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1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79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术语 Vocabulary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2021-09-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379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内蒙
2、古蒙草生态环境(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二连浩特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爱军、王明玖、常书娟、杨勇、郑淑华、陈国清、张跃华、何张斯来。 DB15/T 23792021 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术语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常用草原、草原生态、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草原生态状况评价、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草原基础术语 3.1.1 草原 nature grassland;range;rangeland;steppe 农学范畴的草原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或兼有灌丛
3、或稀疏乔木,包含林间草地及栽培草地的多功能 的土地生物资源,与天然草地是近义词。植被学范畴的草原指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 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 荒漠草原3个植被亚类。 3.1.2 草地 grassland 以草本植物为主,或兼有覆盖度小于40%的灌木和稀疏乔木,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具有 生态、畜牧业生产和社会文化等多功能属性,是自然地理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结合成 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自然综合体。 注: 一般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3.1.2.1 天然草地 nature grassland
4、自然生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的总称,与栽培草地相对。 3.1.2.2 栽培草地(人工草地) cultivated grassland (artificial grassland) 采用驯化、引进或者野生乡土草种,通过农业技术措施人工建植的草地。 3.1.3 DB15/T 23792021 2 草场 rangeland 具有相似生态特征,为满足特定的利用目的和便于管理,人为设置了明确边界的草地区段。如放牧 场、割草场、狩猎场、草地旅游区等。 3.1.4 基本草原 basic grassland 具有重要生态与生产功能的草原。 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下述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进行
5、保护:1.重要放牧场;2.割草地;3.用 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4.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 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5.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6.草原科研、教学试验基地;7. 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3.1.5 草地类型 grassland type 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反映草地发生和演替规律,具有特定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草地单元。是认识、 利用、保护草地的重要工具。 3.1.6 草地荒漠化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
6、区的草地退化。具体 表现形式是草地 “三化”。 3.1.7 三化草地 sanhua grassland 由自然因素作用、人为因素影响或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草地。草 地形成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过程称为草地 “三化”。 3.1.7.1 退化草地(草原) degraded grassland(steppe) 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干扰下,出现生产力降低,优良牧草比例减少,多样性下降,毒害草增加,生态 服务功能和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草地。产生退化现象的过程称为草地退化(grassland degradation)。 3.1.7.2 沙化草地(草原) desertified gr
7、assland(steppe) 在退化草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等不利的自然因素或过度放牧等不合理 利用因素影响下,形成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草地。表现为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有机质含量降低, 营养物质流失,生产力减退等。草地出现这些现象的过程即为草地沙化(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DB15/T 23792021 3 3.1.7.3 盐碱化草地(草原) saline-alkalied grassland(steppe) 在退化草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受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使草地表土流失,导致盐碱化程 度加重的草地。易出现在低湿地草甸或草甸草
8、原、湖盆、洼地、丘间低地等局部区域。出现这些现象的 荒漠化过程称为草地盐碱化(grassland salinization Pieper, Rex D.; Herbel, Carlton H. Range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ifth Edition).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2 3 GB XXXXX-2020 草原与牧草术语(报批稿) 4 GB/T 34814-2017 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 5 GB 19377-2003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 6 GB/T 21439-2008 草原健康状况评价
9、 7 GB/T 29391-2012 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8 NY/T 1579-2007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9 NY/T 2997-2016 草地分类 10 NY/T 2998-2016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11 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 1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畜牧业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中国农 业百科全书-畜牧业卷下.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中国草地资源.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 14 李博. 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
10、5 许鹏.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6 刘国仁. 资源性资产评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 王堃. 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海洋科技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07 19 赵士洞.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0 韩建国. 草地学(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1 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态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2007 DB15/T 23792021 19 22 资源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资源科学技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8 23 任继周. 草业
11、大辞典,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4 王宗礼,孙启忠,常秉文. 草原灾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5 孟林,张英俊. 草地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6 冯雨峰. 基于多功能性的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7 草种管理实施办法. 2006 年1月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56号令发布;根据 2015年4月29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28 农业部草原监测中心. 中国草原监测.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9 侯扶江,王春梅,娄珊宁,侯向阳,呼天明. 我国草原生产力. 中国工程科学,2016 3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探析,2016 31 王瑞江,任海. 华南海岸带乡土植物及其生态恢复利用. 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 32 张英俊,黄顶. 草地管理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 DB15/T 23792021 20 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采食率 . 3.4.9 草场 . 3.1.4 草场封育 . 3.5.1.2 草场施肥 . 3.5.1.3 草畜平衡 . 3.6.5 草地 . 3.1.2 草地补播 . 3.5.1.5 草地承载力 . 5.1.5 草地初级生产力 . 3.3.1 草地改良(草地培育) . 3.5.1.1 草地管理 . 3.5.1 草
13、地灌溉 . 3.5.1.4 草地荒漠化 . 3.1.7 草地景观 . 3.2.2.5 草地净初级生产力 . 3.3.1.1 草地类型 . 3.1.6 草地生态 . 3.2.1 草地生态安全 . 3.2.4 草地生态价值 . 3.2.3 草地生态系统 . 3.2.2 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 3.2.2.3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 3.2.2.4 草地生态系统功能 . 3.2.2.2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 . 3.2.5 草地生态系统结构 . 3.2.2.1 草群高度 . 3.3.7.3 草原 . 3.1.1 草原虫害 . 3.7.2.2 草原法律法规 . 3.5.1.9 草原风灾 . 3.7.2.8
14、 草原管理 . 3.5.1 草原旱灾 . 3.7.2.6 草原火灾 . 3.7.2.7 草原基况 . 3.2.7.4.9 草原旅游 . 3.4.16 草原生态保护 . 3.6.1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 3.6.3 草原生态保护工程 . 3.6.2 草原生态补偿 . 3.6.4 草原生态恢复 . 3.7.1 草原生物群落 . 3.2.7.2 草原鼠害 . 3.7.2.1 草原雪灾 . 3.7.2.5 草原有毒有害植物灾害 . 3.7.2.4 草原灾害 . 3.7.2 草原植物病害 . 3.7.2.3 草原植物群落 . 3.2.7.4 草种质资源 . 3.5.1.7 草种质资源保护 . 3
15、.5.1.8 产草量 . 3.3.3 超载放牧 . 3.4.10 超载过牧 . 3.4.10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 3.3.1.1.1 地上生物量 . 3.3.1.3 地下净初级生产力 . 3.3.1.1.2 地下生物量 . 3.3.1.4 凋落物 . 3.3.1.5 顶级群落 . 3.2.7.5.2 放牧密度 . 3.4.7 放牧强度 . 3.4.12 放牧压力 . 3.4.11 放牧指示种 . 3.3.12.1 放牧制度 . 3.4.1 分盖度 . 3.3.6.3 高度 . 3.3.7 割草 . 3.4.15 冠层盖度 . 3.3.6.1 关键种 . 4.13 过牧 . 3.4.10 黑灾
16、 . 3.7.2.6 划区轮牧 . 3.4.4 基本草原 . 3.1.5 DB15/T 23792021 21 基盖度 . 3.3.6.2 季节性放牧 . 3.4.3 减少种 . 3.2.7.4.5 建群种 . 3.2.7.4.1 进展演替 . 4.7.5.3 禁牧 . 3.4.13 景观多样性 . 3.3.11 绝对高度 . 3.3.7.2 立枯物 . 3.3.1.6 利用率 . 3.4.8 连续放牧 . 3.4.2 密度 . 3.3.9 牧草产量 . 3.3.3 逆行演替 . 3.2.7.5.4 频度 . 3.3.8 侵入种 . 3.2.7.4.7 群落 . 3.2.7 群落高度 . 3.
17、3.7.3 群落结构 . 3.2.7.1 群落稳定性 . 3.2.7.5 群落演替 . 3.2.7.5.1 群社 . 3.6 三化草地 . 3.1.7 沙化草地(草原) . 3.1.7.2 生态修复 . 3.7.1.2 生态重建 . 3.7.1.3 生物多样性 . 3.3.10 天然草地 . 3.1.2.2 退耕还草 . 3.6.2.1 退化草地(草原) . 3.1.7.1 退化演替 . 3.2.7.5.4 退化指示种 . 3.3.12.2 退牧还草 . 3.6.2.2 外来入侵植物 . 3.2.7.4.8 乡土草种 . 3.5.1.6 休牧 . 3.4.14 亚优势种 . 3.2.7.4.3
18、 盐碱化草地(草原) . 3.1.7.3 样带 . 3.3.4 样地 . 3.3.5 样方 . 3.3.5.3 样条 . 3.3.5.1 样线 . 3.3.5.2 优势种 . 3.2.7.4.2 有毒植物 . 3.7.2.4.1 有害植物 . 3.7.2.4.2 栽培草地 . 3.1.3 载畜量 . 3.4.5 载畜率 . 3.4.6 增加种 . 3.2.7.4.6 正向演替 . 3.2.7.5.3 植被 . 3.2.6 植被盖度 . 3.3.6 植物功能群 . 3.2.7.4.4 植物生物量 . 3.3.1.2 植物现存量 . 3.3.2 指示面积 . 3.3.12.3 指示植物 . 3.3
19、.12 种群 . 3.2.7.3 自然高度 . 3.3.7.1 自然生态恢复 . 3.7.1.1 DB15/T 23792021 22 英文对应索引 A above ground biomass . 3.3.1.3 above 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 3.3.1.1.1 absolute height . 3.3.7.2 alien invasive plants . 3.2.7.4.8 artificial grassland . 3.1.2.2 B basal coverage . 3.3.6.2 basic grassland . 3.1.4
20、below ground biomass . 3.3.1.4 below 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 3.3.1.1.2 biodiversity . 3.3.10 C canopy coverage . 3.3.6.1 carrying capacity . 3.4.5 ceasing herding engineering . 3.6.2.2 climax community . 3.2.7.5.2 community . 3.2.7 community height . 3.3.7.3 community stability . 3.2.7.5 c
21、ommunity structure . 3.2.7.1 community succession . 3.2.7.5.1 conservation of herbage germplasm resources . 3.5.1.8 constructive species . 3.2.7.4.1 continuous grazing . 3.4.2 continuous stocking . 3.4.2 coverage . 3.3.6 cultivated grassland . 3.1.2.2 DB15/T 23792021 23 D decreaser . 3.2.7.4.5 defer
22、red grazing . 3.4.14 degraded grassland(steppe) . 3.1.7.1 density . 3.3.9 desertified grassland(steppe) . 3.1.7.2 dominant species . 3.2.7.4.2 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 of rangeland . 3.6.2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 3.7.1.3 ecological recovery . 3.7.1.1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 3.7.1.2 ec
23、ological remediation . 3.7.1.2 ecological renovation . 3.7.1.2 F forage yield . 3.3.3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 3.6.5 frequency . 3.3.8 G grass cutting . 3.4.15 grass mowing . 3.4.15 grassland . 3.1.2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 3.1.6 grassland disater . 3.7.2 grassland drought disaster . 3.7.2.6 g
24、rassland bio-community . 3.2.7.2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bsidy and reward mechanism . 3.6.3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3.7.1 grass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 3.2.4 grassland ecological values . 3.2.3 DB15/T 23792021 24 grassland ecology . 3.2.1 grassland ecosystem . 3.2.2 grassland
25、ecosystem function . 3.2.2.2 grassland ecosystem health . 3.2.5 grassland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 3.2.2.3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 . 3.2.2.4 grassland ecosystem structure . 3.2.2.1 grassland enclosure . 3.5.1.2 grassland fertilization . 3.5.1.3 grassland fire disaster . 3.7.2.7 grassland improvement . 3.5.1.1 grassland irrigation . 3.5.1.4 grassland landscape . 3.2.2.5 grassl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 3.5.1.9 grassland management . 3.5.1 grassland pest damage . 3.7.2.2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y . 3.2.7.4 grassland plant disease . 3.7.2.3 grassland rodent da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