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1815.1-2021 地下工程建设中管线保护技术规程 第1部分:供热管线.pdf

    • 资源ID:1522425       资源大小:765.5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1815.1-2021 地下工程建设中管线保护技术规程 第1部分:供热管线.pdf

    1、ICS 27.010 CCS F 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15.12021 地下工程建设中管线保护技术规程 第1部 分:供热管线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protection with adjacent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art one: heating pipeline 2021-03-29发布 2021-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815.1202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2、 基本规定 . 2 5 工前检测和工前安全评估 . 5 6 设计要求 . 7 7 施工要求 . 8 8 监控量测 . 9 9 工后检测和工后安全评估 . 11 附 录 A (规范性)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确定 . 12 附 录 B (规范性) 穿越供热管线保护区域划分 . 13 附 录 C (规范性) 控制值偏离系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15 参考文献 . 16 DB11/T 1815.1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3、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特得热力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 筑大学、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 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安捷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市政建设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荣、韦立明、刘军、刘仰鹏、刘亮、蒋晓姣、董乐意、李仲博、贺美德、张 瑞娟、高远、郭姝娟、王彦波、郭章鹏、时立晨、魏英华、武芳芳、冯帅、项婉、阎岩、吕培印、唐明 明、赵欣、李艳春、郑雪梅。 DB11/T 1815.12021 1 地下工程建设中管线保护技术规程 第1部分:供热管线 1 范围

    4、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工程建设中保护城镇供热管线安全的基本要求、工前检测和工前安全评估、设计、 施工、监控量测、工后检测和工后安全评估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已建或在建城镇供热管线的保护,地下综合管廊里的供热管线保护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9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CJJ/T 55 供热术语标准 DB11/ 490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1/T 1626

    5、 建设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CJJ/T 5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热管线 heating pipeline 输送供热介质的室外管道及其沿线的管路附件和附属构筑物的总称。 3.2 管路附件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in heating pipeline 供热管路上的管件、阀门、补偿器、支座(架)和器具的总称。 3.3 供热管线保护区 protection area of heating pipeline 穿越工程的建设对既有供热管线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包括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3.4 穿越供热管线 undergro

    6、und construction adjacent to heating pipeline 在供热管线保护区内进行的地下工程建设。以供热管线与拟建设地下工程的空间关系分为上穿、下 穿、侧穿(包括平行穿、斜穿)等穿越方式。 3.5 DB11/T 1815.12021 2 检测 testing 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供热管线技术性能指标的工作。根据与穿越供热管线施工的前后顺序,分 为工前检测和工后检测。 3.6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 health grade of heating pipeline 根据管路附件和其附属构筑物的运行情况,对供热管线状况进行评级,将其由好到差分为三个等级, 即、 3.7

    7、安全评估 safety evaluation 通过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穿越供热管线施工对供热管线安全影响程度的工作。根据与穿越供 热管线施工的前后顺序,分为工前安全评估和工后安全评估。 3.8 供热管线保护措施 protection measures of heating pipeline 地下工程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为控制或降低供热管线安全风险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地层注浆 加固、隔离桩隔离、内衬补强等。 4 基本规定 4.1 穿越供热管线工程建设相关各方应遵守供热管线安全管理和工程安全生产、产权单位的相关规定, 并按照供热管线特点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4.2 地下工程穿越供热管

    8、线施工应保证供热管线的运行安全。 4.3 地下工程穿越供热管线宜在非采暖期进行。 4.4 既有供热管线重要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既有供热管线重要等级 既有供热管线重要等级 (重要程度由高至低排序) 基本条件 A类 a)管径DN800(含)以上; b)管线或结构投产年限20年(含)以上; c)1年内进行过3次(含)以上抢修; d)重要用户区域; f)占压管线区域。 B类 a)管径DN500(含)DN800; b)管线或结构投产年限10年(含)20年; c)3年内发生过抢修。 C类 a)管径DN500以下; b)管线投产年限10年以下; c)3年内未发生过抢修。 注1:上述表格中未提到因素

    9、,可根据相关供热运行管理规定或技术规范进行修正。 注2:同一重要等级中的基本条件,只要满足一条即成立。 注3:重要用户区域指重要时段、重点地段、重要事件的保障区域,例如医院、学校等。 DB11/T 1815.12021 3 表1(续) 既有供热管线重要等级 (重要程度由高至低排序) 基本条件 注4:占压管线区域指供热管线上方存在建构筑占压的区域。 4.5 穿越既有供热管线位置关系分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穿越供热管线位置关系分级 施工方法 位置关系 非常接近 接近 较接近 明挖法、盖挖法、边坡 开挖 L1.0H 放坡开挖:L1.5H 1.0HL1.5H 放坡开挖:1.5HL2.0H 1.5

    10、HL2.0H 放坡开挖:2.0HL2.5H 矿山法 盾构法 顶管法 顶进箱涵法 L1.5B 1.5BL2.5B 2.5BL3.0B 夯管法 拉管法 L2.0B 2.0BL4.0B 4.0BL5.0B 注:L穿越工程与既有供热管线之间最小水平或垂直距离;H基坑、边坡开挖深度;B隧道开挖跨度或 外径。 4.6 穿越工程风险等级依据既有供热管线重要等级和穿越既有供热管线位置关系分为三级,具体划分 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 既有供热管线 重要性等级a 位置关系a 分级修正依据 非常接近 接近 较接近 A类 一级 一级 一级 a)地质条件复杂,可上调一级; b)管线位于城市主干

    11、道,可上调一级; c)含有重要的供热设备,例如补偿器、重要阀门、导 向支架和固定支架等,可上调一级; d)含有检查室结构,可上调一级; e)健康等级b为时均按一级考虑,级时上调一级。 B类 一级 一级 二级 C类 一级 二级 三级 a 既有供热管线重要性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位置关系应符合表2的规定; b 健康等级划分见表7。 4.7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确认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8 供热管线保护区应分为重点保护区与一般保护区,应符合表4和附录B的规定。 表4 供热管线保护区划分 施工方法 重点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 明挖法、盖挖法、边 坡开挖 两侧1.0H,底部0.7H; 放坡开挖:两侧1

    12、.5H,底部1.0H 两侧2.0H,底部1.0H; 放坡开挖:两侧2.5H,底部1.5H DB11/T 1815.12021 4 表4(续) 施工方法 重点保护区a 一般保护区a 矿山法 盾构法 顶管法 顶进箱涵法 夯管法 拉管法 两侧1.0H,底部0.7H 两侧2.0H,底部1.0H 注:H基坑、边坡、隧道的开挖深度。 a 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的具体确定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4.9 地下工程穿越供热管线工作内容应结合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和供热管线保护区综合确定,并应 符合表5的规定。保护区外25m范围内如存在补偿器和固定支架,相应的检测、监测与评估也应列入 工作内容。 表5 穿越供热管

    13、线的工作内容 穿越工程风险 等级 专项设计a 工前检测 工前评估 监控量测 工后检测 工后评估b 重点 保护 区 一般 保护 区 重点 保护 区 一般 保护 区 重点 保护 区 一般 保护 区 重点 保护 区 一般 保护 区 重点 保护 区 一般 保护 区 重点 保护 区 一般 保护 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应做项目,选做项目,不做项目。 a 专项设计应对后续工作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b 工后评估应按9.1.2条执行。 4.10 穿越供热管线前应对供热管线保护区内的供热管线位置、高程、地层空洞进行探查,并应调查周 边环境现状。 4.11 穿越供热管线的保护应按图1所示的程序执行。 4.12 穿

    14、越供热管线前应进行专家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探测报告、工前检测报告、工前安全评估报告、 专项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监测方案等。 4.13 工后检测完成后宜进行专家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工后检测报告、监测报告等;专家评审应给出穿 越施工对供热管线影响程度的结论及建议。 4.14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为级的,应先进行维修、加固,经检测达到级及以上后,方可进行穿越供 热管线的施工。 DB11/T 1815.12021 5 图1 穿越供热管线保护程序 5 工前检测和工前安全评估 5.1 一般规定 5.1.1 工前检测和工前安全评估应在穿越供热管线专项施工图设计前进行。 5.1.2 工前安全评估应对工前检测报告中供热

    15、管线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5.2 工前检测 DB11/T 1815.12021 6 5.2.1 工前检测前应编制检测方案,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范围、检测依据、检测内容、检测方 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检测计划、作业人员安全措施、既有供热管线的保护要求等。 5.2.2 工前检测范围应根据专项方案设计确定,工前检测范围不应小于地下工程建设对供热管线在纵 向上的影响范围。 5.2.3 工前检测内容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工前检测内容 检测对象 检测项目 管道及管路附件 支架(变形、腐蚀) 混凝土支墩裂缝 补偿器(外观、间距) 管道(泄露、腐蚀) 附属构筑物结构 管沟(裂缝、渗水) 检查

    16、室(裂缝、渗水) 变形缝开合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锈蚀 主筋间距 混凝土强度 附属构筑物内部 温度和湿度 注:必测项目,选测项目。 5.2.4 现场检测发现供热管线存在保温层破损、渗漏、裂缝、腐蚀、渗流水等现象,应以影像或数据 记录等方式对其发生部位及当前状态进行详细描述。 5.2.5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应根据工前检测结果进行划分。 5.2.6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划分为三级,具体的划分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划分标准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 供热管线现况描述 (良好) 管沟、检查室结构没有裂缝或者裂缝宽度0.02mm,局部可有不明显渗漏;管道混凝土支墩无裂 缝,支架牢固可靠且无变形和

    17、腐蚀;管道及接口法兰、阀门无泄露且无腐蚀现象;补偿器外观和间 距均正常 (一般) 管沟、检查室结构裂缝宽度0.2mm;管沟、检查室有明显滴流或少量线流;管道混凝土支墩有裂 缝;支架活动且有变形或腐蚀现象;管道接口法兰、阀门有泄露或存在腐蚀现象;补偿器外观或间 距出现偏差 (差) 管沟、检查室结构裂缝宽度0.2mm;管沟、检查室有明显线流;管道混凝土支墩有裂缝且支架有变形或存在腐蚀现象;管道接口法兰、阀门有损坏现象;补偿器外观或间距出现异常 注:供热管线健康等级级为供热管线现况描述满足表中对应级别全部内容;供热管线健康等级、级为供热管 线现况描述满足表中对应级别任意一项内容。 5.2.7 供热管

    18、线健康等级为级的,可进行供热管线附属构筑物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 主筋间距的检测,并可取芯进行混凝土强度的定量检测。 5.2.8 工前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DB11/T 1815.12021 7 a) 项目概况; b) 检测依据; c) 检测范围; d) 检测内容及方法; e) 检测结论; f) 建议。 5.2.9 工前检测报告应给出供热管线健康等级,并为穿越供热管线工前安全评估和专项施工图设计提 供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和建议。 5.3 工前安全评估 5.3.1 工前安全评估范围应依据专项方案设计、工前检测报告确定,且不应小于供热管线保护区。 5.3.2 工前安全评估应建立三维数值

    19、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三维数值模拟的地下工程施工工序应与专项 方案设计中的一致。 5.3.3 三维数值模拟的模型建立应包括评估范围内的地层、供热管线及其他周边环境等对象,并能够 反映各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与结构尺寸。 5.3.4 计算分析中应考虑供热管线健康等级,以及其输送介质的温度、压力影响等因素。 5.3.5 计算分析中应进行供热管线的变形、受力分析,并给出变形最大值、位置及方向,明确应力集 中的程度与部位。 5.3.6 对于具有补偿器的供热管线,变形控制值应考虑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并采用固定支架与补偿器之 间的差异沉降或补偿器轴线与管道轴线之间的偏心角度来综合确定。 5.3.7 工前安全评估应给出

    20、穿越供热管线安全影响程度的结论。 5.3.8 工前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项目概况; b) 评估依据; c) 评估范围及对象; d) 评估内容及方法; e) 评估模型及参数设定; f) 评估计算与分析; g) 评估结论; h) 评估建议。 5.3.9 工前安全评估报告中的评估建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供热管线在纵向及横向的保护范围; b) 监测范围、对象、项目和监测控制值及分步控制值,包括累计量控制值和变化速率控制值; c) 供热管线保护措施; d) 防范的风险点、防范措施。 6 设计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穿越供热管线施工应进行专项设计,专项设计应包括专项方案设计和

    21、专项施工图设计。 6.1.2 穿越供热管线的专项设计,应考虑穿越供热管线的施工季节。 DB11/T 1815.12021 8 6.1.3 遇到下列条件之一的,专项设计的供热管线保护区范围应适当扩大: a) 复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b) 降水对供热管线影响较大; c) 供热管线复杂或有重要设备; d) 供热管线含有大推力支架; e) 地下工程结构复杂或采用新工法、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 f) 供热管线保护区内存在其它管线。 6.2 专项方案设计 6.2.1 专项方案设计前应收集的资料包括供热管线的勘察报告、探测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设计 及施工资料、大修或专项维修资料等。 6.2.2 专

    22、项方案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根据穿越方式、穿越位置、供热管线现况等内容,初步确定供热管线横向和纵向上的保护范围, 并进行现场核定; b) 绘制相应的平面图、断面图,准确反映地下工程与供热管线的空间位置关系; c) 提出受影响供热管线的保护措施及相关技术要求。 6.3 专项施工图设计 6.3.1 专项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工前检测和工前安全评估对专项方案设计进行深化和调整,并应明确供 热管线保护范围。 6.3.2 专项施工图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确定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绘制相应的平面图、断面图、施工步序图等,并提出应防 范的风险点和防范措施; b) 供热管线保护措施应包括方法及工艺

    23、过程、主要技术指标及预期效果等; c) 给出地下水控制方案、施工图、施工参数及其对供热管线的影响; d) 提出穿越供热管线施工中应急处置措施要求; e) 提出监测范围、对象、项目、方法、测点布置、频率及周期、监测控制值及分步控制值。 7 施工要求 7.1 一般规定 7.1.1 穿越供热管线前应依据专项设计和相关标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满足工前安全 评估、专项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7.1.2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通过专家论证,并应符合国家、北京市的相关要求。 7.1.3 地下工程施工前应对供热管线保护区内的不良地质分布、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核查;应采用坑探 核查,不得使用机械作

    24、业。 7.1.4 地下工程施工的机械、机具、原材料、土方以及临时或永久性建(构)筑物等不得占压供热管 线。 7.1.5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为一、二级时,宜设置试验段,检验并调整、确定相关的施工技术参数。 7.2 专项施工方案制定要求 DB11/T 1815.12021 9 7.2.1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前应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供热管线的勘察报告、探测报告、周边环境状况、 工前检测报告、工前安全评估报告、专项设计资料等,并收集危险性较大工程专家论证报告、降水专家 评审报告等。 7.2.2 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根据现场核定的穿越方式、穿越位置、周边环境、供热管线及尺寸,绘制相应

    25、的平面图、断面 图; b) 具体化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绘制相应的平面图、断面图、施工步序图等; c) 列出风险点清单,给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工艺过程及安全质量技术保障措施; d) 给出供热管线保护措施的方法及工艺过程、主要技术指标及预期效果、安全质量技术保障措施 等; e) 具体化穿越供热管线过程中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并应满足专项设计提出的监测控制值及 分步控制值的要求; f) 根据专项设计要求并结合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穿越季节、供热介质温度和压力以及检查 室、管沟内温度和湿度、产权单位及运行管理单位联系方式等编制应急预案,并明确应急启动 条件。 8 监控量测 8.1 一般规定

    26、8.1.1 应根据专项施工图设计要求并结合工前检测报告、工前安全评估报告、专项施工方案等编制监 测实施方案。 8.1.2 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依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仪器设备、频率及周 期、监测控制值、监测数据管理、现场巡查内容及要求、监测工作计划、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包括作业 人员安全、既有供热管线的保护)等。 8.1.3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 8.1.4 应在穿越供热管线前取3次稳定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穿越供热管线前反馈至产 权单位。 8.1.5 监测仪器的精度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应 满足

    27、供热管线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8.1.6 监测数据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校核。 8.1.7 监测时间宜持续至穿越施工完成1 年之后且结构变形稳定后。100d的平均速率大于0.01mm/d 时,应持续监测。变形稳定标准为最后100d的平均速率不大于0.01mm/d,并应符合GB 50911的要求。 8.2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8.2.1 仪器监测项目和现场巡查内容应根据专项施工图设计要求确定,仪器监测项目应符合表8的要 求。 8.2.2 测点应以穿越段中心或影响较大位置为中线,按照近密远疏的原则进行布置,测点间距宜取 5m20m。 DB11/T 1815.12021 10 表8 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 监

    28、测项目 监测仪器 供热管线健康等级 管道及管路附件 管道变形(水平、竖向) 精密水准仪、全站仪或经纬仪 管道轴向不均匀变形 管道支架变形 混凝土支墩变形 补偿器与管道间的偏心量 管道泄露 听漏仪、相关仪、热成像仪 附属构筑物结构 混凝土裂缝变化情况 裂缝观测仪 结构变形 精密水准仪 沿管道轴向不均匀变形 变形缝处变形 土体 地表沉降 精密水准仪 供热管线周边土体变形 沉降仪 注:“”为必做项目;“”为不做项目。 8.3 监测方法和频率 8.3.1 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信息反馈应符合DB 11/490、DB11/T 1626、GB 50911及专项设计的要 求。 8.3.2 采用监测新技术、新方

    29、法的,监测方案应经专家评审通过。 8.4 监测预警 8.4.1 监测预警分级、预警条件及预警响应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监测预警分级、预警条件及预警响应 预警分级 预警条件 预警响应 黄色预警 实测累计值和日变化速率双控指标值之一超过监测控制值的60%,且均不超过监测控制值的80%。 发出预警,加密监测并分析原因。 橙色预警 实测累计值和日变化速率双控指标值之一超过监测控制值的80%,且均不超过监测控制值的100%。 发出预警,启动会商机制,加密监测并协助施工等单位分析原因。 红色预警 实测累计值和日变化速率双控指标值之一超过监测控制值的100%,或日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发出预警,加密

    30、监测并协助分析原因;施工单位启动应急预案。 8.4.2 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条件时,应按相应的预警分级发出预警并启动相应的预警响应。 8.4.3 应对已测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并结合施工进度、现场巡查结果对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发生预 警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8.4.4 当出现异常监测数据时,应对其原因及风险征兆进行及时分析。 DB11/T 1815.12021 11 8.4.5 现场巡查过程中发现下列警情之一时,应进行警情快报: a)地表突然出现明显沉降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坍塌; b)附属构筑物结构出现明显变形、裂缝、严重渗漏水; c)管道及管路附件出现明显变形、泄露; d)土体出现涌砂、涌土、管涌、

    31、坍塌; e)周边环境出现过大沉降、倾斜、裂缝等。 8.5 监测报告 8.5.1 现场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对监测数据、现场巡查信息进行计算、校对、整理、分析,保证监 测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形成监测报告。 8.5.2 监测报告分为日报、周报、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监测报告应采用文字、表格、图形、影像及 视频等形式,可以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监测平台信息等为载体。 8.5.3 监测报告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报送。 9 工后检测和工后安全评估 9.1 一般规定 9.1.1 穿越供热管线施工1年后应进行工后检测。 9.1.2 穿越既有供热管线风险等级为一、二级,或控制值偏离等级为一级(1),应进行供热管线

    32、 的工后安全评估。控制值偏离系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9.2 工后检测 9.2.1 工后检测实施前应编制工后检测方案,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工前检测内容。 9.2.2 工后检测结果应与工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9.2.3 应描述供热管线新增损伤的位置及与原有损伤之间关系,并留存影像资料。 9.2.4 应对供热管线的健康等级做出进一步分析。 9.3 工后安全评估 9.3.1 工后安全评估实施前应编制工后安全评估方案,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工前安全评估内容。 9.3.2 工后安全评估依据的资料应包含工前检测和工前安全评估报告、施工图阶段专项设计及专项施 工方案、监测报告、工后检测报

    33、告、供热管线设计、竣工及维修资料等。 9.3.3 应对监测数据、工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工前安全评估结果评价地下工程建设对供热管线 安全的影响程度。 9.3.4 工后安全评估报告应给出供热管线有无隐患的结论,对有隐患的供热管线应提出维修、加固、 更换等处理的治理建议。 DB11/T 1815.12021 12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确定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确定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穿越供热管线风险等级确定 穿越 工程 基本 情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方法 明挖法 盖挖法 边坡开挖 矿山法 盾构法 顶管法 顶进箱涵法 夯管法 拉管法 穿越方式 上

    34、穿 下穿 侧穿 开挖尺寸 深度: 平面(断面)尺寸: 既有 供热 管线 情况 工程名称 敷设方式 管径 投产年限 是否含结构 是 否 结构尺寸: 抢修次数 1年内超过3次(含) 3年内发生过抢修 3年内无抢修 管线区域 重要用户或占压区域 是 否 重要程度 A B C 穿越 供热 管线 风险 等级 位置关系 非常接近 接近 较接近 评级修正项 地质条件复杂位于城市主干道 含有检查室结构 含有重要的供热设备 健康等级 风险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表A.1应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填写,并由产权单位或专项设计单位确认。 DB11/T 1815.12021 13 B B 附 录 B (规范性) 穿越

    35、供热管线保护区域划分 穿越供热管线保护区域划分应符合表B.1和图B.1的规定。 表B.1 穿越供热管线保护区域划分 施工方法 重点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 1 2 1 2 明挖法、盖挖法、 边坡开挖 非放坡开挖 1.0H 0.7H 2.0H 1.0H 放坡开挖 1.5H 1.0H 2.5H 1.5H 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 顶进箱涵法、夯管法、拉管法 1.0H 0.7H 2.0H 1.0H H开挖深度。 a) 非放坡开挖时既有供热管线的保护区 b) 放坡开挖时既有供热管线的保护区 DB11/T 1815.12021 14 c) 矿山法等开挖时既有供热管线的保护区 标引序号说明: 1重点保护区 2一般

    36、保护区 图B.1 穿越供热管线保护区域划分图 DB11/T 1815.12021 15 C C 附 录 C (规范性) 控制值偏离系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控制值偏离系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应符合表C.1的规定。 表C.1 控制值偏离系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序号 偏离等级 数值范围 供热管线可能出现的状态 1 一级 1.0 损伤严重或较大 2 二级 0.81.0 有一定损伤 3 三级 0.8 损伤轻微 注:控制值偏离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DB11/T 1815.12021 16 参 考 文 献 1 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2 CJJ 2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4 CJ/T 402 城市供热管道用波纹管补偿器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1815.1-2021 地下工程建设中管线保护技术规程 第1部分:供热管线.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