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200 CCS A90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320.32021 国境口岸核生化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第3部分:生物战剂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uclear,biolog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monitor and emergency disposal at border port Part 3 :Biological Warfare Agent 2021-08-20发布 2021-09-2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320.3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2、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15/T 2320国境口岸核生化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第3部分:生物战剂。DB15/T 2320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核与辐射; 第 3 部分:生物战剂; 第 4 部分:化学毒剂。 本文件由呼和浩特海关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海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满洲里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文秀、李树峰、李震坤、杨常青、王莉娜、云托娅、范晶、靳木子、高艳菲、 许多、孙利东、苏丹。 DB15/T 2320.32021 1 国境口岸核生化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第
3、3部分:生物战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境口岸核生化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中应对生物战战剂工作的建设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国境口岸核生化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中应对生物战剂工作的建设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监测对象和范围 4.1 入出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件、邮包等; 4.2 国境口岸区域。 5 装备配置 5.1 口岸现场监测、检测装备配置 口岸现场监测、检测装备配置如下: 在入境旅客通道工作现场配备生物有害因子快速检测试剂或生物战剂侦检箱; 在入境邮件、快件查验现场、国际货物储运场地、入境交通工
4、具(汽车、火车、集装箱)工 作现场配备完善的生物战剂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和相关处理设备。数量按照各口岸具体情 况配置。主要包括: 采样设备:生物有害因子采样设备包括生物气溶胶、病媒生物临床样品等采样设备。采 样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生物安全转运设备:生物安全转运箱; 检测设备:包括免疫法、分子生物学、化学发光等方法的快速检测设备; 消杀灭药品、器械:消毒药品(消毒片、漂白粉)、消毒喷雾器(常量、超低量)、除 虫药品; 其他适合口岸特点的各类卫生处理的器械设备和用品; 警戒隔离带、警戒标志、隔离墩等; 装备能够应付生物涉恐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讯设备和交通设备,并确保设备的 性能状态良好
5、; 上述现场均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三级视频监控网络中心。 DB15/T 2320.32021 2 5.2 口岸现场人员防护装备配置 配有适当数量的个人防护装备,设有个人防护用品专用储藏区,配备必要的储藏柜。掌握A、B、C 级防护的穿戴方法,并了解不同工作场合应采取何种防护级别。 A级、B级和C级防护要遵照科学的穿脱程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3 各生物战剂监测、检测设备应具有技术功能要求和操作规程 生物战剂监测、检测设备的配置应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的原则。相关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应的技 术要求规范。 6 应急处置 6.1 口岸检疫部门现场处置 6.1.1 建立明确的针对生物战剂应急处置的
6、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确定各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口岸核 生化相关记录单详见附录C。 6.1.2 建立本口岸生物战剂处置应急预案,程序上包括情况报告、风险评估、现场处置、实验室支持、 生物战剂转运、事后跟踪等。 6.1.3 建立细化的操作规程。 6.2 与相关部门建立处置联系及进行的处置活动 6.2.1 口岸运营者应急防控文件中,将口岸生物战剂突发事件的防控纳入其中,并明确责任。 6.2.2 建立与当地政府反恐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发生生物战剂突发事件是可立即启动地方支援,;确定 各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确定移交程序。 6.2.3 建立与当地卫生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发生生物战剂突发事件是可立即启动地方支援;确
7、定各负 责人及联系方式;确定移交程序。 DB15/T 2320.32021 3 附录A (规范性) 现场监测与排查人员防护 A.1 防护原则 物理防护根据不同的工作环节、工作场合,采取不同的个人防护。A级防护适用于发生可疑生物涉 恐袭击事件应急处置需进入污染区的处置人员。B级防护适用于发生可疑生物涉恐袭击事件应急处置需 进入半污染区的处置人员。C级防护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涉恐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清 洁区的处置人员。 A.2 三级防护内容 A级防护: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着气密式防护服、穿防护靴、戴防护手套。 B级防护: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口罩或半面
8、罩呼吸器(离 开污染区后更换),戴乳胶手套、穿鞋套或防护靴。实施现场处置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C级防护: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四小时更换一次),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每次实施防 治处理结束离开现场前,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 A.3 A级防护标准防护器材的穿脱顺序 A.3.1 穿戴A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 A.3.1.1 确信防护服已经目测和空气压力测试无任何问题。 A.3.1.2 取出所有可能影响或损坏服装的物品,并脱去鞋子。 A.3.1.3 将裤腿套在袜子里。 A.3.1.4 准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步骤如下: 检查气瓶压力,打开气瓶阀,观察压力表,压力低于2
9、00巴时不要使用; 关闭气瓶阀,缓慢移动供气阀上的黄色按钮放气,观察压力表读数在5060巴时报警笛是否 会响起; 将气瓶阀向下背在身上,拉进腰带和肩带,打开气瓶阀2圈以上。 A.3.1.5 坐好,将双腿伸入服装内,穿防护靴,站起并系上防护服内腰带,内置腰带可调节服装合身 状态。 A.3.1.6 将面罩戴在头上,拉紧头带,然后用手掌堵住面罩进气口吸气,检查面罩是否带好。将供气 阀安装到面罩上,听到咔塔声音即可使用。 A.3.1.7 将手臂伸入袖子里面,将头套在防护服里面,拉紧拉链,然后用门襟盖好,同时,助理协助 人员帮助检查拉链是否完全盖好,供气管是否牢固,服装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A.3.
10、2 脱除A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 DB15/T 2320.32021 4 首先到洗消点对穿戴的防护器材进行洗消,洗消后依次脱掉防护靴、防护手套、气密式防护服及正 压式空气呼吸器。 A.4 B级防护标准防护器材的穿脱顺序 A.4.1 穿戴B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 首先戴呼吸防护用具(防护口罩或半面罩呼吸器),然后戴防护目镜,带第一层防护手套,穿一次 性防护服,使第一层手套包在防护服袖口内,穿防护靴或靴套,最后带上第二层防护手套。 A.4.2 脱除B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 首先将戴着手套的手在消毒液中浸泡,脱下防护靴或靴套,接着脱去外层手套,脱下一次性防护服, 然后脱去防护目镜、呼吸防护用具,最后脱掉内层防护
11、手套。脱去的鞋罩、防护服、手套等放入双层塑 料袋内密封,移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眼镜用消毒液擦拭。如现场有条件,应将相关物品置于 消毒液中浸泡处理。 DB15/T 2320.32021 5 附录B (规范性) 生物有害因子样品的采集 B.1 空气采样 用空气取样器在气溶胶释放中心或下风向附近数处分别采样,采样量以10 L50 L 为宜。在没有 空气采样器时,可采用培养皿进行空气采样。选用琼脂平板培养基,在25 m2 的面积,按正方形对角线 的中央放一个,四角各放一个。放好后,同时打开平皿盖,扣放于平皿地旁并暴露5 min10 min,盖 好,送检。 B.2 固体采样 取疑似污染的固体2
12、g,对泥土可采取其表面约5 g10 g,装入小瓶或塑料带内直接送检。表面采 样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物体表面取样,然后将棉签装在盛有3 mL5 mL无菌肉汤培养基或生理盐水 的有螺旋盖试管或其他容器内送检。 B.3 液体采样 取疑似污染的液体0.1 mL,饮用水采集量为水样1000 mL,不流动的暴露水源取表面水500 mL1000 mL,用清洁的玻璃器皿、聚乙烯或聚氟乙烯等容器盛装,不应使用金属或陶土器皿,不宜添加防腐剂或 抗凝剂。 B.4 可疑信件或邮件的采样 包装完整且未溢出的信函、包裹,应持金属镊将信函装入大小合适的采样袋,封袋口后再反向装入 大一号采样袋并封口。包装破损且有溢出少量粉
13、末的信函,应用湿棉拭子粘取,装入采样瓶;包装破损 且有溢出粉末数量较多时,应用采样勺适量采取,装入采样瓶。 B.5 临床样品 取疑似病人或病畜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或脏器组织等。一般情况下,呕吐物取10 mL, 血液取5 mL10 mL,尿液取100 mL ,痰液取3 mL5 mL,粪便取3 g5 g,组织样本取100 g。 DB15/T 2320.32021 6 附录C (资料性) 口岸核生化事件相关记录单 C.1 国境口岸核生化涉恐事件 上报单位:时间: 地点: 事件分级:可能原因: 污染范围:估计暴露人数: 病例人数:死亡人数: 有害因子名称及状态: 已采取的措施: 事件描述: 施放方式:活度或浓度: 报告人:报告单位: 报告日期:联系电话: C.2 旅检现场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调查表 姓名:性别: 出生日期:国家/地区: 航班号:入境日期: 护照号码:联系电话: 在中国境内联系地址: 报警因子类型: DB15/T 2320.32021 7 检测剂量(或浓度、数量): 分析结果: 排查结果: 如有以下情况,请在内打“” 核生化污染源接触史 放射性诊断或治疗、烤瓷牙或心脏起搏器 相机镜头、指南针等生活用品 经许可的监控化学品意外泄露 经许可的微生物菌株或毒素样品 其他情况: 调查人员 :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