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0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852021 草原退化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valuatingrangelanddegradation 2021-09-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385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
2、院、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内蒙 古小草数字生态产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淑华、刘爱军、杨勇、韩海波、何嘉、超乐萌、吴文俊、王晓栋、王保林。 DB15/T 23852021 1 草原退化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退化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天然草原退化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377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GB/T 26424
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28419 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 2768 草原退化监测技术导则 NY/T 2998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19377、GB/T 26424、GB 28419、NY/T 1233、NY/T 276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3.1 草原退化程度 degree of rangelanddegradation 草原退化对区域草原环境和草原承载力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分为未退化、轻度、中度和重度4 个等级。 3.2 草班 rangeland compar
4、tment 为了便于草原资源经营管理、合理组织草原生态、生产、生活而划分的一种长期性、最小的草原经 营管理区划单元。 3.3 小班 subcompartment 内部草原类型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的进行草原退化评价的基本单元。 3.4 DB15/T 23852021 2 遥感监测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利用遥感数据对草原开展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方法。 3.5 地面监测 ground monitoring 选择代表性样地,获取地面数据,对草原开展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方法。 4 评价指标 4.1 草原类型 草原分类方法执行草原术语与分类标准。 4.2 草原基本特征 4.2
5、.1 地上生物量。 4.2.2 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相对值。 4.2.3 植被总盖度。 4.2.4 裸地面积比例。 4.2.5 凋落物量。 4.2.6 上述5个指标数据通过地面监测或遥感监测获取。 5 地面监测与评价 5.1 样地样方设置 样地样方的设置方法按照NY/T 1233和草原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案或技术标准。 5.2 评价指标监测 评价指标的监测时间、方法按照NY/T 1233、NY/T 2998和草原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案或技术标准。 6 遥感监测与评价 6.1 遥感监测模型数据 盖度、地上生物量。 6.2 遥感数据源 6.2.1 数据类型 航天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或其他遥感数据。 6
6、.2.2 空间分辨率 依据评价单元的大小,选择空间分辨率。 DB15/T 23852021 3 6.2.3 时相选择 选择草原生长旺季、晴天、少云(平均云量小于5 %)的遥感数据。 6.2.4 投影及参照系 国家标准地形图投影及参照系,单位为米。 6.3 遥感数据处理 6.3.1 图像校正 根据地形图或数字高程模型及野外控制样点进行几何校正,或依托已校正的遥感数据影像为基准进 行校正配准,校正误差小于1个像元。根据参数完整性选择辐射校正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 6.3.2 波段组合 波段数应不小于3个波段,应含近红外波段,并采用真彩色或假彩色合成模式。 6.3.3 图像增强 经预处理的遥感
7、影像需进一步增强、拉伸、不同分辨率融合、波段运算等,突出目标信息,使遥感 影像分辨率、质量达到一致。 6.4 遥感影像判读 6.4.1 判读单元 小班。首次评价是由草原型而建立的小班,后续评价是小班档案中的退化小班。 6.4.2 判读标志 根据地面监测和评价,结合遥感影像,按照草原退化分级标准,初步建立草原退化遥感影像判读标 志,并在草原小班(由草原型而建立的小班)基础上勾绘草原退化分级图斑界线,加注判读属性编码。 6.4.3 判读 根据草原退化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式目视判读解译法或面向对象自动分类法等进行遥感影像预 判与判读,同时根据遥感影像纹理、几何形状、光谱、颜色等特征,结合地面监测数
8、据、历史资料,提 取草原退化分级信息,形成初步解译图形数据文件。不同类型草原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参照值与权重见附 录A中的表A.1。 7 核查验证 7.1 最小上图面积 勾绘图斑最小上图面积,一般2 mm*2 mm。在遥感判读过程中,具体像元数按制图比例尺或遥感图 像空间分辨率计算得出。 7.2 输出草图 DB15/T 23852021 4 旗县采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输出带有退化图斑界限的彩图,叠加行政界线、公里网、图廓 线、图幅号等基础地理信息,并对像元进行数字化放大处理。 7.3 结果验证 7.3.1 通过地面样点或更高分辨率影像判读结果,对草原退化分级工作底图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情
9、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7.3.2 验证小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类退化程度按不小于5 %比例抽样并进行现地检验。总精度 达到90 %及以上为合格。 8 面积量算 以县为单位的草原类型数据库为基础,在图形的属性表中增加草原退化的代码字段;提取草原退化 等边界、小班信息,建立县级草原退化程度图形数据库及属性数据;以县级为单位,量算草原退化程度 面积数据,由各县汇总到盟市地区,由盟市地区汇总至自治区。量算单位:公顷。 9 成果 9.1 图件 包括草原退化现状分布图。比例尺按旗县级1:10万、盟市级1:50万成图。 9.2 统计数据 包括草原退化分级面积等统计数据。 9.3 地面监测资料 包括地面监测样
10、地资料。 9.4 文字资料 草原退化评价报告。 10 检查验收 10.1 监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由自治区主管部门制定草原退化评价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办法,加强质量管理。 各级监测评价管理部门与监测任务承担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组织机构,建立监测质量责任制 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成果验收或成果汇总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追究相关调查人员和检查者的责任。 实行“二查一验”的检查验收制度,即在旗县级自查、盟市级复查、自治区级核查的基础上,自治 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组织成果验收。 10.2 检查验收方法 10.2.1 检查验收方式 DB15/T 23852021 5 调查组自查由组长或专人负责进行;各盟市监
11、测任务承担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组,对各调查 组的调查质量进行检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负责自治区级核查。检查时要有原 调查人员参加,对检查结果检查者和被检查者要签字认可。 10.2.2 检查验收数量 调查组自查内业、外业小班数不能少于本期监测小班总数的20 %、5 %;各盟市要在本地区草原退 化评价的小班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 %、2 %的小班开展内业、外业检查。自治区级核查随机抽取10 % 的县级单位,抽中县中内业检查小班不少于县级小班数的20 %;外业检查乡镇不少于3个,检查小班数 不小于抽中乡镇小班数的20 %(其中 20%应为设有典型小班特征点的小班)。各级检查均
12、按本规定的技 术标准和调查方法进行。对所完成的内业资料(包括地理信息数据),盟市级和自治区级检查人员要进行 全面检查。 10.3 检查内容及合格标准 10.3.1 小班合格标准 主要因子:小班区划的面积、草原退化程度、原因等因子都符合调查因子合格标准。 其他因子:退化程度和小班数低于20 %项次出错。 10.3.2 调查因子合格标准 小班区划的面积误差在5 %以内。 按技术标准要求,确定的草原退化程度、原因准确。 10.3.3 内业材料检查 对内业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调查因子填写是否完备、调查因子之间是否存在逻辑矛盾、技术标 准运用是否恰当、电脑数据与卡片数据是否一致等。 10.4 质量评定
13、 检查的小班中合格小班个数与面积在95 %以上,质量评定为合格。对查出有差错的小班,由原调查 者核实并改正,然后转入内业面积求算和统计。 合格率小于95 %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要重新进行调查(解译)。 10.5 检查报告 检查组在完成检查后,要提交检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 任务承担单位开展评价工作的情况,包括前期准备、组织管理、监测工作量、工作进度等; 质量管理情况,包括技术培训、调查人员考核、调查工组自查、质量管理措施及执行情况等; 检查组人员、单位,检查程序和时间; 检查小班的抽取办法、数量和分布区域; 检查的结果、存在问题和经验; 处理意见和建议; 其他情况。 DB15/T 238
14、52021 6 A A 附录A (规范性) 不同类型草原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参照值与权重 不同类型草原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参照值与权重见表A.1。 表A.1 不同类型草原退化程度分级指标参照值与权重 指标 温性 草甸草原 温性 草原 温性 荒漠草原 温性 草原化荒漠 温性 荒漠 山地 草甸 低地 草甸 权重 X1 植被产量(g/m 2 ) 300 200 150 100 60 400 400 0.2 X2 优势植物产量相 对值(%) 80 80 80 80 80 80 80 0.25 X3 植物总盖度(%) 80 60 40 30 20 90 90 0.2 X4 裸地面积比例(%) 10 30 40
15、50 80 10 10 0.2 X5 枯落物量(g/m 2 ) 100 80 50 30 10 50 50 0.15 S S=0.2X1/a1+ 0.25X2/ a2+ 0.2X3/ a3 + 0.2(100-X4) /(100 -a4)+0.15 X5/a5 注1:5个指标参与草原退化程度评价公式计算时,通过除以参照值(用a表示)来进行数据标准化,如果商值大 于1时,最大值为100%。 注2:草原退化程度包括未退化、轻度、中度和重度。按草原退化程度评价结果评价草原退化程度,当S为80% 100%时,表明草原未退化;当S为50%80%时,表明草原轻度退化;当S为3 0%50%时,表明草原中度退化; 当S为10%30%时,表明草原重度退化。 DB15/T 23852021 7 参考文献 1 NY/T 2997 草地分类 2 DB15/T323 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标准 3 DB51/T1730 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