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200.20 CCS B33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442021 呼伦贝尔芥花油原料收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w material storage ofHulunbuir Hulola-oil 2021-09-08发布 2021-10-08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344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收购 . 2 4.1 收购范围 . 2 4.2 收购要求 . 2 4.3 收购检验 . 2 4.4
2、植物检疫 . 2 4.5 质量等级 . 2 4.6 收购流程 . 2 5 仓储 . 3 5.1 安全要求 . 3 5.2 储藏基本要求 . 3 5.3 原料进出仓 . 3 6 储藏 . 4 6.1 储藏方式 . 4 6.2 日常管理 . 4 6.3 粮情检测 . 5 7 包装 . 7 DB15/T 2344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 限公司、内
3、蒙古拉布大林农牧场、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呼伦贝尔合适佳食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岩、张绍勋、 张更乾、乌兰、张建民、王丽君、刘昌盛、汪学德、闫睿、 孙鹏、高玉玲、刘媛杰、王亚楠。 DB15/T 23442021 1 呼伦贝尔芥花油原料收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呼伦贝尔芥花油原料的定义、收购、仓储、储藏、包装的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呼伦贝尔芥花油原料的收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4、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1762 油菜籽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 GB/T 22184 谷物和豆类 散存粮食温度测定指南 GB/T 24534 (所有部分)谷物与豆类隐蔽性昆虫感染的测定 GB/T 26882 (所有部分)粮油储藏 粮情测控系统 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472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
5、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5 绿色食品 产品检验规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087 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 NY/T 2982 绿色食品 油菜籽 DB15/T 2343 呼伦贝尔双低油菜栽培技术规程 T/NMSP 3呼伦贝尔芥花油 3 术语和定义 GB/T 11762-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芥酸含量 erucic acid content 油菜籽油的脂肪酸中芥酸顺式二十二(碳)烯-(13)酸的百分含量。 来源:GB/T 11762-2006, 3.6 3.2 DB15/T 23442021 2
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 glucosinolate content 油菜籽粕(或饼,含油2 %计)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或硫苷)的含量。 来源:GB/T 11762-2006, 3.7 3.3 双低油菜籽(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籽) low erucic acid and low glucosinolate rapeseed 油菜籽油的脂肪酸中芥酸含量不大于2 %,粕(饼)中的硫甙含量不大于30mol/g的油菜籽。 4 收购 4.1 收购范围 按照DB15/T 2343规定生产的用于加工食用油的非转基因商用双低油菜籽。 4.2 收购要求 芥酸或硫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规定的油菜籽,不能作为双低油菜籽。
7、 4.3 收购检验 依据GB/T 11762中双低油菜籽的规定。 4.4 植物检疫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4.5 质量等级 应符合GB/T 11762、T/NMSP 3的要求,以含油量定等,含油量低于5等的为等外油菜籽,不收购。 依据含油质量定价收购。 4.6 收购流程 收购流程详见图1。 入厂扦样 分样、编号样品留存封样、送样 水分检验原料保管样品接收分样 样品留存 转基因测试 毛重计量卸车称皮计重 计量单 指标检验化验单储运核算 财务核算 图1 收购流程图 DB15/T 23442021 3 5 仓储 5.1 安全要求 5.1.1 储粮安全作业与管理按LS 1206规定执行。 5.1
8、.2 每个粮油储存区宜保留占总仓容10 %以上的仓容作为备用仓容。 5.1.3 储藏散装原料的粮仓,廠间隔墙应为承重墙。 5.1.4 立筒仓和浅圆仓应按照GB 17440的规定采取防爆措施。 5.1.5 熏蒸粮仓四周必须按以下安全距离设置警戒线,并配置明显标志。 5.2 储藏基本要求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入仓原料的水分含量不宜超过10 %,其他指标按GB/T 11762规定执 行。 5.2.1 粮仓 5.2.1.1 应根据粮食储备、中转、收纳功能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仓储工艺,配置相应的设备。应符合 NY/T 1056的规定。 5.2.1.2 粮仓应符合粮食仓库建设标准的规定,能够承载粮堆
9、的动、静载荷,能够满足储粮防潮、 防水、气密、隔热、通风,防止储粮有害生物危害等要求。粮仓结构应符合有关规定。 5.2.1.3 粮仓建设地点应远离污染源、危险源,避开行洪和低洼水患地区;应便于进出仓作业。 5.2.1.4 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气密性能,墙体和仓顶的传热系数应符合GB/T 29890的要求。 5.2.2 设备与设施 贮藏运输应符合NY/T 1056,粮情检测系统应符合GB/T 26882的规定,机械通风系统应符合LS/T 1202 的规定,干燥与储藏应符合NY/T 1087的规定。 5.3 原料进出仓 5.3.1 原料进仓技术要求 原料干燥与储藏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点,详见图2。 图
10、2 干燥与储藏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点图 原料初清输送提升烘前暂存 输送提升干燥输送提升烘后暂存 复清入库储藏 包装 质量控制点1质量控制点2 质量控制点3 质量控制点4 DB15/T 23442021 4 5.3.2 原料 5.3.2.1 不同水分的油菜籽应分类分批干燥。 5.3.2.2 同一批干燥的油菜籽的水分不均匀度小于等于3 %。 5.3.2.3 去除原料中杂质后,油菜籽的含杂率小于等于2 %。 5.3.3 干燥 应根据油菜籽原始水分、用途等,采用相应的干燥方式,并严格控制热风温度。 5.3.4 入出仓 5.3.4.1 原料入仓质量要求 5.3.4.1.1 长期储藏的原料的质量应符合GB/
11、T 11762,水分含量不宜超过10 %。 5.3.4.1.2 复清后入仓原料杂质含量不宜大于1.0 %。 5.3.4.1.3 应按种类、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的原料应分开储 藏。感染害虫的原料应单独存放。 5.3.4.1.4 粮温相差5 以上的不同批次堆存在一起时,应采取通风措施均衡粮温。 5.3.4.2 原料入仓卫生要求 原料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9641的规定。 5.3.4.3 原料出仓要求 严格按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5.3.4.4 原料储存品质要求 进仓后出仓前和储藏期间定期对储存感官、理化指标、农药残留限量等进行检测,应符合N
12、Y/T 2982 的规定,其它要求应符合NY/T 1055的规定。 6 储藏 6.1 储藏方式 6.1.1 常规储藏 仓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方式。采用露天袋装堆放储藏时,堆放时应与地面隔离,隔离高度不低于 25 cm。 6.1.2 非常规储藏 低温储藏方式、气调储藏等方式。 6.2 日常管理 6.2.1 储藏期 DB15/T 23442021 5 油菜籽温度应小于等于环境温度5 10 ,水分应小于等于9 %,料堆内部的空气温度应小于等 于30 ,料堆内部的相对湿度应小于等于60 %,储藏期大于等于5个月,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倒仓、 通风和熏蒸措施。 6.2.2 倒仓原则 6.2.2.1 水分为
13、9 %10 %的油菜籽在经过高温季节时至少应倒仓12次。 6.2.2.2 水分为10 %12 %的油菜籽在经过高温季节时至少应倒仓45次。 6.2.3 通风原则 6.2.3.1 机械通风应按LS/T 1202执行。 6.2.3.2 按照表1的规定,检测油菜籽温度、湿度。 表1 油菜籽温度、湿度的检测期限 水分含量 % 新入库 3个月内 油菜籽温度 15 以下 油菜籽温度 15 以上 9 5 d内至少一次 15 d内至少一次 10 d内至少一次 9 12 3 d内至少一次 10 d内至少一次 5 d内至少一次 6.2.4 熏蒸原则 6.2.4.1 熏蒸用化学药剂按NY/T 1056、NY/T 3
14、93的规定。 6.2.4.2 按照表2的规定,检测油菜籽的虫害情况。 表2 油菜籽虫害的检测期限 油菜籽温度 检测期限 低于15 各地自定 1525 15d内至少一次 高于25 7d内至少一次 6.3 粮情检测 6.3.1 扦样方法 检测温度、相对湿度、水分、害虫密度的扦样方法,按GB/T 29890执行。 6.3.2 检测方法 检测温度、相对湿度、水分、害虫密度时,采取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出具检测结果。 6.3.3 粮情检测项目 6.3.3.1 温度检测 DB15/T 23442021 6 散装原料温度检测方法按GB/T 22184的规定执行。 6.3.3.1.1 检测内容 检测粮温
15、、仓温和气温。 6.3.3.1.2 检测设备 采用粮情测控系统或其他测温仪器。应符合GB/T 26882的要求。 6.3.3.2 相对湿度检测 采用湿度传感器检测粮堆内的相对湿度;采用湿度传感器、干湿球温度计或其他湿度计检测仓内外 空气的相对湿度。 6.3.3.3 水分含量检测 6.3.3.3.1 检测周期 检测周期为: 安全水分原料每季度至少检测1次; 半安全水分原料每月至少检测1次; 危险水分原料应根据粮温每3 d5 d检测1次,发现粮温升高时应随时扦样检测。 6.3.3.3.2 扦样方法 安全水分原料以层为单位,将每层各检测点的扦样量各取50 g混合均匀作为1个检测样;半安全水 分和危险
16、水分原料除以层为单位外,应在水分容易变化的地方设置的检测点按点分别扦样,各检测点扦 样量不少于100 g。发现粮温异常点应及时对该点扦样。 6.3.3.4 害虫密度检测 6.3.3.4.1 粮温低于15 时,每月检测1次。 6.3.3.4.2 粮温在15 25 时,15天内至少检测1次。 6.3.3.4.3 粮温高于25 时,7天内至少检测1次。 6.3.3.4.4 危险虫粮处理后的3个月内,每7天至少检测1次。 6.3.3.5 有害生物控制 保质处理应优先采用紫外光消毒等物理与机械的方法和措施;在物理与机械的方法和措施不能满足 需要时允许使用药剂,但使用药剂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NY/T 393和NY/T 472的规定;隐蔽性害 虫感染的检测按GB/T 24534的规定执行。 6.3.4 特殊情况的处理 当储粮出现高温粮、原料发热生霉、粮堆结露、原料高水分等特殊情况时,可按GB/T 29890进行操 作。 6.3.5 储粮化学药剂控制 DB15/T 23442021 7 储粮化学药剂的种类和使用准则应符合NY/T 393和NY/T 472的规定。使用的化学药剂在原料中的残 留量应符合NY/T 2982的规定。 7 包装 运输包装应符合NY/T 65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