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备案号: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方标准 DB2306 DB2306/T 121 2019 玉米田间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2019-12-26 发布 2020-01-19 实施 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06/T 12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机械化耕整地 . 1 4 机械化播种作业 . 2 5 田间管理 . 2 6 机械化收获作业 . 3 7 秸秆处理 . 3 8 收获机驾驶员要求 . 3 DB2306/T 121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2、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市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胜雪 刘春梅 潘思奇 周东麟 胡军 梁远 李良菲 DB2306/T 121 2019 1 玉米田间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田间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秸秆处理、收获机驾 驶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庆市玉米田间机械化作业,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3、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379-2017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GB 1615112-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DB 23/T207.5 2002田间作业 机械技术状态标准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2004 3 机械化耕整地 3.1 翻地作业 3.1.1 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清理,确保翻地作业质量。 3.1.2 抓住宜耕期、不误农时、适期耕翻,不起大块,不出明条,严禁湿翻。保证作业质量。 3.1.3 翻地应根据地势、土质和土壤的适耕性等条件选择适当地机械和作业时间。 3.1.4 翻地深度应用根据土质、土层厚度、茬口和翻地时间确定,一般应为 20-22cm。要求深翻的地
4、 块耕深应达到 25cm 以上。 3.1.5 根据农艺要求,保证达到规定耕深,各铧耕深一致,耕深误差不超过 2cm。 3.1.6 翻地作业要求耕幅一致,不重耕不漏耕。耕幅误差 不超过 10cm。翻后地表应平整。土垡要完全 翻转,立垡率和回垡率不得超过 3%。地面上的杂草、残株和肥料等要覆盖严密。 3.1.7 不重不漏,翻到头,翻到边,无三角抹斜。 3.1.8 翻地作业后要进行整地,就是播种以前对土壤的表层进行耙、耢、镇压的作业。 3.1.9 电线杆及标桩等建筑物周围翻不到位的地方,必须由人工挖开并整平整细。 3.2 深松作业 3.2.1 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茎杆粉碎处理,确保深松质量。 3.2.
5、2 深松作业一般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根据农艺要求,深松浅翻达 32cm 以上,联合整地达到 35cm 以上。以打破犁底层为最低深松深度标准。 3.2.3 深浅一致,松到地头、地边、地角不漏格,往复耕线要准确,千米误差不超 2.5cm,耕幅一致。 地头、地边要整齐一致。 3.2.4 复式作业后的土壤要平整,细碎无大块,不出堑沟,地表 10m 内高低差不超 10cm。 3.2.5 对于犁底层坚硬、厚度较大的地块,可分两年度深松作业来完成打破犁底层的目的,第一年深 松深度可在 30cm 左右,第二年增加至 35cm 以上。 3.2.6 深松浅翻、联合整地作业要插堑旗,打起落线。 3.3 灭茬旋耕地作业
6、 DB2306/T 121 2019 2 3.3.1 应在作物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灭茬、深翻作业, 宜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联合 耕整地作业。 3.3.2 联合作业机作业应符合要求:根茬粉碎长度应小于 5cm,合格率应大于 86%。旋耕深度一般在 14-18cm 之间。深松深度应在 35cm 以上。 3.3.3 起垄作业时垄高应大于 12cm。垄向要直,垄距要保持一致,为保证机械化播种质量提供条件。 4 机械化播种作业 4.1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光照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宜为 55500 株 /hm2-63000 株 /hm2。 4.2 适时播种,根据气温、品种和
7、土壤水分情况确定播期,当土壤 5cm 深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 8, 含水量在 15%-20%之间时 即可播种。抓住时机抢播,尽量缩短播期。 4.3 应采用机械式、气力式精密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作业,种肥宜进行分层施肥或厚层施肥。 4.4 播种时应符合要求,达到单粒率 85%,空穴率 5%,碎种率 1.5%。 4.5 要保证播深准确、株距均匀以及行距一致。种子播在耕层土壤中的位置保证在镇压后种子至地表 的距离为 3-4cm,误差不能大于 1cm。 4.6 精密播种要求株距均匀一致,误差量应小于 20%。同时要保证 行距一致。 4.6 要求行距一致,种子落在种床后的左右偏差要小,以种床中心线为基准,左
8、右偏差不大于 4cm, 出苗后一条线。 4.7 播种前应按农艺要求, 调整播种机各调节机构,进行试播,检查播种作业质量。对不合格指标对 应的调节机构进行再次调整。并检查作业质量,直至合格。 4.8 播种后要适时进行镇压作业,镇压时不粘土、不拖堆、不伤苗。镇压后应达到土壤表面无硬盖和 龟裂裂纹。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施肥 5.1.1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根据各地的目标产量、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 5.1.2 在玉米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 5.1.3 中耕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 5.1.4 根据要求,伤苗率小于 3
9、%,追肥深度 6 10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 10 20cm,肥带宽度大于 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 5.2 植保 5.2.1 喷药要适时,作业时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三级风以上时不准作业),同时注意风向,从下 风头开始作业,避免药液漂移,危害邻近作物。 5.2.2 喷药作业中尽量让喷头离地近些,以免药液损失。 5.2.3 在干旱情况下,要加大兑水量,降低作业速度或更换大流量喷头,以增加药效。 5.2.4 正式作业前要使喷药机压力 达到标定值,随着机车驶入随即打开喷头开关,中途停车时要马上 关闭喷头,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地头转弯时要随着机组驶出地块而关闭喷头。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
10、 害。 5.2.5 要搞好区间规划,留好枕地线和加药区,打堑旗,划出安全区。 5.2.6 药液加入药箱后,应进行回水搅拌 3-5 分钟,搅拌均匀后再进行作业,作业时要先给动力,泵 压稳定后再起步作业。 5.2.7 作业前要进行喷头流量试验,以保证喷洒均匀,喷量准确,其流量误差不大于 3%。要恒速作业, 作业时保证不重、不漏。 5.2.8 喷药机必须装配防后滴喷头。 DB2306/T 121 2019 3 5.2.9 苗带喷药时,喷幅宽度不应小于垄台宽度的 3/4。 5.2.10 土壤处理 作业要随喷随耙,及时混土搅拌,混土深度为 7-10 cm,播后苗前作业要应用覆土铧 或镇压器后带铁链进行混
11、土作业,确保喷药作业质量。 5.2.11 作业人员要配备防药害用具,制定严格防护措施。 6 机械化收获作业 6.1 玉米进入完熟期,宜适时进入机械收获。采用籽粒收获时,玉米籽粒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 应该不大于 25%。当玉米籽粒含水率大于 25%的时候,应该采用摘穗收获方式。 6.2 玉米收获植行距及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型。 6.3 要求适时收获,玉米收获应选用割台行距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的收获机械。 6.4 应根据玉米长势合理选择玉米 收获机的工作档位和割台高度。 6.5 玉米收获机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行距偏差不宜超过 5 。使用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植 株倒伏
12、率应小于 5%。 6.6 作业质量要求:玉米果穗收获,籽粒损失率小于 2%,果穗损失率小于 3%,籽粒破碎率小于 1%, 果穗含杂率小于 5%,苞叶未剥净率小于 15%; 6.7 玉米脱粒联合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小于 23%; 6.8 玉米青贮收获,秸秆含水量大于 65%,秸秆切碎长度小于 3 ,切碎合格率大于 85%,割茬高度小 于 15 ,收割损失率小于 5%。 6.9 不推杆、不窜行、不掉棒,损失率小于 3%。 6.10 茎杆粉碎,收集成堆或直接回收。 7 秸秆处理 7.1 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应进行粉碎还田或回收处理。 7.2 回收玉米秸秆,宜打捆后运出。 7.3 玉米收获后,应该采用根茬
13、粉碎还田机将玉米根茬进行粉碎还田,碎茬深度应不小于 8cm。粉碎 后根茬的长度应不大于 5cm,根茬粉碎率应不小于 90%,根茬覆盖率应不小于 80%。 8 收获机驾驶员要求 8.1 机组在进入地块收获之前,驾驶员必须先了解地块的基本情况:玉米品种、栽种行距、成熟度、 果穗下垂及茎秆倒伏情况。 8.2 要求事先了解玉米品种、栽种行距、成熟度、果穗下垂及茎秆倒伏情况。 8.3 事先了解地里有无树桩、石块、田埂、水沟、通道等,土壤是否有承载能力,是否需要人工开道、 清理地头、摘除倒伏玉米。 8.4 要求收获时的喂入量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玉米品种、长势、植株密度、含水量不同,收获速度也 不同。 8.5 工作中驾驶员应灵活操作还田机液压提升手柄,避免秸秆还田机锤爪打土。 8.6 要求停机前须将摘穗台和果穗开运器的玉米果穗全部送进集穗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