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1 T 3412-202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pdf

    • 资源ID:1523132       资源大小:1.05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1 T 3412-202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pdf

    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412 202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 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air pollutants emission inventory of magnesia refractory industry 2021-04-30 发布 2021-05-30 实施 ICS 13.020.99 CCS Z 04 发布 DB21/T 3412-202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产污节点 . 5 5 污染源分类分级与编码 . 7 6 清

    2、单编制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 8 7 数据调查收集获取 . 8 8 排放清单的应用与评估 . 12 附 录 A( 资料性 ) . 13 参 考 文 献 . 15 DB21/T 3412-2021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增强镁质耐 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规定了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雪艳、祝胜男、刘盈盈、赵帝、殷宝辉、王维宽、王 静、胡赟、唐亮、周晓蕾、 李红梅、白志鹏、刘畅、田晓丽、王帅、白雯宇、郭丽瑶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双园路 30 号),联系电话: 024- 62788591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大羊坊 8号),联系电话: 13810833764

    4、DB21/T 3412-2021 3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技术流程、技术方法、质 量控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镁质耐火材料行业(电熔镁砂、轻烧氧化镁、烧结镁砂等镁质耐火原料和镁质耐 火制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不适用于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原辅材料的开采及选矿过程的大气 污染物的清单编制工作。 本文件涉及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 NOx)、一氧化碳( CO)、可吸入颗粒 物( PM10)、细颗粒物( PM2.5)、有机碳( OC)和黑炭( BC)。 2 规

    5、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8930 耐火材料术语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 SO2、 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 污染源烟气( SO2、 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6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 PM2.5的测定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DB21/ 3011 辽宁省镁质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JJF 1059.2 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 magnesia refractory industry 指 用 菱镁矿、镁白云石等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煅烧、成型、烧成等过程而制成镁质耐火原料或 镁质耐火制品的行业。 来源: DB21/ 3011 2018, 3.1 DB21/T 3412-2021 4 3.2 轻烧氧化镁

    7、caustic magnesia; light-burned magnesia 指以菱镁矿石为起始物料,经破碎筛分后在 反射炉、悬浮窑、多层炉、沸腾炉、回转窑、轻烧竖 窑 等 中 在 8001100 煅烧 后, 再经冷却、筛分、分级后 制得 的产品。 3.3 电熔镁砂 fused magnesia 指以菱镁矿 石 为起始物料,经一步熔融法或两步煅烧熔融法在电熔炉 等设备 内经高温 ( 2800) 熔 融 生成 的产品。 3.4 重烧镁砂 dead-burned magnesia 指以菱镁矿石为起始物料,经破碎、筛分后 ,以 天然气等 为 燃料 ,在重烧竖 窑 等设备中高温 ( 15001800

    8、 ) 煅烧 而成 的产品。 3.5 中档镁砂 middle grade magnesia 指优质菱镁 矿 石经轻烧 、 细磨 、 半干法二段压球 后 ,或轻烧氧化镁粉经湿法压制成球 后 , 以天然气 等 为燃料 ,在 中档竖窑 等设备 中高温( 16001800 )煅烧而成的产品。 3.6 高纯镁砂 high purity magnesia 指天然特级菱镁矿浮选提纯后,经轻烧、细磨、干法压球 后 ,以 天然气等 为燃料 , 在 高纯 竖窑 等设 备 中 经 超高温( 17502000 以上)煅烧而成的产品。 3.7 镁质耐火制品 magnesia refractory products 指镁砖

    9、、镁铝砖、镁铬砖、镁钙砖、镁锆砖、镁碳砖、镁钙碳砖、镁铝碳砖、镁铝尖晶石砖等定型 制品和镁质耐火可塑料、镁质捣打料、镁质耐火浇注料等不定形制品。 3.8 镁质定型产品 magnesium based shaped refractories 指各种镁质烧成砖和不烧砖。其中,镁质耐火原料经破碎、配料、混合 、加压成型 后,经高温 ( 15001800 )烧成 的为烧成砖;而不采用烧成工序制得的成品砖 为 不烧砖。 3.9 镁质不定形耐火材料 unshaped magnesia refractory materials 指以镁质耐火原料为主要原材料,由一定级配的骨料、粉料和 添加 剂组成的,交货时不

    10、必具有固定 外形,可 以 交货状态直接使用 , 或添加合适结合剂拌和均匀后使用的耐火材料。 来源: GB/T 18930 2020, 2.2.60,有修改 3.10 轻烧窑 light-burned magnesia kiln 将菱镁石 等矿物原料 受热分解成轻烧氧化镁的工业 炉窑 。 来源: DB21/ 3011 2018, 3.2,有修改 3.11 重烧镁砂竖窑 dead-burned magnesia shaft kiln 以天然气等为燃料,将菱镁矿煅烧生成重烧镁砂的竖窑。 来源: DB21/ 3011 2018, 3.3,有修改 DB21/T 3412-2021 5 3.12 中档镁砂

    11、竖窑 middle grade magnesia shaft kiln 以 天然气 等为燃料,将轻烧氧化镁湿法压球料煅烧生成中档镁砂的竖窑。 来源: DB21/ 3011 2018, 3.4,有修改 3.13 高纯镁砂竖窑 high purity magnesia shaft kiln 以天然气等为燃料,将轻烧氧化镁干法压球料煅烧生成高纯镁砂的竖窑。 来源: DB21/ 3011 2018, 3.5,有修改 3.14 电熔炉 electric arc furnace 使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矿石和金属的电炉。 来源: GB/T 18930 2020, 2.6.10 3.15 隧道窑 tunn

    12、el kiln 由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建筑材料砌筑而成内装有窑车等运载工具与隧道相似的窑炉。 来源: GB/T 18930 2020, 2.6.9 3.16 排放清单 emission inventory 指各种排放源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向大气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的集合。 3.17 活动水平 activity level 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以及在界定地区里,与 某项 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量 ,如产 品生产量 。 3.18 产生系数 generation factor 指使用污染控制设备或措施前,单位活动水平产生的大气污染物 的量。 3.19 排放系数 emission

    13、 factor 指使用污染控制设备或措施后,单位活动水平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无污染控制措施时,排放系 数等于产生系数。 4 产污节点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原料和燃料的贮存、输送、破粉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干燥、 煅烧、烧成、成品贮存、成品加工、包装等多个工序均存在有组织或 无组织的 大气颗粒物( PM10和 PM2.5) 排放,此外,干燥、煅烧及烧成工序也存在 CO、 SO2、 NOx、 OC 和 BC 排放。图 1 中给出了镁质耐火材料 行业生产工序中大气污染物的产污节点。 DB21/T 3412-2021 6 图 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生产工序大气污染物产污节点 DB21/T

    14、3412-2021 7 5 污染源分类分级与编码 5.1 污染源分类分级 根据镁质耐火材料行业的特点,第一级分类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第二级分类按产品类型划分,分 为镁质耐火原料和镁质耐火制品,其中,镁质耐火原料分为电熔镁砂、轻烧氧化镁和烧结镁砂(重烧镁 砂、中档镁砂和高纯镁砂),镁质耐火制品分为定型产品(烧成砖和不烧砖 , 烧成砖分为硅酸盐结合镁 砖、直接结合镁砖和再结合镁砖等 , 不烧砖分为化学结合镁砖、酚醛树脂结合镁碳砖 等 )和不定形耐火 材料(耐火浇注料、耐火可塑料、耐火捣打料、耐火喷补料、耐火干式料、耐火泥浆等);第三级分类 按工艺技术使用到的 工业炉窑的 类型划分,分为电熔炉、反射

    15、炉、多层炉、悬浮窑、沸腾炉、回转窑、 竖窑(轻烧竖窑、重烧竖窑、中档竖窑、高纯竖窑)、隧道窑、干燥窑 等 。对于不定形耐火材料,其加 工过程无废气直接排放,只有原料破碎环节有少量大气颗粒物产生。 基于以上原则制定了镁质耐火材料 行业的污染源三级分类(表 1)。 表 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污染源 三级 分类及编码 第一级分类 一级编码 第二级分类 二级编码 第三级分类 三级 编码 非金属矿物制品 3000 电熔镁砂 1056 电熔炉 1507 轻烧氧化镁 1051 反射炉 1501 多层炉 1502 悬浮窑 1509 沸腾炉 1510 回转窑 1504 轻烧竖窑 1503 重烧镁砂 1052 重烧

    16、竖窑 1503 中档镁砂 1053 中档竖窑 1503 高纯镁砂 1054 高纯竖窑 1503 镁质烧成砖 1055 隧道窑 1505 镁质不烧砖 1057 干燥窑 1506 镁质不定形产品 1058 破碎机 1508 注:镁质烧成砖、镁质不烧砖等镁质定型产品生产环节中也会应用到破碎机,相应破碎环节产生的污染物对应的三 级分类可对应为破碎机。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两部分,总排放量为两部分之和。 其中,有组织排放的大气颗粒物第四级分类(控制措施)包括袋式除尘、普通电除尘、高效电除尘、电 袋复合除尘、湿式除尘 、 机械式除尘以及无除尘设施 等 7 种控制措施类

    17、型 ;无组织排放的大气颗粒物第 四级分类包括无控制、一般控制和高效控制 等 3 种。 SO2有组织排放 第四级分类包括干法脱硫、半干法 脱硫、湿法脱硫 以及 无控制措施 等 4 种脱硫工艺; SO2 无组织排放第四级分类按无控制措施处理 。 NOx 有组织排放 第四级分类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液体吸收法、其他脱硝技术、无 控制措施等 5 种脱硝工艺 ; NOx无组织排放第四级分类按无控制措施处理 。 5.2 污染源分级编码 为便于排放清单编制时污染源数据的管理和更新,按照污染源四级分类对每一级源分类进行编码, 各级编码均使用 4 位阿拉伯数字来表示,通过四段编码( 16 位

    18、数字)组合标记唯一排放源。第一段编 码标识排放源类别,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代码对其进行编码。第二段编码标识镁质耐火原料和制品的 DB21/T 3412-2021 8 类别,编码前两位“ 10”代表非金属矿物制品,后两位编码区分不同产品类型。第三段编码标识不同的 工艺类别。第四段编码标识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类型。镁质耐火材料行业污染源三级分类对应编码见表 1,第四级源分类对应编码见表 2。 表 2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 第四级 源分类及编码 末端控制技术 四 级编码 末端控制技术 四 级编码 干法脱硫 0101 湿式除尘 0303 半干法脱硫 0102 普通电除尘 0304 湿法脱硫 0103 高效

    19、电除尘 0305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0201 袋式除尘 0306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0202 电袋复合除尘 0307 液体吸收法 0203 无组织尘一般控制技术 0310 其他脱硝技术 0204 无组织尘高效控制技术 0311 机械式除尘 0302 无控制技术 9999 6 清单编制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6.1 确定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 编制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时,首先 需要 对清单编制区域内的排放源进行初步摸底 调查,明确当地主要产品 类型 和工艺技术,根据表 1 提供的分类分级 方法确定 第二、三级排放源类型, 以确定排放清单编制过程中的活动水平数据调查和收集 的 对象。在数据调

    20、查和收集阶段应当涵盖排放源 第三、四级分类中涉及的所有工艺技术和污染物末端控制技术 。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 应 根据当地排放源的 特点确定清单覆盖的第三、四级分类。 6.2 确定排放清单计算的空间尺度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一般按点源考虑。点源是指可获取固定排放位置及活动水平的 排放源,在排放清单中一般体现为单个企业或工厂的排放量。对于大型企业应 调查 排气筒具体的经纬度 及高度信息, 以便 将排放量具体到相应的排放点位。 6.3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排放 因子 法核算,排放量由 公式( 1) 计算。 Ei = A EFi ( 1-) ( 1) 式

    21、中: Ei 某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单位为 千克 ( kg); A 排放源 的 活动水平,为镁质耐火原料或镁质耐火制品的产量,单位为吨( t); EFi 污染物 i 的产生系数,单位为千克每吨( kg/t); i 某种大气污染物; 污染控制技术对各大气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 量纲为 1 的量。 7 数据调查收集获取 7.1 总体原则 编制排放清单时,应当按照确定的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分类级别制定活动水平调查 DB21/T 3412-2021 9 方案,确定调查流程,明确数据获取途径。 编制排放清单时,应当明确数据获取的基准年份,活动水平调查时尽可能收集与基准年份相对应的 数据。基准年

    22、份数据缺失的,可采用相邻年份的数据,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是否进行适当调整。 获得的活动水平数据应采取统一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存储格式,保证数据收集和传递的质量。应 安排专人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校对,对可疑异常数据进行核实。 7.2 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7.2.1 活动水平调查内容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需获取的活 动水平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年生产时间、产品类型、产品名称、 产品产量、生产工艺类型、窑炉类型、排污设施的经纬度和高度、烟囱横截面积、烟气流速、烟气温度、 标干流量、末端控制设备信息(除尘、脱硫、脱硝设备类型 及 运行效率)等。对于每个排污设施,根据 其产品、生产工艺、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或

    23、措施的类型确定其所属的第四级源分类。对于安装有在线设备 的企业,还需要调查企业 的 在线监测信息,包含每个监测断面的废气流速、 CO、 SO2、 NOx 及颗粒物的 排放浓度。 7.2.2 活动水平调查方法 ( 1)实地调查法 优先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活动水平数据 。 组织调查区域内的镁质耐火材料企业通过在线填报或 者离线填写的方式填写统一的调查表(附录 A.1), 获取活动水平相关 信息。 并 对 调查获取 的信息进行 逐级汇总,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和抽样审核。 ( 2)统计数据调查法 无法开展实地调查时,可从当地环境统计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中获取镁质耐火材料企业活动水平 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地

    24、区统计口径和分类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 7.2.3 活动水平数据质量控制 活动水平数据质量控制包括正确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和完整性检验三个方面。 正确性检验包括明确各排放源活动水平数 据来源,确保记录和归档的正确性;校对数据,对可疑异 常数据进行核实;检查数据单位是否正确。 一致性检验包括检验不同排放企业活动水平 的 调查时间范围是否相同 , 排放量计算参数是否具有内 在一致性。 完整性检验指检查活动水平调查范围是否涵盖 调查区域 全部排放源,确保不重不漏。 7.3 排放系数获取途径及等级划分 7.3.1 排放系数获取途径 排放系数( EF)为使用污染控制设备或措施后,单位镁质耐火原料或制品的大气

    25、污染物排放量( kg/t)。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的获取方法一般包括实测法和文献调研法。优先采用实测法,如 没有实测数据,则采用文献调研法。 ( 1)实测法 筛选镁质耐火材料行业代表性企业, 制定采样方案 。 采样点按照 GB/T 16157 和 HJ/T 397 的相关规 DB21/T 3412-2021 10 定布设。 CO、 SO2 和 NOx 的浓度 使用 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按 GB/T 16157 中 9.2.2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 PM10 和 PM2.5 使用 烟气稀释通道采样器 进行等速采集, 获得相应的 滤膜 样品后 , 按照 HJ 618 中 8.1 规

    26、定的方法计算 PM10 和 PM2.5 的质量浓度。 PM2.5 中的 OC、 BC 可 使用热光 分析法 进行测定。 此外,也可以根据企业在线数据或手工测试数据核算 CO、 SO2、 NOx 和 颗粒物的排放量。 可使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按 公式 ( 2)核算污染物 的 排放量 ,自动监测系统及数据需符合 HJ 75、 HJ 76、 HJ/T 373、 HJ 630、 HJ 819 等标准中相关要求 。 排 ,自动 = ( 106)=1 ( 2) 式中: E 排 ,自动 自动监测数据 核算时段内废气中某污染物排放量, kg; j 标准状态下某污染物第 j 次监测实测小时排放质量浓度, mg/m

    27、3; qj 标准状态下第 j 次监测小时废气排放量, m3/h; h 核算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时间, h; 使用执法监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等途径获得 的 手工监测数据或采样人员现场测试获得的监测数据 来核算污染物排放量时,使用 公式 ( 3)开展 污染物排放量 计算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频次、监测期间生 产工况、数据有效性等须符合 GB/T 16157、 HJ/T 373、 HJ/T 397、 HJ 630、 HJ 819 等标准中相关要求。 排 ,手工 = () =1 10 6 ( 3) 式中: E 排 ,手工 手工监测数据 核算时段内废气中某污染物排放量, kg; j 标准状态下某污染物第 j

    28、次监测实测小时排放质量浓度, mg/m3; qj 标准状态下第 j 次监测小时废气排放量, m3/h; n 核算时段内有效监测数据数量,量纲为 1 的量; h 核算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时间, h。 核算获得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后,结合监测时间段内的产品产量,根据式( 4)获得各类污染物的 排放系数。 EF 排 , i = E 排 ,i / A ( 4) 式中: EF 排 , i 废气中某种污染 物的 排放系数, 单位为 kg/t; E 排 ,i 废气中某种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为 kg; i 废气中某种大气污染物; A 镁质耐火原料或制品的产量, 单位为 t。 ( 2)文献调研法 无法进行排放系数实测

    29、时,可通过收集整理 科技文献、排放系数数据库等资料 ,查找与调查企业源 三级分类( 镁质耐火材料产品 类型 、工艺技术、污染控制技术 ) 相近的排放测试数据, 来 获取 相应的 大 气污染物排放系数。 7.3.2 排放系数等级划分 采用文献调研法获取排放系数时,根据其测量的技术方法、样本数量和质量等因素 将排放系数 划分 DB21/T 3412-2021 11 为 A、 B、 C、 D 四个等级。分级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了解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便正确合理地选择 使用。排放系数具体分级如下: ( 1) A 级:实测数据,基于完善可靠的方法且具有足够的细节可供充分验证,测试样本数量大于 等于 1

    30、0 个。 ( 2) B 级:实测数据,基于完善可靠的方法,测试样本数量小于 10 个;或者测试样本量大于等 于 10 个,但缺少相关的测试细节供验证。 ( 3) C 级:无实测数据,采用的是文献中相同生产工艺和控制技术的 排放系数 。 ( 4) D 级:无实测数据,用污染物排放过程相似的排放系数推导得到。 7.3.3 推荐排放系数 本文件在辽 宁中部 城市群筛选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镁质耐火原料和制品生产企业, 按照 7.3.1 中的 方法实测了电熔镁砂、轻烧氧化镁(反射炉)、重烧镁砂、中档镁砂、高纯镁砂和镁质烧成砖 CO、 SO2、 NOx、 PM10、 PM2.5、 BC 和 OC 等 7 种

    31、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此外,本文件中同时给出了引自文献的轻烧 氧化镁 其他炉窑类型( 回转窑、竖窑、悬浮窑、多层炉 等) 以及镁质不烧砖 ( 干燥窑 ) 大气污染物的排 放系数。 这两部分排放系数共同构成了本文件的推荐排放系数(表 3),供无法开展排放系数实测时借 鉴引用。 表 3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 推荐 产生系数 产品 工艺技术 CO kg/t SO2 kg/t NOx kg/t PM10 kg/t PM2.5 kg/t OC kg/t BC kg/t 质量分 级 电熔镁砂 电熔炉 - - - 0.6933 0.1156 0.0165 0.0048 B 轻烧氧化镁 反射炉 0.57

    32、 0.85 0.56 0.3824 0.2851 0.0203 0.0079 B 轻烧氧化镁 回转窑 /竖窑 2 - - - 0.1992 0.1079 0.0077 0.0030 D 轻烧氧化镁 悬浮窑 /多层炉 3 0.38 0.57 0.37 0.2223 0.1657 0.0118 0.0046 D 重烧镁砂 竖窑 11.00 3.19 2.48 0.1960 0.1503 0.0224 0.0112 B 中档镁砂 竖窑 - 0.96 0.59 0.1862 0.1422 0.0059 0.0025 B 高纯镁砂 竖窑 - 0.95 5.18 0.1799 0.1408 0.0064

    33、0.0024 B 镁质烧成砖 隧道窑 - 0.08 0.52 0.7637 0.7236 0.1205 0.0134 B 镁质不烧砖 干燥窑 4 - 0.06 0.03 0.0869 0.0145 0.0024 0.0003 D 镁质耐火制 品 1 破碎机 - - - 0.0451 0.0345 0.0015 0.0005 B 注 1:镁质耐火制品包含镁质定型制品和不定形制品两大类,两类制品生产工艺的第一步均为镁质耐火原料破碎环 节,因此破碎机环节为同一排放系数 。 注 2: 回转窑 /竖窑 数据 引自 美国 EPA AP-42 排放 系数 数据库, 该排放系数为 回转窑的 TSP 排放系数,

    34、 未提供 CO、 SO2、 NOx排放系数,本文件 根据 粒径分配系数 获得 PM10和 PM2.5的排放系数, OC、 BC 排放系数则由 PM2.5排放系数 乘以轻烧镁砂反射炉工艺排放的 PM2.5中 OC、 BC 的百分占比而来 。 注 3: 悬浮窑 /多层炉 CO、 SO2、 NOx数据 由 反射炉 排放系数修正而来 , PM10、 PM2.5、 OC 和 BC 排放系数则 由文献 中 悬浮 炉的 颗粒物排放系数与 实测的 反射炉颗粒物排放系数的比值将反射炉 工艺 这 4 种污染物 的 排放系数修正后获 得 。 注 4:干燥窑排放的 SO2、 NOx数据来自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 20

    35、10 年修订版), PM10和 PM2.5数据则由手册中的 颗粒物排放系数乘以相应的粒径分配系数获得, OC、 BC 排放系数则由 PM2.5排放系数乘以烧成砖 PM2.5中 OC、 BC 的百分占比而来 。 DB21/T 3412-2021 12 8 排放清单的应用与评估 8.1 应用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 排放清单可以得到分区域、分排放源的排放量汇总统计,可用于分析 重点排放区域、重点排放企业对该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担率,进而掌握镁质耐火材料行业现阶段的 排放控制水平,从而为大气污染防治明确方向。 排放清单可作为空气质量模型( Models-3/CMAQ、 NAQPMS、 CAMx

    36、、 WRF-Chem 等)的输入数据,通过 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模拟,用于污染物时空连续变化的特征分析,弥补常规监测在时空分辨率上的 不足。 此外,排放清单是大气污染控制决策的基础数据库,可作为空气质量预测预警模型的输入数据,通 过减排情景设计,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帮助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案和达标规划。 8.2 评估与验证 由于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监测误差、随机误差、关键数据缺乏以及数据代表性不足等 因素而 导致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 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 具有 一定的 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对排放清单 的准 确性 进行评估和验证。 可使用 不确定性分析 来 评估排放清单的 可靠

    37、性 。不确定性分析可采用 JJF 1059.2-2012 中的蒙特卡 洛方法评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置信区间。通过模拟获得输入数据(活动水平和排放系数)的概率分布函 数,应用数学模拟方法将众多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传递演算进而得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不确定性范围。 可 使用 空气质量模型 模拟 法对排放清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将排放清单作为空气质量模型的输入, 利用空气质量模型进行模拟,并与同时段环境空气污染物( CO、 SO2、 NOx、 PM10 和 PM2.5)浓度监测数据 进行比较,通过识别模型模拟结果和观测浓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排放清单进行间接验证。 可 根据不确定性定量评估结果 和空气质

    38、量模型验证结果 ,对引起排放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 质 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降低其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清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B21/T 3412-2021 13 附 录 A (资料性 ) 附录 A.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情况调查表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编号 企业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行业类别 中心经度 中心纬度 省 (自治区、直辖市 ) 市 (地区、盟 ) 县 (县级市、区、旗 ) 乡 (镇 ) 街道 (村 ) 门牌号 填报人 及联系 电话 法人代表 及联系 电话 企业联系人 及联系 电话 企业联系人 邮箱 开业时间 (年 /月 /日 ) 年生产天数 排污许可证编号 SO2总量控制限

    39、值 (吨 /年 ) NOx总量控制限值 (吨 /年 ) 颗粒物 总量控制限值 (吨 /年 ) 环统是否覆盖 环境统计年份 环统 SO2排放量 (吨 ) 环统 NOx排放量 (吨 ) 环统颗粒物排放量 (吨 ) 总量核查是否覆盖 总量核查年份 总量核查 SO2排放量 (吨 ) 总量核查 NOx排放量 (吨 ) 总量核查颗粒物排放量 (吨 ) 生产设备信息 所属企业编号 生产线编号 生产工艺 生产设备名称及编号 投运时间 (年 /月 ) 关停时间 (年 /月 /日 ) 产品信息 产品类型 产品名称 产品产量单位 全年产品产量 月产品产量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40、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末端控制设备信息 所属设备编号 除尘工艺 除尘设备投运时间 (年 /月 ) 除尘效率 ( ) 除尘设备投运率 ( ) 除尘风机总风量 (m3/h) 设备风量 (m3/h) 废气收集率 ( ) 除尘设备年运行时间 (h) 脱硫工艺 脱硫设备投运时间 (年 /月 ) 脱硫效率 ( ) 脱硫设备投运率 ( ) 脱硫剂名称 脱硫剂使用量 (吨 ) 脱硫烟气旁路 脱硫设备年运行时间 (h) 脱硝工艺 脱硝设备投运时间 (年 /月 ) 脱硝效率 ( ) DB21/T 3412-2021 14 附录 A.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情况调查表 (续) 末端控制设备信息 脱硝

    41、设备投运率 ( ) 脱硝剂名称 脱硝剂使用量 (吨 ) 脱硝设备年运行时间 (小时 ) 是否 采用低氮燃烧技术 燃烧器出口浓度( mg/m3) 低氮燃烧投运时间 (年 /月 ) 低氮燃烧设备投运率 ( ) 在线监测信息 所属设备编号 排放口高度 (m) 排放口直径 (m) 排放出口废气流速 (m/s) 废气排放流量 (Nm3/h) 废气温度 () 废气含氧量 ( ) 是否国控重点污染源 是否省控重点污染源 是否市控重点污染源 是否安装在线监测 安装位置 是否联网 是否通过验收 CO 年排放量 (t) SO2年排放量 (t) NOx年排放量 (t) 颗粒物年排放量 (t) CO 年均排放浓度 (

    42、mg/m3) SO2年排放浓度 (mg/m3) NOx年排放浓度 (mg/m3) 颗粒物年均排放浓度 (mg/m3) 污染物月浓度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CO (mg/m3) SO2 (mg/m3) NOx (mg/m3) 颗粒物 (mg/m3) 污染物月浓度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CO (mg/m3) SO2 (mg/m3) NOx (mg/m3) 颗粒物 (mg/m3) DB21/T 3412-2021 15 参 考 文 献 1 USEPA. Compilation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 factorsJ. Rep. AP-42,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 C. 1996 2 柴园 ,周金壮 ,李林山 ,等 . 悬浮炉法制备轻烧氧化镁 :大幅减少粉尘排放 : 2017 年 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 ,中国陕西西安 ,2017C 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 . 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 M. 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1


    注意事项

    本文(DB21 T 3412-2021 镁质耐火材料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pdf)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