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35.020 CCS L 04 DB 长三角区域 地方标准 DB33/T 310008 2021 DB31/T 310008 2021 DB32/T 310008 2021 DB34/T 310008 2021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评定规范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of green data center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2021 - 05 - 08 发布 2021- 08 - 08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3100082021 DB31
2、/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I 目 次 前 言 .II 引 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3 5 基本要求 .3 5.1 数据中心上架率 .3 5.2 能源统计与能源利用效率 .3 5.3 设备与材料 .3 5.4 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 .3 6 绿色数据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方法 .3 6.1 等级划分 .3 6.2 等级评定方法 .3 7 绿色数据中 心评分规则 .4 7.1 总述 .4 7.2 技术措施 .4 7.3 运维管理措施 .10 7.4 室内环境
3、质量 .13 7.5 加分项 .13 附录 A (规范性)数据中心能源统计 .15 附录 B (规范性) 数据中心 PUE与 PUE 修正值 的计算 .17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安徽省机 关事
4、务管理局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安徽省 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上海市能效中心、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安 徽省节能监察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金文、蒋忠伟、俞灵林、秦宏波、侯震寰、张浩、黄凯、王海宏、葛志刚、 童朱珏、孙旭松、刘宇、谢金鹏、常超、余松骏、周洁飞、王智远、孙强、厉召南、朱蕾。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
5、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III 引 言 为落实国家相关法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长三角区域公共机构绿色数据 中心的评定,浙江省机 关事务管理局、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安徽省机关事 务管理局组织有关 单位 , 编写了 公共机构绿 色数据中心 评定规范 ,以期为长三角区域公共机构绿色 数据中心的评定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提高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6、1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评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三角区域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评定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长三角区域公共机构具有独立主机房且建筑面积不低于 20m2的数据中心的绿色等级 评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云托管数据中心的绿色等级评定。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8870 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 GB/T 1941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
7、元式空气调节机 GB 19576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577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32910.3 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 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JG/T 358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149和 GB/T 32910.3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
8、场所,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 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 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 。 来源: GB 50174-2017, 2.1.1 3.2 绿色数据中心 green data center 在全生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电子信息设备和人员提供安全、 可靠、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的数据中心。 3.3 主机房 computer room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2 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设备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
9、、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来源: GB 50174-2017, 2.1.2 3.4 辅助区 auxiliary area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 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 总控中心、消防和安防控制室、拆包区、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来源: GB 50174-2017, 2.1.3 3.5 支持区 support area 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 机房、动力站房、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消防设施用房等。 来源: GB 50174-2017, 2.1.4 3.6 行政管理区 admi
10、nistrative 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 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 室和用户工作室等。 来源: GB 50174-2017, 2.1.5 3.7 电子信息设备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quipment 对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运算、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存储 设备等。 来源: GB 50174-2017, 2.1.11 3.8 电子信息设备电能消耗 information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数据中心内各类电子信息设备所消耗的电能总和。 3.9 总能源
11、消耗 total facility power consumption 维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所消耗的各类能源折算为等效电能的总和,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冷设备、 供配电系统和其它辅助设施的能源消耗。 3.10 电能利用效率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统计期内数据中心总能源消耗与电子信息设备电能消耗的比值。 3.11 电能利用效率修正值 modified value of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统计期内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数据中心的安全等级、电子信息设备负荷使用率、 技 术创新与应用等因素,对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进行调整后的值。
12、3.12 水利用效率 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 表征数据中心水利用效率的参数,其数值为数据中心内所有用水设备消耗的总水量与所有电子信息 设备消耗的总电能之比。单位为升每千瓦时( L/kWh) 。 来源: GB 50174-2017, 2.1.35,有修改 3.13 数据中心上架率 date center shelf rate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3 数据中心实际投入使用的机柜数量与机柜安装数量之比。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F
13、D: 计算流体动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EC: 电子换向( electronic commutation) PUE:电能利用效率(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 修正值 :电能利用效率修正值( modified value of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UPS:不间断电源(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WUE:水利用效率( 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 5 基本要求 5.1 数据中心上架率 数据中心上架率应不低于 50%。 5.2 能源统
14、计与电能利用效率 5.2.1 数据中心应按 GB/T 29149要求配置 能源计量器具,并按照附录 A规定的方法,对同一时期数据中 心总能源消耗和电子信息设备电能消耗进行分项计量与统计。 5.2.2 数据中心应对 PUE和 PUE修正值 确定控制目标并进行监测与分析。 PUE和 PUE修正值 按照附录 B规定的方 法计算。 5.2.3 数据中心应符合所在地现行地方标准对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限定值和准入值的规定要求。 5.3 设备与材料 5.3.1 冷水机组的能效指标应符 合 GB 19577规定的能效限定值要求。 5.3.2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能效指标应符合 GB 19576规定的能效限定值要求
15、。 5.3.3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应符合 GB 20052规定的能效限定值要求。 5.3.4 数据中心不应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5.4 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 5.4.1 主机房、辅助区及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的温度、相对湿度应符合 GB 50174的规定要求。 5.4.2 人员活动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应符合 GB/T 18883 的规定要求。 5.4.3 应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委托给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进行处理。 6 绿色数据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方法 6.1 等级划分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从低到高划分为三
16、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6.2 等级评定方法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4 6.2.1 各等级绿色数据中心均应符合第 5章基本要求。不符合第 5章基本要求的数据中心不能评定为绿 色数据中心。 6.2.2 数据中心按第 7章规则进行评分,根据评定的总得分和 PUE修正值 ,按表 1确定绿色等级。 表 1 绿色数据中心等级确定表 评定等级 评定总得分 PUE 修正值 主机房面积 100m2 主机房面积 100m2 一星级 70.0 分 1.90 1.70 二星级 80
17、.0 分 1.70 1.50 三星级 90.0 分 1.50 1.30 6.2.3 当数据中心评定的总得分与计算的 PUE修正值 值不对应同一星级标准时,应按二者对应的较低的星 级确定。 7 绿色数据中心评分规则 7.1 总述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评分由技术措施、运维管理措施、室内环境质量三项基本评分内容和加分项 评分内容组成。其中技术措施内容评分值 为 70.0分,运维管理措施内容评分值 25.0分,室内环境质量评 分值为 5.0分,加分项内容评分值为 10.0分。总评分值为 110.0分。 7.2 技术措施 7.2.1 建筑布局与围护结构 建筑布局与围护结构按表 2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18、 9.0分。 表 2 建筑布局与围护结构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平面布置 主机房和 UPS电池室位置布置 1)布置在多层建筑物除最高层外的其它楼层,得 0.5分。 2) 布置在建筑物的北侧,没有东向或西向外墙,得 0.5分。 1.0 2 主机房 密 闭性和空 间利用率 主机房密闭性 主机房不与监控室等管理用房合用,外门密封性好,得 0.5分。 0.5 主机房空间利用率 平均每个机柜占地面积 3.0m 2,得 1.0分;占地面积 5.0 m2, 不得分;其余得 0.5分。 1.0 3 围护结构 主机 房区域外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 1)主机 房区域有外围护结构时,
19、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根 据全年动态能耗分析情况确定,得 0.5分。 2)主机房无外围护结构,得 0.5分。 0.5 主机房外窗结构与性 能 1)外窗采用双层热反射玻璃窗或热反射中空玻璃,得 0.5分。 2)外窗 采用外遮阳,得 1.0分;外窗采用内遮阳,得 0.5分。 3)主机房无外窗,得 1.5分。 1.5 主机房楼地面保冷 1)主机房楼地面采取保冷措施,得 1.0分。 2)主机房楼地面无保冷措施不得分。 1.0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5 表 2 建筑布局与围护结构评
20、分规则 ( 续 )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3 围护结构 不间断电源 系统的电 池室 外窗遮阳措施 1)外窗采用外遮阳, 避免阳光直射, 得 1.0分;外窗采用内 遮阳,得 0.5分。 2)若无外窗,则得 1.0分。 1.0 外墙和屋面外表面涂 料选用或绿化。 1)主机 房屋面采用反射隔热涂料,或进行绿化,得 1.0分; 若主机房无屋面,得 1.0分。 2)主机房东向外墙面采用反射隔热涂料,或进行绿化,得 0.5 分;若无东向外墙,得 0.5分。 3)主机房西向外墙面采用反射隔热涂料,或进行绿化,得 0.5 分;若无西向外墙,得 0.5分。 4)主机房南向外墙面采用反射隔
21、热涂料,或进行绿化,得 0.5 分;若无南向外墙,得 0.5分。 2.5 7.2.2 电子信息系统 电子信息系统按表 3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10.0分。 表 3 电子信息系统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电子信息 系统技术 与设备 虚拟化技术 引入虚拟化技术,对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进行资源池化,按需分配,提升系统整体资源利用率,得 1.5分。 1.5 电子信息设备 1)采用高密度、高能效比、耐高温、耐腐蚀、对空气洁净 度要求低的电子信息设备,得 0.5分。 2)采用支持采用直流电源、模块化集中供电的电子信息设 备,得 0.5分。 3)服务器采用液冷服
22、务器或整机柜服务器,得 0.5分。 4)服务器通过节能认证,得 0.5分。 5)存储 设备采用低功耗光存储技术与光磁电融合存储系统, 得 0.5分。 6)服务器采用不低于 80plus金牌或同等认证的电源,得 1.0 分。 7)服务器电源具有智能管理及休眠技术,得 1.0分。 4.5 2 电子信息设备布置 冷热通道隔离 1)当机柜 (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 /后出风冷却方式,且 机柜自身结构未采用封闭冷风通道或封闭热风通道方式时, 机柜(机架)的布置采用物理隔离形成冷热通道的,得 2.0 分。 2) 机柜自身结构采用封闭冷风通道或封闭热风通道方式, 得 2.0分。 2.0 DB33/T 310
23、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6 表 3 电子信息系统评分规则 (续 )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2 电子信息设备布置 机柜(机架)内的设备 布置 1) 同一 机架内,功耗较大的设备安装在距送风口较近的位 置,得 0.5 分。 2) 机架内空 余 位置安装气流遮挡器件,以防止 热空气回流 和冷空气旁通, 得 0.5 分。 1.0 机柜(机架)内的线缆 布置 1) 线缆按需布放、捆扎合理,防止气流受到阻碍 ,得 0.5分。 2) 进出线孔洞有密封器件 ,得 0.5分。 1.0
24、7.2.3 制冷与空气调节系统 7.2.3.1 服务器采用液态冷却、相变冷却、两相流冷却的数据中心,得分 20.0分。 7.2.3.2 服务器采 用空气调节系统冷却的数据中心,空气调节系统按表 4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20.0分。 表 4 空气调节系统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主机房空调 主机房空调系统形式 主机房根据空调负荷大小和机柜功率密度,选用合适的空调 形式和显热比合理的空气处理设备,使电子信息设备得到有 效冷却,得 2.0分;主机房采用不符合 GB/T 19413要求的单 元式空气调节机,或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不得分。 2.0 2 空调分区 空调
25、分区合理性 1)对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空调系统末 端分 区服务、分区控制,得 1.0分。 2)对于划分为多个子区间的主机房,空调系统末端与子区 间对应进行分区,得 0.5分;只有一个区间的主机房,得 0.5 分。 1.5 3 气流组织 主机房气流组织合理性 1)采用精确送风,或冷通道送风,使送风和回风有效隔离, 得 1.0分。 2)各风口送风量合理调节,使各电子信息设备均得到有效 冷却,不存在局部过热现象,得 1.0分。 3)气流组织采用 CFD模拟优化,得 0.5分。 2.5 4 自然冷源利用 自然冷源的利用 1)以冷水机组为冷源的空调系统,能利用冷却塔制冷或新 风制冷,得
26、3.0分。 2)采用单元式空调机的空调系统,能利用新风制冷,得 3.0 分。 3)采用氟泵、热管等其它自然冷源利用措施,得 3.0分。 4)采用多种形式的自然冷源利用措施的,得 3.0分。 3.0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7 表 4 空气调节系统评分规则 (续)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5 主机房空调 设备性能与 安装之第 1种 情况:只使用 中央空调设 备 空调设备设施性 能 1)依据 GB 19577,冷水机组能效等级为 1级,得 2.0分;能效
27、 等级为 2级,得 1.0分。 2)输入功率 650kW的冷水机组采用高压电动机,得 1.0分; 功率 650kW的冷水机组,直接得 1.0分。 3)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冷却塔选型考虑夏季极端湿球温度和冬 季自然冷源的利用条件,或风冷式冷水机组在室外空气温度 50温度下能正常运行,得 2.0分。 4)冷却塔风机采用变频控制,或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凝器风机 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 5)冷冻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 6)冷冻水系统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得 1.0分。 7)空调风机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空调风机采用档位调 速控制,得 0.5分。 9.0 冷却塔安装环境 和风冷式冷水机 组安装
28、环境 1)冷却塔安装位置通风良好, 气流不短路; 2)风冷式冷水机组安装位置通风良好,气流不短路。 上述 1)、 2)二条,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得 1.0分。 1.0 地表水的使用 水冷式冷水机组使用地表水冷却时,地表水的使用得到相关 部门批准,且没有受到污染,得 1.0分。 若冷水机组为风冷式,则直接得 1.0分。 1.0 6 主机房空调 设备性能与 安装之第 2种 情况:只采用 风冷式单元 式空调机 空调机性能 1)依据 GB 19576,空调机能效等级为 1级,得 2.0分;能效等 级为 2级,得 1.0分;其余不得分。 2)风冷式机组室外冷凝器散热面积按环境温度 40以上设 计,在 50
29、温度下能正常运行,得 2.0分。 3)采用 EC风机,得 2.0分。 4)采用数码调节或变频调节压缩机,得 2.0分。 8.0 空调机安装 1)室外机安装位置通风散热效果好,多台室外机之间以及室 外机与其它构筑物之间的距离符合设备技术要求,得 1.0分。 2)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或水喷雾冷却措施(带水处理装 置),得 1.0分。 3)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及高差,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得 1.0分。 3.0 7 主机房空调 设备性能与 安装之第 3种 情况:只采用 水冷式单元 式空调机 空调机性能 1)依据 GB 19576,空调机能效等级为 1级,得 2.0分;能效等 级为 2级,得 1.
30、0分;其余不得分。 2)采用 EC风机,得 2.0分。 3)采用数码调节或变频调节压缩机,得 2.0分。 6.0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8 表 4 空气调节系统评分规则 (续)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7 主机房空 调设备性 能与安装 之第 3种 情况:只 采用水冷 式单元式 空调机 冷却水系统设备性能与 安装 1)冷却塔选型考虑夏季极端湿球温度和冬季自然冷源的 利用条件,得 2.0分。 2)冷却塔风机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 3)冷却塔安装位
31、置通风良好,得 1.0分。 4)若空调机使用地表水而不用冷却塔,或冷却塔只作为 辅助散热设备,地表水的使用得到相关部门批准,且没有 受到污染,得 4.0分。 5)冷却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 5.0 8 主机房空 调设备性 能与安装 之第 4 种 情况:只 采用冷水 式单元式 空调机 空调设备设施性能 1)依据 GB 19577,冷水机组能效等级为 1级,得 2.0分; 能效等级为 2级,得 1.0分。 2)输入功率 650kW的冷水机组采用高压电动机,得 1.0 分;功率 650kW的冷水机组,直接得 1.0分。 3)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冷却塔选型考虑夏季极端 湿球温度 和冬季自然冷源的
32、利用条件,或风冷式冷水机组在室外空 气温度 50温度下能正常运行,得 2.0分。 4)冷却塔风机采用变频控制,或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凝器 风机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 5)冷冻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得 1.0分。 6)冷冻水系统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得 1.0分。 7)采用 EC风机,得 2.0分。 10.0 冷却塔安装环境和风冷 式冷水机组安装环境 1)冷却塔安装位置通风良好,气流不短路; 2)风冷式冷水机组安装位置通风良好,气流不短路。 上述 1)、 2)二条,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得 1.0分。 1.0 9 主机房空 调设备性 能与安装 之第 5 种 情况:采 用多种空 调形式或 双冷源空 调设备
33、空调及配套设备性能与 安装 空调及配套设备的性能与安装,按本表第 58项对应条款 评分,最高得分 11.0分。 11.0 7.2.4 供配电系统与照明系统 供配电系统与照明系统按表 5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17.0分。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9 表 5 供配电系统与照明系统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供配电系统 供电形式 采用高压直流电源系统供电或市电直供技术,得 3.0分。 3.0 变压器能效等级 1)数据中心有单独 变压器时,依据
34、 GB 20052,变压器能 效等级为 1级,得 2.0分;能效等级为 2级,得 1.0分。 2)无单独变压器时,得 2.0分。 2.0 变压器安装位置 变压器安装位置靠近负荷中心,得 1.0分。 1.0 UPS性能 1)具有节能运行模式和智能管理模式, 得 1.0分。 2)采用高频 UPS,得 2.0分。 3)在负载率 50%时,效率不低于 95%,得 2.0分;效率不低 于 93%,得 1.0分;效率低于 93%不得分。 5.0 谐波治理措施 当设备的谐波电流畸变率大于 15%时,采取谐波治理措施,得 2.0分 。 2.0 2 照明系统 主机房的照明功率密度 1)主机房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
35、 13.5W/m2,得 1.0分。 2)辅助区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 8.0W/m2,得 1.0分。 2.0 照明光源的选用 采用 LED为主要光源 1.0 照明控制方式 主机房、辅助区、行政管理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感应、智能照明控制等节能措施。 得 1.0分。 1.0 7.2.5 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按表 6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6.0分。 表 6 给排水系统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 分值 1 节水措施 给水压力 1)数据中心直接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或采用无负压变频供 水装置,得 1.0分。 2)用水点给水压力不大于 0.3MPa,得 1.0分。
36、2.0 节水器具 采用经过节水认证的产品或符合 GB/T18870要求的节水器具,得 1.0分。 1.0 管网漏损和水箱(水池) 溢水的防止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和水箱、水池溢水,得 1.0分。 1.0 冷却塔排污率和飘水率 控制 1)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冷却塔排污率和飘水率,得 1.0分。 2)若无冷却塔,则得 0.5分。 1.0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10 表 6 给排 水系统评分规则 (续)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2 用水计量 用水量计量
37、对冷却塔补水、冷冻水补水、加湿器用水及其它用水进行 分项计量的,得 1.0分;只有总计量表或只对部分设施用水 进行计量的,得 0.5分;没有计量的,不得分。 1.0 7.2.6 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按表 7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8.0分。 表 7 智能化管理系统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动力与环境系统 空调与环境系统智能化 管理 1) 可监控空调系统各设备运行状态、主要运行参数 ,得 1.0分。 2) 可监控主机房温度和相对湿度 , 得 1.0分。 3) 具有 分析优化计算并控制系统最佳节能运行工况的功 能,得 1.5分。 3.5 供配电系统智能
38、化管理 可监控供配电系统各设备运行状态、 UPS输入和输出参数 , 得 2.0分。 2.0 2 PUE监测 PUE值实时监测 能实时监测 PUE值,得 1.0分。 1.0 3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智能化管理系统 安装了安全防范智能化管理系统,得 1.5分。 1.5 7.3 运维管理措施 运维管理措施按表 8给定的方法进行评分,总分 25.0分。 表 8 运维管理措施评分规则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管理制度 运维管理制度内容 1)明确了各区域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等空气环境质量控制要 求,得 0.5分。 2)明确了主要设备设施经济运行与维护要求,得 0.5分。 3)明确
39、了能源计量与能耗分析要求,得 0.5分。 4)明确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要求,得 0.5分。 5)明确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要求,得 0.5分。 3.5 DB33/T 31000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11 表 8 运维管理措施评分规则 (续 )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管理制度 运维管理制度内容 6) 明确了优先采购满足国家有关绿色产品设计要求或满足 相关节能、节水、有害物质限制标准要求的设备和产品,得 0.5分。 7)明确了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要求,得 0.5
40、分。 3.5 2 人员管理 岗位职责与能力培训 1)设置满足运维要求的工作岗位,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得 0.5 分。 2)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节能知识培训,保留培训记录, 得 0.5分。 1.0 3 设备设施管理 对设备设施的购置、使 用、报废的管理 1)对设备设施进行标识,标签粘贴在显著位置。标识上有设 备编号、维护管理责任人等信息,得 0.5分。 2)对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和参数做好监测和记录,得 0.5分。 3)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评估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对有 故障隐患的设备进行分析和预警,提出维修、更换和性能优 化方案,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得 0.5分。 4)及时淘汰低效落后设备, 得
41、0.5分。 5)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包括采购合同、供应商、质保期、设 备安装位置、维保记录及报废处置方式, 得 0.5分。 2.5 4 制冷与空 调系统经 济运行 a 主机房温湿度控制 1)主机房内机柜进风区域的温度控制在电子信息设备允许温 度使用范围的上限值附近,得 0.5分。 2)主机房内机 柜进风区域的相对湿度,在梅雨季等需除湿的 季节,控制在电子信息设备允许范围的上限值附近;在冬季 等需要加湿的季节,控制在电子信息设备允许范围的下限值 附近,得 0.5分。 1.0 自然冷源利用 空调系统在冬季和过渡季优先使用自然冷源,得 1.0分。 1.0 空气处理与送回风系 统运行与维护 1)定期检查
42、新风机和空调机的空气过滤器,及时清洁积尘或 更换过滤器,得 0.5分。 2)根据各机柜电子信息设备安装数量、功率变化情况,及时 调整对应的空调风口送风量,使电子信息设备得到有效冷却, 得 0.5分。 3)根据房间温湿度 及时调节空气处理设备运行台数、单元式 空调机运行台数或风机运行风量,得 0.5分。 4)根据室外空气条件(温湿度、含尘量等),及时调节新风 量大小或新风机启停,得 0.5分。 5)合理使用排风能量回收装置:当新风焓值低于或等于排风 焓值时,对主机房的能量回收装置进行旁通运行,得 0.5分; 无排风能量回收装置或排风能量回收装置无旁通管,不得分。 2.5 DB33/T 31000
43、82021 DB31/T 310008-2021 DB32/T 310008-2021 DB34/T310008-2021 12 表 8 运维管理措施评分规则 (续 ) 编号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4 制冷与空 调系统经 济运行 a 空调冷却水系统运行 与维护 1)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及时 调节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或频率, 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在冷水机组或水冷单元式空调机要求 的经济运行范围,机组没有明确要求时控制在 20(含) 30 (含)范围,得 1.0分。 2)对冷却水系统水质进行监测和处理,有效防止结垢、腐蚀 和微生物生长,得 0.5分。 3)空调设备为风冷式冷水机组或风冷式单元式空调机,没有 冷却水系统,得 1.5分。 1.5 空调冷冻水系统运行 与维护 1)根据季节变化调节冷冻水供水温度。 5月 9月冷冻水供水温 度比冷水机组额定供水温度提高 1(含)以上,得 0.5分;其 它月份冷冻水供水温度比冷水 机组额定供水温度提高 2(含) 以上,得 0.5分。 2)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调节冷冻水流量,使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4,得 1.0分;供回水温差 3,得 0.5分。 3)冷冻水管包括阀门、过滤器等部件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