    24、统服务修正系数。 林分年潜在滞纳 PM2.5(直径 2.5m的可入肺颗粒物)的量按式( 12)计算: . (12) 式中: GPM2.5 林分潜在滞纳 PM2.5(直径 2.5m的可入肺颗粒物)的量,单位:千克每年( kga-1); QPM2.5 实测林分单位叶面积滞纳 PM2.5的量,单位:克每平方米( gm-2)。 n 年洗脱次数; LAI 叶面积指数 ;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7.1.3.2 提供负离子 林分年提供负离子数按式( 13)计算: 负离子 负离子 . (13) 式中: G负离子 林分提供负离子数 ,单位:个每年(个

    25、 a-1) ; Q负离子 实测林分负离子浓度,单位:个每立方厘米(个 cm-3) ;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H 林分 高度,单位:米( m) ; L 负离子寿命 ,单位: 分钟 ( min) ; 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7.1.3.3 吸收污染物质 林分年吸收 SO2量 按式( 14)计算: . (14) 式中: GSO2 林分吸收 SO2量,单位:吨每年( ta-1); QSO2 单位面积实测林分吸收 SO2量,单位:千克每公顷每年( kg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林分年吸收氟化物量 按式( 15)计算: 氟

    26、化物 氟化物 . (15) 式中: G氟化物 林分吸收氟化物量,单位:吨每年( ta-1); Q氟化物 单位面积实测林分吸收氟化物量,单位:千克每公顷每年( kg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1.4 涵养水源效益 7.1.4.1 调节水量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0 林分调节水量功能按式( 16)计算: 调 . (16) 式中: G调 林分调节水量,单位:立方米每年( m3a-1); P 年 降水量,单位:毫米每年( mma-1); E 林分 年 蒸散量,单

    27、位:毫米每年( mma-1); C 年 地表径流量,单位:毫米每年( mm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注: 林分蒸散量可自行观测或参照自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观测数据。 7.1.4.2 调节水质 净化水质指标按式( 17)计算: 净 调 ( 无林 有林 ) . (17) 式中: G净 净化水质 量 ,单位:千克 每年 ( kga-1); G调 林分 调节水量 ,单位: 立方米每年( m3a-1) ; W有林 有林地单位水体积各类污染物含量,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kgm-3); W无林 相同立地条件无林地单位水体积各类污染物含量,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28、 kgm-3)。 7.1.5 保育土壤效益 7.1.5.1 固土 林分年固土量按式( 18)计算: 固土 . (18) 式中: G固土 林分固土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X2 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1.5.2 保肥 肥料流失减少量按式( 19)计算: 肥 . (19) 式中: G肥 肥料流失减少量,单位:吨每年( ta-1); C 土壤养分含量,单位:百分数( %); X1 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

    29、2a-1); X2 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1 7.1.5.3 降盐降碱 土壤降盐总量按式( 20)计算: 降盐 . (20) 式中: G降盐 土壤降盐总量,单位:吨每年( ta-1); X1 单位面积林地土壤盐密度,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X2 单位面积无林地土壤盐密度,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

    30、.1.6 积累营养物质效益 林分养分固定量按式( 21)计算: 固定 营养 年 . (21) 式中: G固定 林分养分固定量,单位:吨每年( ta-1); C营养 林木营养元素含量,单位:百分数( %); B年 林分净生产力,单位:吨每公顷每年( t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1.7 生物多样性保育效益 生物多样性 Shannon-Winner指数按式( 22)计算: . (22) 式中: H 生物多样性指数 ; ni 第 i个物种的个体数目 ; n 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 7.2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价值量评估 A 7.2.1 森林防护效益

    31、7.2.1.1 防风固沙 评估 林分防风固沙价值按式( 23)计算: 防风固沙 防风固沙 固沙 . (23) 式中: U防风固沙 林分防风固沙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K防风固沙 固沙成本,单位:元每 吨 (元 t-1); G固沙 评估林分防风固沙物质量,单位:吨每年( ta-1)。 7.2.1.2 农田防护 评估 林分农田防护功能的价值按式( 24)计算: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2 农田防护 增产 农 . (24) 式中: U农田防护 林分农田防护功能的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32、Ka 平均 1hm2防护林能够实现有效防护面积 19hm2; Va 农作物、牧草等价格,单位:元每千克(元 kg-1); G增产 农作物平均增产量,单位:千克每公顷每年( kghm-2a-1); A农 有效防护面积,单位:公顷( hm2)。 7.2.1.3 保滩固堤 评估 年保滩固堤价值按式( 25)计算: 保滩固堤 固岸 . (25) 式中: U保滩固堤 保滩固堤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固岸 堤坝侵蚀减少量,单位:平方米每年( m2a-1) ; Vb 单位面积海堤建设的投资,单位:万元每平方米(万元 m-2) 。 7.2.1.4 消浪促淤 评估 年 消浪促淤 价值按式( 26)

    33、 计算: 消浪促淤 促淤量 . (26) 式中: U消浪促淤 消浪促淤 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促淤量 促淤 量,单位:平方米每年( m2a-1) ; Vb 单位面积海堤建设的投资,单位:万元每平方米(万元 m-2) 。 7.2.2 固氮释氧效益 7.2.2.1 固碳 评估林分年固碳价值按式( 27)计算: 固 碳 固碳 碳 . (27) 式中: U固 碳 林分固碳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固碳 林分生态系统潜在固碳量,单位:吨每年( ta-1) ; C碳 固碳价格,单位:元每吨(元 t-1)。 7.2.2.2 释氧 评估林分年释放氧气价值按式( 28)计算: 释 氧

    34、 释氧 氧 . (28) 式中: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3 U释 氧 林分释放氧气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释氧 林分生态系统潜在释氧量,单位:吨每年( ta-1) ; C氧 氧气价格,单位:元每吨(元 t-1)。 7.2.3 净化大气效益 7.2.3.1 滞尘 评 估林分潜在的滞尘价值按式( 29)计算: 滞尘 ( ) . (29) 式中: U滞尘 林分潜在滞尘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TSP 林分潜在滞纳 TSP量,单位:吨每年( ta-1); GPM10 林分潜在滞纳 P

    35、M10量,单位:千克每年( kga-1); GPM2.5 林分潜在 年 滞纳 TSP量,单位:千克每年( kga-1); KTSP TSP清理费用,单位:元每千克(元 kg-1); CPM10 PM10清理费用,单位:元每千克(元 kg-1); CPM2.5 PM2.5清理费用,单位:元每千克(元 kg-1)。 7.2.3.2 提供负离子 评估林分年提供负离子价值 按式( 30)计算: 负离子 ( 负离子 ) 负离子 . (30) 式中: U负离子 林分提供负离子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负离子 林分 提供 负离子 个数 ,单位:个每 年 (个 a-1); K负离子 负离子生产费用

    36、,单位:元每个(元 个 -1); L 负离子寿命,单位:分钟( min) 7.2.3.3 吸收污染物 评估林分年吸收 SO2价值 按式( 31)计算: . (31) 式中: USO2 林分吸收 SO2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SO2 林分吸收 SO2量,单位:吨每年( ta-1); KSO2 SO2的治理费用,单位:元每千克(元 kg-1)。 评 估林分年吸收氟化物价值按式( 32)计算: 氟化物 氟化物 氟化物 . (32) 式中: U氟化物 林分吸收氟化物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氟化物 林分吸收氟化物量,单位:吨每年( ta-1); K氟化物 氟化物的治理费用,单

    37、位:元每千克(元 kg-1)。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4 评估林分年吸收氮氧化物价值按式( 33)计算: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 . (33) 式中: U氮氧化物 林分吸收氮氧化物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氮氧化物 林分吸收氮氧化物量,单位:吨每年( ta-1); K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的治理费用,单位:元每千克(元 kg-1)。 7.2.4 涵养水源效益 7.2.4.1 调节水量 评估林分年调节水量价值按式( 34)计算: 调 调 库 . (34) 式中: U调 林分调节水量价值,单

    38、位:元每年(元 a-1); G调 林分调节水量,单位:立方米每年( m3a-1); C库 水资源市场交易价格,单位:元每立方米(元 m-3)。 7.2.4.2 净化水质 评估林分年 净化 水 质 价值按式( 35)计算: 净 净 水 . (35) 式中: U净 林分 净化水质 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净 净化水质 量 ,单位:千克 每年 ( kga-1); K水 水的净化费用,单位:元每 千克 (元 kg-3)。 7.2.5 保育土壤效益 7.2.5.1 固土 评估林分年固土价值按式( 36)计算: 固土 固土 土 . (36) 式中: U固土 林分固土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

    39、-1); G固土 林分固土量,单位:吨每年( ta-1); C 挖取和运输单位体积土方所需,单位:元每 吨 (元 t-1); 土壤容重,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gcm3); 7.2.5.2 保肥 评估林分年保肥价值按式( 37)计算: 肥 有机质 . (37)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5 式中: U肥 林分保肥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GN 减少的土壤 N流失量,单位:吨每年( ta-1); C1 磷酸二铵化肥价格,单位:元每吨(元 t-1); R1 磷酸二铵化肥含氮量,单位:百分比( %);

    40、GP 减少的土壤 P流失量,单位:吨每年( ta-1); R2 磷酸二铵化肥含磷量,百分比( %); GK 减少的土壤 K流失量,单位:吨每年( ta-1); C2 氯化钾化肥价格,单位:元每吨(元 t-1); R3 氯化钾含钾量,百分比( %); G有机质 评估减少的土壤有机质流失量,单位:吨每年( ta-1); C3 有机质价格,单位:元每吨(元 t-1)。 7.2.5.3 改良盐碱地 评估林分年改良盐碱地的价值按式( 38)计算: 改良盐碱 . (38) 式中: U改良盐碱 评估林分改良盐碱地的价值 , 单位,元每年(元 a-1); K1 暗管排水开发模式每公顷的开发投入成本,单位:元每

    41、公顷(元 hm-2);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7.2.6 木材产品供给 评估 区域内年木材产品价值按式( 39)计算: 木材产品 . (39) 式中: U木材产品 区域内年木材产品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Ai 第 i种木材产品面积,单位:公顷( hm2); Si 第 i种木材产品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 立 方米每公顷每年( m3hm-2a-1); Ui 第 i种木材产品市场价格,单位:元每立方米(元 m-3)。 7.2.7 生物多样性效益 评估 防护区域内年物种资源保育价值按式( 41)计算: 生 生 . (40) 式中: U生 防护区域内年物种资源保育价值,单位:元每年(元 a-1); Hm 区域内物种 m的珍稀濒危 多样性 指数; Hn 区域内物种 n的特有物种 多样性 指数; Hr 区域内物种 r的古树年龄 多样性 指数; x 计算珍稀濒危物种数量; DB33/T 310010 2021 DB31/T 310010 2021 DB32/T 310010 2021 16 y 计算特有物种数量; r 计算古树物种数量; S生 单 位面积物种资源保育价值,单位:元每公顷每年(元 hm-2a-1); A 防护林有效防护面积 ,单位:公顷( hm2)。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310010-2021 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