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2 T 1084-202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技术指南.pdf

    • 资源ID:1522535       资源大小:857.3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2 T 1084-202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技术指南.pdf

    1、 ICS 13.060.10 CCS Z 50 12 天津市 地方标准 DB12/T 1084 202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ite demonstration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2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布 DB12/T 1084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2、本文件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震、李旭冉、尹彦勋、黄欣然、高锴、王秋莲、汪钰、司强、巩元帅、石原 旭、梅鹏蔚。 DB12/T 1084 2021 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 给出 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的总则以及站址的选择原则、选择条件、论证内容和 报告编制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辖区内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选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1892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915 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636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surface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对地表水样品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分析及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 来源: HJ 915-

    4、2017, 3.1 3.2 地表水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surface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现场部分,一般由站房、采配水、控制、检测、数据传输等全部或者数 个单元组成,简称水站。 来源: HJ 915-2017, 3.2 4 总则 水站宜依据监测目的在监测断面建设。监测断面确不具备建站条件的,可就近另外选址。所选站址 须开展点位论证,证明与监测断面水质代表性一致,无明显差异。站址的选择需要考虑水质的代表性、 站点的长期性、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维护的经济性和基本条件可行性。 5 站址 和采水口 选择 条件 站址选择

    5、条件 5.1 DB12/T 1084 2021 2 5.1.1 基本原则 5.1.1.1 水质代表性 根据监测目的和断面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水质代表性。 5.1.1.2 站点长期性 不受城市、农村、水利等建设的影响。具有比较稳定的水深和河流宽度,能够保证水站长期运行。 5.1.1.3 系统 安全性 水站周围环境条件安全、可靠。 5.1.1.4 运维 经济性 便于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5.1.2 基础保障要求 拟选站址需要具备基础建设所需的土地、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或清洁水等条件,应符合防洪 要求,便于水站日常运行和管理。 5.1.3 监测技术要求 拟选站址宜与监测断面一致。不具备建站条件需另

    6、外选址的,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与监测断面之间无支流,无排污口汇入; b) 与监测断面无水质类别差异,以保证断面属性、主要污染物不变; c) 与监测断面水质的相对偏差须满足 6.3监测结果评价要求; d) 优先选择常年水深比较稳定、能采集到代表性样品的位置。丰、枯水季节河道摆幅要小于 30m, 枯水期采水口水深不小于 0.5m,采水口最大流速一般低于 3m/s,便于采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 护,保证采水安全; e) 与采水口距离宜不超过 300m,枯水期时宜不超过 350m,具备铺设管线和管线保温设施的条件; f) 水站建设需具备网络通讯条件,满足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控传输要求。 采水口选择条件

    7、5.2 5.2.1 应保证采水设施安全和维护便利。 5.2.2 在不影响航道运行的前提下尽量靠近河道中泓。 5.2.3 一般设在冲刷岸,不能设在河流(湖库)的漫滩处,避开湍流和容易造成淤积的部位。 5.2.4 应有良好的水力交换,不能设在死水区、缓流区、回流区。 5.2.5 应设在水下 0.5m 1m 范围内,但需要注意防止底质淤泥对采水水质的影响。 6 论证内容 评估方式 6.1 在水站所选站址的取水点位置与监测断面开展人工比对监测。 监测 要求 6.2 6.2.1 方法 DB12/T 1084 2021 3 开展人工比对监测的样品采集 应 执行 HJ/T 91。 开展人工比对监测的实验室分

    8、析,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宜按 照 GB/T 11892, 总磷的实验 室分析方法 宜按照 GB/T 11893, 氨氮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宜按照 HJ 535, 总氮的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宜按照 HJ 636。 6.2.2 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及其他需要的拟选监测指标。 6.2.3 频次 连续 5天,每天 1次,整体监测周期需要避开降雨后、清淤前等可能存在潜在干扰的时段。 结果评价 6.3 监测断面为优良水体时,选址位置与监测断面无水质类别差异即可,监测断面为非优良水体时,选 址位置与监测断面的断面属性、主要污染物要一致,监测指标浓度的单次相对偏差( RD)小于等于 20%

    9、, 监测周期平均相对偏差( RD)小于等于 15%。相对偏差( RD)按公式( 1)进行计算。 = 采水口 监测断面 监测断面 100% (1) 式中: 采水口 表示水站采水口选址位置指标 i 测定的平均值。 监测断面 表示 监测断面 指标 i 测定的平均值。 7 报告编制 内容参见附录 A。 DB12/T 1084 2021 4 附录 A (资料性)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报告 A.1 水站位置基本情况 经过详细的现场勘察和论证,水站拟选站址基本信息及监测断面位置基础信息见表 A.1。 表 A.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位置基础信息表 项目 说明 断面名称 断面属性 站址 地理位置 地址:

    10、 东经: 北纬: 说明(照片另附) 水文情况 河流流速、流量 平均流量: 流速: 最小流量: 流速: 最大流量: 流速: 水位 平均水位: 最高水位: 最低水位: 100年一遇水位: 水位落差: 气温 年平均温度: 年低温度: 年高温度: 冻土层 冻土层最大深度: 基础条件 交通情况 通讯条件 电力条件 清水情况 土建基础 排水条件 采水口情况 代表性情况 取水处水深 平均水深: 低水深: 高水深: 距离 水平距离: 垂直距离: 坡度 采水方案 DB12/T 108 4 2021 5 A.2 水质比对结果 水站监测指标比对监测数据、相对偏差计算结果及论证结论,具体见表 A.2。 表 A.2 地

    11、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采水口与要求建站的原位置水质比对结果 水站名称 水站站址经纬度 经度 纬度 监测断面经纬度 经度 纬度 测定日期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比对监测数据( mg/L) 次数 监测断面 水站站址 相对偏差( %) 水质 类别 高锰酸盐 指数 氨氮 总磷 总氮 水质 类别 高锰酸盐 指数 氨氮 总磷 总氮 高锰酸盐 指数 氨氮 总磷 总氮 1 2 3 4 5 平均 论证结论: DB12/T 108 4 2021 6 A.3 周边污染源调查信息 周边污染源调查范围为站址上下游各 2km范围内河段的入河排污口和汇入支流,入河支流的调查信息主要包括入河支流名称、支流所在行政区、入 河口经纬度

    12、、与站址关系、与站址距离、汇入方式、流量及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入河排污口的信息主要包括入河排污口名称、所在行政区、 入河口经纬度、责任主体信息、排放方式、排污口类型、与站址关系、与站址距离、入河方式、排入水体名称、水质目标、污水来源、排水总量及污染 现状(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具体见表 A.3、表 A.4。 表 A.3 入河支流基本信息调查表 入河支流名 称 支流所在行政 区 入河口经 纬度 与站址关系 与站址距离 ( m) 汇入方式 流量 (m3/s) 高锰酸盐指数 (mg/L) 氨氮 (mg/L) 总磷 (mg/L) 总氮 (mg/L) 备注 经度 纬度 表 A.4 入河排口基本信

    13、息调查表 入河排 污口名 称 所在 行政区 入河口经纬度 责任主体 排放 方式 排污口 类型 与站址 关系 与站址 距离( m) 入河方 式 排入水 体名称 水质目 标 污水来 源 排水总 量 (m3) 高锰酸 盐指数 (mg/L) 氨氮 (mg/L) 总磷 (mg/L) 总氮 (mg/L) 备注 经度 纬度 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 式 注 1: “汇入方式”是指支流汇入方式为闸控或自然汇入。 注 2: “与水站站址关系”是指排口位置在水站上游、下游或一致。 注 3: “入河方式”填写相应数字: l-管道, 2-沟, 3-渠, 4-其他,对于填写“其他”的还需用文字注明具体排放方式。 注 4: “责任主体名称”按照入河(湖、库)排污口排查整治技术指南(试行)中规定的方法填写。 注 5: “排放方式”是指排污口连续 或间歇排放。 “排污口类型”填写相应数字: 1-企事业单位排污口, 2-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 3-城市雨洪排口, 4-农田退水排口, 5-其他排口。 DB12/T 1084 2021 7


    注意事项

    本文(DB12 T 1084-202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论证技术指南.pdf)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