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020.01 CCS C 50 DB33 浙 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353 2021 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队 驻地 管理 规范 Standard for management of temporary housing for medical team during the epidemic of sever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06-25发布 2021-07-25实施 浙 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2353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条件 . 1 5 设施设备 . 2 5.1 基础设施 . 2 5.2 公共区域 . 2 5.3 房间 . 2 6 物资管理 . 2 6.1 医疗物资 . 2 6.2 生活物资 . 3 7 人员管理 . 3 7.1 行为要求 . 3 7.2 健康管理 . 3 8 防控管理 . 4 8.1 分区要求 . 4 8.2 消毒要求 . 4 8.3 应急要求 . 4 9 宣传管理 . 5 附录 A (资料性) 房间内区域划分及功能说明图 . 6 DB33/T 2353 202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3、机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健康服务 业 促进会 、 康霖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标准化协会、宁波市医疗中心李 惠利医院、台州市中心医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葛明华、朱耀传、屠越兴、姜晓丽、黄海军、黄劲松、张骏、宋柏杉、周建仓、 裘丹娜、袁妍妩、王莉萍、潘田君 。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3/T 2353 2021 1 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队驻地管理规范
4、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队 临时 驻地 管理 的基本 条 件 、设施设备、物资管理、 人员管理、防控 管理 、宣传管理等 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队 临时 驻地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标准 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3 201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36号) DB33
5、/T 2281 2020 医疗机构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病原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标准 。 3.1 呼吸道烈性传染病 severe infectious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tract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等传播的致命的强传染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病( COVID-19)、中东呼吸综 合征( ME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7N9)、肺炭疽( Pulmonary Anthrax)、 肺鼠疫( Pneumonic plague)等。 来源: DB33/T 2281 2020, 3.1 3.2
6、驻地 station 临时 驻扎(驻守或停留)的地方 。 3.3 手卫生 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 来源: WS/T 313 2019, 3.1,有修改 4 基本 条件 4.1 驻地选址 应 相对独立 , 宜 采取 整幢或整层 建筑 独立 设置 。 4.2 应建立驻地感染防控管理体系,并运行有效。 DB33/T 2353 2021 2 4.3 根据疫情 及物资补给政策要求,建立医疗队驻地的医疗及生活物资管理制度。 4.4 应建立医疗队人员管理、卫生消毒等管理制度,规范驻地内各项管理和建设要求。 4.5 应建立 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机制, 医疗队员因 各种
7、原因 出现不足 ,宜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协调 有关单位及有关专业人员前往 增 援。 4.6 应 当 具有突发 事件应对能力,建立 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准备。 5 设施设备 5.1 基础设施 5.1.1 应配备足量的手卫生设施。 5.1.2 应配置足量的消毒 设施 。 5.1.3 应 设置 培训场地 , 配备多媒体培训设备 ,开展疫情防控知识、 个人防护、应急处置等 培训 。 5.1.4 应 配备充足的消防应急 设备 ,包括 消火栓、灭火器、逃生器材、消防安全标志 等 。 5.1.5 应根据驻地内医疗队人员数量配备车辆,每 50人配置 1辆 5座汽车供单人出行时使用、 1辆 3 排商务用车供
8、 2人出行时使用、 1辆 16座以上车辆供 3人及以上出行时使用。车辆使用应隔位或错位 就座,所有车辆车窗 应 可通风及开放 ,并定期进行消杀 。 5.2 公共区域 5.2.1 应在驻地统一的医疗队进出通道处,配置足量的衣架、鞋架及测温仪等设备。 5.2.2 应在餐厅设置自助取餐设施 ,或设立领餐区,实现无接触式取餐 。 5.2.3 应 配置一次性使用餐具 , 或 1人 1用餐具, 各自 清洗 保管,并将餐具提前拆分放置, 避免 取用 时接触他人餐具。 5.2.4 应 配备 洗衣机和 干衣机, 洗衣机 每 10人配备 1台,宜为有调节水温的滚筒式 , 干衣机配备要求 应根据 湿衣烘干 3小时
9、/次计算。 5.3 房间 5.3.1 应在驻地内部为每个医疗队队员 配置单人单间的住宿条件。 5.3.2 应在房间门口设置立式衣架和桌子, 放置手消液等消毒物品。 5.3.3 应在房间内设置卫生间,包括洗浴等设施。 5.3.4 应在各房间内配置 10 升 以上带盖水桶 两 个 , 1个 放置 清洁 衣物 , 1个 放置污染衣物 ,用于衣物 清洗更换 。 5.3.5 不应 使用中央空调系统,可采用不带新风的 多联机空调 、分体式空调、风机盘管式或多联机空 调。气温严寒时,宜使用电热取暖器等设备;高温天气时,宜在房间内使用风扇降温。 6 物资管理 6.1 医疗物资 6.1.1 应 设置专人 ( 1
10、 2) 名,管理驻地内部医疗物资,建立入库管理及出库管理制度。 6.1.2 应 建立电子化的预约申领系统,根据以下物资类别规范申领流程: a) 普通物资,包括普通乳胶手套、消毒洗手液、酒精类消毒用品、鞋套、普通外科口罩、手套 、 隔离衣等常规医疗物资等; b) 特殊医疗物资,包括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 。 DB33/T 2353 2021 3 6.1.3 应 建立医疗物资储备预案: a) 剩余不足 3天的物资定 为急需物资,应立刻向当地政府及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 并 迅速补给; b) 剩余不足 7天的物资定为必需物资,应立刻补给; c) 剩余不足 15天的物资定为储备物资, 商讨
11、后续补给方案; d) 剩余超过 15天的物资,可继续予以观察。 6.1.4 应 建立医疗队常规药品储备,配备药物冰箱,药物专人专管。 6.2 生活物资 6.2.1 应 建立餐饮及其他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6.2.2 应建立生活物资入库管理及出库管理制度,设置专人管理驻地内部生活物资, 应 建立生活物资 储备预案: a) 剩余不足 3天的物资定为急需物资,应立刻向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 并 迅速补给; b) 剩余不足 7天的物资定为必 需 物资,应立刻 补给; c) 剩余不足 15天的物资定为储备物资,商讨后续补给方案; d) 剩余超过 15天的物资,可继续予以观察。 7 人员管理
12、 7.1 行为要求 7.1.1 不应 邀客、串门、点外卖等行为。如有特殊物品需 外寄的, 应 设置 1名专人联系并负责 外寄 。 7.1.2 在接触任何公共场所(驻地内房间外的所有区 域)的物品后,及进食食物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7.1.3 在驻地内房间外活动时,宜佩 戴医用外科口罩。 非工作需要 不应 外出 。 7.1.4 尽量单独用餐,在公共区域用餐时,可根据餐厅面积及环境,医疗队员按序分批进入就餐。 餐 桌间的距离应 保持 1米以上 , 不应 面对面食用, 不应 用餐时交流。 7.1.5 与他人交流,应保持 1米以上距离,宜 选择通风环境中进行。 7.1.6 应 每日 1次汇报总体健康情
13、况,每日打卡上报。 7.1.7 回驻地后,应先洗澡 , 更换 干净衣物后再进入房间清洁区 。 7.1.8 应建立楼层长制度,统一分配领取生活及医疗物资, 不应 集中 领取 物资 。 7.2 健康管理 7.2.1 健康档案 7.2.1.1 应建立医疗队队员健康档案,包括队员休息情况、饮食情况、各类药物使用情况(详细记录 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及使用时间)、女性医疗队员的生理期变化情况,保护队员隐私。 7.2.1.2 应汇总队员健康情况 ,并上报医 疗队队长及领队。 7.2.1.3 应 实时监控队员可疑暴露及可疑感染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发现可疑暴露及可疑感染情况应 进行隔离观察处理。 7.2.1.4
14、 出现疑似感染病例时,应 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汇报,并填写疾病报卡,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7.2.2 身体健康 7.2.2.1 应建立医疗队队医制度, 对队员身体健康进行管 理,处理医疗队队员的潜在疾病及基础疾病 情况。 7.2.2.2 应 遵循科学原则的药物预防, 可 注射相关疫苗或 中药等做好预防工作 。 DB33/T 2353 2021 4 7.2.2.3 应 制定防护用品使用流程及视频,供医疗队队员学习和使用。提供预防长时间佩戴护具形成 压疮的物品 ,降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 7.2.2.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超过 ( 4 6) 小时。 7.2.2.5 应
15、 监测 医疗队队员身体症状, 进行 分析和处理。 7.2.3 心理健康 7.2.3.1 应根据队员心理焦虑及压力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50人以上的医疗队, 应 配备至少 1名 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对团队进行心理辅导及个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7.2.3.2 每周 1次进行科学的疫情知识教育,了解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 预防 因为陌生产生的焦虑。 7.2.3.3 应督促队员 科学安排锻炼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并 增加心理支持的内容、措施,如团队关爱、 信息沟通等, 预防 工作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 。 7.2.3.4 应 分析潜在的问题及症状,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PHQ9、广泛焦虑量表 GAD
16、7、抑郁焦 虑和压力量表 DA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以及生活事件冲击量表 ISE等心理问卷评分量表,由心理 卫生专业人员分析结果后,采取适当的心理卫生干预措施。 7.2.3.5 适当使用相关药物干预,重视中医药对健康的作用。 8 防控 管理 8.1 分区要求 8.1.1 在医疗队驻地内根据功能和生活所需 进行分区,分别为 “ 清洁区 ” 、 “ 半清洁区 ” 、 “非清洁 区”及“ 生活专用通道 ” 、 “ 医务人员专用通道 ” 。 注 1: 清洁区: 不应受到污染的区域 , 如 房间 内部生活区域 等 。 注 2: 半清洁区: 存有潜在污染可能的区域 , 如 房间入户区域 等 注
17、3: 非清洁 区: 有一定 概率 存在 污染的区域 ,如 驻地 内走廊、大厅、更衣处 等。 8.1.2 医疗队队员和驻地内相关工作人员因医疗相关事务进出驻地,应通过“医务人员专用通道”。 其他生活 事务进出驻地,所有人员应通过“生活专用通道”进出。 8.1.3 “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及各医疗队队员生活的房间内部, 宜 划分 “清洁 区 ” 、 “ 半 清洁 区 ” 、 “非 清洁区 ” (见附录 A) 。各区域之间, 不应 混淆及相互污染。 8.1.4 设立应急隔离点,对出现发热等 呼吸道 疾病 症状的人员进行隔离。 8.2 消毒要求 8.2.1 根据疫情的特点及病原体对消毒剂的耐受情况,合理选
18、择消毒剂, 按照 GB 15982要求进行消毒 处理。 8.2.2 应在公共区域放置消毒剂及速干手消液,便于取用。 8.2.3 医务人员往返医院进出驻地的专用通道,应进行重点消毒。与外界环境相对密闭的通道,每日 进行 空气消毒 ;与外界相通的开放通道,则每日物表擦拭消毒,保持通风状态。 8.2.4 驻地内医疗 废物 应按照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执行 。 8.2.5 房间内 应 经常开窗 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做好保暖工作。发现可疑污染处,应立即进行消 毒。 卫生间马桶、手机等物品应进行重点消毒。 8.2.6 在公共电梯等公用设备 处, 不 宜 直接用手接触按钮 。 如 发生 接触
19、,及时进行手卫生 。 宜在各楼 层放置感应式手消剂、卫生纸等物资,用于包裹按钮及把手等。 8.3 应急 要求 DB33/T 2353 2021 5 8.3.1 应建立 突发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 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等。 8.3.2 应建立 自然灾害 应急预案 ,包括洪涝水灾、地震灾害等。 8.3.3 应建立 意外事件 应急预案 ,包括水、电、气、设备故障及引发的事故等 。 9 宣传管理 9.1 设立医疗队宣传组,统一负责协调医疗队接受采访,对外宣传报道。 9.2 宣传组统一管理医疗队各部门或个人采写和制作的向社会各新闻单位及出版媒体投送的 信息 ,反 映医疗队有 关内容的各类文章、图片、视频、录音及网页等。 9.3 医疗队重大的宣传活动, 应在 医疗队领队同意后, 由 宣传组 进行活动宣传 。 9.4 对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突发事件以及容易引发矛盾和 舆情 的问题, 未经批准, 不应 擅自接受采 访或发布自媒体信息。 9.5 所有对外 公布的信息或 宣传报道内容 , 应 当客观、准确、真实 。 DB33/T 2353 2021 6 A A 附 录 A ( 资料 性) 房间内区域划分及功能说明图 房间内区域划分及功能说明 见图 A.1。 图 A.1 房间内区域划分及功能说明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