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

    • 资源ID:1522158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

    1、 ICS 35.020 L 70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75 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 设指南 Constructive guidelines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ssembly occupancies 2020 - 08 - 20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075 202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2、义 . 1 4 缩略语 . 2 5 系统构成 . 2 6 功能性能 . 3 7 设备安装 . 7 8 其他 . 7 9 检验验收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系统检验验收标准 . 9 参 考 文 献 . 14 DB37/T 4075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的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对于本标准中有关专利问题的处理,参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 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的有关规定处理。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物联

    3、网协会、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 理服务中心、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贵合信息科 技有限公司、山东高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北秦 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烟台淼盾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致业电子有限公司、山东至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奥邦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众志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济 南市济钢医院、山东广电网络集团、青岛前景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博物馆、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滨州医学院 烟台附属医院、潍坊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楠、侯广尧、唐修涛、王爱杰、李岳海、董世新、张卓、苏

    4、冠群 、逄锦山、 昌厚峰、李超、赵振兴、张伟、万青松、郝文江、董太华、陈维强、高雪松、周冰、宋志华、任维成、 王雷、马光健、何庆、李静、刘扬、张电、张伟东、曹永军、杨全岳、王军明、代振忠、张文龙、肖培 宝、李光辉、董利锦、吴建国、马领先、张祖坤、袁超利、施浩然、施紫峰、宋红伟、曾庆田、冯光、 唐文峰、杨彦芹、李锋、张峰、卢朝辉、蒋金广、赵枫、张斌、尚强。 DB37/T 4075 2020 1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性建议,包括系统构成、功能性能、 设备安装和检验验收等的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

    5、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和检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 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910(所有部分) 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 GB/T 19146 2010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 GB/T 19665 电子红外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 GB/T 22239 2019 信息安 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50174 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

    6、技术规范 GB 50526 2016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WS/T 448 2014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员密集场所 assembly occupancies 人员密度较大的公众聚集场所。 注: 一般包括医院、学校、机场、车站、港口、体育馆、社区、大中型办公场所、酒店、影院、剧场、大中型商场、 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图书 馆、展览馆、博物馆、劳动密集型企业、旅游景区、宗教活动场所、 监狱、劳教所等。 3.2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ommand 在区

    7、域内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后,相关部门对管辖区域进行防控的组织活动。 3.3 人员信息追溯 personnel information tracing DB37/T 4075 2020 2 对人员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防疫相关的个人信息关联形成信息链,通 过其中某个节点的某项信息对关联的其他信息进行查询。 3.4 电子出入证 electric passport 给予区域内出入 人员特有的、可识别、取得出入权限的自定义编码认证,包括但不限于证件号码、 人脸、二维码、 NFC卡、 RFID标签等类型的认证,出入凭证电子化,通过线上申请、办理、无接触使用 的方式,避免人员的直接接触。

    8、 3.5 车辆管控系统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通过车牌图像提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车辆牌号等车辆信息,对 车辆驾驶人及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登记及信息管理。 3.6 重点防控区域 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ion 由物理边界定义的具有一个 或多个出入口、存在人员被传染风险的区域。 3.7 密切接触者 close contacts 与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等)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直接接触的人员。 3.8 重点人员 key personnel 来自重点防控区域、密切接触者及确诊病例出院后等存在

    9、感染风险的人员。 4 缩略语 下述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GI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ED: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5 系统构成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由指挥中心、传输网络、监测点构成,指挥中心包括可视化 显示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点包括人员登记系统、车辆管控 系统、健康检测系统、宣传教育系统、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系统架构见图 1。 DB37/T 4075

    10、2020 3 图 1 系统架构图 6 功能性能 6.1 系统功能 6.1.1 指挥中心 6.1.1.1 可视化显示系统 可视化显示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可视化显示系统的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符合 GB/T 18910(所有部分)要求; b) 可视化显示系统宜运行于本地电脑主机或 远程服务器主机; c) 宜具备对各类视频信号源和计算机信号源接入及显示控制,具备多路信号切换并同屏显示等功 能; d) 宜支持接收音频、视频信号,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信息转换; e) 宜支持以多媒体的形式发布信息,宜按照划分区域显示态势、文本、表格和视频图像信息,态 势显示清晰、分辨率高,文字、图像显示清晰稳定; f)

    11、宜支持电视电话会议,利用监控、预览、切换、通信及终端控制设备,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视讯 联系; g) 宜支持管理人员以集中控制、移动控制、授权控制的方式,对可视化显示系统进行开关机、开 设窗口、选择信源、投影显示、调整音响和照明等 操作; h) 宜具备 GIS、显示电子地图等功能; i) 可视化显示系统场地的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电气、电磁屏蔽、布线系统等符合 GB 50174 2017 要求。 DB37/T 4075 2020 4 6.1.1.2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具备对登记人员的防控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 b) 宜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数据库,数据

    12、来源包括且不限于: 1) 国务院授权发布的地区和个人健康风险(高、中、低)标识信息; 2) 国务院授权卫生健康等部门共享的确诊、疑似、密接等疫情病例数据; 3) 工信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 4 小时的漫游地信息; 4) 国家移民管理局共享 或授权查询高风险人员入境同行人员信息; 5) 医保部门共享的药店发热药品购买信息; 6) 卫生健康部门汇集的发热门诊数据; 7) 交通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铁路、民航、客运出行信息; 8) 省域内各地市提供的疫情和疫情社区和重点活动场所管控数据; 9) 通过“互联网 +监管系统”提供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查询结果数据; 10) 公安、民政等部门

    13、共享或授权查询的家庭关系、居住、酒店入住情况数据; 11) 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和提交申报的个人或家庭健康数据。 c) 基于防控信息数据库形成的防控信息的管理符合 WS/T 448 2014 要求; d) 宜支持对已登 记人员防控信息的查询,宜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关联查询; e) 宜支持对防控信息中出现异常的人员的筛选。 6.1.1.3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支持指挥中心与有关部门、监测点等应急联动; b) 宜支持对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支持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及时进行任务下发; c) 宜支持调用监测点监控影像; d) 宜通

    14、过建设辅助决策模型,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规则、限制条件、计划、目标、疏散路 径、关键决策等项目的制定、修改和记录。 6.1.1.4 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宜考虑以下因素: a) 人员密集场所宜建设有固定场所的指挥中 心,并设置明确标识,紧急情况下可建设临时指挥中 心; b) 指挥中心场地的设计符合 GB 50174 2017 要求; c) 指挥中心宜支持分级部署。 6.1.2 监测点 6.1.2.1 人员登记系统 人员登记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建设电子出入证、人员信息登记设备等,开放数据传输接口; b) 宜支持人员远程申请、办理电子出入证; c) 宜支持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

    15、信息登记及上报; d) 宜支持与前端检测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读取数据,对不具有通信功能的检测设备,宜支持手动 填写; DB37/T 4075 2020 5 e) 宜支持对老人、幼儿等不便自动登记的进行人工登记; f) 人员登记信息,包括姓名、住址、 工作单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防疫相关的信息,宜支 持人员身份与测温数据绑定,一人一档,宜支持通过移动端 APP、支付宝、微信、二维码等方 式自主上报,其中二维码认证包括但不局限于“健康二维码”,宜支持绑定证件号码; g) 宜建立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信息库; h) 宜支持对戴口罩等面部遮挡人员进行识别确认身份,对于无法识别的人员进行其它身份

    16、信息核 验。 6.1.2.2 车辆管控系统 车辆管控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建设车牌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登记等设备; b) 宜支持基于车牌识别等技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宜支持对同车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和登记 ,并将 车辆与人员信息关联。 6.1.2.3 健康检测系统 健康检测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体温检测宜考虑以下因素: 1) 宜建设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仪、手持额温枪、测温身份识别一体机等一种或多种设备,对 单人或多人同时进行测温; 2) 测温精度宜不大于 0.3 ; 3) 宜支持快速测量,单人测温时间不大于 2 秒; 4) 宜支持警示温度阈值设置及超阈值报警,如体温高于阈值 37.3 系统

    17、报警; 5) 体温检测设备符合 GB/T 19665、 GB/T 19146 2010 要求; 6) 宜支持按照日期、姓名等方式检索人员温度信息; 7) 宜支持数据统计功能,显示通 过人数及疑似发热人数; 8) 宜支持对佩戴口罩、佩戴护目镜等部分遮挡面部人员体温的检测。 b) 宜支持健康指标导入,包括不限于核酸、血糖、血氧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腹泻、头晕等); c) 宜支持自检提报; d) 宜支持快速筛查,识别出异常人员; e) 宜支持将采集到的人员防控信息与人员姓名、性别、住址、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人脸信息、 时间、监测点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 6.1.2.4 宣传教育系统 宣传教育系统宜考虑

    18、以下因素: a) 宜建设电子显示屏、公共广播系统; b) 公共广播系统符合 GB 50526 2016 要求; c) 宜支持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宣传教育科学防 疫知识、公众卫生知识、相关政策等信息; d) 宜支持区域内宣传教育相关内容短信推送。 6.1.2.5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进行人员信息追溯查询,确定是否为密切接触者; b) 宜支持对重点人员的信息进行追溯查询; DB37/T 4075 2020 6 c) 宜支持防疫相关信息自动提醒。 6.1.2.6 监测点 监测点宜考虑以下因素: a) 监测点宜布置在大型住宅小区

    19、、企业、高校、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出入处; b) 监测点的监控宜覆盖该区域的所有出入情况,并采集数据; c) 宜在学校、医院、大中型商场等场所内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处设置监测点; d) 宜合理规划及选取监测点的位置,避免重复建设、漏建等情况。 6.1.3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建设有线、 Wi-Fi、蓝牙、 4G、 5G 等网络,满足系统数据传输要求; b) 宜建设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 c) 宜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稳定; d) 宜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 e) 宜保证通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字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 6.1.4 通用功能 6.1.4.1 数

    20、据处理 数据处理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支持对系统采集数据收集、分类与分析; b) 宜支持产出报告、报表文档; c) 宜支持动态分布图的绘制、分阶段信息专题图生成等。 6.1.4.2 异常报警 异常报警 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支持异常报警,报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声光报警、软件界面提醒等方式; b) 对系统内异常情况(包括系统故障、系统数据异常等)报警,宜提供解决建议推送; c) 报警信息宜及时上传至指挥中心。 6.1.4.3 访问管理 访问管理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支持多种身份鉴别机制,如用户名 /密码、数字证书等; b) 宜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界面; c) 宜具备数据加密、系统

    21、用户认证、分级用户权限管理; d) 宜具有信息查看、编辑、修改等操作权限管理。 6.1.4.4 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宜考虑以下因素: a) 宜开放 API 接口,支持第三方数据共享; b) 宜支持与相关单位管理系 统数据共享和推送。 6.1.4.5 系统兼容 DB37/T 4075 2020 7 系统兼容宜考虑以下因素: a) 系统宜兼容主流浏览器、支持跨平台操作、支持多类型客户端访问; b) 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 6.1.4.6 安全要求 系统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通用要求、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扩展 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等符合 GB/T 22239

    22、 2019的安全要求。 6.2 系统性能 系统性能宜考虑以下因素: a) 系统宜具有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 b) 平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宜不少于 500 个; c) 宜支持平台 7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 d) 宜配备不少于 30 分钟的延时电源; e) 最大并发用户时,服务器 CPU 和内存资源利用率宜不超过 60 %; f) 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故障恢复时间宜不超过 120 分钟; g) 数据在线存储时间宜不少于 180 天,宜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宜不超过 6 小时; h) 宜支持信息的离线存储,联网自动上传。 7 设备安装 7.1 通用设备安装 通用设备安装一般宜考虑以

    23、下因素: a) 所有信息设备的布线、连接、供电等符合 GB 4943.1 的规定; b) 设备安装不宜与原场地设备出现通信或电源使用等冲突。 7.2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宜考虑以下因素: a)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宜设在便于捕 捉人脸的位置; b)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镜头与人员通道出入口中间宜空旷、无遮挡; c)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安装高度宜为 1.5 1.7 米,测温有效距离宜为 1.5 3 米。 8 其他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环境适应性等 设计符合 GB 50348要求。 9 检验验收 9.1 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

    24、准要求。 9.2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检验验收标准见附录 A。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1;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3;人员登 DB37/T 4075 2020 8 记系统验收指标 见表 A.4;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5;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6;宣传教 育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7;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8;场地布置验收指标见表 A.9;传输 网络验收指标见表 A.10;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见表 A.11;系统性能验收指标见表 A.12。 DB37/T 4075 2020 9 A A

    25、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系统检验验收标准 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1。 表 A.1 可视化显示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显示设备 可视化显示系统的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符合 GB/T 18910(所有部分) 要求 2 信号接 入 具备对各类视频信号源和计算机信号源接入及显示控制,具备多路信号切 换并同屏显示等功能;支持接收音频、视频信号,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信息 转换 3 信息展示 支持以多媒体的形式发布信息,按照划分区域显示态势、文本、表格和视 频图像信息,态势显示清晰、分辨率高,文字、图像显示清晰稳定 ;宜具 备 GIS、显示电子地图等功能 4 通 信联系 支持

    26、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可利用监控、预览、切换、通信及终端控制设备, 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视讯联系 5 控制操作 支持管理人员以集中控制、移动控制、授权控制的方式,对可视化显示系统进行 开关机、开设窗口、选择信源、投影显示、调整音响和照明等操作 6 服务器 可视化显示系统运行于本地电脑主机或远程服务器主机 7 场地建设 可视化显示系统场地的选址及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电气、电磁屏蔽、布线系统等符合 GB 50174 2017 要求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2。 表 A.2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防控 信息管理 具备对登记人员的疫情防控信息进行管理等

    27、功能 2 防控 信息数据 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且不限于: 1)国务院授权发 布的地区和个人健康风险(高、中、低)标识信息; 2)国务院授权卫生健康等部门共享的确诊、疑似、密接等疫情病例数 据; 3)工信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地区停留超过 4小时的漫游地信息; 4)国家移民管理局共享或授权查询高风险人员入境同行人员信息; 5)医保部门共享的药店发热药品购买信息; 6)卫生健康部门汇集的发热门诊数据; 7)交通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铁路、民航、客运出行信息; DB37/T 4075 2020 10 表 A.2 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验收指标 (续)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2

    28、 防控信息数据 8)省域内各地市提供的疫情和 疫情社区和重点活动场所管控数据; 9)通过“互联网 +监管系统”提供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查询结果数 据; 10)公安、民政等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家庭关系、居住、酒店入住情况 数据; 11)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和提交申报的个人或家庭健康 数据。 3 防控信息管理 基于防控信息数据库形成的防控信息的管理符合 WS/T 448 2014 要求 4 信息查询 支持对已登记人员防控信息的查询,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码等方式关联查询 5 异常筛选 支持对防控信息中出现异常的人员的筛选 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指挥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3。 表 A.3

    29、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 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应急联动 支持指挥中心与有关部门、监测点等应急联动 2 信息传达 支持对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支持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及时进行任务下发 3 监控影像 支持调用监测点监控影像 4 辅助决策 建设 辅助决策模型,可实现规则、限制条件、计划、目标、疏散路径、关键决策等应急方案的制定、修改和记录 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4。 表 A.4 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人员登记设备 建设电子出入证、人员信息登记等设备,设备开放数据传输接口 2 人员登记认证 支持人员远程申请、办理电子出入证 3 移动客户

    30、端登记 支持人员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登记及上报 4 数据读取 支持与前端检测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读取数据,对于不具有通信功能的检测设备,支持手动填写 5 人工登记 支持对老人、幼儿等不便自动登记的进行人工登记 6 登记信息 人员登记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 号码 、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当 前居住地等信息,支持人员身份与测温数据绑定,一人一档;支持通过 移动端 APP、支付宝、微信、二维码等方式自主上报;二维码认证包括 但不局限于 “ 健康二维码 ” ,支持绑定证件 号码 DB37/T 4075 2020 11 表 A.4 人员登记系统验收指标 (续)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31、 7 识别信息库 建立人脸、虹膜等 生物特征 身份识别信息库 8 面部遮挡人员身份识别 支持对戴口罩等面部遮挡人员进行识别确认身份,对于无法识别的人员进行其它身份信息核验 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5。 表 A.5 车辆管控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信息登记 支持基于车牌识别等技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 ; 支持对同车人员进 行身份认证和登记,并将车辆与人员信息关联 2 设备建设 建设车牌自动识别、车辆信息登记等设备 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6。 表 A.6 健康检测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体温检测 建设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仪、手持额温枪、测

    32、温身份识别一体 机等一种或多种设备,对单人或多人同时进行测温 测温精度不大于 0.3 支持快速测量,单人测温时间不大于 2 秒 支持警示温度阈值设置及超阈值报警,如体温高于阈值 37.3 系统报警 体温检测设备 符合 GB/T 19665、 GB/T 19146 2010 要求 支持按照日期、姓名等方式检索人员温度信息 支持数据统计功能,显示今日通过人数及疑似发热人数 支持对佩戴口罩人员、佩戴护目镜人员等部分面部遮挡人员体 温的检测 2 健康指标导入 支持健康指标导入,包括不限于核酸、血糖、血氧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腹泻、头晕等)等 3 不适症状记录 支持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腹泻、头晕等)记录

    33、上报 4 自检提报 支持自检提报 5 信息关联 支持将采集到的人员健康信息与人员姓名、性别、证件 号码 、联系方式、人员 头像、时间、监测点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 6 快速筛查 支持快速筛查,识别出异常人员 DB37/T 4075 2020 12 宣传教育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7。 表 A.7 宣传教育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建设 内容 建设电子显示屏、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符合 GB 50526 2016 要求 2 宣传教育 支持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宣传教育科学防疫知识、公众卫生知识、相关政策等信息 3 短信推送 支持区域内宣传教育相关内容短信推送 密切接触者查

    34、询系统验收指标见表 A.8。 表 A.8 密切接触者查询系统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项 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密切接触者 查询 支持通过姓名、证件 号码 等方式进行人员 信息 查询,确定是否为密切接触者 2 追溯查询 支持对 重点 人员 的信息 进行追溯查询 3 自动提醒 支持防疫相关信息自动提醒 场地布置验收指标见表 A.9。 表 A.9 场地布置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 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指挥中心 人口密集场所建设有固定场所的指挥中心,并设置明确标识,紧急情况下 可建设临时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场地的设计符合 GB 50174 2017 要求 指挥中心宜支持分级部署 2 监测点 监测点布置

    35、在大型住宅小区、企业、高校、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主要 出入处 监测点的监控 宜 覆盖该区域的所有出入情况,并采集数据 在学校、医院、大中型商场等场所内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处设置监测点 合理规划及选取监测点的位置,避免重复建设、漏建等情况 传输网络验收指标见表 A.10。 表 A.10 传输网络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 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网络方式 建设有线、 Wi-Fi、蓝牙、 4G、 5G 等网络,满足系统数据传输要求 2 硬件 冗余 建设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 3 数据传输 保证通信过 程中数据传输的稳定 4 数据完整 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 5 数据保密 保证通信过程中敏感

    36、信息字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 DB37/T 4075 2020 13 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见表 A.11。 表 A.11 系统通用功能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 项目 验收要求 备注 1 数据处理 支持对系统采集数据收集、分类与分析 支持产出报告、报表文档 支持动态分布图的绘制、分阶段信息专题图生成等 2 异常 报警 支持异常报警,报警包括设备声光报警、软件界面提醒等方式 对系统内异常情况报警,提供解决建议推送 监测点的报警信息及时上传 至指挥中心 3 访问管理 支持多种身份鉴别机制,如用户名 /密码、数字证书等 建设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接口 具备数据加密、系统用户认证、分级用户权限管理 具备信息查看

    37、、编辑、修改等操作权限管理 4 数据共享 开放 API 接口,支持第三方数据共享 规范数据,支持对相关单位管理系统数据上传和告警推送 5 系统兼容 系统兼容 主流 浏览器、支持跨平台操作、支持多客户端访问 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 6 系统安全 系统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通 用要求、云计算安全 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等安全要求 符合 GB/T 22239 2019 的要求 系统性能验收指标见表 A.12。 表 A.12 系统性能验收指标 序号 验收内容 验收要求 备注 1 基本特性 系统具有易操作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 2 并发用户 平台最大并

    38、发用户数量宜不少于 500 个 3 运行时间 支持平台 7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 4 延时电源 配备延时不小于 30 分钟 的延时电源 5 资源占用 最大并发用户时,服务器 CPU 和内存资源利用率宜不超过 60 % 6 故障恢 复 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硬件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 120 分钟 7 数据存储 数据在线存储时间宜不少于 180 天,宜建立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不超过 6 小时 8 离线存储 支持信息的离线存储,联网自动上传 DB37/T 4075 2020 14 参 考 文 献 1 民政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联合 印发新发肺

    39、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第一版) 2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 的通知(肺炎机制发 2020 5号) 3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 2020 17号) 4 中央网信办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中网办发电 2020 5号) 5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 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民发 2020 9号) 6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做好城乡社 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民发 2020 13号) 7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的通知(民 办函 2017 285号)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规划函 2020 100号) 9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工作的通知(国卫办 医函 2020 142号)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4075-2020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