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 号:DB11/T 5812021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traffic engineering 2021-06-28发布 2021-10-01实施 联 合 发 布 DB11/T 581-2021 1 北京市地方标 准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traffic engineering 编 号:DB11/T 581-2021 主
2、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1年10月01日 2021北京 DB11/T 581-2021 2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5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 通知(京质监发201522号)的要求。本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国 内外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防水技术的实际工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对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DB11/ 581-2008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结构防水工程;5 防水 工程施工工艺;6 地下防水
3、工程细部构造设计与施工;7 盾构法隧道防水施工工艺;8 注 浆防水。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对术语进行了删改; 2 对防水设防及防水质量等级的验收指标进行了调整; 3 对现有防水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完善和优化; 4 增加注浆防水技术内容并单独成章; 5 改进部分细部节点的构造做法; 6 删除膨润土防水毯等北京轨道交通施工中不再采用的防水技术; 7 附录指标及检验,依据最新现行规范进行核查调整。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 内容的解释。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4、建议,请寄至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北京 市西城区广莲路1号,北京建工大厦A座9层907室;邮编:100055;电话:010- 63965212;电子邮箱:)。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 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DB11/T 581-2021 3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熟市三恒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百耐尔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交科院检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建明 杜 博 谢校亭 董
5、 玲 李 军 许 宁 周一萌 刘国庆 李小溪 胡希宝 王玉芬 杜 昕 王辰悦 牛晓凯 杨发兵 周吉龙 许玥涛 温仲慧 李洪涛 邹培刚 张 晗 周明权 杨建国 潘宏宇 胡少斌 宋晓可 马 宁 王 锐 高 洁 王立达 宋 列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王 甦 马 昕 程 峰 孙成珩 周文琴 檀春丽 王利民 DB11/T 581-2021 4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3.1 设 计 . 3 3.2 施 工 . 4 3.3 质量验收 . 5 4 结构防水工程 . 7 4.1 明挖法结构 . 7 4.2 矿山法结构 . 8 4.3 盾构法隧道 . 8 4.4 高架结
6、构 . 8 5 防水工程施工 . 10 5.1 防水混凝土 . 10 5.2 水泥砂浆防水层 . 16 5.3 卷材防水层 . 17 5.4 涂料防水层 . 20 5.5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 . 22 6 细部构造 . 25 6.1 变形缝 . 25 6.2 施工缝 . 29 6.3 后浇带 . 34 6.4 穿墙管 . 36 6.5 桩头和立柱 . 37 6.6 连接接口 . 40 6.7 埋设件与预留槽 . 43 7 盾构法隧道防水施工 . 44 7.1 管片结构防水 . 44 7.2 管片接缝防水 . 45 7.3 螺栓孔和注浆孔防水 . 48 8 注浆防水 . 50 8.1 一般规定 .
7、 50 8.2 设计 . 50 8.3 材料 . 51 8.4 施工 . 51 附录A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质量指标 . 53 附录B 现行防水材料标准和现场抽样复验项目要求 . 64 DB11/T 581-2021 5 本规程用词说明 . 66 引用标准名录 . 67 条文说明 . 69 DB11/T 581-2021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3 3.1 Design3 3.2 Construction4 3.3 Quality acceptance5 4 Structural wate
8、rproofing7 4.1 Waterproofing of structure by cut-and-cover method 7 4.2 Waterproofing of structure by mining method8 4.3 Waterproofing of structure by shielding method8 4.4 Waterproofing of elevated structure8 5 Construction10 5.1 Waterproof concrete10 5.2 Mortar-based waterproof16 5.3 Sheet membran
9、e waterproof17 5.4 Coating membrane waterproof20 5.5 Plastic waterproof board waterproof22 6 Details25 6.1 Deformation joint25 6.2 Construction jiont29 6.3 Post-pour jiont34 6.4 Pipeline penetrations36 6.5 Pile head and lattice column37 6.6 Passage junction40 6.7 Preembedded pieces and preformed gro
10、ove 43 7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for shielding tunnel44 7.1 Waterproof of segment44 7.2 Waterproof of segment jionts45 7.3 Waterproof of bolt hole and grouting hole48 8 Grouting50 DB11/T 581-2021 7 8.1 General50 8.2 Design50 8.3 Materials51 8.4 Construction51 Appendix A Quality index of waterproof m
11、aterial53 Appendix B Related standardsand field reinspection items6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6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7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9 DB11/T 581-2021 1 1 总 则 1.0.1 为保证轨道交通工程的防水质量,加强防水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安全环保,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轨道交通防
12、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3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B11/T 581-2021 2 2 术 语 2.0.1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 waterproof of railway traffic engineering 对轨道交通工程建构筑物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等各项防水技术工作的总称。 2.0.2 明挖法 cut and cover method 由地面挖开的基坑中修筑地下结构的方法。 2.0.3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传统的矿山法指用钻眼爆破的施工方法,又称钻爆法,现代矿山法包 括软土地
13、层浅埋暗挖法及由其衍生的其他暗挖方法。 2.0.4 盾构法 shield method 用盾构机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为在盾构钢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推进、衬砌和注浆等作 业的方法。 2.0.5 点固定 point fixed 通过采用一定间距的粘结点或机械固定点将防水卷材固定在基面上的安装方法。 2.0.6 刚性防水层 rigid waterproof layer 具有较高强度、无延伸能力的防水材料,如无机类防水涂料、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和金属板材 等构成的防水层。 2.0.7 柔性防水层 flexible waterproof layer 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延伸率的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有
14、机类防水涂料构成的防水层。 2.0.8 防水分区系统 partitioning waterproofing system with waterstops 将透过防水层的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防水措施。 2.0.9 防水注浆系统 grouting system for waterproofing 填充防水层和内衬结构之间的孔隙而设置的注浆系统,包括注浆底座和注浆导管。 2.0.10 基层 substratum for waterproofing 用于防水层附着其上施工的构造层,可以由现浇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等构成。 DB11/T 581-2021 3 3 基本规定 3.1 设 计 3.1
15、.1 设计轨道交通工程应进行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应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 合治理。 3.1.2 轨道交通工程的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工艺、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 2 应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等的作用,或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及市 政上下水管线渗漏对防水工程的影响进行。 3.1.3 地下工程防水应采取相适应的防水措施。当结构处于贫水稳定地层,同时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 在确保结构和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可采取限排。 3.1.4 地下工程防水应以结构自防水为主,
16、宜在结构迎水面设置全包柔性防水层。 3.1.5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桩头等细部构造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 3.1.6 选用的防水材料应环保、经济、实用、耐久、适应土建工法。 3.1.7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宜选用不易窜水的防水系统。 3.1.8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车站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得有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 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得滴漏,结构表面可有少量 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 2/1000,任意100m2 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 2 处,单个 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17、 0.2m2。其中,隧道工程平均渗漏水量不得大于 0.05L/m2.d,任意 100m2 防水面 积的渗漏水量不得大于 0.10L/m2.d。 3.1.9 轨道交通高架桥桥面防水等级应为I级。 3.1.10 轨道交通工程防水设计应包括: 1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 柔性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 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1.11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应符合表 3.1.11-1、表 3.1.11-2 和表3.1.10-3 的规定。 表 3.1.11-1
18、 明挖法修建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 工程部位 主体 施工缝 后浇带 变形缝 DB11/T 581-2021 4 防水措施 防 水 混 凝 土 防 水 砂 浆 防 水 卷 材 防 水 涂 料 缓 膨 型 遇 水 膨 胀 橡 胶 止 水 条( 胶) 外 贴 式 止 水 带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外 涂 防 水 涂 料 外 贴 防 水 卷 材 预 埋 注 浆 管 补 偿 收 缩 防 水 混 凝 土 外 贴 式 止 水 带 预 埋 注 浆 管 防 水 涂 料 缓 膨 型 遇 水 膨 胀 橡 胶 止 水 条( 胶) 防 水 密 封 材 料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外 贴 式 止 水 带 可 卸 式 止 水
19、 带 防 水 密 封 材 料 外 贴 防 水 卷 材 外 涂 防 水 涂 料 预 埋 注 浆 管 防 水 等 级 一 级 必 选 应选一至 二种 应选二种 必 选 应选二种 必 选 应选二种 二 级 必 选 应选一种 应选一至二种 必 选 应选一至二种 必 选 应选一至二种 表 3.1.11-2 矿山法修建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 工程部位 主体 内衬砌施工缝 内衬砌变形缝 防水措施 防 水 混 凝 土 塑 料 防 水 板 防 水 卷 材 缓 膨 型 遇 水 膨 胀 橡 胶 止 水 条( 胶) 外 贴 式 止 水 带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防 水 涂 料 预 埋 注 浆 管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20、 外 贴 式 止 水 带 可 卸 式 止 水 带 防 水 密 封 材 料 防水等级 一级 必选 应选一至二种 应选二种 必选 应选二种 二级 必选 应选一种 应选一至二种 必选 应选一至二种 表 3.1.11-3盾构法修建的隧道防水措施 防水措施 防水等级 管片结构 自防水 接缝防水 外涂防水涂料 密封垫 嵌缝 螺栓孔密封圈、 注浆孔密封圈 一级 必选 必选 全隧道或部 分区段宜选 必选 在中等及以上腐 蚀性地层应选 二级 部分区段和 部位宜选 3.1.12 轨道交通防水工程的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的规定。 3.1.13 轨道交通防水工程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时应经过试验
21、、检测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质 量可靠。 3.2 施 工 3.2.1 防水工程开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应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防水技术要求,并编制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3.2.2 防水工程应由专业防水队伍施工;施工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 DB11/T 581-2021 5 3.2.3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施工现 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按相关资料管理标准的规定填写。 3.2.4 地下结构的防水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 检查记录。未经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2、3.2.5 防水施工应以批准的设计文件为依据,如需修改,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签署变更设计或洽商记 录后方可实施。 3.2.6 柔性防水层的施工,应在基层表面无明水的情况下进行,露天施工的防水层,不得在雨天、雪天 和五级风及以上时施工。 3.2.7 防水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卷材应有生产许可证,材料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 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 对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按相关国家现行标准、设计要求及本规程附录 A、附录 B 的规定见证抽样 复验,并提交试验报告; 3 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3.2.8 防水工程施工期间,明挖法和矿山法施工的车
23、站和区间隧道,应采取措施使基面满足防水材料施 工要求。 3.2.9 防水层的施工环境气温条件宜符合表3.2.9 的规定。 表 3.2.9 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条件 防水层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 5 ,热熔法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 5 ,热融焊接法不低于10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 5 ,热粘法不低于10 自粘沥青防水卷材 不低于 5 有机防水涂料 溶剂型5 35 ,水乳型 5 35 无机防水涂料 5 35 加热型防水涂料 不低于-10 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 5 35 3.2.10 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单位应对
24、其外观、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和质量证 明文件等进行验收;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应进行见证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质量验收 3.3.1 轨道交通地下防水工程应按规定的防水等级标准进行验收。 3.3.2 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1 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 2 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 DB11/T 581-2021 6 3 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4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隐蔽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和按相关资料管理的规定填写隐蔽工程 验收记录; 5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6
25、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7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DB11/T 581-2021 7 4 结构防水工程 4.1 明挖法结构 4.1.1 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本规程表 3.1.11-1的规定。 4.1.2 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结构型式、地下水 压、结构的最大埋置深度等因素确定,并不应小于P8,一级设防时不宜小于 P10。 4.1.3 敞口放坡施工、采用复合墙结构的明挖顺筑、盖挖顺筑和盖挖逆筑结构的迎水面应设置柔性全包 防水层,柔性防水层宜选用不易窜水的防水系统,并根据不同部位设置与其相适应的保护层。 4.1
26、.4 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单道厚度不应小于6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砂浆防水层的单道厚度不应小 于20mm,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掺量宜为砂浆内胶凝材料的 1.0%2.5%。掺其他外加剂、掺合料等的 水泥砂浆防水层单道厚度不应小于18mm。 4.1.5 卷材防水层应根据施工环境条件、结构构造型式、工程防水等级等选择材料品种和设置方式,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独使用时应采用双道做法,厚度不应小于4mm+3mm;与涂料复 合使用时,单道厚度不应小于4mm; 2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单独使用时应采用双道做法,与涂料复合时可采用单道做法,高分子 膜基卷材每道厚度不应小于1.5m
27、m,聚酯胎基卷材每道厚度不应小于3.0mm; 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道厚度不应小于1.5mm; 4 采用预铺法施工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5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单独使用时不应小于双道,与涂料复合时可采用单道做法,卷材芯材 厚度不应小于0.5mm,粘结料厚度不应小于1.3mm; 4.1.6 涂料防水层品种及单道涂膜最小厚度要求,聚氨酯防水涂料及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不应小于 2.0mm;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与防水卷材叠合使用,涂膜厚度不应小于 1.5mm;水泥基渗透结 晶型防水涂料不应小于1.0mm 且用量不得小于1.5kg/m2。 4.1.7 车站和区间隧道所
28、选用的不同防水材料应能相互过渡、连接牢固紧密,应使其形成连续整体密封 的防水体系。 4.1.8 地下连续墙用于截水时,墙体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于 P6。 4.1.9 叠合墙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护结构为连续墙时,墙体的裂缝、空洞等缺陷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或防水砂浆进行修补。墙体 幅面间的接缝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聚合物防水砂浆进行封堵处理; 2 车站顶板迎水面应设置柔性防水层,并应对柔、刚连接过渡区进行密封处理; 3 连续墙表面应进行凿毛、清洗,进行防水处理后,再浇筑内衬防水混凝土; 4 连续墙墙板连接的施工缝,应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涂料等加强 密封。 4.1.
29、10 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等部位的防水措施,应符合本规程表 3.1.11-1 的规定。 DB11/T 581-2021 8 4.2 矿山法结构 4.2.1 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本规程表 3.1.11-2的规定。 4.2.2 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结构型式、 地下水压、结构的最大埋置深度等因素确定,不应小于 P8,一级设防时不宜小于 P10。 4.2.3 结构应采用复合式衬砌全包防水做法,并应设置防水注浆系统。同时根据工程需要可在施工缝、 变形缝等特殊部位设置防水分区系统。 4.2.4 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的防水卷材应单道使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
30、卷材厚度不应小于1.5mm。 4.2.5 塑料防水板应单道使用,可选用乙烯醋酸乙烯和沥青共混(ECB)、乙烯醋酸乙烯(EVA)类或 其他性能相近的材料,厚度不应小于 1.5 mm。 4.2.6 拱顶的内衬混凝土应设置回填注浆管。 4.2.7 矿山法车站的顶纵梁部位应根据工程情况采取防、截、堵相结合的防水措施。 4.2.8 施工缝、变形缝等部位的防水措施,应符合本规程表3.1.11-2 的规定。 4.3 盾构法隧道 4.3.1 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本规程表3.1.11-3 的规定。 4.3.2 钢筋混凝土管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 P10。 4.3.3 管片接缝应至少设置一道密封垫沟
31、槽。防水材料的规格、技术性能和螺栓孔、注浆管、嵌缝槽等 部位的防水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3.4 管片接缝密封垫应满足在设计水压和接缝最大张开错位值时不渗漏的要求。 4.3.5 其他工法与隧道结合处,可用刚性接头,但接缝宜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密封处理。 4.4 高架结构 4.4.1 高架桥面防水设计应以排水为主,防排结合。 4.4.2 高架桥排水系统应按重力流排水方式设计,排水系统应选择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重现期进行 设计,应及时将桥面雨水有组织排至地面,雨水积水最大高度不应超过承轨台高度。 4.4.3 桥面排水系统应顺直通畅,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安装敷设
32、的排水管材使用寿命应与桥梁 结构同寿命。 4.4.4 高架桥面除轨道基础外的桥面部分应设置柔性防水层。防水层在承轨台边缘等端部应向上返不小 于40mm,上返部位以上无需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端部应进行密封。 4.4.5 高架桥桥面防水层宜采用防水涂料,涂料厚度不应小于2.0mm,宜采用基层处理剂对基层表面 进行处理。 4.4.6 防水层表面保护层宜采用抗裂纤维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0mm。 4.4.7 伸缩缝应根据构造型式设置桥梁专用变形缝止水带及其金属固定装置,并宜嵌填密封材料,形成 多道防线。 DB11/T 581-2021 9 4.4.8 高架桥排水管外观颜色宜与主体结构协调,不宜直排到道路
33、路面,排水管下应设散水或与市政管 沟连接。 4.4.9 地漏、落水管等疏排水装置与桥面混凝土结构的接口应加强密封防水,并应便于检查、修复。 4.4.10 高架桥柱地面以下及地面上1m范围为内应进行防水、防腐设计。 DB11/T 581-2021 10 5 防水工程施工 5.1 防水混凝土 一般规定 5.1.1 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达到防水混凝土性能要求。 5.1.2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 5.1.3 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抗压、抗裂、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II 设计 5.1.4 防
34、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 5.1.4 的规定。 表5.1.4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结构埋置深度 h(m) 设计抗渗等级 一级防水等级 二级防水等级 h20 P10 P8 20h30 P10 P10 30h40 P12 P12 5.1.5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高于 100 ;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应根 据介质的性质按相关标准确定。 5.1.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 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 150mm。 5.1.7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及侧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 5.1
35、.8 防水混凝土迎水面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5.1.9 防水混凝土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环境条件和耐久性等确定; 2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 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应符合表5.1.9的规定; 4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5.1.9中明挖法结 构数值的1.4倍; 5 保护层垫块宜采用预制高耐久性砂浆垫块,垫块强度应高于结构强度。 表 5.1.9 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外层钢筋保护层最
36、小厚度(mm) 结构类别 地下连续墙 灌 注 桩 明挖法结构 钢筋混凝 土管片 矿山法施工的结构 外 侧 内 侧 顶板 楼 板 底板 初期支或锚喷支护 二次 衬 砌 外侧 内侧 外侧 内侧 外侧 内侧 内侧 外侧 保护层厚度 70 50 70 25 20 20 40 20 35 25 35 35 35 注:1顶进法和沉管法施工的隧道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明挖法结构的数值; 2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当二次衬砌的厚度大于500mm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采用40mm; DB11/T 581-2021 11 3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及以下时表中准数值应增加5mm。 5.1.10 顶纵梁、侧墙等部位宜采用自
37、密实混凝土。 III 材料 5.1.11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3 水泥的比表面积宜为 300m2/kg 350m2/kg,水泥的碱含量应小于 0.6%;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大 于 60 ; 4 混凝土拌和时,不得使用温度大于 60 的水泥; 5 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5.1.12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石子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38、 52 中各项技术 指标的要求。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中各 项技术指标的要求; 2 采用人工砂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的规定,并应按现行 北京市地方标准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133进行质量验收,不应采用海砂; 3 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30mm,含泥量应小于 1,宜采用粒径为 5mm25mm 连续级配的粗骨 料; 4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工程部位选择粗骨料的种类,不低于 C50 的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墙体部位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碎石; 5 骨料的碱活性指标除符合国家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
39、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 范GB/T 50733 的规定,采用低碱活性的骨料; 6 C55级及以下的混凝土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 3,C55级以上混凝土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 大于 2;应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可掺加水洗的人工砂调整砂的细度模数; 7 骨料中不得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不得含有冰、雪、泥块和烧结物等,也不得混入 粉煤灰、水泥和外加剂等粉状材料; 8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曝晒,堆场上方宜设棚罩。高温季节,骨料温度不宜大于 28 。 5.1.13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技术指标的泵送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40、。冬 季施工时,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防冻剂JC 475 中一等品技术指标的防冻剂; 2 采用的泵送或缓凝高效减水剂、防冻剂等外加剂的 28d 收缩率比不应大于120; 3 外加剂使用时,应做适应性试验,不得有假凝、速凝、分层或离析现象; 4 外加剂释放氨含量不得大于 0.1%; 5 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 外加剂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具备 3 次以上的自愈和抗渗能力,第一次渗透压力比 DB11/T 581-2021 12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 的规定,二次以上的渗透压力比均不应 小于150%,掺量为混凝土中胶
41、凝材料的 0.8%1.5%。 5.1.14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 2 高温季节施工时,水温不宜大于 20 。 5.1.15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粉煤灰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中用于混凝土的 F类粉煤灰 的要求,细度级别不得低于级,不得使用C类粉煤灰; 2 掺合料在运输与储存中,应有明显标志。不得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3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的规定; 4 使用其他品种或复合式掺合料时,其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1.16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辅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水剂细度匀质性及受检混凝土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的要 求; 2 膨胀剂的化学成分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 23439的规定,且3d、 7d、10d、14d、28d水中限制膨胀率的指标应逐渐增大; 3 膨胀剂应根据进场批次对化学成分、泌水率比、渗透高度比、凝结时间差、水中 3d、7d、10d、 空气中 21d 限制膨胀率、7d 抗压和抗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