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60 CCS A 47 22 吉林省 地方 标准 DB22/T 3237 2021 易燃易爆场所雷电专项预警规范 Special warning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in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2021 - 06 - 01 发布 2021 - 06 - 15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237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
2、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羽飞、齐彦斌、杨雪艳、云天、刘洋、江晓玲、王亮、洪欣、曹满、王超群、 姚继东。 DB22/T 3237 2021 1 易燃易爆场所雷电专项预警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易燃易爆场所雷电专项预警等级划分、预警等级判定、预警发布、预警解除。 本标准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预警,其他雷电灾害重点防御单位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3、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 22/T 2578-2016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气电场数据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data 采用大气电场仪监测到的大气电场强度值。 3.2 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 doppler weather radar data 采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等基本产品,以及组合反射率因子、回波 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等导出产品。 3.3 易燃易爆场所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凡用于生产、加
4、工、存储、运输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和易燃固体等物质的场所。 (来源: DB 22/T 2578-2016, 3.1) 3.4 时雷电综合强度等级 lighting integrated intensity grade of an hour 采用地闪密度与电流幅值表征雷电活动强弱的程度时 , 每小时雷电活动强弱程度的等级。 3.5 雷电定位数据 lightning location data 采用雷电定位系统探测和计算得到的雷电经纬度、雷电电流幅值、雷电频次、地闪密度等参数。 3.6 雷电专项预警 special warning for lightning 针对易燃易爆等目标场所
5、制作精细化的雷电发生时间和等级的预警信息并发布的过程。 4 预警等级划分 雷电专项预警应划分为三级。各等级的雷电影响可能性大小及应采取的基本处置措施包括: DB22/T 3237 2021 2 a) 一级预警为造成雷电事故的可能性极大,或已经造成雷击事故且雷电活动还将持续,应密切 关注雷电活动,停止户外作业和活动,并启动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b) 二级预警为造成雷电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应密切关注雷电活动,并停止户外作业和活动; c) 三级预警为有造成雷电事故的可能,应密切关注雷电活动。 5 预警等级判定 5.1 雷电定位数据 5.1.1 数据质量控制 剔除雷电电流幅值为 0 kA 2 kA 和 2
6、00 kA 以上的数据 。 5.1.2 预警时次 每 10 min 采集一次过去 10 min 的雷电定位数据,生成一次对未来 60 min 的预警。 5.1.3 预警等级 5.1.3.1 以预警目标为中心,根据雷电发生位置与预警目标的距离、雷电频次,判定雷电专项预警等 级见表 1。 表 1 雷电距离、频次与雷电专项预警等级对应 雷电发生情况 雷电专项预警等级 0 km 5 km 范围内发生雷电, 或 5 km 15 km 范围内发生 10 次以上雷电 一级 5 km 10 km 范围内发生 1 次 9 次雷电 二级 10 km 15 km 范围内发生 1 次 9 次雷电 三级 注: 如果某个
7、时次的预警等级低于前 两 个时次的最高等级,则延续上 两 个时次的最高预警等级。 5.1.3.2 以 5 km 5 km 为网格尺寸, 计算预警目标所在 网格内及其周围网格的时雷电综合强度等级。 预警目标所在网格记为 A 网格;以 A 为中心,其周围网格记为 B 网格。 雷电预警空间 网格划分及命 名参见附录 A。 根据 时雷电综合强度等级, 判定雷电专项预警等级见表 2。 表 2 雷电综合强度等级与雷电专项预警等级对应 时雷电综合强度等级 雷电专项预警等级 网格 A 达到 一 级, 或任一网格 B 达到 三 级以上 一级 任一网格 B 达到 二 级 二级 任一网格 B 达到 一 级 三级 注
8、: 如果某个时次的预警等级低于前 两 个时次的最高等级,则延续上 两 个时次的最高预警等级。 5.2 大气电场仪数据 5.2.1 数据质量控制 DB22/T 3237 2021 3 计算晴天大气电场强度的绝对平均值,标定于 0.13 kV/m,确定标定系数。将标定后的大气电场强 度值用于雷电专项预警。 5.2.2 预警时次 每 10 min 采集一次过去 10 min 的大气电场数据,生 成一次对未来 60 min 的预警。 5.2.3 预警等级 大气电场强度绝对值的最大值与表 3中的阈值进行比较。 判定雷电专项预警等级见表 3。 表 3 大气电场数据与雷电专项预警等级对应 绝对值的 阈值 雷
9、电专项预警等级 7.0 kV/m 以上 一级 5.0 kV/m 7.0 kV/m 二级 2.5 kV/m 5.0 kV/m 三级 注: 如果某个时次的预警等级低于前 两 个时次的最高等级,则延续上 两 个时次的最高预警等级。 5.3 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 5.3.1 预警时次 每 10 min 采集一次过去 10 min 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生成 一次对未来 60 min 的预警 。 5.3.2 预警等级 取 10 min 内组合反射率因子最大值、回波顶高最大值、垂直累积液态水最大值。当同时满足以下 三个条件时,根据回波的位置 , 计算 CR 30 dBZ 处回波距预警目标的最短距离, 判定雷
10、电专项预警等 级 见表 4。 a) 组合反射率因子 CR 30 dBZ; b) 回波顶高 ET 8 km; c) 垂直累积液态水 VIL 10 kg/m2。 表 4 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与雷电专项预警等级对应 CR 30 dBZ 处回波距预警目标的最短距离 预警等级 0 km 10 km 一级 10 km 15 km 二级 15 km 40 km 三级 5.4 判定结果 当雷电定位数据、大气电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三种预警方法预警等级相同,或仅有一种预 警等级时,预警等级直接作为判定结果;当两种及以上预警方法预警等级不同时,应采用最高预警等级 作为判定结果。 6 预警发布 DB22/T 32
11、37 2021 4 预警等级的判定结果在三级以上时,应即时发布预警信息, 信息 内容应包括: a) 发布名称; b) 发布时间; c) 场所名称; d) 预警等级; e)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及建议。 7 预警解除 预警发布后,当判定结果连续三个时次均未达到预警标准时可解除预警。预警解除信息 内容应 包括 : a) 解除名称; b) 解除时间; c) 场所名称。 DB22/T 3237 2021 5 附录 A (资料性) 雷电专项预警 空间网格划分及命名 A.1 网格划分示意图 吉林省 5 km 5 km 网格划分示意图见图 A.1。星形所在位置为网格中心,位于 N 43.6, E 126.5。 图 A.1 5 km 5 km 网格划分示意图 A.2 网格命名方式 预警目标所在及其附近网格命 名方式见图 A.2。预警目标所在网格为 A 网格。 B 网格为位于 A 网 格周围的 8 个网格。 图 A.2 预警目标所在及其附近网格命 名方式 DB22/T 3237 202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