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9 DB4206 襄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202019 襄阳市有机香菇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rganic lentinus edodes in Xiangyang 2019 - 10 - 21发布 2019 - 11 - 20实施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06/T 20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菇场选择 . 1 4 消毒药品及使用 . 1 5 生产前的准备 . 2 6 菌种和配
2、方 . 2 7 拌料 . 2 8 装袋 . 3 9 灭菌 . 3 10 接种 . 3 11 培养 . 3 12 越夏管理 . 4 13 遮荫棚搭建 . 4 14 出菇管理 . 4 15 病虫害防控 . 5 16 采收 . 5 17 烘烤加工 . 5 18 包装贮存 . 6 19 质量追溯体系 . 6 DB4206/T 2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襄 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南漳县华羿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
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波、梅汉成、王小莉、陈爱军、朱红星、刘世平、蔡士奇、王清华、张鹏、 李梦。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0-3085001,邮箱: 。 DB4206/T 202019 1 襄阳市有机香菇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香菇的菇场选择、消毒药品及使用、生产前的准备、菌种和配方、拌料、装袋、 灭菌、接种、培养、越夏管理、遮荫棚搭建、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烘烤加工、包装贮存和质 量追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及其生态条件相
4、似地区有机香菇代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 有机产品 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3 有机产品 第3部分:标识和销售 GB/T 19630.4 有机产品 第4部分:管理体系 3 菇场选择 3.1 选择地势较高,
5、不积水,5 km周围无工业三废和畜禽舍、垃圾(粪便)场,也没有各种污水及其他 污染源(如水泥厂、石灰厂等)的地方作菇场。对菇场进出口和通气口安装纱门、纱窗,以防害虫飞入, 并经常保持环境卫生,撒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3.2 远离医院、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庭院要干净整洁。 3.3 防止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4 对于专业食用菌生产基地或工厂化生产,其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 3.5 生产区域大气、水源清洁,土壤不含化肥,未洒过农药。 3.6 菇场连种两年应重新换地选场。 3.7 与常规区域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屏障。 3.8 种植区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
6、下要求: a)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规定。 b)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 c)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规定。 4 消毒药品及使用 DB4206/T 202019 2 制袋时间选在早春低温季节进行,接种采用密闭接种箱封闭操作,与外界环境隔绝。接种时,接种 工具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箱、培养室采用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现将接种、培养、出菇 环境消毒常用的药品列表如下: 表1 接种、培养、出菇环境消毒常用的药品 名称 使用浓度及方式 施用对象 乙醇 接种操作台面、原种瓶表面等 75%浸泡或涂擦手、接种工具、菌棒表面 石灰水 3
7、倍5倍水溶液喷洒 培养室、无菌室、栽培场 及床架 气雾消毒剂 1 g/m32 g/m3 熏蒸养室、无菌室、接种箱 5 生产前的准备 5.1 设备准备 设备准备如下: 装袋机(含电机); 灭菌设施(土灶蒸炉、低压蒸气锅炉、水筒型简易灭菌炉)根据生产规模进行准备; 接种设施(塑料床架可移动接种罩)。 5.2 原辅材料的准备 原辅材料的准备如下: 木屑、麸皮、石膏、石灰。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 塑料袋:要求厚簿均匀、拉力强、无微孔; 药品:酒精、消毒剂等。 6 菌种和配方 6.1 生产周期 1月3月接种、2月6月培养、6月底转色结束、6月8月越夏、9月中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为出菇 期。 6.2 菌
8、种选择 选择纯度高、气味正、形态好、菌适龄的有机商品菌种。 6.3 配方 以1000袋,袋型:18 cm65 cm0.045 cm为例:干杂木屑(或棉籽壳)1750 kg,麦麸230 kg, 石膏粉10 kg,蔗糖10 kg,含水量55%60%。 7 拌料 DB4206/T 202019 3 锯沫过筛,先将麸皮、石膏粉与木屑干拌均匀,将糖溶于水中,然后边翻拌边加水,翻拌3遍4 遍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55%60%,即用手紧攥料成团,丢开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 能见水。拌好后配料、水分均匀一致。 8 装袋 使用装袋机,装好后,用扎口机扎紧。要求松紧适度,手抓料袋不凹陷,手托料袋中央两
9、端不下垂。 装好后,检查袋子有无微孔,如果有,用胶带封好。 9 灭菌 要求当日拌料,当日装袋,当天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排尽锅内的冷空气,当压力表达到1.5 kg/cm2时,维持压力2 h不变,停止 加热,自然降温出锅。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控 制在4 h以内,当温度到100 后,用中火维持8 h10 h,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30 min,再 停火焖3 h4 h出锅。 10 接种 10.1 树立无菌意识,按无菌操作规程操作。 10.2 接种室使用前要消毒,采用气雾消毒盒每立方用
10、4 g6 g,关闭门窗24 h。 10.3 接种前对菌种再次进行检查,达不到标准坚决不用。菌种在入箱前用75%酒精棉擦洗消毒。 10.4 出锅后袋温降到28 以下开始接种。 10.5 接种动作要迅速、轻柔、准确。单面四穴,每接完一排,可在菌穴上面覆盖微膜,以防菌种失水 和感染杂菌。 10.6 在一天中温度最低时接种,每接完一室消毒一次接种室。 11 培养 11.1 培养室的要求 干燥、干净、暗光、通风。使用前要清扫、消毒一次,必要时搭层塑膜,消毒用气雾消毒盒每立方 用4 g6 g点燃,关闭门窗24 h。 11.2 温度调节 20 25 恒温发菌,先期温度低注意保温,后期温度高注意通风。 11.
11、3 翻堆检查 10 d后翻堆检查,发现有杂菌的要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小面积绿霉菌感染,移至通风、暗光、低温 处隔离培养。链孢霉用塑料袋包裹移出培养室远距离焚烧或深埋。毛霉感染加强通风可自行消失。处理 后,放在低温、通风、暗光的环境中进行管理。淘汰感染严重的,深埋或烧毁。没有发菌,也未感染的 整袋死穴,按常规重新补接。 DB4206/T 202019 4 11.4 刺孔增氧促长 刺孔的原则:先少后多,先浅后深,先细后粗。低温多刺,温度高时不刺或少刺。斜刺不能触及新 料、不能带起薄膜。刺孔后加强通风。 第一次刺孔:约15 d孔穴发菌达6 cm8 cm刺孔4个6个。 第二次刺孔:大部分菌丝相连,每个穴
12、周围刺6个8个孔,深3 cm4 cm。 第三次刺孔:也称放大气,菌袋菌丝长满发白后刺70个80个孔(18 cm菌袋),深10 cm,刺孔针 直径5 mm为宜。 11.5 转色管理 温度15 25 、湿度85%左右最适宜。6月底完成转色,进入越夏管理。室内室外均可,一般15 d20 d可完成转色。 12 越夏管理 12.1 越夏场所 干燥、干净、遮荫、通风。凡是具备上述条件的林间、地下室和窑洞、菇棚都可菌袋越夏。 12.2 菌袋排放 有条件、场地多的可按“”或“#”排放(56)层;场地少,规模大的可用单排平行摆放。 12.3 温度控制 应控制温度不可超限,温度高于30 时,应在夜间通风降温。伏天
13、35 以上高温天气,棚架上架 喷袋,上午10时下午14时喷冷水降温。 12.4 通风 应注意通风,严防烧袋影响出菇,排出袋内淤积的黄水,防止产生绿霉。 13 遮荫棚搭建 根据各自情况建造,但必须达到遮荫降温的要求。室外可采用三层荫棚越夏,遮阴棚的总体高度应 在3 m以上,层间距不低于50 cm。 14 出菇管理 14.1 头茬菇注水管理 菌袋失水超过25%时进行注水,采用注水针补水,补水后的袋重达到原袋重的85%90%。 14.2 刺激催蕾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通过扩大温差、振动、辅以光照,诱导菇蕾大量发生。 14.3 割袋留菇 DB4206/T 202019 5 当菇蕾直径达到0.
14、5 cml cm时及时割袋,割袋时勿损伤菇蕾。留菇多少要根据市场要求、培养目 的进行,一般均匀的留8朵12朵。 14.4 保湿育蕾 割袋的菇蕾进行保湿培养,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温度控制在8 18 。 14.5 通风降湿 当菇直径达到2 cm时,加强通风,逐步降低棚内相对湿度至80%以下。 15 病虫害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病害(主要是霉菌感染)主要在灭菌、接种、发菌等环节控 制,不能使用含砷、铅、汞的杀菌杀虫剂;虫害(菇蝇、菇蚊、蚜虫、蛞蝓等),以黑光灯诱杀等物理 和生物防治为主。 16 采收 16.1 保鲜菇 菌盖直径4.5 cm6 cm。菌褶刚刚暴露时及时采收
15、,立即出售。 16.2 厚菇 边缘内卷,菌盖中央隆起时采收。 16.3 薄菇 边缘内卷,菇盖中央平展时采收,并及时烘烤。 17 烘烤加工 17.1 采收后立即进行分级、装篦。 17.2 温度控制。分级装篦的香菇送入烘干室(或烘烤机)进行烘烤,温度升到35时,方可将香菇 入室烘干,逐步升高温度,每1 h2 h升高l 2 ,烘烤时长见表2。 表2 烘烤时长 序号 温度, 烘烤时长,h 1 3540 35 2 4060 810 3 60 2 17.3 排潮。烘烤前期,烘干室温度为35 40 时,全部打开排潮孔或排风扇;温度上升到40 60 时,排潮3 h4 h;60 以上后,可将排潮孔全部关闭,不需
16、排潮。 DB4206/T 202019 6 17.4 验质。烘烤至16 h18 h时,打开烘干室门,检验香菇干度是否合格。合格烘干品的特征:有 香菇的特殊香味;菌褶黄色,菌褶直立、完整、不倒状;菇体含水量不超过13%;香菇保持原有的形状, 菌盖圆平,保持自然色泽。 18 包装贮存 18.1 包装 香菇烘烤后含水量为13%左右,立即分级,分别装在香菇专用塑料袋内,定扎紧袋口,包装材料应 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和相关规定。禁止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袋或容器盛装有机产品。 18.2 贮存 包装好的香菇放于干燥低温处贮藏。贮藏产品的仓库应干净、无虫害,无有害物质残留,未经任何 禁用物质处理过。 19 质量追溯体系 生产全过程,应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菇场选择、消毒药品及使用、菌种 和配方、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烘烤加工及贮藏等。记录保 存期限不得少于 5 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