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 T 2378-202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22971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 T 2378-202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1、 ICS 65.020.01 CCS B0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78202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asteland in open-pit mine in grassland 2021-09-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378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现状调查 . 2 5 设计原则 . 3 6 修复技

    2、术 . 3 7 档案留存 . 5 附录A(资料性) 矿区场地资料收集清单 . 6 附录B(资料性)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调查 . 7 附录C(规范性)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 . 8 附录D(资料性)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物 . 11 附录E(规范性)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 . 13 附录F(资料性) 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 . 14 参考文献 . 17 DB15/T 2378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

    3、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地质环境 监测院、华能蒙草(内蒙古)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草生态碳汇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君芳、王召明、韩国栋、乔文光、王明君、邢旗、李治国、王忠武、王六英、 闫晓红、赵来喜、付强、林刚、白玉峰、黄楚婷、王健、张跃华、杜聪、刘震、刘亚玲、陈翔、白耀华、 潘亮。 DB15/T 23782021 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流程和方法,包括现状调查、设计原则、生态修 复技术及可持续利用。 本文件适用于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

    4、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DZ/T 022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 0315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HJ 65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LY/T 2356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DB15/T 535 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范 DB15/T 566 生物笆恢复草原矿区植被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HJ 651界定

    5、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露天开采 open-pit mining 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物,或将矿藏上的覆盖物(包括岩石、土壤等)剥离后开采显露矿 层的过程。 3.2 矿区废弃地 wasteland of mined land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挖损和占压形成的废弃场地,主要包括露天采场、废渣堆场、煤矸石场、 排土场、尾矿库、工业场地等。 3.3 排土场 waste dump DB15/T 23782021 2 矿山剥离和掘进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包括外排土场和内排土场。 3.4 煤矸石场 gangue area 煤矿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含碳岩石及其他岩石等固体废弃物

    6、的集中排放和处置场所。 3.5 露天采场 open pit area 由采矿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空场”或“空洞”,也称露天采空区。 3.6 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协助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3.7 土壤种子库 soil seed bank 存在于土壤表层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的总和。 3.8 参照生态系统 reference ecosystem 一个能够作为生态恢复目标或基准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破坏前的生态系统、未因人类活动而退化 的本地生态系统,以及能够适应正在发生的或可预测的环境变化的生态系统。 4 现状调查 4.1 资料收集 充分收集矿山规模、范围、

    7、服务期、自然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质、水土保持、环境 保护和已实施的治理措施、方法、成效等资料。收集资料清单参见附录A中的表A.1。 4.2 外业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废弃地露天采场、排土场、煤矸石场、工业场地等单元的位置、规模、受损程度 等现状特征,具体指标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4.3 参照生态系统选取 在生态修复区周边选取未受损的能够代表原生地貌、植被群落区域。 4.4 土壤及水质检测 DB15/T 23782021 3 采集修复区域可利用表土土样进行检验分析,包括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详见附录E;采集区域内 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样检验分析。 4.5 区域诊断与评价 以参照生态系统

    8、为本底,对废弃地各单元的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诊断,提出矿 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参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执行。 5 设计原则 5.1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尊重自然演替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遵循因 地制宜、景观协调、经济节约、可持续等基本原则。 5.2 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为目的,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合理有效利用降水 资源。 5.3 依据4.5诊断与评价结果,结合区域生态功能与生态系统特征综合判断场地恢复力,恢复力强的 区域以自然恢复为主,恢复力中等及以下区域采用人工干预结合自然恢复。 5.4 基于场地利用单元

    9、划分,以参照生态系统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景观重塑, 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生物多样性重建,规划按照DZ/T 0315执行。 5.5 推广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 6 修复技术 6.1 矿山废弃地分类 按矿山生态修复需求,将矿山废弃场地主要分为露天采场、排土场、煤矸石场、废渣堆场、尾矿库、 工业场地等。 6.2 地质灾害及地下水层破坏防治 采矿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含水层破坏按照DZ/T 0223执行。 6.3 污染场地治理 污染场地治理按照HJ 651执行。 6.4 地形地貌重塑 6.4.1 对已开采完的废弃露天采场进行削

    10、坡、整形,有条件的可回填治理,使其达到恢复植被的立地 条件。 6.4.2 排土场的治理应进行整形和稳定性重塑,使其达到恢复植被的立地条件,按照T/D 1036执行, 排土场的单层台阶高度不宜超过20 m,台阶宽度宜保持在5 m以上,台阶边坡角度宜小于25。 6.4.3 对已使用完毕的工业场地进行拆除、清基和平整,使其达到恢复植被的立地条件。 6.5 土壤重构 6.5.1 覆土 DB15/T 23782021 4 按照原土壤结构进行覆土,结构顺序为表土层生土层废渣层。覆土厚度要达到30 cm以上,不 易风化类型覆土厚度要达到50 cm以上。 6.5.2 土壤改良 养分恢复以草原自然发酵的生物有机

    11、肥料(牛粪、羊粪、马粪等)为主,引用有益微生物(菌肥)、 土壤改良剂等,导入土壤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6.5.3 排土场边坡覆被工程 排土场边坡覆被工程见附录C中的表C.1。覆土后的排土场边坡可以设置生物网格加固,网格大小宜 为1.5 m*1.5 m,材料可选择树枝、柳条,具体按照DB15/T 535执行。覆被物可选择麦草、稻草、芦苇 等编织材料。铺设生物笆具体按照DB15/T 566执行。 6.6 矿区水资源利用 6.6.1 截排水系统 露天采场周边15 m20 m设置截水沟;排土场台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排水沟 设计标准按照GB 51018执行。 6.6.2 平台径流分隔

    12、利用 6.6.2.1 排土场顶部平台周围设置挡水围堰,内部设置网格状径流分隔围埂。挡水围堰设计标准为土 质、梯形、上底宽1 m,下底宽3 m,高1 m,两侧坡度1:1;径流分隔围埂设计标准为土质、梯形,上 底宽0.5 m,下底宽1.5 m,高0.5 m,两侧坡度1:1,平台大于1 km 2 时,径流分隔围埂100 m*100 m 设置,平台小于等于1 km 2 时,径流分隔围埂50 m*50 m设置。 6.6.2.2 有条件区域可在排土场顶部平台和平盘设置蓄水箱或蓄水池,灌溉利用前应进行水质检测, 达标后方可利用,水质不达标的,可安装过滤、净化等装置处理后利用。 6.7 生物多样性重建 6.7

    13、.1 土壤种子库构建 在种子成熟季节,收集周边草原乡土植物种子,人工或机械播入土壤;在收集种子不能满足时,可 以通过市场购买;其他措施包括人工播种、喷播、牛羊粪导入、动物带入。 6.7.2 植物配置 根据矿区土地复垦目标,制定植物配置计划,采用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混合配置,以乡土 一、二年生植物种作为先锋植物种。选用的植物种子或播种材料按照LY/T 2356执行,矿区在采矿干扰 后形成不同坡向,按照不同坡向配置植物,植物的选择参见附录D中的表D.1。 6.7.3 植物种植 6.7.3.1 植物选择 植被恢复应以邻近草原植被为参考,种植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的 乡

    14、土草本和灌木,黄土高原区域宜选择乔、灌、草结合种植,参见附录F。 DB15/T 23782021 5 6.7.3.2 种植时间 选在水热条件较好的雨季前进行播种或栽植,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雨养、节水 为导向,综合运用集水、节水种植技术。有条件区域在建植初期可建立节水灌溉系统,灌溉形式可采用 微喷灌、雾化灌溉、滴灌等,坡面灌溉宜采用雾化灌溉。 6.7.4 栖息地构建 营造有利于动物栖息的食物、水源、繁育场所及生态廊道。 6.8 监测评价 修复后对矿区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修复程度和固碳能力。监测内容 见附录E中的表E.1。 6.9 养护 6.9.1

    15、修复区补修 修复后对场地内二次损毁土地进行补修,部分可借助工程措施,如回填冲沟,修补围堰和围埂等。 6.9.2 植被维护 修复初期可适当进行灌水,裸地区域可进行补播和补植,视植物生长情况,降水前或灌水前追肥。 6.10 可持续利用 有效利用废弃地资源,可配套建设乡土灌木育苗基地、种子繁育基地、中草药基地等,用于生态修 复种植、补植。修复后可用于刈割打草、种子收获、放牧利用,对城镇周边有旅游价值的区域可发掘利 用,如建设矿山公园等。 7 档案留存 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留存纸质及电子档案,主要包括项目的立项、批复、设计、施工、监理、验收 及竣工决算等相关档案材料。 DB15/T 23782021 6

    16、 A A 附录A (资料性) 矿区场地资料收集清单 矿区场地资料收集清单表见A.1 。 表A.1 矿区场地资料收集清单 调查区域 资料收集内容 参照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概况、气象资料、水文资料、遥感影像、土壤类型图、现场照片、 相关矿区恢复治理记录文件 矿区生态受损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土地复垦方 案、地质勘探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矿区平面布置图、遥感影 像、三维立体模型、开展相关环境治理的设计、记录及验收报告或意见等相关成果资料 DB15/T 23782021 7 B B 附录B (资料性)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调查 草原区露天矿

    17、山废弃地调查表见B.1 。 表B.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调查表 调查区域 调查内容 调查指标 参照 生态系统 景观地貌 高原 山地 平原 盆地 山谷 冲积扇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草原化荒漠 荒漠 土壤类型 草甸土 栗钙土 棕钙土 灰漠土 土壤检测 氮 磷 钾 有机质 pH 电导率 土壤微生物 植被 类型及分布覆盖率 高度 密度 生物量 气象 温度极端温度降水量极端降水量 蒸发量大风天数无霜期 水文 所属水系河流名称径流量 湖泊面积泉流量 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地层的层序厚度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构造特征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及富水性地下水位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

    18、下水补径排条件 露 天 矿 山 废 弃 地 整体 描述 基本情况 名称位置经度纬度矿种面积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已服务年限 场地污染 土壤污染水体污染 露天采 场 基本情况 位置数量面积深度整体坡度 岩土体 土质石质砂砾质表土厚度 台阶 台阶数台阶高度台阶宽度台阶坡面角度风化程度 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自燃 截排水 截水沟 排水沟 防洪沟 修复情况 修复后土地类型修复面积修复措施灌溉措施 修复时间修复效果 排土 场、煤 矸石场 基本情况 位置数量面积总高度 整体坡度 台阶 台阶数台阶高度台阶宽度台阶坡面角度 岩土体 土质 石质 砂砾质 灾害类型 滑坡泥石流自燃 截排水 截水沟 排水沟 防洪沟 修复

    19、情况 修复后土地类型修复面积修复措施 灌溉措施修复时间修复效果 工业场 地 基本情况 位置数量面积 构筑物 位置数量面积建筑物类型 场地污染 土壤污染水体污染 DB15/T 23782021 8 C C 附录C (规范性)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推荐见表C.1 。 表C.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推荐 复垦对象及条件 人工干预措施 生物措施 露 天 采 场 平 台 土质 清理、平整、排灌措施、播种机或人工播种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种植灌木和草本 石质、砂粒质 清理、覆土、平整、排灌措施、播种机或人工播种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微

    20、生物肥、种植灌木和草本、豆科牧草固 氮 边 坡 土 质 坡度55 坡面清理、填凹消凸,梯级削坡、防护加固、排灌措施、植 生槽、植生袋、生态隔板、喷附、穴植 基质填充、栽植或喷播种植深根系灌木和草本、自然恢复等 25坡度 55 坡面清理、排灌措施、覆土或挂网(三维网、金属网)喷附 工程、植生毯、植生袋、生态包、草方格、生物笆、喷播或 人工开沟播种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肥、接种根瘤菌、种植耐寒、耐瘠 薄、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的灌木和草本 坡度25 坡面整理,排灌措施、播种机或人工播种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种植灌木和草本 石 质 、 坡度55 清除坡面的突出岩石、松散浮石、碎石、挂网防护、

    21、加固表 层、排灌措施、生态棒、生态隔板、植生槽、喷附工程、喷 播 基质填充、栽植或喷播种植深根系灌木和草本、自然恢复等 DB15/T 23782021 9 表C.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推荐(续) 砂 砾 质 25坡度 55 坡面清理、排灌措施、覆土或挂网(三维网、金属网)喷附 工程、植生毯、植生袋、生态包、草方格、生物笆、喷播或 人工开沟播种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肥、接种根瘤菌、种植耐寒、耐瘠 薄、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的灌木和草本 坡度25 坡面平整、覆土、镇压、排灌措施、播种机或人工播种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种植灌木和草本 排 土 场 平 台 土质 清理、机

    22、械平整、顶平台做径流分隔、排灌措施、播种机播 种 整地、土壤改良、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种植灌木和草本 石质、砂砾质 清理、覆土、机械平整、顶平台做径流分隔、排灌措施、播 种机或人工播种 土壤改良、施有机肥、菌根制剂,种植耐旱、耐瘠薄灌草 边 坡 土 质 坡度25 清理坡面杂物、填凹消凸,修筑阶梯状台地、排灌措施、植 生毯、植生袋,生态包、草方格、生物笆、喷播或人工开沟 播种 土壤改良、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种植灌木草本 坡度25 清理、机械平整、排灌措施、播种机或人工播种 整地、土壤改良、种植灌木草本 石 质 、 砂 砾 质 坡度25 机械覆土或喷附、排灌措施、草方格、植生毯、生物笆、生 态袋、

    23、挂金属网或三维网、喷播或人工开沟播种 土壤改良、施有机肥、微生物肥、菌根制剂、种植深根性灌木草本 坡度25 坡面平整、覆土或掺细沙、黏土、镇压、排灌措施、播种机 或人工播种 土壤改良、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种植深根性灌木草本、种植豆科 植物 DB15/T 23782021 10 表C.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推荐(续) 煤 矸 石 场 风化时间短(3年以下) (参见排土场坡度执行) 消减坡度、砌筑挡墙、分层压实、覆土、排灌措施 土壤改良、生石灰等调节酸碱度、微生物肥、菌根制剂、种植耐旱 灌木和草本 风化时间长(3年以上 (参见排土场坡度执行) 防控自燃、砌筑挡墙、覆土、排灌措施 改良

    24、基质、施有机肥、微生物肥、种植耐旱性强的灌木和草本、豆 科牧草固氮 DB15/T 23782021 11 D D 附录D (资料性)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物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物选择见表D.1 。 表D.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物选择 草原 类型 分布范围 植物类 型 参照生态系统原生植物 推荐使用植物 温性 草甸 草原 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的低 山丘陵,岭西的高平原、低 山丘陵,在大青山和冀北山 地上有小面积分布,在典型 草原地带的丘陵阴坡、宽 谷,山地草原带的上侧等也 见分布。 灌木 虎榛子、绣线菊、山刺玫、西伯利 亚杏、差不嘎蒿、小叶锦鸡儿等 沙棘、小叶锦鸡

    25、儿、差不嘎 蒿等 草本 贝加尔针茅、羊草、线叶菊、脚苔 草、羽茅、无芒雀麦、冰草、野豌 豆、扁蓿豆、斜茎黄芪、地榆、火 绒草、唐松草、山葱、华北蓝盆花、 柴胡等 羊草、无芒雀麦、老芒麦、 披碱草、冰草、中间偃麦草、 新麦草、草地早熟禾、草原 3号杂花苜蓿、黄花苜蓿、 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草 木樨等 温性 典型 草原 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高平 原中西部,东越大兴安岭南 段延伸至西辽河平原东部, 向西穿越锡林郭勒高平原 跨越阴山山脉,一直到鄂尔 多斯高原东南部。 灌木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达乌里 胡枝子等 沙棘、小叶锦鸡儿、柠条锦 鸡儿、达乌里胡枝子 草本 大针茅、克氏针茅、本氏针茅、羊 草、

    26、糙隐子草、洽草、冰草、冷蒿、 斜茎黄芪、多叶棘豆、木地肤、扁 蓿豆、风毛菊、蒿类、葱类、百里 香等 羊草、冰草、披碱草、草地 早熟禾、中间偃麦草、新麦 草、沙打旺、扁蓿豆、紫花 苜蓿、草木樨等 温性 荒漠 草原 分布于阴山山脉以北的内 蒙古高原中部偏西地区,东 起锡林郭勒苏尼特左旗中 西部,西至巴彦淖尔高原东 南部,向西南延伸到鄂尔多 斯高原中西部,南至阴山北 部低山丘陵。 灌木 驼绒藜、木地肤、中间锦鸡儿、狭 叶锦鸡儿、百里香、塔落岩黄耆、 细枝岩黄耆、灌木亚菊 柠条锦鸡儿、华北驼绒藜、 木地肤、沙蒿、羊柴、花棒 等 草本 短花针茅、石生针茅、戈壁针茅、 无芒隐子草、蒙古冰草、沙生冰草、 冷

    27、蒿、多根葱、蒙古韭、细叶韭、 阿尔泰狗娃花、女蒿、冬青叶兔唇 花、猪毛蒿、骆驼蓬等 蒙古冰草、沙生冰草、无芒 隐子草、沙打旺、草木樨等 DB15/T 23782021 12 表D.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物选择(续) 温性 草原 化荒 漠、荒 漠 草原化荒漠分布在锡林郭 勒高原的西北部、乌兰察布 高平原西部,穿越鄂尔多 斯、巴彦淖尔高原至阿拉善 高平原东部。荒漠分布于阿 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 市的乌拉特后旗北部和乌 拉特中旗西北部、鄂尔多斯 市杭锦旗西北部,主要占据 干旱而剥蚀的高平原。 灌木 红砂、珍珠、霸王、藏锦鸡儿、矮 脚锦鸡儿、白刺、驼绒藜、梭梭、 四合木、绵刺、半日花、

    28、沙冬青、 短叶假木贼、松叶猪毛菜、蒙古短 舌菊、膜果麻黄、白沙蒿等 梭梭、驼绒藜、沙冬青、白 刺、沙拐枣等 草本 画眉草、三芒草、冠芒草等 DB15/T 23782021 13 E E 附录E (规范性)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见表E.1。 表E.1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内容 序号 类型 指标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土 壤 物理 指标 容重 g/cm 3 2 含水率 % 3 孔隙度 % 4 化学 指标 速效氮 mg/Kg 5 速效磷 mg/Kg 6 速效钾 mg/Kg 7 有机质 mg/Kg 8 pH 9 电导率 ms/cm 10 植物 高度 cm 11 盖度 % 12 密度 个/m

    29、2 13 生物量 g/m 2 14 多样性 15 土壤 微生物 细菌 个/g 16 真菌 个/g 17 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 固碳 g/cm 3 18 释氧 g/cm 3 DB15/T 23782021 14 F F 附录F (资料性) 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 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剑见表F.1。 表F.1 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 灌木 中文名 拉丁名 中文名 拉丁名 灌木亚菊 Ajania fruticulosa(Ledeb.)Poljark. 细枝岩黄耆 Corethrodendron scoparium Fisch. et Basiner 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

    30、Maxim. ex Kom.) S.H. Cheng 膜果麻黄 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短叶假木贼 Anabasis brevifolia C.A.Mey. 梭梭 Haloxylon ammodendro(C.A.Mey) Bunge 西伯利亚杏 Armeniaca sibirica (L.) Lam. 半日花 Helianthemum soongoricum Schrenk 沙蒿 Artemisia desertorum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 差不嘎蒿 Artemisia halodendro

    31、n Turcz.ex Bess. 木地肤 Kochia prostrata (L.) Schrad. 白沙蒿 Artemisiasphaerocephala Krasch. 达乌里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Laxm.) Schindl 蒙古短舌菊 Brachanthemum mongolicum Krasch. 白刺 Nitrariaceae tangutorum Bobr. 沙拐枣 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虎榛子 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 矮脚锦鸡儿 Caragana brachypoda Poljark. 绵

    32、刺 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 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liouana Zhao Y. Chang & Yakovlev 红砂 Reaumuria soongorica (PaLL.) Maxim. 柠条锦鸡儿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山刺玫 Rosa davurica Pall. 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松叶猪毛菜 Salsola laricifolia Turcz.ex Litv. 藏锦鸡儿 Caragana spinifera Kom. 珍珠 Salsola passerina Bunge

    33、 狭叶锦鸡儿 Caragana stenophylla Poljark. 绣线菊 Spiraea salicifolia L. 华北驼绒藜 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 et C.G.Ma 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驼绒藜 Ceratoides latens (J.F.Gmel.)Reveal&Holmgren 百里香 Thymus serphyllum L. DB15/T 23782021 15 表F.1 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续) 塔落岩黄耆 Corethrodendron fruticosum(Pall.) B

    34、. H. Choi et H. Ohashi var. Lignosum (Trautv.) Y. Z. Zhao 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on (Bunge)Maxim. 草本 羽茅 Achnaterum sibiricum(L.) Keng ex Tzvel. 蒿草属 Kobresia Willd. 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 洽草 Koeleria macrantha (Ledeb.) Schult. 沙生冰草 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ex Link)Schult. 羊草 Leymus ch

    35、inensis (Trin. ex Bunge) Tzvel. 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火绒草 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Willd.) Beauv. 蒙古韭 Allium mongolicum Regel 冬青叶兔唇花 Lagochilus ilicifolius Bunge 多根葱 Allium polyrhizum Turcz. ex Regel 黄花苜蓿 Medicago falcata L. 山葱 Allium senescens L.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细叶韭 Allium ten

    36、uissimum L. 草原3号杂花苜蓿 Medicago varia Martin. cv. Caoyuan No.3 三芒草 Aristida adscensionis L. 扁蓄豆 Melilotoides ruthenica (L.) Sojak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草木樨 Melilotus officinalis (L.) Lam. 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多叶棘豆 Oxytropis myriophylla (Pall.) DC. 斜茎黄芪 Astragalus laxmannii Jacq

    37、. 骆驼蓬 Peganum harmala L. 沙打旺 Astragalus laxmannii Jacq. cv. shadawang 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L. 无芒雀麦 Bromeae inermis Leyss. 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 juncea (Fisch.) Nevski 柴胡属 Bupleurum L. 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脚苔草 Carex pediformis C.A. Mey. 风毛菊 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 var. japonica 无芒隐子草 Cl

    38、eistogenes songorica (Roshev.) Ohwi 华北蓝盆花 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ning 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 短花针茅 Stipa breviflora Griseb. 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ex Griseb. 本氏针茅 Stipa capillata Linn. 老芒麦 Elymus sibiricus L. 戈壁针茅 Stipa gobica Roshev. 中间偃麦草 Elytrigia intermedia (Host) Nevski

    39、 大针茅 Stipa grandis P. A. Smirn. 冠芒草 Enneapogon borealis (Griseb.) Honda 贝加尔针茅 Stipa baicalensis Roshev. DB15/T 23782021 16 表F.1 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续) 画眉草 Eragrostis pilosa(L.) P. Beauv. 克氏针茅 Stipa krylovii Roshev. 线叶菊 Filifolium sibiricum(L.) Kitam. 石生针茅 Stipa tianschanica Roshev.var.klemenzii (Roshev.) Norl

    40、. 阿尔泰狗娃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 唐松草属 Thalictrum L. 女蒿 Hippolytia trifida (Turcz.) Poljark. 野豌豆属 Vicia L. DB15/T 23782021 17 参考文献 1 GB 51289 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设计标准 2 GB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3 DZ/T 0312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4 DZ/T 0320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5 SL 20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 6 TD/T 1012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7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标准(试行)2013 8I 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2021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 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2056 号


    注意事项

    本文(DB15 T 2378-2021 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