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WS T 591-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pdf

    • 资源ID:1521894       资源大小:618.2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WS T 591-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pdf

    1、ICS 11.020 C 05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 行 业 标 准 WS/T 591 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2018 - 05 - 10 发布 2018 - 11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T 591 2018 I 前 言 根据

    2、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人民 解放 军总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大学附 属 澳洋医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宗志勇、尹维佳、乔甫、申文武、何晓俐 、 李六亿、高晓东、 刘运喜、 吴安华 、 张秀月 、覃金爱、江佳佳 。 WS/T 591 2018 1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 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 门急诊 ) 医 院

    3、感染 管理 要求 、宣教和 培 训、 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 措施 、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医疗 废物 处置 等。 本标准适用于 提供门急诊服务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

    4、范 WS/T 511 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原 卫生部 2003年 医疗 卫生 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 卫生部 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原 卫生部 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 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 疗保健 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 3.2 呼吸 道 卫

    5、生 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 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 1m以上 距离的一组措施。 WS/T 511-2016, 定义 3.4 WS/T 591 2018 2 3.3 安全注射 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 和他人造成危害。 3.4 安全注射装置 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 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 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

    6、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 全面负责 门急诊 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 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小组 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 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 相对固定人员,应 至少配备 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4.1.2 门急诊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 门急诊 医疗工作实际,制定 门急诊 医 院感染管理 相关 制度( 其要求 见 附录 A)、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1.3 门急诊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 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

    7、 及 陪同人员 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4.1.4 门急诊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 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4.2 工作人员 4.2.1 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2.2 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 ,特别是 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 符 合 WS/T 313 的要求 , 隔离工作应 符合 WS/T 311 的要求 , 消毒灭菌工作应 符合 WS/T 367 的要求。 4.2.3 注射、穿刺、治疗、换药 、手术、清创 等无菌诊疗操作 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3 设

    8、备设施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配备合格、充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包括体温计(枪)、 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和设施等。 5 宣教和培训 5.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1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 工作人员 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 WS/T 591 2018 3 5.1.2 培训 应 包括 以下 内容 : a) 门急诊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 特点 ; b)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 c) 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 使用 等 标准预防措施 以

    9、 及 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 、 医疗废物管理等 ; 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 的 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等及时更新 ; d) 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 e) 对 兼职人员 培训 还应 包括 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监测 、多重耐药菌管理 等。 5.1.3 培训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新到门急诊工作的 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 b) 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 c) 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5.1.4 培训效果评估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宜 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 b) 形式包括现场

    10、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5.2 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5.2.1 可利用 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 。 5.2.2 宣 教 内容 宜 包括手卫生、 呼吸道 卫生 /咳嗽礼仪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 。 5.2.3 对 确诊或疑似经 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 应进行正确使用 口罩的培训 ;对确诊或疑似经接 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 5.2.4 宜对留置透析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侵入性装置的患者和家属宣教相 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6 监测与报告 6.1 监测内容与频率 6.1.1 可根据 WS/T 312 的要求,结合本

    11、机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综合监测 和目标 监测,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等。 6.1.2 宜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 方法宜 参照 世界卫生 组织 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执行。 6.1.3 应按 照 GB 15982、 WS/T 367、 WS/T 368 和 WS/T 512 等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6.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机构门急诊 短时间内出现 3例以上的症候群相似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时,应参照 WS/T 524 的要求及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病例的 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

    12、措施。 6.3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 WS/T 591 2018 4 6.3.1 发现医疗 保健相关感染病例应遵照 本 机构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病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 6.3.2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感染症状, 应 遵照 本 机构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 告。 6.3.3 应按照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和 WS/T 524 的要求及时报 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 发和疑似暴发病例。 7 预检分诊 7.1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本机构的服务特性建立 相应的预检分诊制度。 7.2 医疗机构应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

    13、趋势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 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 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7.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 点。 7.4 医疗机构在门急诊可通过挂号时询问、咨询台咨询和医师接诊时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传染 病的预检;在必要时,可建立临时预检点(处)进行预检。 7.5 预检、分诊点(处)应配备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等,以 便随时取用。 7.6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 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 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

    14、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7.7 经预检为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应 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 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8 医疗机构应设置醒目标识、告示、指引牌等,指引 需要隔离的 确诊或 疑似 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 病 科 门诊 或分诊点 就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 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 机构诊疗。 7.9 从事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 接诊患者时,应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 。如怀疑其患有传染病时,应依 据其传播途径选择并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并正确指导患者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要求。 8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

    15、 本措施 8.1 手卫生 8.1.1 手卫生 设施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 、洗手液、干手设施 或速干手消毒 剂 ; WS/T 591 2018 5 b) 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室如换药室、皮肤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妇科、 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和干手 设施。新建、改建的门急诊每间诊室均 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和干手 设施。 8.1.2 手卫生 指征、 方法和注意事项 应 符合 WS/T 313 的要求 。 8.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8.2.1 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 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口罩、医

    16、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隔离衣和防护服等) , 见附录 B, 并 符合 WS/T 311 的要求 。 8.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如下: a) 工作人员应 掌握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 具体穿脱方法参照 WS/T 311 执行 ; b) 在进行任何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评估人体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 或 感染性物质暴露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 用品 , 注意使用适合个体型号的个 人防护用品 ; c) 摘除 个人防护用品 时应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 ; d) 如需戴手套和穿隔离衣,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 ; e)

    17、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8.3 安全注射 8.3.1 医务人员 应掌握治 疗和用药的 指征 。 8.3.2 注射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 注射装置。 8.3.3 对 患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 实施注射时宜使用安全注射装置。 8.3.4 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不应使 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8.3.5 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应 及时 放入 符合规范的 锐器盒内。 8.4 医用物品的管理 8.4.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 和 物品应进行 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

    18、器具 和 物品应进行消毒。 8.4.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 按医疗废物 处理。 8.4.3 按 照 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诊 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等要求选 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 ,并 符合 WS/T 367 要求。 8.5 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8.5.1 应遵循 WS/T 512 对不同污染程度的 区域环境及物体表面 进行 清洁 与 消毒 。 门急诊环境 按污染程 度可分为以下三区: a) 轻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办公室、门急诊药房内部、挂号室内部等区域 ; b)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大厅、挂号和缴费窗口、候诊区、普通诊室

    19、、心电图室、 超声科和其他功能检查室等区域 ; WS/T 591 2018 6 c)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采血室、换药室、穿刺室、注射室、耳鼻喉科 诊室、 妇科诊室、 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 ( 急 ) 诊、门急诊手术室、 口腔科、 血透室、内镜室等区 域。 8.5.2 卫生间 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 工作人员 在 开始清洁 、 消毒前,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人防 护 用品 。 保持卫生间的环境卫生, 至少每日清洁或消毒一次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和消毒 。 8.5.3 可使用 WS/T 512 描述的方法 对环境清洁、消毒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环境微生物评估方法 按 GB 1598

    20、2 执行 。 8.6 空气净化 8.6.1 空气净化 措施 应符合 WS/T 368 的要求。 8.6.2 普通诊室首选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不良可采用机械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循环风紫外线空 气消毒器 或其他 合格 的 空气消毒器。 应根据产品特性、使用区域空间大小配置适宜的消毒器。 8.6.3 诊治 经 空气 或 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 时 ,其诊室宜采用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 统,或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负压隔离诊室。 8.7 呼吸道 卫生 8.7.1 宜 在就诊和等候就诊区域张贴呼吸卫生宣传画 , 发放或播放宣传资料。 8.7.2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1、,当其能够耐受时,应指导其戴口罩。 8.7.3 应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不必要 近距离( 1m) 接触 。 8.7.4 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 需 戴外科口罩。 9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9.1 宜早期 识别有呼吸道 症状、腹泻、皮疹、引流伤口或皮肤损伤等可能有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9.2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遵循 WS/T 311 的规定,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 , 采取 以下 相应的隔离与防 护措施 : a)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对 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 及 存在 大小便失禁、伤口引流、分泌物、压疮、安置引流管或引流袋以及有皮疹的患者,应

    22、采取接触 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b)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对 WS/T 311 中规定的情况及 A 群链球菌感染治疗的最初 24h 内,应 采取 飞沫 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宜 将患者安置于房门可关闭的 诊室 ,特别是 剧烈咳嗽和痰多 的患者; 患者病情容许且能耐受时应戴外科口罩,并执行 呼吸道 卫生 /咳嗽礼仪 。 c) 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 : 对 WS/T 311 中规定的情况及 播散型带状疱疹 等疾病的患者 或免疫缺 陷 并 局部 患 有 带状疱疹 的 患者 , 应做好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 措施 。 接诊此类患者的诊室 宜与 普通 诊室 分开 ,并 将患者安置于房门可关闭的单

    23、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宜 尽快将患者安置于 负压隔离诊室。 患者病情容许且能耐受时应戴外科口罩 ,并执行 呼吸道 卫生 /咳嗽礼仪。 10 医疗 废物处置 WS/T 591 2018 7 10.1 应 符合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 医疗 卫生 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的要求, 对 医疗废物进 行分 类、密闭运送,相关登记保存 3 年。 10.2 门 急 诊公共区域应放置生活垃圾桶,内装黑色垃圾袋。但特殊科室如 采血 室、注射室等患者可能 丢弃医疗废物的区域应放置医疗废物桶,内装黄色医疗废物袋。 10.3 门 急 诊换药室、 采血室、注射 室 、耳鼻喉科诊室、妇科诊室、感染性疾病科诊室、肛肠科诊室

    24、、 泌尿外科诊室 等可能进行诊疗操作的房间应放置医疗废物桶,内装黄色医疗废物袋 。 10.4 普通 诊室宜放置生活垃圾桶。 10.5 放置生活垃圾桶或医疗废物桶的区域应有醒目、清晰的标识。 WS/T 591 2018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包括 以下内容 : a)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其职责; b)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c) 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d) 门急诊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e)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f) 门急诊清洁和消毒制度; g) 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h) 门急诊隔离制度; i) 门急

    25、诊个人防护制度; j) 门急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k) 门急诊职业暴露报告处置制度。 WS/T 591 2018 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 的选择要求见 表 B.1。 表 B.1 接触不同传播途径感染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要求 传播途径 个人 防护用品类别 帽子 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手套 隔离衣 防护服 鞋套或防 水靴 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 a a + b c 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 + + + + d c 空气传播 预防措施 + + + + + d c 注 1: “ +”指 需 采取的防护措施 。 注 2: “ ”根据 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a预计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b大面积接触患者或预计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使用。 c接触霍乱、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埃博拉病毒病等疾病时按需使用。 d为疑似或确诊感染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 接触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 等疾病时按需使用。 _


    注意事项

    本文(WS T 591-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