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0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1192021 马铃薯彩色新品种“红美”优质栽培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quality and yield of potato colorful new veriety “Hongmei” 2021-03-25发布 2021-04-2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1192021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品质特征 . 1 4.1 植株性状 . 1 4.2 块茎性状
2、. 1 4.3 生育期 . 1 4.4 块茎产量 . 1 5 播前准备 . 1 5.1 土地选择 . 1 5.2 整地 . 2 5.3 种薯质量 . 2 5.4 种薯处理 . 2 5.4.1 催芽 . 2 5.4.2 切种 . 2 5.4.3 拌种 . 2 5.5 滴灌带选择 . 2 5.6 播种机 . 2 6 播种 . 2 6.1 适期播种 . 2 6.2 播种密度 . 2 6.3 沟施药剂 . 2 6.4 播种方式 . 2 7 田间管理 . 3 7.1 科学灌溉 . 3 7.2 中耕培土 . 3 8 施肥 . 3 9 病虫草害防治 . 3 10 杀秧 . 3 11 收获 . 3 附录A(资
3、料性) 灌溉追肥 . 4 DB15/T 2119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与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委员会(SAM/TC 4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中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阿荣 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娇、曹春梅、逯春杏、许飞、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王玉芬、 李娟、张立华、吴家瑗、张国英、孙峰。 DB15/T 21192021 1 马铃薯彩色新品种红美优质栽培技
4、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彩色新品种“红美”优质栽培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草害 防治、杀秧、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25417 马铃薯种植机 技术条件 GB/T 31753 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质特征 4.1 植株性状 植株繁茂,生长势
5、强。株型半直立,茎杆略带紫色,节结呈红紫色标记,叶色深绿,叶柄深紫色, 花冠白色,花粉量中等,雌蕊可育、有天然果。 4.2 块茎性状 结薯集中、薯块红皮红肉、长椭圆型、芽眼浅,平均单株结薯5.9个、平均单薯重96 g,薯块整齐 度高。 4.3 生育期 生育期75 d80 d,属中早熟品种。 4.4 块茎产量 一般2500 kg/667 m2以上。 5 播前准备 5.1 土地选择 DB15/T 21192021 2 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耕地。前茬为禾本科,豆类等非茄科作物,实施三年轮作种 植。 5.2 整地 撒施腐熟农家肥2000 kg/667 m23000 kg/667 m2或商
6、品有机肥200 kg/667 m2。深翻耕地,耕深 35 cm40 cm,随耕随耙。 5.3 种薯质量 应符合GB 18133中的规定。 5.4 种薯处理 5.4.1 催芽 播种前20 d出窖,置于8 18 散射光的室内,每3 d5 d翻动一次,当芽长0.2 cm0.4 cm 时即可切种。 5.4.2 切种 切刀用 75 %酒精或 0.5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min8 min消毒,切块大小 30 g50 g,保证每个 切块有12 个芽眼。 5.4.3 拌种 将切好后的薯块用生物菌剂(100 g/100 kg)拌种,拌种后阴干装网袋小垛摆放,通风、遮荫。 5.5 滴灌带选择 选择滴头出水量1.
7、3 L/h1.8 L/h,滴头距离为30 cm40 cm的滴灌带。 5.6 播种机 选择2行或4行马铃薯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起垄、铺滴灌带和覆膜等播种作业。播种机 技术条件应符合GB/T 25417中的规定。 6 播种 6.1 适期播种 10 m处地温稳定在8 以上时开始播种。 6.2 播种密度 种植3500株/667 m24200株/667 m2。 6.3 沟施药剂 播种时沟施药剂,选择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667 m220 g/667 m2+25 %嘧菌酯悬浮剂50 ml/667 m2进行垄沟喷施。 6.4 播种方式 DB15/T 21192021 3 高垄滴灌采用单
8、垄单行栽培模式,行距80 cm90 cm;膜下滴灌采用单垄双行栽培模式,大行距90 cm110 cm,小行距50 cm。 7 田间管理 7.1 科学灌溉 马铃薯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每隔5 d7 d滴灌1次,全生育期滴灌810次。 7.2 中耕培土 出苗率达到10 %20 %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厚度3 cm5 cm;苗高15 cm20 cm进行第二次中耕, 培土厚度5 cm8 cm。 8 施肥 基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2O5:K2O(12:19:16)40 kg/667 m260 kg/667 m2,有机生物菌 肥50 kg/667 m2。 追肥:结合第一次中耕培土亩追施硫酸钾型复合
9、肥20 kg/667 m2。滴灌追肥参照附录A执行。 9 病虫草害防治 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GB/T 31753描述的规定。 10 杀秧 收获前15 d停止浇水,进行杀秧。 11 收获 适时收获。收获深度30 cm35 cm。 DB15/T 21192021 4 附录A (资料性) 灌溉追肥 灌溉追肥见表A.1。 表A.1 灌溉追肥 生育时期 日期 灌溉追肥次数 追肥量 灌溉后田间持水量 苗期 6.56.25 1 高氮水溶型复合肥10 kg/667 m 2 。 60 %65 % 现蕾期-盛花期 6.257.25 3 第一次:高氮高钾水溶型复合肥 10 kg/667 m 2 +硝酸钙镁5 kg/667 m 2 ; 第二次:硝酸钙镁5 kg/667 m 2 +硝酸钾 10 kg/667 m 2 +200 g/667 m 2 微量元素水 溶性肥; 第三次:硝酸钾10 kg/667 m 2 +200 g/667 m 2 微量元素水溶性肥。 70 %80 % 块茎膨大期 7.258.15 2 第一次:硝酸钾5 kg/667 m 2 ; 第二次:硝酸钾5 kg/667 m 2 。 75 %85 % 淀粉积累期 8.158.30 1 0 60 %65 % 注: 灌溉时间、灌溉次数及灌水量应根据实际降水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