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2328-2021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23660       资源大小:736.2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2328-2021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30 CCS B 40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328 2021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pid reproduction of Chinese honeybee, Apis cerana cerana 2021 - 04 - 13发布 2021 - 05 - 13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2328 2021 1 前 言 本 标准 按 GB/T 1.1 2020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 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 标准 的某些内容

    2、可能涉及专利。本 标准 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 标准 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 标准 由浙江省畜牧兽医和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标准 起草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金华市蜜蜂产业协会、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 与种畜禽监 测 总站、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州市蜂业研究院、长兴太湖中蜂种蜂场 。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苏晓玲、李奎、华启云、 陈道印、 赵东绪、施金虎、 李红亮、曹联飞、邱汝民、 吴益生、邱凯、罗谷辉。 DB33/T 2328 2021 2 中华蜜蜂快速繁 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3、快速繁殖 的 繁蜂场地选择及蜂群摆放 、 繁蜂条件 、 繁蜂方法 、 人工培育蜂王 、 蜂群 繁殖阶段饲养 管理和疾病防控的内容 。 本 标准 适用于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标准 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 标准 。 GB/T 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 20014.27 良好农业规范 第 27部分:蜜蜂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标准 。 3.1 中华蜜蜂 快速繁殖

    4、rapid reproduction of Apis cerana cerana 利用中华蜜蜂易分蜂的特性,通过人为方法 进行分蜂并加强饲养管理以 加速蜜蜂繁殖 的过程。 3.2 分蜂热 swarming 蜂群内产生自然王台,蜂王产卵减少或停产,工蜂出勤减少,蜂群即将分蜂的现象。 3.3 分蜂群 swarming colony 具有分蜂热的蜂群。 3.4 群势 power of colony 蜂群中工蜂及子脾的数量状况。 来源: NY/T 1160-2015, 3.3,有修改 DB33/T 2328 2021 3 3.5 蜂脾相称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bees an

    5、d comb 每个巢脾两面均匀又不重叠地爬附满工蜂,其间不留空隙。 来源: NY/T 1160-2015, 3.6,有修改 4 繁蜂场地选择及蜂群摆放 4.1 繁蜂场地选择 4.1.1 蜂场场地应符合 GB/T 20014.27。 4.1.2 蜂场 应 安静、小气候良好,避免路灯和强光源照射。 4.1.3 宜选址 缓坡、小山坡 ,周围 常年有可供蜜蜂繁殖需要的多种蜜粉源植物。 4.1.4 蜂场 与中蜂蜂场 距离应在 2 km以上 ,与西方蜜蜂蜂场距离 3 km以上 。 4.1.5 蜂场周围 应 设置 警 示牌。 4.2 蜂群摆放 4.2.1 根据地势,高低错落摆放 ;蜂箱宜垫高放置,前低后高。

    6、 4.2.2 相邻蜂群的巢门应错开方向摆放 ;巢门开设同向的,巢门宜设不同颜色的标识 。 4.2.3 选择阴凉处放置蜂群 ; 天气炎热时,蜂箱上面 应 有遮 荫 物。 5 繁蜂条件 5.1 适宜季节 宜在春季和秋季,蜂群中出现雄蜂时进行。 5.2 蜂群 选择 群势增长 快、抗病能力强、采集能力 强 、性情温顺并适宜本地饲养的中华蜜蜂蜂群。 5.3 蜂量 繁殖蜂群由 1只蜂王、 2框及以上蜜蜂、 1框蜜粉脾组成,蜂脾相称。 6 繁蜂方法 6.1 异地分群 6.1.1 运输 6.1.1.1 巢脾固定 运输前将蜂群进行固定包装,包装方式 采用宽 高( 2.5 cm 3.0 cm) ( 2.5 cm

    7、3.0 cm) 的海绵 矩形条分别压住巢框两头,再反盖上副盖 , 压实, 盖 上大盖,然后用绳子或透明胶带 固定 蜂箱 ; 也可用 塑料卡条固定巢脾。 6.1.1.2 运输时间 DB33/T 2328 2021 4 傍晚蜜蜂归巢后 至翌日 早晨出巢前。 6.1.1.3 运输工具 采用无毒、无异味、无农药污染的运输工具,运输途中应保持平稳。 6.1.1.4 运输距离 异地分蜂场地应距离原蜂场直线距离 2 km以上。 6.1.2 蜂箱准备 根据分蜂群的数量及群势,准备相应的洁净空蜂箱。 新蜂箱应在使用前给予涂蜂蜡处理。 6.1.3 分群 6.1.3.1 均等分群 根据群势大小,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

    8、。在蜜蜂 认 巢 前完成分群。 6.1.3.2 选留王台 将有王台的巢脾分到新分 蜂 群中,选择 1个健壮王台留下,其余王台去除;对有蜂王的 蜂 群内,王 台 应 全部清除;新分蜂群没有王台或蜂王 时 ,可 介绍育王群王台或 从交尾群中提取 产卵 蜂王。 6.1.3.3 奖励饲喂 对分蜂群进行奖励饲喂 , 连续 3天 4天 。 6.2 原地人工控制分蜂 6.2.1 关王 对出现分蜂热的蜂群,当王台呈褐色时, 将老王关进 王 笼 ,放在蜂 群中间 。 6.2.2 分蜂前准备 准备 好 的洁净空蜂箱 和 收蜂笼,放置在蜂场内靠近分蜂群的位置 , 等候自然分蜂。 6.2.3 分蜂 当听到蜜蜂 “ 嗡

    9、嗡 ” 叫声,并发现大量蜜蜂涌出蜂巢时,立即打开蜂箱取出箱内王笼,并将王笼 扣 于收蜂笼内 ; 将收蜂笼悬挂在分蜂群的上方,收集分蜂团 ; 将分蜂群蜂箱移开原地数米,待分出的蜜蜂 大部分入笼结球后,将分蜂群移回原位。 6.2.4 调整巢脾 在原群中抽出一张卵 虫 脾,放入到预先备好的空蜂箱内,直接将收蜂笼内蜜蜂抖入在该箱中 ,放出 蜂王 ;同时,视外界蜜源情况,加入 1个 2个巢础框。新分群可放置在原群旁边,也可离原群较远处。 6.2.5 奖励饲喂 待蜂群稳定后, 对分蜂群奖励饲喂 3天 4天 。 6.3 原地分群 DB33/T 2328 2021 5 6.3.1 分群前准备 准备好分群用的洁

    10、净空蜂箱放在分蜂群旁边。 6.3.2 分群 6.3.2.1 不均等分群 打开分蜂群,挑选出含封盖子数量较多且很快可出房的封盖子脾 ,连 脾带蜂 直接放入空蜂箱中。抽 出的巢脾应带有王台,王台 较 多时,应去除多余王台;无王台 的 可 介绍育王群王台或 从交尾群中提取 产 卵 蜂王。抽出巢脾数量应占总脾量的 2/3或 3/4以上,放好子脾后,盖好箱盖,并将其搬至指定地点。原 蜂王留在原群中,同时插入 1个巢础框。 6.3.2.2 均等分群 将原蜂群搬至原址旁边,在原址另一边放置空箱,原群离原址稍远,空箱离原址稍近。将一半的巢 脾连脾带蜂放入新蜂箱中,抽出的巢脾宜为封盖子脾且带有王台;原蜂王留在原

    11、蜂群。 6.3.3 调整巢脾 2天 3天 后 待外勤蜂回巢后,检查原分蜂群的蜂量及箱内饲料等 , 如蜂量不足,应 将子脾重新放回 原群 ,使蜂脾相称 。 6.3.4 奖励饲喂 待蜂群稳定后, 对分蜂群奖励饲喂 3天 4天 。 6.4 桶养中蜂分群 6.4.1 分群前准备 在分蜂群旁边放置新的蜂箱(桶)。 6.4.2 分群 将即将分蜂的桶养中蜂翻转倒立在事先准备的操作台上,轻敲蜂桶或烟熏使蜜蜂向上进入收蜂笼; 将分蜂群中的巢脾割下完整的一块子脾,绑脾上框或穿插固定于蜂桶中,或将卵虫脾放入到预先备好的 空蜂箱内;将所有的蜜蜂抖入新的蜂箱(桶)后放在指定位置。 6.4.3 选留王台 将原群归位,保留

    12、 1个 2个健壮的王台,等待新王出房 。 如无王台可以 介绍人工育王王台或 从交尾 群中提取蜂王。 6.4.4 蜂群管理 2天 3天 后待外勤蜂回巢后,检查两个蜂群的蜂量及箱内饲料等,进行蜂量调整和饲喂。 7 人工培育蜂王 7.1 种用 群组织 7.1.1 种用群 选择 DB33/T 2328 2021 6 建立隔离交尾场, 挑选采集能力强、抗病力强、抗逆性强 、 性情温顺 和 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蜂群做 种用 父群和 种用 母群。 7.1.2 育王群组建 育王群通常在移虫前 1天 组织。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箱内一侧 2框 3框区内产卵繁殖,另一 无王区作为育王区。育王时,育王框插在育王区的

    13、 2个幼虫脾中间。育王群也可采用无王群,在组织育 王群时直接将蜂王移去或用囚王笼囚禁后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 7.1.3 育王群饲养管理 在巢内饲料充足的前提 下,每晚奖励饲喂至王台封盖。在外界蜜粉源不足时,应补喂花粉。 7.2 蜂王培育 7.2.1 蜂王培育时间 分群前 15天 组织培育蜂王,培育蜂王应安排在春季、初夏 和秋季 。 7.2.2 蜂王培育方法 采用 单次移虫或 复式移虫的方法 进行人工育王,每群宜培育 10只 15只 。 7.3 诱入王台 在移种用幼虫后第 10天 ,提取育王框,用蜂扫轻轻扫去上面附着的蜜蜂,将即将出房的王台轻轻取 下。提出交尾群巢脾,保持王台自然方位将王台基部轻

    14、按牢在巢脾下部,将巢脾插回原位。 7.4 交尾群组织 7.4.1 交尾群组织 在准备介绍王台的前 1天 组织交尾群。 在强群中抽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 脾 ,调到交尾 箱,介绍即将 出房的 王台。 7.4.2 交尾群管理 7.4.2.1 交尾群摆放 交尾箱 应 放在蜂场外缘,摆成不同方向,巢门附近 宜 设置不同标记,便于蜂王认巢, 减少 错投。 7.4.2.2 交尾群检查 交尾群 应 利用早晚处女王不外出飞行的时间进行检查 ,检查操作 应小心 : 处女王出台后一个星期内,宜做箱外观察。如蜜蜂外出采集正常,表明处女王交尾成功 ; 处女王超过 15天 没交配产卵应淘汰,介入新王或合并蜂群 ; 若新王产

    15、卵 15天 以上、箱内有封盖子脾,则表示蜂王交尾成功,把新王介绍到其他蜂群,交尾 群可重复使用。 8 蜂群 繁殖阶段饲养 管理 8.1 早春检查 DB33/T 2328 2021 7 当白天最高温度达到 10 以上,平均气温在 4 左右时,进行一次早春检查,并针对不同情况进 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群势不强,组织双王同箱饲养; 巢内缺蜜,补给蜜脾或进行补助饲喂; 巢脾如已形成穿洞,可用刀具修去已穿洞部分,切平放回; 巢脾过多,抽出存放,使蜂多于脾; 蜂群失王,立即合并。 8.2 蜂群开繁 早春在外界有少许花粉进入时开始繁殖,群内留 1框 2框蜜粉足的巢脾,抽出多余巢脾,保持蜜蜂 多于脾。 8.3

    16、蜂群饲喂 8.3.1 饲喂蜜糖 根据群内贮蜜情况进行饲喂,如群内缺蜜,应及时加入贮备蜜脾或在傍晚通过补助饲喂补足;如群 内存蜜充足, 用稀糖水每晚或隔晚奖励饲喂,每群每次用量不超过 150 mL。当寒流侵袭或天气阴冷时停 止饲喂。 8.3.2 饲喂花粉 将花粉与白糖按 1:1 3:1混合加水制成花粉饼,放在框梁上,供蜜蜂采食,直到外界粉源够蜂群食 用为止。 8.3.3 喂水 早春外界气温低,用巢门喂水器饲喂。 8.4 巢脾更新 在外界蜜源丰富、气温在 18 以上、巢框上有白色蜡鳞和赘脾时,将安装了巢础的巢框于傍晚插 在边一二脾之间,造好后供蜂王产卵,逐步淘汰老巢脾。 8.5 蜂箱清洁消毒 清除

    17、蜂箱内的残渣蜡屑。当蜂箱出现裂隙时,及时堵塞、填平。 天晴时分批次对蜂箱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 3% 5%食用碱水溶液或 5% 10%漂 白粉洗涤蜂箱,再用清水冲洗晾晒后使用。 8.6 分蜂预防 在春季外界大蜜源开始前统一更换新王;勤查蜂,及时去掉弱群中的王台。 同时,加入 1张巢础框 让蜜蜂造脾或抽出 1张子脾补充到其它蜂群 。 8.7 分蜂群收捕 发现蜂群自然分蜂时,立即用收蜂笼紧贴分蜂团上方,用蜂刷驱赶蜜蜂进入,待蜂群集中后抖入空 蜂箱内,并介入卵虫脾、蜜粉脾。 8.8 老巢脾处理 DB33/T 2328 2021 8 检查蜂群时对赘脾、老巢脾和坏脾收集起来进行化蜡处理。 9 疾病防控 按

    18、 GB/T 19168 的要求 执行。 10 模式图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标准化模式图见附录 A。 A 中华蜜 蜂快速繁殖模式图参见附录 A。 DB33/T 2328 2021 9 附录 A (资料性)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标准化模式图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标准化模式图见 图 A.1。 蜂 群 繁 殖 阶 段 管 理 1、 早春检查 当白天最高温度达到 10 以上,平均气温在 4 左右时,进行一次 早春检查,并针对不同 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措 施。 群势不强,组织双王 同箱饲养; 巢内缺蜜,补给蜜脾 或进行补助饲喂; 巢脾如已形成穿洞, 可用刀 具 修去已穿洞部 分,切平放回; 巢脾过多,抽出存

    19、放, 使蜂多于脾; 蜂群失王,立即合并。 2、 蜂群开繁 早春在外界有花粉进入 时开始繁殖,抽出多余巢 脾,留 1 2 框蜜粉足的 巢脾, 使蜂多于脾。 3、 蜂群 饲喂 根据蜂群内贮蜜粉情况 饲喂蜜 糖、花粉和水。 4、 巢脾更新 在外界蜜源丰富、气温在 18 以上、巢框上有白 色蜡 鳞 和赘脾时, 加础造 脾,淘汰老巢脾。 5、 蜂箱 清洁 消毒 清除蜂箱残渣蜡屑,天晴 时对蜂箱进行消毒 ( 3%5%食 用碱水溶液 或 5%10%漂白粉等)。 6、分蜂 预防 在春季大蜜源开始前统 一更换新王;及时去掉 弱 群中的王台;加础或抽调 子脾,降低分蜂热。 7、分蜂群收捕 发现自然分蜂群时,立即

    20、用收蜂笼收集,待蜂群集 中后抖入空蜂箱内,并介 入幼虫脾、蜜粉脾。 8、老巢脾处理 检查蜂群时对赘脾、老巢 脾和 坏脾收集起来进行 化蜡 处理 。 9、病虫害防控 按 GB/T 19168-2003 的 要求 执行。 繁蜂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 异地分群 原地人工控制分蜂 原地分群 桶养中蜂分 群 育王群组织 蜂王培育 将 分 蜂群运输至距离 原场地 2 km 以上场 地;在蜜蜂 认 巢前根据 群势大小一分为二或 一分为三。将有王台的 巢脾分到新分群中,选 择 1 个健壮王台留下; 老王留在 原蜂群 ,并去 除 王台。 将出现分蜂热的蜂 群 关王;蜂群开始分蜂 时,将王笼扣于收蜂笼 内,并 将收蜂

    21、笼悬挂在 分蜂群的上方,收集分 蜂团;在原群中抽出一 张卵 虫 脾放入空蜂箱, 再将收蜂笼内蜜蜂抖 入该箱。 不均等分 群 :挑选出 封盖子数量较多且 即将出房的封盖子 脾,数量占总脾量的 2/3以上连蜂带脾放 入空蜂箱,脾上带有 1个王台; 待外勤蜂 回巢后,根据蜂量调 整巢脾, 使蜂脾相 称。 均等分 群 :原蜂群搬 至 原址 旁边 ,新蜂箱 放置在原址另一边 稍近的位置 ,将一半 的巢脾带蜂连同王 台放入新蜂箱中。 将即将分蜂的桶养中 蜂倒立放置轻敲或烟 熏使蜜蜂向上进入收 蜂笼;在原群中割下 完整子脾固定在新蜂 桶中, 或将卵虫脾放 入到备好的空蜂箱 内; 将蜜蜂抖入。 选择性状优良稳 定的蜂群做父群 与母 群建立隔离 交尾场。 育王群通 常在移虫前 1 d 组 织。 用隔王板将蜂王 限制在箱内一侧 2 3 框区 产卵, 也 可采用无王群。 分群前 15 d组织培育 蜂王,培育蜂王应安 排在春季、初夏和秋 季。 采用单次移虫或复式 移虫的方法进行人工 育王 ,每群宜培育 10 只 15 只 。 交尾群组织 蜂群中抽出即将 出房的 封盖子到 交尾箱,介绍即将 出房的王台组建 交尾群。 图 A.1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标准化模式图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2328-2021 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