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3552021 冀南冬小麦限灌春1水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1 -06 -01发布 2021 - 06 - 2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04/ T3552021 I 前 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要求。 本标准由邯郸市农科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温国昌 李保军 杨璞 段美生 丁书英。 DB1304/ T3552021 1 冀南冬小麦限灌春1水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冀南冬小麦春灌1水稳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条件、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播前准备、 播种
2、、田间管理、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冀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小麦种植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基本条件 3.1 土壤质地与肥力 砂壤、轻壤、中壤或重壤,土层厚度2.5米
3、,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耕层土壤养 分含量有机质1.0、速效氮6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90mg/kg。 3.2 灌溉能力 小麦全生育期排灌方便,能灌底墒水、越冬水和春季1水,每次灌水定额600-750m3/hm2。水质符合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3 降水 3-5月累积降水量60mm。 4 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 4.1 冬前壮苗个体指标 越冬期小麦,主茎4-6片,单株茎数3-4个,单株次生根4-6条。 4.2 群体动态指标 DB1304/ T3552021 2 基本苗数270万-330万株/hm2, 越冬期茎数1000万-1300万株/hm
4、2,起身期茎数1300万-1600万株 /hm2,成熟期穗数700万-750万穗/hm2。 4.3 产量结构指标 穗数700万-750万穗/hm2,穗粒数 26-30个,千粒重36-42g。 5 播前准备 5.1 品种选择 黄淮冬麦区北片及冀中南冬麦区审定、抗旱指数1.2 的稳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2008。 5.2 足墒播种 小麦播种出苗期适宜的土壤耕层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大多数年份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应在前茬作物收割后浇足底墒水。浇水时间为10月初,灌水定额750 m3/hm2左右。如播前遇雨,耕前土 壤含水量达到18%以上,可
5、趁墒播种。 5.3 基肥 N 115-135kg/hm2,P2O5 115-135kg/hm2,K2O 60-75kg/hm2。基础肥力低的地块施肥量偏上限,基础 肥力中等的地块施肥量选中间值,基础肥力高的地块施肥量偏下限。肥料使用按照NY/T 496-2010 肥 料合理使用准则。 5.4 整地 上茬玉米秸秆机械粉碎长度6 cm 以下。旋耕2 遍,深度16 cm 以上,达到上虚下实,畦面平整。 6 播种 6.1 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或杀菌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和根腐病等,并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 长和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力。应符合GB/T 15671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标
6、准或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6.2 播期与播量 适宜播种期10月8-15 日,根据气候预测值修正最晚播期,按常年冬前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活动积 温520度,但最晚不超过10月20日。播种量180-210 kg/hm2。 6.3 播种方式、播深与播后镇压 采用等行距播种技术,行距15 cm。播种深度3-4 cm,秸秆还田的应调整加大播深。播种间距、 深度要均匀一致,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播种后待表土现干时用强力镇压器镇压,提高发芽率,减少 表墒散失。 DB1304/ T3552021 3 7 田间管理 7.1 冬前管理 7.1.1 冬前杂草防治 在冬小麦3叶1心时,按禾本科杂草的种
7、类选择适用除草剂防治。符合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 则。 7.1.2 灌越冬水 应在入冬节气过后,昼消夜冻条件下,小麦分蘖基本完成后,常年灌溉时间为12月初。灌水定额600 m3/hm2左右 7.2 春季管理 7.2.1 除治杂草 小麦起身期除治阔叶杂草,除草剂使用符合NY/T 686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7.2.2 浇水与追肥 灌水时期以起身初期苗情、墒情为依据,群体偏小、墒情不足地块在起身期;群体适中、墒情适宜 地块在拔节期。灌水定额600 m3/hm2。随水追肥,尿素用量225kg/hm2。 7.2.3 病虫害防治 防治吸浆虫:在小麦抽穗扬花时,用内吸性杀虫剂喷雾防治吸浆虫成虫杀虫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防治麦蚜:对蚜株率达30以上,百株蚜量800-1000头,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使用 应符合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8 收获 8.1 收获时期 完熟初期收获。 8.2 收割质量 籽粒含水量下降到18%以下时,应及时收获。联合收割机收割综合损失率3%,破碎粒率1%,清 洁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