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 020 20 CCS B 23 3307 浙江省金华市 地方 标准 DB 3307/T 115 2020 马铃薯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tato facility production 2020 - 12 - 25 发布 2021 - 01 - 25 实施 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307/T 115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2、 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程林润、张良、吴列洪、柳国光、蒋梅巧、黄洪明、薛占奎、祁雪、张翯、陈 军、钱秋平。 DB 3307/T 115 2020 1 马铃薯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设施生产各生产环节的管理措施。包括产地环境要求、设施选择、种薯、播种、 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质量安全管控、贮藏运输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19165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要求,土
4、壤环境应符合 GB 15618要求,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要求。宜选择 三年内没有种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 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 5 设施选择 生产上宜使用符合条件的现有设施或新建设设施,设施应符合 GB/T 19165要求。 6 种薯 DB 3307/T 115 2020 2 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早、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适宜当地种植的已登记的马铃薯品种。 种薯选择 宜选用脱毒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 GB 18133的要求。 催芽 播种前 10 d 15 d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利用室内或大棚催芽,种薯均匀摊开,盖上潮湿布料,温 度保持在
5、15 22 、湿度保持在 75% 85%。每 4 d 5 d检查 1 次发芽情况,发现烂薯及时挑出,当 芽长到 0.2 cm 0.5 cm即可播种。 切块与拌种 6.4.1 秋播选用单薯重 20 g 50 g、无病虫、健壮饱满的小整薯作种薯,用种量 120 kg/667m2 170 kg/667m2。 6.4.2 冬播种薯薯块低于 50 g,整薯播种,大于 50 g 切块播种,每块重 25 g 30 g,每个薯块带 1 个 2 个壮芽,切块时做好切刀消毒。每 100 kg 种薯块用磷肥 4 kg 5 kg、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 125 g 混合均匀拌种,随切随拌随播。用种量 150
6、kg/667m2 200 kg/667m2。 7 播种 整地作畦 播种前 10 d 15 d施有机肥,结合整地翻耕入土,深耕 25 cm以上。播种前 3 d起垄作畦,畦宽(含 沟) 1.4 m 1.5 m,畦高 20 cm 25 cm,沟深 35 cm,沟宽 25 cm 35 cm。 播种期 冬播在 11月中旬 12月上旬;秋播在 9月下旬 10月中旬。 播种密度 开沟点播,冬播每畦播 3 行 4 行,种薯块间距 20 cm 30 cm,播种密度 5500 块 /667m2 6500 块 /667m2;秋播每畦播 2 行 3 行,播种密度 4000 块 /667m2 5000 块 /667m2
7、;套种时根据作物类型合理 密植。播后覆土,厚度 5 cm 8 cm。 施足基肥 给合整地施商品有机肥 500 kg/667m2 1000 kg/667m2;播种时施三元复合肥( N-P2O5-K2O比例为 15- 15-15) 100 kg/667m2 125 kg/667m2,撮施于种薯之间,避免与种薯直接接触。覆盖地膜前施尿素 10 kg/667m2,均匀撒施畦面。 所施肥料应符合 NY/T 496和 NY 525的要求。 8 田间管理 覆膜 DB 3307/T 115 2020 3 冬播马铃薯在 12月中下旬到 1月上旬覆盖地膜和大棚膜;秋播马铃薯在 11月上中旬覆盖大棚膜。 破膜放苗
8、冬播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的,应在出苗后适时破膜放苗。放苗时注意破口要小。 温度管理 8.3.1 冬播马铃薯生长前中期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16 20 、夜间 8 12 ;生长中后期棚 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18 25 、夜间 13 18 。 8.3.2 马铃薯出苗后,棚内温度高于 25 时,打开大棚两头棚门并揭开部分裙膜通风降温。生长后 期棚内温度高于 30 时,揭开大棚两侧全部裙膜。 8.3.3 生长期间遇强冷空气影响,应采取防冻措施,可撒施草木灰,或用稻草、杂草、薄膜、面毯等 覆盖在马铃薯茎叶上,或搭建小拱棚,待冷空气或晚霜过后撤除。 湿度管理 生长期间应降低棚内湿度,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 60%
9、70%。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 控制在 60% 80%。收获前 7 d 10 d停止补水。 中耕培土 秋播播种过浅或覆土太薄出现薯块裸露或较大裂缝时,应培土。 追肥 发现 叶色落黄,宜追肥 1 次 2 次,每次用三元复合肥 7.5 kg/667m2 10 kg/667m2,打孔穴施或兑 水浇施。封行后,视苗情并结合防病治虫可追施 1 次 2磷酸二氢钾液,用量 50 kg/667m2。 9 病虫草害防治 覆盖地膜前进行化学除草,施用 90%乙草胺乳油 ,用量 50 g/667m2 70 g/667m2,兑水 40 kg 60 kg 均匀喷施。 病虫害防治见附录 A。 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10、应符合 GB/T 8321.9、 NY/T 1276 要求。 10 采收与分级包装 冬播马铃薯在次年 2月下旬 4月上旬采收;秋播马铃薯在 12月中下旬 次年 1月上旬采收,也可就 地保鲜。 分级包装按 NY/T 1066 执行。 11 质量安全管控 环境监测 DB 3307/T 115 2020 4 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 2 年 3 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 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重新检测,并记录。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产品上市前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销毁。 追溯体系 上市马铃薯产品均需加贴二维码追溯标识。无法粘贴标
11、识的,应根据市场销售的相关要求提供主体 身份证明等。 生产记录 建立 独立完整的 生产记录 档案 ,如实记载种植 的马铃薯 品种、数量; 使用的农药化肥 名称、 地块、 规格、 来源 (保留购买凭证,如发票或收据) 、用法、用量、以及日期;产品 的 采 收 日期 、采收 产量 、 去向; 并与追溯体系衔接。档案保留时间不应 少于 2 年。 农田废弃物管理 使用过的 地膜、棚膜、肥料袋、农药瓶 (袋 )、农用塑料包装物 和马铃薯残体 等农田废弃物 要及时清 理出田园,并做好垃圾的分类投放与管理 。 12 贮藏、运输 贮藏 采收后的马铃薯, 应根据 块茎 的成熟度和品质情况 ,按品质等级分别存放。
12、若临时贮藏,应在阴凉、 通风、干净的地方进行,堆码整齐,防止挤压损伤,严防日晒、雨淋。较长时间贮藏时,应放入冷库, 存入前应逐步降温预冷,贮藏温度 2 7 。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装卸时应轻装轻 放,防止碰撞。 DB 3307/T 115 2020 5 A A 附录 A (资料性) 马铃薯设施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农药 A.1 马铃薯设施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农药 马铃薯设施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农药 见 表 A.1。 表 A.1 马铃 薯设施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农药推荐表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药剂类型 药剂名称 剂型 每 667m2用量 施
13、药方法 早 /晚疫 病 生育期 60 d 90 d 化学农药 代森锰锌 80%可湿性粉剂 150 g 200 g 喷雾 茎基腐病 生育期 60 d90 d 化学农药 异菌脲 50%悬浮剂 100 ml 喷雾 青枯病 切种;播种前 化学药剂 氢氧化铜 77%可湿性粉剂 150 g 200 g 浸泡;喷雾 蚜虫 3月 10月 生物农药 苦参碱 1%可溶液剂 50 ml 120 ml 喷雾 化学农药 吡虫啉 10%可湿性粉剂 10 g 30 g 喷雾 蛴螬;地 老虎、蝼 蛄等地下 害虫 覆土前 生物农药 球孢白僵菌 150亿白孢子 /g 250 g 300 g 拌药土撒施 化学农药 辛硫磷 3%颗粒剂 2 kg 3 kg 毒饵诱杀 苗期诱杀 化学农药 辛硫磷 50%乳油 50 ml 70 ml 加少量清水与炒香 的棉籽饼或菜籽饼 5 kg 7 kg拌均匀 在傍晚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