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1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2562021 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综合改良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salinized farmland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2021-07-23发布 2021-08-23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256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自治区农业标
2、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草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蒙草土 壤修复与盐碱地改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福英、高鸿永、贺勇、姚荣江,王相平、付小梅、李焕春、周裕森、王进、 白寅祯。 DB15/T 22562021 1 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综合改良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的水利、化学、物理、生物、农艺主要改良措施和集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其他类似地区的盐碱化耕地改良。 2 规范性引用
3、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 23349 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HG/T 5333 腐殖酸微量元素肥料 NY/T 525 有机肥料 SL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SL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TD/T
4、1043.1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TD/T 1043.2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盐碱地 saline-alkali soil 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盐分和碱分,对作物正常生长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土壤。从广义上讲,盐碱地 是盐土、碱土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 3.2 土壤含盐量 soil salt content 土壤中所有可溶性盐分的总量,通常以每百克干土中含有可溶性盐的克数表示。 3.3 DB15/T 22562021 2 轻度盐碱地 slight alkaline land 土壤耕作层土
5、壤盐分含量在0.1 %0.3 %的盐碱地。 3.4 中度盐碱地median alkaline land 土壤耕作层土壤盐分含量在0.3 %0.6 %的盐碱地。 3.5 重度盐碱地 severe alkaline land 土壤耕作层土壤盐分含量在0.6 %以上的盐碱地。 3.6 土壤碱化度 soil alkalinity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3.7 碱化土壤 alkalized soil 土壤胶体吸附较多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大于等于30 %,pH在9.0以上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 3.8 苏打盐化土 sodic salinized soil 土壤中易溶性盐分以Na
6、2CO3和NaHCO3为主 ,且1(CO3-2+HCO3 -)/(Cl- +SO4-2)4的盐渍土。 3.9 临界地下水位 critical groundwater level 不致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3.10 脱硫石膏 desulfurized gypsum 又称排烟脱硫石膏,是通过石灰石/石灰/熟石灰对含硫烟气净化处理产生的以二水硫酸钙(CaSO4 2H2O)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副产品。 3.11 微生物菌剂 microbial inoculum 经工业化加工扩繁,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活菌制剂。 3.12 DB15/T 22562021 3 有机酸类改良剂 organic a
7、cid improver 能够与土壤中的各种阳离子结合,中和土壤碱度降低土壤pH值并提高硫酸钙、碳酸钙溶解度的腐殖 酸类和高分子有机酸类物质。 3.13 明沟洗盐open ditch salt washing 在土壤表层盐分浓度最高时进行大水漫溉,使表层的可溶性盐分充分溶解,然后将含盐水通过尾排 下渗侧渗最后进入排水沟排出,以达到降低耕作层和表层土壤的盐分含量的一种技术措施。 3.14 暗管排盐 drained salt by subsurface pipe 在盐碱化耕地地表下适当深度埋设可直接收集土壤余水的吸水水管和输水水管,构成地下排水、排 盐的管网系统,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至承泄容纳区,
8、从而达到降低耕地土壤盐分含量的技术措施。 4 生物改良 4.1 种植耐盐植物 4.1.1 中轻度盐碱地 宜种植耐盐碱作物配合有机物料进行改良。对于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的盐碱地,以种植耐盐碱的 向日葵、甜菜、高粱等作物和饲用油菜、饲用大麦、苜蓿、披碱草等饲草为主;对于以交换性钠为主的 碱化土壤或碳酸盐为主的苏打盐化土,以耐碱的饲用燕麦和饲用高粱为主。不同盐渍化土壤的适宜作物 饲草品种按照附录A。同时配套增施生物有机肥、秸秆等有机物料并深翻20 cm30 cm,用量按照附录B。 4.1.2 重度盐碱地 宜种植耐盐碱饲草配合增施有机物料进行改良。对于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的盐碱地,以种植耐盐 碱的盐角
9、草、苏丹草等牧草和籽粒苋、田菁等绿肥为主;对于以交换性钠为主的碱化土壤或碳酸盐为主 的苏打盐化土,以种植耐盐碱的盐角草、碱蓬、稷子、碱茅、芨芨草等牧草和草木樨、饲料油菜、油莎 草等绿肥为主;地下水位高的以种植芦苇、马蔺等盐生植物为主。在针对性植物选择的同时应配套增施 生物菌剂、有机肥、秸秆等有机物料并深翻20 cm30 cm。有机物料用量按照附录B。 4.2 微生物菌剂应用 4.2.1 适用范围 微生物菌剂主要适宜于中轻度盐碱地,质量符合GB20287要求。 4.2.2 用量 按照GB 20287规定的有效活菌数质量的粉剂用量执行。作底肥时,用量60 kg/hm280 kg/hm2;作 追肥时
10、,用量15 kg/hm230 kg/hm2。作种肥时按照每千克种子20 g30 g菌剂比例拌种。液体制剂和 颗粒制剂以及有效活菌数未达GB 20287标准制剂的用量应参照此用量进行增减折算。 DB15/T 22562021 4 4.2.3 施用方法 作底肥时,均匀撒施地表,旋耕使之与土拌合均匀施入耕层;作追肥时,施洒地表,中耕入土;做 种肥时,在播种前进行拌种,阴干后及时播种。 为便于菌剂施洒均匀,在菌剂施用时可用纯净水稍做稀释。适当加入磷肥及铁、锰、硼等微量元素, 增加菌剂效果。 微生物菌肥在储存、施用过程中,不应与各种抗生素类药物和含硫的化肥接触,不能受到阳光直射。 5 化学改良 5.1
11、脱硫石膏改良 5.1.1 施用量 不同程度碱化土壤脱硫石膏施用量按照附录C.1。不同程度苏打盐化土壤脱硫石膏施用量参照附录 C.2。 5.1.2 施用方式 秋收后将脱硫石膏均匀撒施于地表,采用旋耕机施入耕作层。 5.1.3 灌水排盐 在脱硫石膏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及时灌溉,适当增加灌水次数,以利于石膏溶解及钙离子与土壤胶体 钠离子置换,并将置换出的钠盐排出,排盐要求参照第6章。 5.2 有机酸类改良剂改良 5.2.1 用量 不同盐渍化土壤中有机酸类改良剂施用量按照附录B。 5.2.2 施用方法 5.2.2.1 液体类有机酸使用 将有机酸类改良剂均匀喷洒于地表,少量浇水使其渗入到农作物根系分布层。
12、5.2.2.2 固体类有机酸使用 将有机酸类改良剂均匀撒施到地表,翻入耕作层,使之与耕层土壤混合均匀。适时灌水,利于其发 挥作用。 5.2.3 施用时间 春夏秋季均可,以秋季为宜。 5.3 脱硫石膏和有机酸类改良剂质量要求 5.3.1 脱硫石膏质量达到二水硫酸钙(CaSO 42H2O)含量达到80 %以上,有机酸类改良剂质量符合 HG/T5333要求。 DB15/T 22562021 5 5.3.2 脱硫石膏和有机酸类改良剂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 GB/T23349和 NY 525中限值。 6 水利改良 6.1 明沟洗盐 6.1.1 基本要求 6.1.1.1 排盐应在保证灌溉和排水系统
13、健全的前提下进行,灌水定额要大于改良田块耕作层田间持水 量,灌水定额应大于1200 m/hm 2 。 6.1.1.2 排灌设施建设按照GB 50288和 SL4执行。 6.1.1.3 明沟排盐田面应平整,田埂完整,畦田大小满足覆水均匀的要求。田面横向应水平,纵向坡 度均匀且不大于0.1 %。承纳排水的沟渠深度应大于1.5 m且与总排干连通。 6.1.2 事宜时间 宜在4至5月土壤表层盐分浓度最高时进行,也可结合秋灌进行。 6.1.3 事宜区域 适用于灌排条件较好,系统完整、通畅、渠沟路田结构合理,有承泄区,土地资源比较充足的区域。 6.2 暗管排盐 6.2.1 基本要求 6.2.1.1 暗管排
14、盐优先选择在中重度或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 6.2.1.2 设计、施工及管理按照 GB 50288、SL 4和TD/T1043.1、TD/T1043.2的要求执行。 6.2.1.3 暗管排盐地面应平整,畦田大小满足灌水效率和均匀度要求,灌水量应保证将盐分淋洗到暗 管中,一般应灌水23次,每次间隔10 d15 d。 6.2.2 施工时间 在一年内除寒冬季冻土层深厚时不宜进行施工,其他时间均可施工。但春季地面返潮时地面泥泞不 宜进行;下雨时不宜施工,防止开挖的埋管沟坍塌;入冬后施工时,不应将冻土块回填入覆管沟内。 推荐排盐暗管埋覆施工采用专用覆管机械。 6.3 防止返盐 6.3.1 节水灌溉 当盐
15、碱化耕地土壤含盐量稳定降低到0.3 %以下,pH值降低至8.0以下时,应适时将灌溉形式由漫灌 洗盐改为节水灌溉,以防止返盐。 6.3.2 灌溉方式 DB15/T 22562021 6 节水灌溉形式可采用膜下滴灌、沟灌和畦灌均可,可根据种植方式、植物特点、株行距、不同需水 特点等因素选择不同方式。 6.3.3 灌溉设施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灌水定额等参照SL 207、SL 236、GB/T50485执行。 7 农艺改良 7.1 施用腐熟有机肥 有机肥应坚持每年连续施用,不同盐渍化土壤有机肥施用量见附录B。采用深耕深翻,施用深度20 cm30 cm。 7.2 秸秆还田 7.2.1 把秸秆
16、粉碎深翻地下,还田量在6 t/hm 2 以上,深翻深度30 cm以上,隔12年还田一次。 7.2.2 秸秆还田时施入适量秸秆腐熟剂。 7.3 绿肥改良 7.3.1 绿肥植物种选择 优先选择耐盐碱的豆科植物做绿肥栽培。可参考选择品种有沙打旺、草木樨、田箐、紫花苜蓿、毛 叶苕子、箭筈豌豆等。 7.3.2 翻压与刈割 宜在绿肥植物生物产量最高和能够为土壤增加最多营养物质时进行翻压。翻压时应将地上部茎叶切 短,将全部生物质翻入地下,不外漏地表。翻压深度20 cm30 cm。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绿肥植物也可以 翌年翻压,当年秋季可以对绿肥植物的地上部分进行刈割。 7.4 施用有机酸类肥料 7.4.1 不同盐
17、渍化土壤有机酸类肥料施用量参考附录B。 7.4.2 肥料质量应符合GB/T23349和 NY525要求。有机酸类肥料pH值应不大于7,不含有抗生素及对 土壤环境不利的物质。 7.5 耕作改良 盐碱地耕作主要以深松、深耕、中耕为主。深松、深耕一般12年进行一次,深度30 cm40 cm。 配合进行田面平整,在夏秋作物收获后,尽早进行深松、深耕。中耕每年可进行23次。 7.6 刮除盐斑 适于pH大于8.5,全盐量大于0.6 %且地表有盐斑的重度盐碱地。将土壤表层3 cm5 cm的盐土(盐 斑处表土)刮起集堆,运出田外。作业时间在春播前且地面干燥、地表盐斑明显的返盐期进行。 7.7 掺沙改黏 DB1
18、5/T 22562021 7 适宜土壤质地黏重、通气透水性能差、距离沙源较近的盐碱地。 掺沙量45 m/hm275 m /hm2,偏黏重、通气性差的土壤掺沙量应相应增多。 在种植作物之前,将沙土均匀铺撒于需改良田块,然后进行旋耕翻耕,使之与耕层土壤均匀混合。 8 综合治理 8.1 治理原则 8.1.1 连片治理 按照盐碱地治理范围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治理,整体渐次推进,摒弃孤立田块、零星分散的治理方 式。 8.1.2 因地制宜 针对地区灌溉条件、灌溉用水水源和水质、排水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位、地方经济条件,各地 农艺习惯措施差异,综合考虑相关因子后制定当地盐碱地改良目标和实施方案。 8.1.3
19、 因型治理 针对地区盐碱地的碱化度、全盐量以及盐分类型,制定当地盐碱地改良方案。 8.2 技术集成 不同碱化度的盐碱地集成技术优选参照附录D.1;不同盐化程度的盐碱地集成技术组合集成运用技 术优选按照附录D.2。 8.3 跟踪监测 8.3.1 土壤理化性状监测 采取综合或单项盐碱化耕地改良措施后,应对改良效果跟踪监测,主要监测土壤pH、全盐量和Na+、 Mg2+、Ca2+、CO32-、HCO3 -、Cl-、SO42-含量动态及土壤质地、容重、土壤通气透水性、土壤有机质、 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 8.3.2 水利设施运行监测 重点关注排水明沟、暗管是否淤堵,能否通畅将灌溉余水和土壤中余水排入承泄区
20、;治理区地下水 位动态不高于土壤盐渍化临界水位,且不低于2.5 m。 8.4 后期维护 造成盐碱危害的各因子出现反弹的,应及时采用针对性改良措施。农艺改良、增施有机物料、灌排 配套的水利措施应坚持连年使用,巩固改良成果。改良后的耕地不应弃耕撂荒,应坚持连年使用,否则 易返盐。 DB15/T 22562021 8 附录A (规范性) 适宜河套灌区的部分耐盐碱植物及其耐盐碱阈值 适宜河套灌区的部分耐盐碱植物及其耐盐碱阈值如表A.1所示。 表A.1 适宜河套灌区的部分耐盐碱植物及其耐盐碱阈值 耐盐碱植物 土壤含盐量(%) 备注 耐盐碱作物 土壤含盐量(%) 备注 盐角草 1.52 耐盐为主 向日葵
21、0.750.8 耐盐耐碱 碱蓬 11.5 耐盐耐碱 水稻 0.550.75 耐盐为主 田菁 11.2 耐盐耐碱 甜菜 0.50.7 耐盐耐碱 稷子 0.91 耐盐耐碱 高粱 0.450.6 耐盐为主 高丹草 0.80.9 耐盐为主 马兰 0.50.6 耐盐为主 草木樨 0.60.8 耐盐为主 燕麦 0.450.55 耐碱为主 苜蓿 0.50.55 耐盐为主 芦苇 0.550.75 耐盐为主 黑麦草 0.450.55 耐盐为主 鸢尾 0.5-0.6 耐盐耐碱 DB15/T 22562021 9 附录B (规范性) 不同盐渍化土壤有机物料施用量 不同盐渍化土壤有机物料施用量如表B.1所示。 表B.
22、1 不同盐渍化土壤有机物料施用量 盐渍化程度 pH值 有机肥(m /hm 2 ) 腐植酸(t/hm 2 ) 黄腐酸等有机酸 类(kg/hm 2 ) 糠醛渣等工业有 机物(t/hm 2 ) 重度(全盐 量0.6%) 88.5 3045 36 4575 7.59 8.59.0 4570 69 75120 912 9.0 70 9 120 12 中轻度 (全盐量 0.3 0.6%) 88.5 1530 1.53 3045 4.56 8.59.0 3045 34.5 4575 67.50 9.0 45 4.5 75 7.5 DB15/T 22562021 10 附录C (规范性) 脱硫石膏推荐量 碱化
23、土壤增施脱硫石膏推荐量如表C.1所示,苏打盐化土增施脱硫石膏推荐量如表C.2所示。 表C.1 碱化土壤增施脱硫石膏推荐量 碱化土层厚度 (cm) 交换性Na + (cmol/kg) 碱化度范围 (%) 石膏施用量 Kg/hm 2 20 1.5 1015 0 4837.5 2.0 1520 4830 9675 2.5 2025 9675 14520 3.0 2530 14520 19350 3.5 3035 19350 24180 30 1.5 1015 0 7260 2.0 1520 7260 14520 2.5 2025 14520 21765 3.0 2530 21765 29025 3.
24、5 3035 29025 36285 表C.2 苏打盐化土增施脱硫石膏推荐量 pH值 质地 78 8 8.5 8.59 910 10 砂壤 15002250 37507500 600012000 8250 15000 15000 中壤 22503750 750010500 1200018000 1500024000 24000 粘壤 37504500 1050014250 1800022500 2250033000 33000 DB15/T 22562021 11 附录D (规范性) 碱化土壤改良集成技术如表D.1所示,盐化土改良集成技术如表D.2所示。 表D.1 碱化土壤改良集成技术 盐渍化
25、 pH值 石膏 有机酸 微生物 耐盐 植物 有机肥 灌排配套 重度(全盐 量0.6%) 8.0 88.5 8.59.0 9.0 中度(全盐量 0.3 0.6%) 8.0 88.5 8.59.0 9.0 轻度(全盐量 0.1 0.3%) 8.0 8.08.5 8.59.0 9.0 表D.2 盐化土改良集成技术 盐渍化 制约因素 灌排配套 微生物 耐盐 植物 有机肥 深耕 晒地 石膏改良 全盐量0.6% 地下水位小于临界值 土壤黏重,通气性差 土壤有机质小于1.5% 全盐量0.3 0.6% 地下水位小于临界值 土壤黏重,通气性差 土壤有机质小于1.5% 全盐量0.1 0.3% 地下水位小于临界值 土壤黏重,通气性差 土壤有机质小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