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CCS B 6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782021 鸟类生态廊道设计与建设规范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corridor of birds 2021 - 09 - 24发布 2022 - 01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878202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计要求 . 2 5 建设要求 . 3 6 监测与维护 . 4 附 录 A (资料性) 制图
2、要求 . 6 附 录 B (资料性) 关键鸟类物种名录 . 7 附 录 C (资料性) 源、汇、脚踏石的选择方法 . 9 附 录 D (资料性) 鸟类生态廊道设计与建设报告主要内容 . 10 DB11/T 1878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易草(北京)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北京市园林绿 化局审批服务中心)、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景天下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 限公
3、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慧建、杨锡涛、黄三祥、李艳、梁健超、张玉强、范淑娇、杜璇、王一臻、 蔺莎、任瑶、徐沁贞、齐峰、孙雯、郭建梅、王飞、李喆、田香姣、宋美杰。 DB11/T 18782021 1 鸟类生态廊道设计与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鸟类生态廊道的设计要求、建设要求和监测与维护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及改建的鸟类生态廊道的设计与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010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DB11/T 1513 城市绿地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恢复技术规范 DB11/T 1605 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鸟类生态廊道 ecological corridor of bird 用于连接鸟类栖息生境斑块的、能供其扩散交流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包括主廊道和次廊道。 3.2 主廊道 main corridor 引导鸟类由源扩散至源的廊道。 3.3 次廊道 secondary corridor 引导鸟类由源扩散至脚踏石、脚踏石扩散至脚踏石、脚踏石扩散至汇的廊道。 3.4 源 source 鸟类的聚集地,包括鸟类物种多样
5、性丰富度高和种群数量大的繁殖地、越冬地、迁徙停歇地等。 3.5 汇 sink 鸟类扩散的目标地,包括具有一定生境条件的潜在鸟类栖息地、城市绿地、自然保护地等。 3.6 脚踏石 step stone 源中的鸟类向汇扩散时起到驿站作用的、鸟类相对丰富的区域。 3.7 关键鸟类 key birds DB11/T 18782021 2 具有生境代表性,且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鸟类。 3.8 栖息地适宜性 habitat suitability 栖息地对目标鸟类的适宜程度。 4 设计要求 4.1 资料收集 4.1.1 鸟类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
6、鸟类资料,包括: a) 鸟类物种多样性; b) 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c) 鸟类的保护现状、居留型、活动规律等。 4.1.2 其他动物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资料的收集。 4.1.3 植被和植物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植被和植物资料,包括: a) 植被类型、面积、分布; b) 植物物种多样性; c) 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4.1.4 地质地貌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地质、地貌、地形等资料。 4.1.5 气候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
7、内的气候,包括风力、降水、气温等资料。 4.1.6 水系及水文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水系概况,包括水体类型、径流量、水 体质量等资料。 4.1.7 土地利用类型现状 收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不同土地的利用类型现状资料,包括各类 土地的利用面积、保护状况、分布等,并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要求见附录A。 4.1.8 土地权属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内的土地权属资料。 4.1.9 遥感资料 收集整理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 2 km 5 km范围内的卫星图片和航空相片等遥感影像。 4.2 本底调查 4.2.1 调查范围 调查鸟
8、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 2 km5 km范围内的重要栖息地,包括聚集区、觅食地、越冬 地、繁殖地等。 4.2.2 调查内容 DB11/T 18782021 3 调查内容包括: a) 鸟类物种多样性,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鸟类种类数量、关 键鸟类种群现状、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情况等; b) 鸟类活动规律,包括鸟类在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不同季节的活 动规律,迁徙和迁飞路线以及潜在的可利用路线; c) 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d) 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鸟类栖息地质量,以及鸟类对不同类型栖 息地的利
9、用时间; e)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开展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本底资源调查; f) 植物和植被,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及周边地区2 km5 km范围内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 等和植物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等资料,植被分类单位应当细化到群系。 4.3 设计内容 4.3.1 关键鸟类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参照附录B中的关键鸟类物种名录,确定关键鸟类,并形成关键鸟类分布图,绘制 要求见附录A。 4.3.2 源、汇、脚踏石选择 根据DB11/T 1605对城市建成区城乡绿地、非城市建成区城乡绿地、旱地和水田栖息地等级划分, 确定源、汇、脚踏石,选择方法见附录C,并形成源、汇和脚
10、踏石分布图,绘制要求见附录A。 4.3.3 主廊道确定 在源和源之间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确定为主廊道,要求如下: a) 宽度宜为 80 m150 m; b) 能够自然或通过人工措施改造后连接源和源; c) 优选自然河流、防护林带、绿道等鸟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带状或线状绿地区域,以及主要绿地保 护分布区域; d) 生境较为丰富的区域。 4.3.4 次廊道确定 在源和脚踏石之间、脚踏石和脚踏石之间、脚踏石和汇之间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确定为次廊道,要 求如下: a) 宽度宜为 20 m80 m; b) 能够自然或通过少量的人工措施后连接源和脚踏石、脚踏石和脚踏石、脚踏石和汇; c) 优选自然河流、防护林带、
11、绿道等有鸟类活动的带状或线状绿地区域; d) 区域内的生境较为丰富或经人工措施改造后,可形成较好生境。 4.3.5 设计成果 根据源、汇、脚踏石的选择和主次廊道的选择形成鸟类生态廊道空间布局图、工程布局图,绘制要 求见附录A。编制鸟类生态廊道建设项目设计报告,包括背景意义、鸟类生态廊道区域概况、建设条件 和问题分析、指导思想、构建依据、建设原则、建设期限、建设目标、空间布局、主廊道和次廊道建设 内容、投资估算、保障措施等,报告编写格式见附录D,报告中的各部分制图要求见附录A。 5 建设要求 5.1 各要素 5.1.1 源 源的建设以保护现有栖息环境为主,以关键鸟类种群的恢复和绿地景观营造为辅,
12、主要包括: DB11/T 18782021 4 a) 栖息地保护; b) 关键鸟类种群的恢复。根据关键鸟类的栖息适宜性,在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采取林相改造、 人工造林、退耕还湿等措施,同时种植浆果植物等方式对廊道内的鸟类种群进行恢复; c) 关键鸟类栖息生境质量提升,包括关键鸟类觅食地、夜栖地、繁殖地的质量提升; d) 关键鸟类食物质量提升。通过生态种植鸟类食源性植物等方法,丰富鸟类食物来源,可通过禁 打农药、封地保育、森林抚育等方式,提高鸟类食物质量; e) 绿地景观营造。对人为干扰严重、绿地景观效果差的绿地区域进行绿地景观优化,选择生态效 益高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优良乡土植物对此类绿地进行
13、景观提升,优化绿地景观植物的种 类、数量及空间配置。 5.1.2 汇 汇的建设以栖息地营造和关键鸟类招引为主,主要包括: a) 栖息地营造。对觅食地、隐蔽地、夜栖地、巢址和水源地进行营造,营造具体操作按照DB11/T 1513 执行; b) 招引措施,采用食物法、水源法、巢箱法等具体操作按照DB11/T 1513 中执行。此外还可以 采用声音招引法和仿生模型法,声音招引法是指在隐蔽处设置声音播放器,播放鸟类的声音招 引鸟类;仿生模型法是指在视野较好且靠近声音播放器或投喂点处,放置目标种类的仿生模型。 5.1.3 脚踏石 脚踏石建设以营造关键鸟类补给地和休息空间为主,主要包括: a) 关键鸟类补
14、给地建设,包括食物投放和食源性植物种植; b) 根据关键鸟类生活习性进行休息空间的营造,包括林地、灌丛、裸地、沙地、浅水等。 5.1.4 主廊道 主廊道建设内容为关键鸟类栖息生境修复,主要通过调整植被类型和面积等方式进行栖息生境修 复,按照GB/T 21010的规定划分土地类型,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以及不同原因和程度的破坏,对廊道 内的栖息地生境进行修复。 5.1.5 次廊道 次廊道建设内容为鸟类招引,根据所连接的脚踏石的鸟类组成特点,进行相应鸟类的招引措施设计, 包括设置人工投喂设施、饮水装置、仿生模型、人工巢箱等: a) 人工投喂设施一般由饲料箱、连接装置和取食区组成,具体规格、尺寸及材料选
15、用根据招引鸟 类特点和场地情况确定。 b) 饮水装置一般由储水罐、自动饮水系统及控制器组成,具体规格、尺寸及材料选用根据招引鸟 类特点和场地情况确定。 c) 仿生模型由头部、上体、下体等部分组成,材料为木头、树脂、塑料等,具体规格、尺寸及材 料选用根据招引鸟类特点和场地情况确定。 d) 人工巢箱一般由巢体、防雨顶盖及安置架组成,具体规格、尺寸及材料选用根据招引鸟类特点 和场地情况确定。 5.2 宣教设施 可在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内建设科普宣教设施。 6 监测与维护 6.1 监测 以自然环境因素、植物、鸟类为监测指标,在廊道建设期主要监测鸟类生态廊道的建设对鸟类及其 生境的影响,在廊道建成期主要监测
16、建成后鸟类对生态廊道的利用情况。监测内容包括: a) 鸟类,主要包括种类及分布、数量、多样性、关键鸟类种群现状、鸟类疫源疫病监控等。在有 条件的情况下,可开展其他动物的监测; DB11/T 18782021 5 b) 植物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类型及面积、植物种类及分布、多样性、保护植物等。 6.2 维护 鸟类生态廊道维护的内容包括: a) 根据鸟类生态廊道特征、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设计鸟类生态廊道维护方案,如绿地 质量提升、水质提升、入侵物种防控等; b) 病虫害防治,从资源和环境效益出发,全面预防,科学治理鸟类生态廊道内的病虫害; c) 封闭管理,在候鸟迁徙季,有条件的区域,可实行全封
17、闭式管理; d) 流浪动物的管理,加强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内流浪动物和家养宠物的管理。 DB11/T 18782021 6 附 录 A (资料性) 制图要求 A.1 概述 鸟类生态廊道建设报告附图包含关键鸟类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绿地保护现状图,源、汇、 脚踏石分布图,鸟类生态廊道空间布局图,鸟类生态廊道工程布局图。 A.2 制图要求 A.2.1 关键鸟类分布图包含以下内容: a) 图上有明确的图例标示、方向标等; b) 以点的形式明确关键鸟类在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内的分布点位,不同的鸟类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表 示、也可用不同的数字表示; c) 地理要素应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界线、行政地名、水系等。
18、 A.2.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包含以下内容: a) 图上有明确的图例标示、方向标等; b) 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分布现状,自然绿地和人工绿地颜色区分要 明显; c) 以点的形式明确主要绿地保护状况在鸟类生态廊道区域内的分布点位,不同的类型的绿地保护 状况用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表示。三角形表示自然保护地(红色表示国家级、黄色代表省级、 绿色代表市县级);正方形表示自然保护小区;圆形表示绿地公园(红色表示国家级、黄色代 表省级、绿色代表市县级及其他); d) 地理要素应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界线、行政地名、水系、山体等。 A.2.3 源、汇、脚踏石分布图包含以下内容: a)
19、图上有明确的图例标示、方向标等; b) 以点的形式明确源、汇和脚踏石,红色圆形表示源、蓝色方形表示汇、绿色五边形表示脚踏石; c) 地理要素应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界线、行政地名、水系、山体等; d) 源、汇和脚踏石分布图可分别制成 3 张图,也可以将源、汇和脚踏石绘制成 1 张图。 A.2.4 鸟类生态廊道空间布局图包含以下内容: a) 以源、汇、脚踏石的分布图为底图,图上有明确的图例标示、方向标等; b) 以线的颜色和粗细程度形式表示主次廊道,紫色线表示主廊道、棕色线表示次廊道,紫色线、 棕色线的粗细比按照 2:1; c) 地理要素应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界线、行政地名、水系、山体等。 A.2
20、.5 鸟类生态廊道工程布局图包含以下内容: a) 以鸟类生态廊道空间布局图为底图,图上有明确的图例标示、方向标等。注意保持幅面的合理 布局,各种标注应清晰可见,容易区分; b) 准确标注各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位置、范围等内容; c) 地理要素应包括鸟类生态廊道区域界线、行政地名、水系、山体等。 DB11/T 18782021 7 附 录 B (资料性) 关键鸟类物种名录 表B.1给出了关键鸟类物种名录。 表B.1 关键鸟类物种名录表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居留类型 保护级别(国家级) 保护级别(北京市) 1 鸿雁 Anser cygnoid P 二级 2 豆雁 Anser fabalis P
21、二级 3 灰雁 Anser anser P 二级 4 大天鹅 Cygnus cygnus P 二级 5 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 P/W 二级 6 鸳鸯 Aix galericulata P/R 二级 7 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S/P/W 二级 8 斑嘴鸭 Anas zonorhyncha S/P/W 二级 9 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 P 一级 10 普通秋沙鸭 Mergus merganser P/W 二级 11 凤头 Podiceps cristatus S/P 一级 12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R
22、13 普通雨燕 Apus apus S 一级 14 白腰雨燕 Apus pacificus P 一级 15 大鹰鹃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S 二级 16 大杜鹃 Cuculus canorus S 二级 17 白骨顶 Fulica atra S/P 18 白枕鹤 Grus vipio P 一级 19 灰鹤 Grus grus P/W 二级 20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P/S 二级 21 凤头麦鸡 Vanellus vanellus P 22 剑鸻 Charadrius hiaticula V 23 金眶鸻 Charadrius d
23、ubius S/P 24 白腰杓鹬 Numenius arquata P 二级 25 普通燕鸻 Glareola maldivarum P/S 一级 26 红嘴鸥 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P 27 普通燕鸥 Sterna hirundo P/S 28 黑鹳 Ciconia nigra R/S 一级 29 白琵鹭 Platalea leucorodia P 二级 30 苍鹭 Ardea cinerea S/P 二级 31 白鹭 Egretta garzetta S 二级 32 凤头蜂鹰 Pernis ptilorhynchus P 二级 33 金雕 Aquila c
24、hrysaetos R 一级 34 雀鹰 Accipiter nisus P/W 二级 35 白腹鹞 Circus spilonotus P 二级 36 普通鵟 Buteo japonicus P/W 二级 37 红角鸮 Otus sunia S 二级 38 雕鸮 Bubo bubo R 二级 39 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R 二级 40 长耳鸮 Asio otus W 二级 DB11/T 18782021 8 表B.1 关键鸟类物种名录表(续)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名 居留类型 保护级别(国家级) 保护级别(北京市) 41 戴胜 Upupa epops S/R 二级 42 普通
25、翠鸟 Alcedo atthis S/R 43 灰头绿啄木鸟 Picus canus R 一级 44 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 major R 一级 45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R/S 二级 46 燕隼 Falco subbuteo P 二级 47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P/W 二级 48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 S/P 二级 49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yncha R 一级 50 灰喜鹊 Cyanopica cyanus R 一级 51 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R 52 黄腹
26、山雀 Pardaliparus venustulus R/S 一级 53 沼泽山雀 Poecile palustris R 二级 54 褐头山雀 Poecile montanus R 二级 55 金腰燕 Cecropis daurica S/P 二级 56 鳞头树莺 Urosphena squameiceps P/S 二级 57 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R 二级 58 山鹛 Rhopophilus pekinensis R 二级 59 红胁绣眼鸟 Zosterops erythropleurus P 二级 60 山噪鹛 Garrulax davidi R
27、 二级 61 黑头 Sitta villosa R 二级 62 乌鸫 Turdus mandarinus R 63 宝兴歌鸫 Turdus mupinensis S 二级 64 北红尾鸲 Phoenicurus auroreus S/P/W 65 白眉姬鹟 Ficedula zanthopygia S 二级 66 绿背姬鹟 Ficedula elisae S 67 燕雀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W/P 二级 68 金翅雀 Chloris sinica R 二级 69 灰眉岩鹀 Emberiza godlewskii R 70 黄喉鹀 Emberiza elegans
28、P/R 二级 DB11/T 18782021 9 A A 附 录 C (资料性) 源、汇、脚踏石的选择方法 C.1 概述 按照DB11/T 1605的要求进行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依据栖息地适宜评价结果选择源、汇、脚踏石。 C.2 源、汇、脚踏石选择 根据DB11/T 1605对城市建成区城乡绿地、非城市建成区城乡绿地、旱地和水田栖息地等级划分, 选择建设源、汇或脚踏石。选择标准见表C.1。 表C.1 源、汇、脚踏石选择标准表 城市建成区城乡绿地、非城市建成区城 乡绿地、旱地和水田栖息地 等级划分 栖息地选择特征 栖息地适宜建设类型 优 a) 珍稀濒危鸟类的繁殖地、越冬地或关键性 迁徙停歇地; b
29、) 鸟类主要的繁殖、越冬地或种群数量特别 大的迁徙停歇地; c) 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高、鸟类种群数量大的 栖息地; d) 鸟类聚集地。 源 良、中 a) 生境丰富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 b) 物种较为丰富,但未达到饱和的区域。 脚踏石 差 a) 具有一定规模,面积不小于 2 hm2; b)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教育、科学研究、 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的绿地。 汇 DB11/T 18782021 10 B B 附 录 D (资料性) 鸟类生态廊道设计与建设报告主要内容 D.1 概述 鸟类生态廊道建设报告主要由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组成。 D.2 封面 封面内容包括报告标题、编写单位及编写时间等。 D.3 目录 一般列出二级到三级目录。 D.4 正文 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背景意义; b) 鸟类生态廊道区域概况; c) 建设条件和问题分析; d) 指导思想、构建依据、建设原则、建设期限、建设目标、空间布局等; e) 鸟类生态廊道设计内容; f) 鸟类生态廊道建设内容; g) 投资估算; h) 保障措施。 D.5 附录 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关键鸟类分布图; b)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 c) 源、汇、脚踏石分布图; d) 鸟类生态廊道空间布局图; e) 鸟类生态廊道工程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