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1.020 CCS 15 P50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2131 2021 村庄规划 编制规程 Guideline for the village planning 2021-03-25 发布 2021-04-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131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4.1 规划定位 . 1 4.2 编制主体 . 1 4.3 规划期限 . 1 4.4 规划任务 . 2 4.5 村庄类型 . 2 5 规划程序 . 2 5.1
2、基础评价 . 2 5.2 规划方案编制 . 2 5.3 规划听证与论证 . 2 5.4 规划报批 . 3 5.5 规划公告 . 3 6 规划编制内容 . 3 6.1 分类指导 . 3 6.2 规划目标与定位确定 . 3 6.3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 . 3 6.4 道路交通规划 . 4 6.5 住房布局规划 . 4 6.6 产业发展规划 . 4 6.7 基础设施、绿化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5 6.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5 6.9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 . 5 6.10 规划措施制定 . 5 6.11 规划公众参与 . 6 7 成果要求 . 6 7.1 一般规定 . 6 7.2
3、 村庄规划文本 . 6 7.3 村庄规划说明 . 6 7.4 村庄规划表格 . 6 7.5 村庄规划图件 . 6 7.6 村庄规划数据库 . 7 7.7 其他材料 . 7 附录 A(资料性) 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分类表 . 8 附录 B(资料性) 村庄 规划调查样表 . 9 附录 C(规范性) 规划表格 . 13 DB15/T 2131 2021 II 附录 D(规范性) 村庄规划图件编制要求 . 15 DB15/T 2131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
4、提出。 本文件由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于艳华、赵佳斌、郝军、唐磊、陈改香、红格尔。 DB15/T 2131 2021 1 村庄规划编制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村庄规划的任务、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开发边界外,以一个或相邻、连片的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5、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50298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GB/T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标准 TD/T 101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土空间规划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3.2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 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等的法定依据。 3.3 公众参
6、与 public participation 公众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参加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为。 4 总则 4.1 规划定位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 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4.2 编制主体 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旗县( 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 协调,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农牧民全程参与。 4.3 规划期限 村庄规划的期限应与苏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致。 DB15/T 2131 2021 2 4.4 规划任务 落实上位规
7、划要求,在把握方向和坚守底线的前提下,立足村庄现实基础和发展形势,充分尊重农牧 民意愿,确定村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主要包括: a) 统筹村庄发展目标; b) 统筹生态保护修复; c) 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d) 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e) 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f) 统筹产业发展空间; g) 统筹农村牧区住房布局; h) 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 4.5 村庄类型 根据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需要,综合分析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将村庄分为集 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其他类。除本文件规定的类型外,各地可结合实际增 设不同的村庄类型。
8、5 规划程序 5.1 基础评价 5.1.1 确定规划基数和底图 采用大比例尺基础数据为底图,实现用地安排精细化,一般符合以下要求: a) 规划基础数据采用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并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现状农村牧区居民点内部 及周边进行补充调绘,细化认定村域范围内各类用地,获取准确的基础数据; b) 底图比例尺一般为 1:2000,可根据村庄行政辖区面积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底图比例尺; c) 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土地用途,并在规划基数转 换 中详细说明; d)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与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一致。 5.1.2 现状调查 村庄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
9、资料包括: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类基础 设施建设、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等资料,必要时可开展补充调查。基础资料收集的内 容和调查样表可参照附录 A和附录 B。 5.1.3 村庄发展现状分析 结合各项调查研究工作,系统分析村域人口、经济发展、资源条 件、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总 结归纳村庄特点,研究资源利用状况、农牧民需求、现存问题等主要方面,明确村庄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 务。 5.2 规划方案编制 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牧区发展条件的目标,结合分区引导管控,统筹安排村庄建设用地、 农牧用地和生态用地,明确村域开发保护格局;划定村庄建设边界,落
10、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 护红线,明确各类空间规模和管控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完善保障措施。 5.3 规划听证与论证 通过座谈会、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对规划成果征求意见和听证,并经专家论证。 DB15/T 2131 2021 3 5.4 规划报批 村庄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经村庄所在苏木乡镇 人民政府审查,报旗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5.5 规划公告 村庄规划成果批准后,应依法公开公告。 6 规划编制内容 6.1 分类指导 村庄规划内容分为必要性内容和扩展性内容。必要性内容是村庄规划应包含的内容,扩展性内容是结 合村庄实
11、际需求进行选择的内容,见表 1。对于紧邻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可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建 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 表 1 不同类型村庄规划的必要性内容和扩展性内容 规划内容 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合类 特色保护类 搬 迁撤并类 其他类 规划定位与目标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 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道路交通规划 住房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防灾减灾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绿地与景观规划 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保护 生态保护修复 人居环境整治 6.2 规划目标与定位确定 依据旗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类型,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 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
12、基础设施、传统风貌等因素,提出规划目标,并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规划 目标应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建 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模、公用设施用地规模、户均宅基地规模 等,应符合附录 C的规定。 6.3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 6.3.1 一般规定 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的,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调整结果依法落实到村庄规划 中。在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预留建设用地总量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 牧区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通过设置“留白”空间合理引导村庄建设,形成相对集
13、约高效的村庄建设布局。 DB15/T 2131 2021 4 6.3.2 建设空间布局 6.3.2.1 统筹建设用地安排 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规划村域建设用地总规模一般不应超过规划基期规模,各 类非农建设确需新增用地的,应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并落实建设用地拆旧与建新相挂钩政策。 6.3.2.2 主要建设用地占比 村庄规划主要建设用 地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例应符合占比规定,见表 2。 表 2 村庄规划主要建设用地比例 用地类别 占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例 % 居住用地 50 8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5 20 交通运输用地 5 15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2 6 6.3.3 农牧空间
14、布局 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统筹农用地安排,科学划定村庄农牧发展片区。细化落实上位规划和永久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任务,明确具体地块、面 积和质量,不得改变和占用上位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及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园地、林地、牧草地、 设施农用地等其他农牧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做出合理安排。 6.3.4 生态空间布局 结合村庄的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村庄生态空间。国家规定的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 能的用地类型,应纳入生态空间;其他具有生态功能,且符合当地农牧民保护意愿的地类,可纳 入生态空 间。生态空间中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
15、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区域,以及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不得任意改变用途;其他区域应限制开发利用。提出村庄湿 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古木的保护要求。 6.4 道路交通规划 6.4.1 对外交通规划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与过境公路、铁路等的连接道路,以及村庄集聚点之间的连接路,明确各类交通道 路的等级、走向和用地安排。 6.4.2 对内交通规划 对内交通是村庄内部的道路,根据交通现状和设施建设情况,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修建和改造措施, 实现村村通。对新建道路,应明确布局和用地安排。道路宽度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本着方便通行和适用的 原则进行设计,因村制宜,不宜过宽或过窄
16、。合理安排停车场用地及村内长途汽车站和公交车站站址。 6.5 住房布局规划 优化宅基地用地布局,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合理确定宅基地用地规模。考虑当地建筑文化特 色和居民生活习惯,对建筑风格、色彩提出建设指引,按照绿色、节能、适用、经济、美观的农房设计模 式,提出村庄住宅及庭院设计参考方案。风景名胜区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保护范围内的宅基地用 地规模和农房设计应当符合 GB/T 50298规定, 宅基地面积控制应符合当地规定的标准 。 6.6 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资源要素以及发展现实基础,充分发挥村庄区位与资源优势,统筹规 划村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提出
17、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确定村庄发展主导产业。 DB15/T 2131 2021 5 6.7 基础设施、绿化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与供热、环卫、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规划,绿化与景观规划,历史文化保护 和特色风貌规划应符合 GB/T 50445的相关规定。 6.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结合区位条件和发展定位,以人口为基础,结合相关行业发 展规划,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具体包括村委会、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广场、图书室、卫生室等, 具体配置要求参见表 3。 表 3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 类别 项目 中心村 其他村庄 行政管理 村委会 教育机构
18、 幼儿园、托儿所 小学 文化科技体育 文化活动室 体育场馆、广场 图书室 文物、纪念、其他类设施 医疗保健 卫生室 疗养设施 社会保障 养老服务站 注: 为应建的设施; 为有条件可建的设施。 6.9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 6.9.1 一般规定 依据规划目标和任务,确定空间格局失衡、资源利用低效、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的重点区域, 按照工程分布相对集中、整治类型相对综合、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综合效益相对较强的原则,确定国土综 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并对工程项目目标、建设内容、投资估算、预期效益等提出科学安排和 合理布置。 6.9.2 农用地整理 将现状零星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周边的
19、现状农用地、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形成新增耕地的土地, 纳入农用地整理范围,安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并提出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措施。 6.9.3 村域建设用地整理 按照 TD/T 1011规定,将不予保留的各类破旧、闲置、散乱、低效、废弃的建设用地规划为非建设用 地,合理确定规划用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集约规模利用。 6.9.4 村域人居环境整治 从农村牧区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人居环境整治安排,逐步提 升人居环境舒适度。 6.9.5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 针对水土流失、土 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 区
20、域,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损毁山体、矿山废弃地等地质环境治理区域,分别提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 方向和措施,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6.10 规划措施制定 应结合规划目标和村庄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措施要重点针对 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提出领导责 任、组织制度、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等具体要求。 DB15/T 2131 2021 6 6.11 规划公众参与 村庄规划编制 中,应就规划目标、重点内容、方案比选等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农牧民意见,并尽可能 协商一致,使规划体
21、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7 成果要求 7.1 一般规定 规划成果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表格、规划图件、规划数据库及其他资料。搬迁撤并类 村庄可仅制定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也可与本苏木乡镇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村庄共同编制规划。集聚 提升类、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应涵盖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 施配置、文化传承等内容,编制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特色保护类村庄在上述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空间品质规划设计等内容。牧区村庄可探索采用“两图两表一规则”的成果表达形式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包括村庄现状图、村庄规划图;村庄规划目标表、村庄国土空间 结构调整表;村庄国土
22、空间用途管制规则。 7.2 村庄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 总则:简述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任务和规划期限; b) 村庄概况:简述村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概况、经济社会概况、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现状、国土 利用现状以及村庄主要问题; c) 规划定位与目标:阐述规划定位,确定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d) 村域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阐述村域空间总格局、建设空间布局、农牧空间布局、生态空间 布局以及管控措施; e) 道路交通规划:确定对外和对内交通用地规模与布局; f) 住房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宅基地用地规模,优化宅 基地用地布局; g) 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村庄产业发展方向及
23、定位,合理确定农村 牧区 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h)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确定给排水、供电、通信、燃气、供热、环卫、防灾减灾等基础 设施建设标准、建设方式和具体设施的建设布点;确定村委会、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广场、图 书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布点; i) 绿地与景观规划; j) 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规划; k)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l) 保障措施与公众参与等。 7.3 村庄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 关于规划编制过程; b) 关于规划依据和基础数据; c) 关于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包括规划目标、国土空间布局、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
24、调控与安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 d) 关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e) 关于规划的协调论证和公众参与情况等。 7.4 村庄规划表格 规划表格成果应包括: a) 村庄规划目标表; b) 村庄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 c) 村庄三区三线面积统计表。 村庄规划表格应符合附录 C 的要求。 7.5 村庄规划图件 DB15/T 2131 2021 7 7.5.1 图件要求 采用 1:2000比例尺或精度更高的数据制作,统一采用 2000国家 大地坐标系,图件成果应符合附录 D的 要求。规划图件包括必备图件和可选图件。 7.5.2 必备图件 必备图件应包括: a) 村庄现状图; b) 村庄规划图; c)
25、村庄三区三线图; d) 村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 e) 村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图; f) 村庄交通规划图; g) 村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图; h) 中心村建设用地现状图; i) 中心村建设用地规划图。 7.5.3 可选图件 可选图件包括: a) 村庄区位图; b) 村庄空间总体布局图; c) 村庄建设空间布局图; d) 村庄农牧空间布局图; e) 村庄生态空间布局图; f) 村庄旅游布局图。 7.6 村庄规划数据库 规划数据库是规划成果数据的电子形式,包括符合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 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 7.7 其他材料 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过程中形成的工
26、作报告、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 录等。 DB15/T 2131 2021 8 附录 A (资料性) 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分类表 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资料可参照表 A.1调查收集。 表 A.1 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分类表 基础资料分类 主要内容 行政区划 行政建制与区划、村域辖区、毗邻地区等情况。 自然条件与资源 1.气候气象、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自然灾害等情况; 2.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自然保护地 等情况。 人口情况 1.历年总人口、总户数、常住人口数量、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密度等情况; 2.村域人口、流动人口、劳动力就业构成等情况。 经
27、济社会条件与生态环 境 1.村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历年村域生产总值、投入产出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产值、 人均收入等情况; 2.产业类型和结构,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3.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商业服务业、历史文物保护等,新农村新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内外交通运输现状、旅游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4.生态环境状况(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重要环境评估、 监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等。 历史文化 1.村庄发 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等; 2.村庄历史建(构)筑物、古树名木、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等; 3.宗祠祭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表演
28、艺术和手工技艺等文化要素。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国土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报告等; 2.户均耕地、宅基地等,土地流转经营情况,村庄建设用地的利用变化和权属调查等情况; 3.土地征收补偿情况、 土地承包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 和主要意愿等; 4.坡耕地调查评价资料、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历次非农建设用地清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 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及其他土地利用调查评价(估价)资料与图件; 5.地形图、上位规划资料与图件、已有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生态 保护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资料与图件; 6.涉及本村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建制镇规划、村镇
29、规划、开发区规划、工业小区规 划、农牧业区划、农牧业综合开发规划、江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风景区 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工 矿、交通、 水利、环保、旅游等专业部门的规划资料和发展战略、相关专业考察报告等; 7.农用地综合整治、废旧农村宅基地和工矿废弃地规模和布局、后备土地资源的调查等。 注: 村域数据情况可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DB15/T 2131 2021 9 附录 B (资料性) 村庄规划调查样表 表 B.1表 B.9为村庄规划提供了调查样表。 表 B.1 人口资料调查表 单位为人 年份 户数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城镇 人口 年
30、龄结构 0 6 岁 7 15 岁 16 64 岁 65 岁以上 本村 人口 外来 人口 其中 20 30 岁 注 1: 人口统计资料来源为村委会或村委会所在公安机关派出所。 注 2: 年龄结构的分类主要考虑劳动力状况和人口流动情况。 0 6岁为学龄前儿童,大多数与父母或祖辈居住,流动 性强; 7 15岁为学龄儿童,有固定的学业,一般为常住人口; 16 64岁为劳动力人口; 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 20 30岁为育龄人口。 表 B.2 自然条件状况调查表 村庄类型 主要地貌类型 主要农用地类型 主要自然灾害 水资源条件 有无矿产、能源等资源 *行政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注
31、1: 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平原等,最多可填 2 种。 注 2: 主要农用地类型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 注 3: 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洪涝灾、冻灾等。 注 4: 水资源条件填优、良好和一般。优是指水资源丰富,有可利用的地表水;良好主要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不 受限制,水资源可满足小型工业项目用水需求;其他为一般。 注 5: 有无矿产、能源等资源,如果有,则填写规划期内可以实现开采和利用的资源类型。 表 B.3 经济社会状况调查表 村庄 类型 产值情况 人均耕 地或人 均草地 面积 hm2/人 对永久 基本农 田的熟 悉程度 人均纯收 入 万元 /年 对现状 居住条 件是否 满意 农牧
32、民城 镇化 意愿 农牧民 对宅基 地流转 意愿 区 位 条 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用地 hm2 产值 万元 用地 hm2 产值 万元 用地 hm2 产值 万元 *行 政村 *自 然村 DB15/T 2131 2021 10 表 B.3 经济社会状况调查表 (续 ) 村庄 类型 产值情况 人均耕 地或人 均草地 面积 hm2/人 对永久 基本农 田的熟 悉程度 人均纯收 入 万元 /年 对现状 居住条 件是否 满意 农牧 民城 镇化 意愿 农牧民 对宅基 地流转 意愿 区 位 条 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用地 hm2 产值 万元 用地 hm2 产值 万元 用地 hm2 产值
33、 万元 *自 然村 *自 然村 *自 然村 注 1: 产值情况、人均纯收入可由村委会成员填写。 注 2: 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熟悉程度,对现状居住条件是否满意,农牧民城镇化意愿, 农牧民对宅基地流转意愿 可采 用抽样调查形式确定。 注 3: 人均耕地或人均草地面积填写要求:有耕地的村庄只填写人均耕地面积,无耕地的村庄填写人均草地面积。 注 4: 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熟悉程度分为熟悉、基本熟悉、不熟悉。熟悉指农牧民知道承包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并 且知道永久基本农田不得占用;基本熟悉是 指知道承包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但不知道永久基本农田的管制 制度;不熟悉是指不知道所承包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 注 5: 区
34、位条件主要指村庄距 1万人以上村庄或距苏木乡镇政府驻地的距离, 10 km以内为优, 10 km 50 km为良好, 50 km以上为一般。 表 B.4 基础设施状况调查表 单位为公顷 村庄类型 交通道路 用地 供水用地 供电、通讯 用地 医疗卫生 用地 文体娱乐 用地 殡葬用地 村委会 用地 其他基础设 施用地 *行政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注: 表中的各类用地面积仅统计村庄内部用地面积。 表 B.5 土地征收补偿案例调查表 征地案例 项目名称 所在位置 征收面积 hm2 征收后 用途 安置补偿标准 元 /hm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耕地流转 方式 价格 元 /hm2 方式
35、 价格 元 /hm2 案例 1 案例 2 案例 3 案例 4 注 1: 征地案例填写近 5年内的典型案例。 注 2: 所在位置填写至自然村一级。 注 3: 征收后用途分为商业、居住、工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注 4: 流转方式分为租赁、转让、入股和其他。 DB15/T 2131 2021 11 表 B.6 农牧产业及生态状况调查表 类型 主要粮食 作物 产量 kg/ hm2 主要畜禽 种类 出栏量 只 畜禽养殖主要用途 有无自然保 护地 有无生态环 境脆弱区 有无水源 保护地 *行政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注 1: 有耕地的村庄填写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产量,无耕地的村庄可
36、不填写。 注 2: 畜禽养殖主要用途填自用或经营。 表 B.7 新农村新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调查表 单位为公顷 类型 新增道路 用地 新增卫生 室用地 新增文化 室用地 新增村委 会用地 新增便民超市用地 新增广场 用地 新增其他 用地 因移民搬迁 减少用地 *行政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注: 表中的新增各类用地面积指 新增用地占用非建设用地 的面积。 表 B.8 产业用地调查需求表 单位为公顷 类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备注 现有用地 新增用地 现有用地 新增用地 现有用地 新增用地 *行政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自然村 注 1: 第一产业用地主要指
37、农畜产品加工业。 注 2: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项目生产。 注 3: 第三产业主要指商业旅游业等服务项目用地。 注 4: 主要调查各类产业的用地规模,备注填写主要产业用地类型。 DB15/T 2131 2021 12 表 B.9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表 单位为公顷 类型 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农用地整治潜力 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闲置 宅基 地 废弃 宅基 地 废弃 工矿 地 旧村 改造 面积 污染 及灾 毁用 地 耕地 耕地 利用 程度 近三 年土 地整 治项 目及 规模 规划 期间 土地 整治 项目 及规 模 其他 草地 盐碱 地 滩涂 *行 政村 *自 然村 *自 然村 注 1: 闲置宅基地指已建成
38、的宅基地闲置 2年以上的,或者农牧民有 2处以上宅基地不使用的。 注 2: 废弃宅基地指宅基地破旧无法继续使用的。 注 3: 废弃工矿地指废弃的工业、采矿用地或者无使用者的工矿用地。 注 4: 旧村改造面积指规划期内需要进行旧村改造或迁村并点的面积。 注 5: 耕地利用程度填高、较高和一般。高是指利于大型机械作业,耕地集中连片,地形平坦,农田配套齐全; 较高指地形平坦,农田配套齐全,但耕地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一般是指耕地分散,且地形起伏大, 缺乏农田配套设施。 DB15/T 2131 2021 13 附录 C (规范性) 规划表格 表 C.1表 C.3规定了村庄规划中规划表格内容。 表 C.1 村庄规划目标表 指标 规划基期年 规划近期目标年 规划远期目标年 规划基期与远期 变化量 属性 耕地保有量( hm2) 约束性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hm2) 约束性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hm2) 约束性 建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