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140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 10350 2019 可持续水电评价导则 Guide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19-12-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可持续水电评价导则 Guide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NB/T 10350 2019 主编部门: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 国 家 能 源 局 施行日期: 2020年 7
2、月 1 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 北京 国家能源 局 公告 2019 年第 8 号 国家能源局批准小水电机组励磁系统运行及检修规程等 152 项能源行业 标准(附件 1)、 Code for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of Onshore Wind Pow er Projects等 39 项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附件 2),现予以发布。 附件: 1. 行业标准目录 2. 行业标准英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9 年 12 月 30 日 附件 1: 行业标准目录 序 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 标准 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27 NB/T1035
3、0 2019 可持续水电评价导则 2019-12-30 2020-07-01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 2017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 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 2017 52 号)的要求, 导则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相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 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本导则 。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设计阶段可持续评价、建设阶段可持 续评价、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本导则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 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4、 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 2 号, 邮编: 100120)。 本导则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 隋 欣 薛联芳 唐忠波 黄 靖 陈国柱 顾洪宾 张国新 王东胜 柳春娜 喻卫奇 董磊华 杨文正 孙丹丹 邱进生 钟治国 魏 浪 陆 波 郭艳娜 牟兴明 陈 凡 陈 昂 金 弈 吴赛男 赵再兴 高 洁 彭期冬 刘玉颖 张华山 靳甜甜
5、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 龚和平 黄川友 芮建良 郭万侦 范福平 陈凯麒 张家波 孙卫民 陈永柏 曾德勇 陈帮富 牛天祥 左 铭 张 荣 赵五一 郭德存 林朝晖 王继琳 李仕胜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设计阶段可持续评价 . 5 4.1 一般规定 . 5 4.2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 . 5 4.3 环境可持续评价 . 5 4.4 管理可持续评价 . 6 5 建设阶段可持续评价 . 7 5.1 一般规定 . 7 5.2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 . 7 5.3 环境可持续评价 . 7 5.4 管理可持续评价 . 7 6 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 . 8 6.1 一般规
6、定 . 8 6.2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 . 8 6.3 环境可持续评价 . 9 6.4 管理可持续评价 . 9 7 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 10 7.1 综合分析 . 10 7.2 评价结论 . 10 附录 A 水电站可持续评价指标 . 11 附录 B 抽水蓄能电站可持续评价指标 . 13 附录 C 可持续水电评价定量指标计算方法 . 15 附录 D 水电工程可持续评价报告目录 . 29 附录 E 水电站设计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 31 附录 F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 33 附录 G 水电站建设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 35 附录 H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阶
7、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 37 附录 J 水电站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 39 附录 K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 42 附录 L 可持续水电综合评分指标加权计算方法 . 44 本 导则 用词说明 . 45 附: 条文说明 . 4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4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at Design Stage . 5 4.1 General Requirement
8、s . 5 4.2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5 4.3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5 4.4 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6 5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at Construction Stage . 7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7 5.2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9、 7 5.3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7 5.4 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7 6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at Operation Stage . 8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8 6.2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8 6.3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9 6.4
10、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 9 7 ComprehensiveAnalysis and Assessment Conclusions . 10 7.1 Comprehensive Analysis . 10 7.2 Assessment Conclusions . 10 Appendix A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for Hydropower Stations. 11 Appendix B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for Pumpe
11、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 13 Appendix C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essment . 15 Appendix D Content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essment Report . 29 Appendix E Scoring Criteria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essement at Design Stage . 31 Appendix F
12、 Scoring Criteria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essement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at Design Stage . 33 Appendix G Scoring Criteria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essement at Construction Stage . 35 Appendix H Scoring Criteria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
13、er Assessement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at Construction Stage . 37 Appendix J Scoring Criteria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essement for Large and Medium-scale Hydropower Stations at Operation Stage . 39 Appendix K Scoring Criteria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Hydropower Ass
14、essement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at Operation Stage . 42 Appendix L Weighted Caculation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Scoring Indicators of Hydropower Project Sustainablity . 4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Guide . 4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46 1 1 总则 1.0.1 为规范可持续水电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统一技术
15、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水电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阶段的可持续评价。 1.0.3 可持续水电评价应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遵照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原则,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 求,从经济社会、环境、管理方面系统评价水电工程的可持续性,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0.4 可持续水电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0.1 可持续水电 sustainability of hydropower project 工程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从社会
16、和谐、环境友好、管理高效、经济合理等方面持续改善,实现与区域社会、经济、 环境相协调,推进水电工程经济社会、环境、管理方面的可持续性。 2.0.2 综合利用效益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benefit 水电工程除了发电效益外,按照设计要求发挥的其他多功能利用效益,如: 防洪、供水、改善生态环境、灌溉、航运、治涝、渔业、旅游以及调节补偿效益 等。 2.0.3 碳减排效应 carbon substitution effect 水电工程替代高碳能源消耗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益 。 2.0.4 等效可用系数 equivalent available factor (EAF)
17、 给定时间 区间内 考虑降低水电站出力影响的机组可用 时间的 百分 比 。 2.0.5 中位值 median 在一组依序排列的数目为奇数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值 。 数目为偶 数的数据中是居于中间位置的两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 2.0.6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 economic benefi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水电工程的有利环境影响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和间接环境效益的货币化值。 2.0.7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 economic cos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水电工程的不利环境影响付出的生态环境成本和环境保护投入的货币化值。 2.0.8 环境
18、敏感对象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object 水电工程可能涉及的各类自然和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区、社会关注区、保 护物种及其重要生境、各类取水口、集中居民点等。 3 3 基本规定 3.0.1 水电工程可持 续评价应按设计、建设、运行三个阶段, 关注工程的 经济可 行性、环境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及项目管理水平, 从 经济社会可持续性、 环境可持续性和管理可持续性 三 方面 进行评价。评 价时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实施状 态和需求,选择所处的阶段进行评价。 3.0.2 评价对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 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约性因素。 2 未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或涉及重大设计
19、变更但符合相关管理规定。 3 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等级的生产安全事故、突发环境事件,不存在重大事 故隐患,未发生群体治安事件;或发生以上事件,但依法处理、 整改、处置 ,并 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 3.0.3 可持续水电评价指标应按照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易量化、可操作性强 的原则选取。指标选取和权重系数确定可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 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 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诉求。 3 生态适宜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4 国家水电行业管理要求,水电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5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0.4 可持续水电评价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成果。当资料无法满足评价要求时,
20、应开展补充监测和调查。 3.0.5 承担可持续水电评价的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人员。 3.0.6 可持续水电评价工作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实地调查 、 访谈、 分项评价 、综 合评价、评价报告编制 及成果确认 。 3.0.7 水电站可持续评价指标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A 的规定。抽水蓄能电站可持续 评价指标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B 的规定。 3.0.8 可持续水电评价宜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对无法定量分析评价的,可采用类 比或定性分析的方法。可持续水电评价定量指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C 的 规定。 3.0.9 可持续水电评价 应采用单项指标赋分和综合评分进行定量计算,并进 行等 4 级
21、划分。单项 指标赋分 应 采用五分制,分值根据指标实现水平从低到高在 1 分 5 分间选取确定;综合评分 应 采用百分制 。 3.0.10 可持续水电评价应根据分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与 评价,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持续改进 的 意见和建议。 3.0.11 可持续水电评价应编制评价文件,并对评价资料和成果整理归档。水电工 程可持续评价报告目录宜符合本导则附录 D 的规定。 5 4 设计阶段可持续评价 4.1 一般规定 4.1.1 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水电工程设计文件,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管理 方面进行可持续评 价。 4.1.2 水 电站设计 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E 的规
22、定。抽 水蓄能电站设计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F 的规定。 4.2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 4.2.1 水电站设计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定量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综合利用效益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 条的规定。 2 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 条的规定。 3 调节补偿效益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3 条的规定。 4 区域经济贡献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4 条的规定。 5 碳减排效应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5 条的规定。 6 移民安置难度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6 条的规定。 4.2.2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
23、阶段 经济社会 可持续 评价定量 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容量效益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7 条的规定。 2 新能源消纳效应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8 条的规定。 3 效益费用水平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9 条的规定。 4 区域经济贡献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4 条的规定。 5 移民安置难度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6 条的规定。 4.2.3 水电 工程 设计阶段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应根据逐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 采用评价指标赋分 值 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4.3 环境可持续评价 4.3.1 水电 工程 设计阶段环境可持续指标 评价 宜采用定性
24、评价方法。 4.3.2 水电 工程 设计阶段环境可持续评价应根据逐项分析结果,采用评价指标赋 分 值 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6 4.4 管理可持续评价 4.4.1 水电 工程 设计阶段管理可持续指标 评价 宜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4.4.2 水电 工程 设计阶段管理可持续评价应根据逐项分析结果,采用评价指标赋 分 值 乘以 和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7 5 建设阶段可持续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 水电 工程 建设阶段,应根据水电 工程 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情况,从经济社 会、环境和管理方面进行可持续评价。 5.1.2 水电 站 建设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 标准 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G 的规
25、定。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H 的规定。 5.2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 5.2.1 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经济社会 可持续 评价定量 指标计算 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投资拉动贡献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0 条 的规定。 2 移民安置进度完成比例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1 条 的规定。 5.2.2 水电工程 建设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应根据逐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 采用评价指标赋分 值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5.3 环境可持续评价 5.3.1 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环境可持续指标 评价 宜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5.3.2 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环境可
26、持续评价应根据分析结果,采用评价指标赋分 值 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5.4 管理可持续评价 5.4.1 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管理可持续指标 评价 宜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5.4.2 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管理可持续评价应根据分析结果,采用评价指标赋分 值 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8 6 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 6.1 一般规定 6.1.1 水电 工程 运行阶段,应根据水电工程设计文件和 工程建设运行情况 ,从经 济社会、环境和管理方面进行可持续评价。 6.1.2 水电站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J 的规定。抽 水蓄能电站运行阶段可持续评价指标赋分标准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K 的规定 。
27、 6.2 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 6.2.1 水电站运行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定量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利用效益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 条 的规定。 2 总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2 条 的规定。 3 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3 条 的规定。 4 调节补偿效益 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3 条 的规定。 5 区域经济贡献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4 条 的规定。 6 碳减排效应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5 条 的规定。 7 发展平衡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4 条的规定。 8 社会融合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
28、本导则第 C.0.15 条的规定。 9 区域发展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6 条 的规定。 6.2.2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定量指标计算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辅助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7 条 的规定。 2 新能源消纳效应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8 条 的规定。 3 总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2 条 的规定。 4 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3 条 的规定。 5 区域经济贡献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4 条的规定。 6 发展平衡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4 条的规定。 7 社会融合
29、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5 条的规定。 8 区域发展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6 条的规定。 6.2.3 水电工程运行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评价应根据逐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 采用评价指标赋分 值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9 6.3 环境可持续评价 6.3.1 水电站运行阶段环境 可持续 评价定量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8 条 的规定。 2 水质变化程度计算方法应符合 本导则第 C.0.19 条 的规定。 3 水体富营养化计算方法应符合 本导则第 C.0.20 条 的规定。 4 鱼类保有指数 计算方法 应符合本
30、导则第 C.0.21 条 的规定。 5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计算方法应符合 本导则第 C.0.22 条 的规定 。 6 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 计算方法应符合 本导则第 C.0.23 条 的规定 。 7 植被覆盖变化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4 的规定。 6.3.2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阶段环境可持续评价定量指标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18 条 的规定。 2 水质变化程度计算方法应符合 本导则第 C.0.19 条 的规定 。 3 植被覆盖变化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4 条 的规定。 6.3.3 水电工程运行阶段环境可持续评价应根
31、据逐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采用 评价指标赋分 值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6.4 管理可持续评价 6.4.1 水电站运行阶段管理 可持续 评价定量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等效可用系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5 条 的规定。 2 有效水能利用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6 条 的规定。 6.4.2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阶段管理可持续评价定量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效可用系数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5 条 的规定。 2 非计划停运率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7 条 的规定。 3 启动可靠度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 C.0.28 条 的规定。 6.4.3 水电工程运行阶段管理可持续评价应根据逐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采用 评价指标赋分 值乘以 权重系数进行计算。 10 7 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7.1 综合分析 7.1.1 水电工程可持续评价 应按设计、建设和运行三个阶段,根据经济社会、环境 和管理方面的分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7.1.2 可持续水电评价综合 分析 , 应 在 经济社会、环境和管理分项评价的基础上, 采用可持续水电综合评分指标加权计算方法进行 综合评分 。可持续水电综合评分 指标加权计算方法应符合本导则附录 L 的规定。 7.1.3 可持续水电评价 应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