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 T 310006-2021 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23517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 T 310006-2021 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pdf

    1、 ICS 13.040.20 CCS Z 10 长 江三 角 洲 区域 地方 标准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10006 2021 DB33/T 310006 2021 DB34/T 310006 2021 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Atmospheric Supersites 2021-03-15 发布 2021-06-01 实施 上海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 发

    2、布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要求 . 2 附录 A (规范性) 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运行维护及质控质保方案 . 7 附录 B (规范性) 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运行维护及质控质保方案 . 10 附录 C (规范性) 无机元素自动监测仪运行维护及质控质保方案 . 15 附录 D (规范性) 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运行维护及质控质保方案 . 17 附录 E (规范性) 颗粒物激光雷达运行维护及质控方案 . 20 附录 F (规范性) 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审核技术方案 . 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3、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 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提出 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霍俊涛、崔虎雄、赵倩彪、秦玮、田旭东、张劲松、段玉森、梁国平、秦艳红、 杜嵩山、唐倩、徐达、

    4、孙鑫、魏桢、 王鑫 、 吴诗剑、林燕芬、张华。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1 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三角区域大气超级站仪器配置和 质控质保体系 的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及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采用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开展 大气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和颗粒物垂直分布监测时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GB 3095-2012

    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33703-2017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HJ 168-2010 环 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 630-20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技术规定(试行) HJ 759-2015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 /气相色谱 -质谱法 HJ 817-2018 环境空气 颗粒物( PM10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HJ 818-2018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 SO2、 NO2、 O3、 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HJ 1010-2018 环境空气挥发性

    6、有机物气相色谱连续 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气超级站 atmospheric supersite 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 大气 污染 物 理化特性、立体时空分布、成因和变化规律及其生态 影响 和 人 体 健康 效应 开展多维度 、 多参数、高时间分辨率长期观测和实验研究的综合性大气环境监测站。 3.2 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 automated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composition monitoring 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连续采集、处 理、分析其组分的过程。 注:监测仪

    7、器 通常包括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 和 无机元素自动监测仪等。 3.3 方法检出限 method detection limit 用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定性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 来源: HJ 168-2010,3.1 3.4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2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 。 注: 通常 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8、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等, 是形成 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前体物。 来源: GB 37822-2019,3.1,有修改 3.5 精密度 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来源: HJ 168-2010,3.5 3.6 量值溯源 traceability 测量结果通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中间比较环节,逐级往上追溯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标准的过 程。 来源: HJ 630-2011,3.5 3.7 数据质量目标 data quality objectives 通过数据 质量目标规划程序获得的对数据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该程序阐明研究 目的、确定最适

    9、合的 数据收集类型和收集条件,明确潜在判定误差的可接受水平。 来源: HJ 817-2018,3.6 3.8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 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来源: HJ 817-2018,3.2 3.9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 来源: HJ 630-2011,3.3 3.10 准确度 accuracy 测试结果与接受参照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 来源 : HJ 168-2010,3.10 4 技术要求 4.1 大气超级站仪器配置

    10、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3 按照监测项目类别可分为常规因子、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物理特性、光化学组分、地基垂直探 测、地面气象要素等。按照仪器设备的优先级可分为基本配置与扩展性配置。 大气 超级站 仪器 类别和级 别划分 可 参考表 1。 本文件 规定了 基本配置的 质控质保 内容,扩展性配置可参考本文件制定 质控质保 内 容。 表 1 大气超级站仪器配置表 类别 仪器名称 监测内容 级别 常规因子 SO2监测仪 SO2 基本配置 CO监测仪 CO 基本配置

    11、 NOX监测仪 NO2( NO、 NOX) 基本配置 O3监测仪 O3 基本配置 PM2.5监测仪 PM2.5 基本配置 PM10监测仪 PM10 基本配置 PM1监测仪 PM1 基本配置 颗粒物化学组分 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 NO3 -、 SO 4 2-、 Cl-、 NH 4 +、 Na+、 K+、 Ca2+、 Mg2+ 等 基本配置 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 有机碳、 元素碳、总碳 基本配置 无机元素自动监测仪 K、 Ca、 V、 Cr、 Mn、 Fe、 Ni、 Cu、 Zn、 As、Se、 Ag、 Cd、 Ba、 Pb、 Hg、 Co等无机元素 基本配置 黑碳仪 黑碳 扩展性配置 单颗

    12、粒气溶胶质谱仪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数浓度及组分混合状态、 来源解析 扩展性配置 气溶胶质谱仪 NO3 -、 SO 4 2-、 Cl-、 NH 4 +、有机气溶胶浓度及粒 径分布、有机气溶胶来源 扩展性配置 颗粒物物理特性 粒径谱仪 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及数浓度分布 扩展性配置 颗粒物吸湿性 /挥发性分析仪 颗粒物的吸湿性、挥发性 扩展性配置 浊度仪 颗粒物的前向散射 系数 、后向散射系数 扩展性配置 光化学组分 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 含碳数二至十二个的烷烃、烯炔烃、芳香烃等 57种挥发 性有机物 a 基本配置 67种挥发性有机物 b 扩展性配置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 烯烃 、 芳香烃、醛类、酮类等

    13、挥发性有机物 扩展性配置 过氧乙酰硝酸酯在线监测仪 过氧乙酰硝酸酯 扩展性配置 甲醛在线监测仪 甲醛 扩展性配置 气态亚硝酸监测仪 气态亚硝酸 扩展性配置 光解光谱仪 NO2光解速率常数、甲醛光解速率常数等 扩展性配置 地基垂直探测 颗粒物激光雷达 颗粒物消光系数、退偏比的垂直分布 基本配置 臭氧激光雷达 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 扩展性配置 激光云高仪 颗粒物消光系数垂直分布 、边界层高度 扩展性配置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NO2、 SO2柱浓度 扩展性配置 微波辐射计 大气亮度温度、大气柱积分水汽含量、大气柱 积分液态水含量、对流层大气湿度廓线、对流 层大气温度廓线、折射率廓线等 扩展性配置 DB

    14、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4 表 1 大气超级站仪器配置表(续) 类别 仪器名称 监测内容 级别 地基垂直探测 风廓线雷达 风速风向的垂直分布 扩展性配置 地面气象要素 气象五参数仪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 基本配置 能见度仪 大气能见度 扩展性配置 太阳辐射计 总辐射强度 扩展性配置 紫外辐 射计 紫外辐射强度( UVA、 UVB) 扩展性配置 a 57种挥发性有机物具体物种宜参考 HJ 1010-2018中附录 A b 67种挥发性有机物具体物种可参考 H

    15、J 759-2015中附录 A 4.2 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 4.2.1 体系组成 包括数据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与数据审核四个方面。 4.2.2 数据质量目标 包括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有效数据获取率 。 a) 主要仪器质量目标及要求应符合表 2 的 要求 。 b) 方法检出限应按照 HJ 168-2010 中附录 A.1.1 的两种方法确定。 c)精密度应按照 HJ 168-2010 中附录 A.3.1 的方法确定。 d)准确度应按照 HJ 168-2010 中附录 A.4.1 准确度的相对误差计算方法确定。 e)有效数据获取率计算方法如公式 1,因停电、不可抗力或定期维护、

    16、校准和运维损失的小时数 在应有小时数中扣除。 ( 1) 式中: De 有效数据获取率; T 仪器获得的有效数据小时数; Ntotal 应有的小时数。 表 2 大气超级站主要仪器质量目标及要求 仪器名称 指标 方法检出限 精密度 准确度 有效数 据获取率 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 10 g/L 10% 10%范围内 80% 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 TC 0.5 g/m3 10% 10%范围内 80% 无机元素自动监测仪 80%组分 1 ng/m3 10% 10%范围内 80% 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 90%组分(至少包括乙 烷和乙烯) 0.1nmol/mol 90%组分的相对标准 偏差 RSD1

    17、0% 90%组分应在 30% 范围内 80% 4.2.3 质量控制 4.2.3.1 日常运行维护和质量控制要求 a)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房应按照 HJ 817-2018中 5.2.1要求对监测站房及辅助设备定期巡检。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5 b)气态污染物自动监测站房应按照 HJ 818-2018中 5.2.1要求对站房及辅助设备定期巡检。 c)常规因子中的气态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应按照 HJ 818-2018的要求开展日常运维和质量控制工作。 d)常规因

    18、子中的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应按照 HJ 817-2018的要求开展日常运维和质量控制工作。 e)颗粒物化学组分中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无机元素自动监测仪应 按照 本文件 附录 A、 B、 C的规定执行,开展定期巡检、维护和质量控制等 工作。 f)光化学组分中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应按照 本文件 附录 D的规定执行,开展定期巡检、维护 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g)地基垂直探测中颗粒物激光雷达应按照附录 E的规定执行,开展定期巡检、维护和质量控制等 工作。 h)地面气象要素中气象五参数仪应按 GB/T 33703-2017中 5.3的要求开展维护和检定工作。 4.2.3.2

    19、质量控制文件 质量控制文件包括各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范、日常运行维护与质量控制规范、巡检表格、维修表 格与校准表格等。其中标准操作规范包括仪器原理、结构、安装、开关机、运行维护、故障排查与处理、 校准、数据处 理等的操作内容;日常运行维护与质量控制规范为 本文件 4.2.3.1的内容;巡检表格、维修 表格与校准表格等记录表格应包括维护内容、参数修改记录、操作人员与日期等信息。质量控制文件应 放置在大气超级站内,记录表格要定期存档。 4.2.3.3 运维监管 运维监管内容包括站房环境、仪器设备状态、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运维和质量控制工作完成率、 表格记录与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监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20、定期运维总结会、第三方现场核查等。 4.2.4 质量保证 4.2.4.1 量值溯源 监测仪器以及辅助测量设备宜在投入使用前进行量值溯源,并建立周期性溯源计划并实施,保证监 测仪器 在有效期内使用。 标准物质 宜 溯源到国际单位制( 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对于 大气 超级站中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或尚无国家检定规程的仪器,可以采取比对测试的方式 开展评估。 4.2.4.2 性能审核 按照 如下要求开展 性能 审核 : a)对大气超级站内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宜开展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审核和准确度等性能审核,审 核频次不低于每年一次。性能审核指标要求宜参考 本文件 4.2.2; b)常规因子中的气

    21、态污染物自动监测仪器应按照 HJ 818-2018中 6.3的要求开展性能审核; c)常规因子中的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应按照 HJ 817-2018中 6.2的要求开展准 确度审核; d) 本文件中基本配置的 其他 类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指标和方法应按照 本文件 附录 A、 B、 C、 D中 性能审核内容实施。 4.2.4.3 人员管理 操作人员应充分掌握仪器原理、结构、运维、故障维修、校准等各项知识与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 后方可操作仪器。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22、6 4.2.5 数据审核 4.2.5.1 基本要求 数据 审核 基本 要求如下: a) 常规因子 应按照 HJ 817-2018和 HJ 818-2018中 7的 要求 开展数据 审核 ; b) 对仪器进行检查、校准、维护保养或仪器出现故障等非正常监测期间 的数据为无效数据;仪器 启动至仪器预热完成时段内的数据 为无效数据; c) 对 非 常规因子的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应开展历史一致性审核和 同点位 连续自动 监测 与 手工监测 相关性审核, 具体 应按照 本文件 附录 F实施 ; 未通过历史一致性审核和 同点位 连续自动 监测 与手工监测 相关性审核 的数据为存疑 数据,应进一步对监测仪器设

    23、备状态、维护校准记录、谱图等进行确认; d)对于缺失和判断为无效的数据均应注明原因,并保留原始记录。 4.2.5.2 存疑数据处理 若由于保留时间造成的数据异常,重积分后再次进行数据上传;若因仪器性能不满足要求、操作失 误等造成的,应做无效数据处理;若 因有机碳 /元素碳 分割时间导致的数据异常, 宜按照 本文件 附录 F 进行处理。 4.2.5.3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按照 如下 要求 统计数据有效性: a)常规因子监测数据统计应按照 GB 3095-2012、 HJ 633-2012 中有关规定执行; b) 其他类监测仪器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应满足:日均数据统计时,小时数据的完整性应不少

    24、于 18 小时;月均数据统计时,日均数据的完整性应不少于 20 天(其中臭氧高污染月份的 挥发性 有机物 数 据应不少于 24 天);年均数据统计时,所有月均数据应均为有效数据; c)有效数据获取率按照 本文件 4.2.2 中规定进行统计。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7 附录 A (规范性) 水溶性离子自 动监测仪运行维护及质控质保方案 A.1 仪器原理与监测内容 本方案适用于采用在线离子色谱法的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的日常运行维护以及质控质保。监测内 容包括但不限

    25、于 PM2.5中 Cl-、 NO3-、 SO42-、 Na+、 NH4+、 K+、 Ca2+和 Mg2+水溶性离子。 A.2 日常运行维护 A.2.1 每日维护 A.2.1.1 每日远程查看仪器采样流量、阴阳离子柱压、流速、背景电导率等状态参数是否正常。 A.2.1.2 每日远程查看原始谱图,检查目标物的出峰时间和峰宽,确保目标物定性及定量的准确性。 每日监控运行序列(如有)、内标(如有)稳定性和离子色谱基线稳定性等是否异常。 A.2.2 每 周维护 A.2.2.1 每周至少一次现场巡检,检查仪器运行状态。 A.2.2.2 每周检查废液桶和户外滤水杯,检查采样泵是否运转正常,检查采样和排气管路

    26、是否有漏气 或堵塞现象,管路内是否洁净和畅通,是否有异物、气泡或漏液,必要时更换配件和耗材。 A.2.2.3 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颗粒物过滤头,每两周至少更换一次气态过滤头,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加 大更换频率。新过滤头使用前需进行活化。 A.2.2.4 每周检查溶蚀器、颗粒物组分收集器、样品注射器、过滤头等部件是否正常。 A.2.2.5 每周检查淋洗液液位和吸收液液位,液位低于容积的五分之一应及时整瓶更换。使用外标法 定量(包括有内标但内标不参与定 量计算)的设备,每次更换淋洗液后应通过单点核查的方式检查目标 物的保留时间和背景电导率,看保留时间漂移情况,如漂移超出 0.5 min,应添加或更换淋洗

    27、液。 A.2.3 每月维护 A.2.3.1 每月清洁一次 PM10 切割器和 PM2.5 旋风分离器,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加大清洁频率。 A.2.3.2 根据仪器使用的要求更换耗材、试剂与配件,并对各传动部件进行相应的清理和润滑工作。 A.2.3.3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仪器原始数据备份。 A.2.4 每季维护 A.2.4.1 如采用 平行板 溶蚀器的仪器,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 选择性透过膜 。 A.2.4.2 每季度至少对溶蚀器、颗粒物组分收集器及前处理内部管路进行一次灭菌与清洁,或 根据当 地污染程度加大清洁频率。 A.2.4.3 每季度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更换耗材、试剂与配件。 A.2.5 每半

    28、年维护 A.2.5.1 阴、阳离子色谱柱更换周期宜为半年,色谱柱性能明显降低时可加大更换频率。色谱柱与保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8 护柱(保护柱柱芯)应同时更换。 A.2.5.2 蠕动泵管和采样泵过滤器更换周期宜为半年。 A.2.5.3 阴、阳离子进样系统定量环周期宜为半年。 A.2.6 每年维护内容 每年对仪器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对采样系统、分析系统进行检查与清洁,更换必要的耗材与配件。 维护完成后,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A

    29、.3 质量控制 A.3.1 每日质控 A.3.1.1 每日检查离子色谱基线稳定性,基线波 动应 10%。 A.3.1.2 每日检查内标响应的稳定性(如有),内标测试值与理论浓度值相对误差不能超出 10%,否 则需要更换内标液或排查内标异常情况。 A.3.2 每周质控 使用外标法定量(包括有内标但内标不参与定量计算)的设备,每周进行一次标准曲线中间浓度点 检查,所有目标物检查结果与标准曲线相应点的理论浓度值相对误差应 在 10%范围 内 ,否则应及时对 仪器进行校准。 A.3.3 每月质控 A.3.3.1 每月用标准流量计对仪器的采样流量进行检查,实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的误差应在 5%范围内, 且示

    30、值流量与实测流量的误差应在 2%范围内,否则应对流量进行校准。 A.3.3.2 每月对仪 器测量的气温进行检查。仪器显示温度与实测温度的误差应在 2 C 范围内,否则应 对温度进行校准。 A.3.3.3 每月对仪器测量的气压进行检查。仪器显示气压与实测气压的误差应在 1 kPa,否则应对气 压进行校准。 A.3.3.4 每月使用去离子水(电阻率 18 Mcm)检查仪器基线与空白响应情况,如任一目标物响应 高于方法检出限( 10 g/L),应及时排查后重新进行空白测试。 A.3.3.5 使用内标法定量(不包括有内标但内标不参与定量计算)的设备,每月进行一次标准曲线中 间浓度点检查,所有目标物检查

    31、结果与标准曲线相应点的理论浓度值相对误差应 10%,否 则应及时 对仪器进行校准。 A.3.3.6 使用外标法定量的设备,每月绘制一次标准曲线,标准曲线不少于 6 个浓度点(包含零点), 所有目标物相关系数 R0.995,当仪器更换定量环、色谱柱、抑制器等核心部件后,应重新绘制标准曲 线。 A.3.4 每季度质控 使用内标法定量的设备,每季度绘制一次标准曲线,标准曲线不少于 6 个浓度点(包含零点),所 有目标物相关系数 R0.995,当仪器更换定量环、色谱柱、抑制器等核心部件后,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2、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9 A.3.5 每年质控 每年宜检查一次仪器的系统背景值和 SO2 系统回收效率。 A.4 性能审核 A.4.1 方法检出限 向仪器通入接近检 出限浓度的标准样品(推荐使用 50 g/L浓度)进行分析,至少连续测量 7次,根 据 HJ 168-2010中公式 A.1进行计算,所有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应满足 10 g/L。 A.4.2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审核时连续多次向监测仪器加入 不少于 6 个浓度点(包含零点)的 标准溶液(不同站点宜 用同一批次配置好的标准溶液),记录每个浓度点所有目标物的仪器示值,绘制仪器示值与标准溶液浓 度

    33、的标准曲线,应满足相关系数 R0.995。 A.4.3 精密度 与 准确度审核 向监测仪器加入当地平均浓度水平或标准曲线中间浓度点的标准溶液(不同站点宜用同一批次配置 好 的标准溶液),记录仪器示值和标准物质的浓度,重复 7 次。 计算 7 次仪器示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即 为精密度, 精密度应 10%;计算仪器示值与标准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来确定仪器的准确度,相对误 差应 10%。 A.4.4 空白审核 A.4.4.1 将配置标准溶液所用去离子水(电阻率 18 Mcm)加入监测仪器,记录仪器示值即为空白 值 , 空白值应 10 g/L。 A.4.4.2 在仪器采样进口安装颗粒物过滤器 或通入零空

    34、气 , 连续 采样测量,记录仪器示值 即为全流程 空白,全流程空白应 0.5 g/m3。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10 附录 B (规范性) 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运行维护及质控质 保方案 B.1 仪器原理与监测内容 本方案适用于采用热学 -光学校正法和热学 -光学吸收法的有机碳 /元素碳自动监测仪的日常运行维 护以及质控质保。监测内容包括 PM2.5中总碳( TC)、有机碳( OC)和元素碳( EC)。 B.2 日常维护 B.2.1 热学 -光学校正法 B

    35、.2.1.1 每日监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 a)每日远程检查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 数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b)每日远程查看仪器分析结果,检查升温程序是否正常、分割点是否出现突变、 OC 和 EC 的比值 是否出现突变、甲烷峰面积是否波动过大等。甲烷峰面积 较 前一日 变化幅度应小于 5%; c)每日 远程检查自动空白结果,应满足 TC0.3 g,如超出,应及时检查 仪器 状态 ,重新测试空 白。 B.2.1.2 每周维护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巡检,检查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是否正常; b)每周检查氦、氦氧、氦甲烷气瓶压力,应在有效期截止前或压力低于

    36、 2 MPa 时更换气瓶,更换 气瓶后应进行检漏;更换氦、氦氧气瓶后应 进行标准曲线中间浓度点的检查,更换氦甲烷气瓶应重新绘 制标准曲线; c)每周检查采样泵运行是否正 常;检查采样管路、石英炉是否有漏气或堵塞现象,有问题应及时 处理; d)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采样滤膜,或根 据当地污染程度加大更换频次;更换滤 膜后应执行一次烤炉 程序,去除新滤膜的本底影响;烤炉执行后执行滤膜空白测试,空白测试的结果应满足 TC0.3 ug; e)每周检查溶蚀器集水管(瓶),必要时及时清理。若集水管(瓶)中积水过多,应检查溶蚀器活 性炭是否有水渍,有水渍应及时更换活性炭。 B.2.1.3 每月维护 按以下 要求实

    37、施: a)每月至少清洁一次采样头 ,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加大清洁频次; b)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仪器原始数据备份; c)每月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更换耗材、试剂与配件。 B.2.1.4 每季度维护 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溶蚀器活性炭,或根据 当地污染程度加大更换频率。更换活性炭时应清洁溶蚀 器和采样管路。 B.2.1.5 每半年维护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11 每半年至少清洁一次仪器环境样品气、载气等所有电磁阀。 B.2.1.6 每年维护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年对仪

    38、器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对采样系统、分析系统(特别是石英炉)进行检查与清洁, 更换必要的耗材与配件。维 护完成后,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b)每年宜至少更换一次氦气管路的除氧器。 B.2.2 热学 -光学吸收法 B.2.2.1 每日监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日远 程检查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参数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b)每 日 远程 检 查仪器分析数据,发现异常数据及时处理; c) 每日远程查看仪器分析结果, OC 和 EC 的比值是否出现突变。 B.2.2.2 每周维护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 每周至少 进行 一次现场巡检, 检查仪器的运行状

    39、况和工作参数是否正常; b) 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TC 监测单元的采样滤膜, 更换滤膜后应执行一次烤炉程序,去除新滤膜的 本底影响;烤炉执行后 进行检漏和空白测试,空白测试的结果应满足 TC0.3 ug; c) 每周检查 EC 监测单元纸带剩余量,如需更换纸带,应进行稳定性测试和检漏。 d) 每周检查除水罐状态,必要时及时清理。 B.2.2.3 每月维护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 每月至少清洁一次采样头,或根据当地污染程度加大 清洁频率 ; b)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仪器原始数据备份; c) 每月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更换耗材、试剂与配件。 B.2.2.4 每季度维护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季度至

    40、少更换一次溶蚀器活性炭,或根 据当地污染程度加大更换频率。更换活性炭时应清洁 溶蚀器和采样管路; b) 每季度 至少更换一次 EC 监测单元的颗粒物过滤器; c) 每季度至少清洁一次散热风扇滤网。 B.2.2.5 每半年维护 每半年 至少更换一次 TC 监测单元用于去除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载气过滤器。 B.2.2.6 每年维护 每年宜对仪器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对 采样系统、分析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与清洁,更换必要的耗材 与配件。维护完成后,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

    41、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12 B.3 质量控制 B.3.1 热学 -光学校正法 B.3.1.1 每两周质控 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单点检查。取标准曲线中间浓度进行检查,重复测试三次,每次仪器响应值与 理论浓度相对误差应不超过 10%。 B.3.1.2 每月质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月用标准流量计对仪器的采样流量进行检查,实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的误差应在 5%范围内, 且示值流量与实测流量的误差应在 2%范围内,否则应对流量进行校准; b)每月对仪器测量的气温进行检查。仪器显示温度与实测温度的误差应在 2 C 范围内,否则应对 温度进行校准; c)每月对仪器测量的气

    42、压进行检查。仪器显示气压与实测气压的误差应在 1 kPa,否则应对气压 进行校准。 B.3.1.3 每季度质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季度至少绘制一次标准曲线,标准曲线不少于 5 个浓度点(包含空白点),相关系数 R0.995。 当仪器更换核心部件后,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 b)每季度宜测试一次全流程空白。在采样进口安装颗粒物过滤器,启动正常测量程序,连续测量 三次,取第三次的 TC 测量值作为全流程空白, 应满足 TC 1.0 g/m3。 B.3.1.4 每半年质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半年用标准流量计对氦、氦氧、氦甲烷气通道的流量进行单点检查,设定流量应不低于最大 工作流量,实

    43、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的误差应在 5%范围内,否则应对流量进行校准。 ; b)每半年应至少测试一次 MnO2 转化炉的转化效率,转化效率应 90%; c)每半年宜使用标准膜片检查仪器 OC 和 EC 的准确度,仪器示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应在 10% 范围内。 B.3.1.5 每年质控 每年对氦、氦氧、氦甲烷气通道流量进行多点校准,相关系数 R0.99。 B.3.2 热学 -光学吸收法 B.3.2.1 每月质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每月用标准流量计对仪器的采样流量进行检查,实测流量与设定流量的误差应在 5%范围内, 且示值流量与实测流量的误差应在 2%范围内,否则应对流量进行校准; b)每月对仪器

    44、测量的气温进行检查。仪器显示温度与实测温度的误差应在 2 范围内,否则应对 温度进行校准; c)每月对仪器测量的气压进行检查。仪器显示气压与实测气压的误差应在 1 kPa,否则应对气压 DB31/T 310006 2021、 DB32/T 320006 2021、 DB33/T 330006 2021、 DB34/T 340006 2021 13 进行校准; d)对于 TC 监测单元,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单点检查。取标准曲线中间浓度进行检查,重复测试三 次,每次仪器响应值与理论浓度相对误差应不超 过 10%; e) 对于 EC 监测单元,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动空白测试,应在 0.5 g/m3 范围

    45、内,如超出,应及时 排查问题; f) 每月至少测试一次溶蚀器的去除效率,低于 70%应更换溶蚀器。 B.3.2.2 每季度质控 按以下 要求实施: a) 对于 EC 监测单元, 每季度宜用光学滤光片,对 EC 监测单元进行一次光学校准,斜率应在 1 0.1 范围内; b)每季度宜测试一次全流程空白。在采样进口安装颗粒物过滤器,启动正常测量程序,连续测量 三次,取第三次的测量值作为全流程空白。 TC 应满足 1.0 g/m3, EC 应在 0.5 g/m3 范 围内。 B.3.2.3 每半年质控 对于 TC 监测单元, 每季度至少绘制一次标准曲线,标准曲线不少于 5 个浓度点(包含空白点), 相关系数 R0.995。当仪器更换核心部件后,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B.4 性能审核 B.4.1.1 方法检出限 按以下 要求


    注意事项

    本文(DB32 T 310006-2021 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