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080 CCS X 86 备案号: N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能源 行 业 标 准 NB/T 10420 2020 空气源热泵烤 烟 房 烟叶调制 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curing of flue-curing barn by air source heat pump ( 发布 稿 ) 2020-10-23 发布 2021-02-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420 2020 1 目 次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烟叶采收 . 4 5 编(夹)烟 . 5 6 装烟 .
2、5 7 调控操作 . 5 8 回潮和堆放 . 7 NB/T 10420 2020 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 由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提出。 本文件 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NEA/TC8)归口。 本文件 起草单位: 中国节能协会、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广 东芬尼克 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豪瓦
3、特节能科技 有限公司、浙江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热泵视界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东莞市正旭新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家院(北 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佛山市雄贵冷热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欧伦电 气有限公司、佛山欧思丹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鑫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科信新能源设备有 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河南万宝新 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玉溪新天力农业装备 制造有限公司、宁夏塞上阳光太阳能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江西天泉热能科技有限公 司、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
4、限公司、广东华天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 主要起草人: 赵恒谊、杭文斌、吴金城、雷朋飞、石曾矿、朱伯勇、韩夏、王凯峰、 崔龙 、 余锦剑 、陈祥全、黄道德、蔡宁、覃迪雄、桂海燕、方志斌、黄开晨、杨兴、朱文达、李长生、周泽、 梁业旺、罗予、张会军、陈敏峰、杨海涛、郭建毅、潘亚平。 NB/T 10420 2020 3 空气源热泵 烤 烟 房 烟叶调制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 空气源热泵烤烟房烟叶调制的术语 和定义、 烟叶 采收、编 ( 夹 ) 烟、装烟、调控 操作、 回潮和堆放 等 操作 技术规程 。 本文件 适用于 以空气源热泵为热源, 对 云烟 85、云烟 87、云烟 9
5、7、 K326等品种 中下部烟叶以及调 制特性较好 品种的 烟叶 调制 。 红大、 KRK26、 K326等 品种上部烟叶 以及调制特性较差 品种 的 烟叶 调制 , 可 参照使用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771.1 烟 草术语 第 1部分:烟草栽培、调制与分级 NB/T 10419-2020 空气源热泵烤烟房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77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6、3.1 调制 curing 利用自然温湿度或人工控制温湿度的方法,使采收的烟叶变黄、变香及干燥的工艺过程。包括烤制、 晾制、晒制等 。 3.2 初熟 mature 烟叶完成了大部分生长转化过程,已具备较多可辨认的成熟特征。 3.3 适 熟 ripe 烟叶完成了生长转化过程, 具备明显可辨认的成熟特征。 3.4 过熟 overmature 烟叶生长发育超过成熟的要求,干物质过 多 地 转化消耗。 3.5 NB/T 10420 2020 4 烟叶变化 leaf change 调制 进程中烟叶的变黄程度 和 干燥形态变化 , 通常以高温层烟叶变化为 依据进行温湿度调控 。 3.6 变黄程度 yell
7、owing degree 烟叶变黄整体状态的感官反映,以烟叶变为黄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几成黄” )表示。 3.7 高温层 high temperature layer 装烟室内气温比较高的空间部份 , 即气流上升式烤房的底层和气流下降式烤房的 顶层 。 3.8 低温层 low temperature layer 装烟室内气温比较低的空间部份 ,即 气流上升式烤房的 中部烟层 和 顶层,气流下降式烤房的 中部烟 层 和底层 。 4 烟叶 采收 4.1 烟叶成熟特征 4.1.1 下部 烟叶基本色为绿色,稍微显现落黄,茸毛部 分 脱落,采摘声音清脆、断面整齐、不带茎 皮 。 烤烟移栽后 55
8、 天 65 天 。 4.1.2 中部 烟 叶基本色为黄绿色,叶面 2/3 以上落黄,主脉泛 白,支脉 1/2 左右泛 白,叶尖 和 叶缘呈 黄色, 叶面 有黄色成熟斑,茎叶角度增大。 烤烟移栽后 65 天 90 天。 4.1.3 上部 烟 叶基本色为 淡 黄色,叶面充分落黄、发皱、成熟斑明显,叶尖下垂,叶边缘曲皱,茎叶 角度明显增大。 烤烟移栽后 90 天 110 天。 4.2 烟叶 采收原则 4.2.1 下部 烟 叶 适时早收,中部 烟 叶 成熟 采 收,上部叶 充分成熟采收 。 4.2.2 烟 叶 采收 宜 在早上或上午进行 ,每次每株采摘 2 片 3 片 。上 部 烟叶, 4 片 6 片
9、 , 集中 成熟, 一次 性 采收 。 每株烟 叶 采 收 6 次 8 次 。 4.2.3 烟叶 成熟后遇短时间降雨 应 在停雨后立即采收 , 较长时间降雨导致烟叶出现 返 青时,待烟叶再 次呈现成熟特征采收。 4.2.4 每次 应 采收同一品种、同一部位、同一成熟度的烟叶。 4.3 烟叶 采收方法 4.3.1 所 有采烟人员 先 统一 烟叶 成熟标准 , 然后 进入烟行间,准备采收两边成熟的烟叶。 4.3.2 烟叶采收时,应不采青、不过熟,烟叶成熟度 和 整齐度一致 。 4.3.3 对一株烟,先确定需要采摘的烟叶,然后以中指和食指托住烟叶柄端基部,拇指放在柄 端上 面 ,向两侧拧压,随着烟叶
10、基部产生沉闷的“当”的断裂声,烟叶即摘下 , 烟叶柄端呈“马蹄形”。 4.3.4 采收时可 一只手采烟,另一只手抱 烟叶 。 约 20 片 30 片为一抱,每 抱烟叶 应 叶尖叠叶尖 、 叶 基叠叶基,整齐一致,放在烟行间或烟墒上。 4.4 烟叶 采后堆放 NB/T 10420 2020 5 4.4.1 采摘一定面积后 把烟叶 抱出来,整齐地放到车里或筐里,运到编烟房内或其它适宜的编烟场 所,摆放成烟叶基部在一边, 烟叶尖部向另一边的长方形烟叶堆 。 4.4.2 整个操作过程, 应 整齐一致,轻拿轻放。不曝晒、不挤压,鲜烟叶质量不受损伤。 5 编 ( 夹 ) 烟 5.1 鲜烟分类 编 ( 夹
11、) 烟 前 , 先将烟叶按照 初熟烟、适熟烟和过熟烟的 成熟度差异 、 叶片大小 和 病残叶 等分类。 5.2 分类编 ( 夹 ) 烟 在鲜烟叶分类基础上,分别编 ( 夹 ) 烟,同竿同质。 5.3 编烟方法 叶基对齐,叶背相靠,编扣牢固, 束间距离 均匀一致。 6 装烟 6.1 分类装烟 6.1.1 同一烤房 应 装 入 品种、栽培管理条件、部位 和 采收时 间 、成熟度 一致的 烟叶。 6.1.2 对于 气流上升式烤房 , 变黄快、成熟度略高的鲜烟叶装 在底层 ; 变黄 慢 、成熟度略 差 的鲜烟叶 装在 中部烟层 ; 成熟度表现正常的鲜烟叶装在上层 和其它剩余空间 。 6.1.3 对于
12、气流下降式烤房 , 变黄快、成熟度略高的鲜烟叶装在顶层 ; 变黄 慢 、成熟度略 差 的鲜烟叶 装在 中部烟层 ; 成熟度表现正常的鲜烟叶装在 底 层 和其它剩余空间 。 6.2 装烟 间距 烤房装烟应装满 , 不留空隙。 烟竿 竿 距 80 mm 100 mm; 烟夹 夹距 50mm 70mm。 7 调控 操作 7.1 基本要求 当天采收的烟叶, 应 当天编 ( 夹 ) 烟和装烟,并开机 调制 。 空气源热泵烤烟房 的技术要求 应符合 NB/T 10419-2020 中第 4 章 的 规定 。 7.2 温湿度测点位置 7.2.1 气流上升式烤房高温层或气流下降式烤房低温层 的 温湿度传感器探
13、头 , 挂置 在 烤房底层烟叶叶 尖平面上方垂直距离( 80 100) mm、距出风口 ( 1.8 2.0) m 的中间位置。 7.2.2 气流上升式烤房低温层或气流下降式 烤房高温层 的 温湿度传感器探头 , 挂置 在 烤房顶层烟叶叶 尖平面上方垂直距离( 80 100) mm、距出风口 ( 1.8 2.0) m 的中间位置。 7.3 调控 过程 7.3.1 低温调湿变黄 NB/T 10420 2020 6 调制开始,变黄前期,以平均 2 /h的升温速度,从自然温度,在( 8 10)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 度升至表 1规定的要求后,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1的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
14、调制时间按 表 1要求,烟叶变化目标达到表 1的规定时为止。 变黄后期,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从变黄前期结束时的温湿度状况,在( 1 3) h内,将高温层 干球温度升至表 1规定的要求后,调整 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1的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调制 时间按表 1要求,烟叶变化目标达到表 1的规定时为止。 表 1 变黄期参数 阶段 高温层 干球温度 高温层 湿球温度 高温层 干湿球温度差 调制 时间 h 烟叶变化目标 变黄前期 35.0 37.0 34.0 36.0 1.0 2.0 24 36 高温层烟叶变黄 30%以上;低温层烟叶叶尖、叶缘应变黄 变黄后期 38.0 40.0 37
15、.0 38.0 2.0 3.0 18 24 高温层烟叶青筋黄片;低温层 烟叶变黄 30%以上 7.3.2 稳温排湿凋萎 凋萎 前期, 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在( 2 4)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度从变黄后期结束时的状况 升至表 2规定的干球温度,并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2的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 调制时间按 表 2要求,烟叶变化目标达到表 2的规定时为止。 凋萎后期,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在( 4 5)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度从凋萎前期结束时的状况 升至表 2规定的干球温度,并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2的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 调制时间按 表 2要求,烟叶变化 目标
16、达到表 2的规定时为止。 表 2 凋萎期参数 阶段 高温层 干球温度 高温层 湿球温度 高温层 干湿球温度差 调制时间 h 烟叶变化目标 凋萎前期 42.0 44.0 35.0 38.0 7.0 9.0 8 12 高温层烟叶钩尖卷边,轻度凋 萎;低温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凋萎后期 48.0 49.0 38.0 39.0 9.0 10.0 18 24 高温层烟叶叶干 1/3 1/2;低温层烟叶钩尖卷边,充分凋萎 7.3.3 通风脱水定色 定色前期,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在( 2 4)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度从凋萎后期结束时的状况 升至表 3规定 的干球温度,并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3的要
17、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 调制, 调制时间按 表 3要求,烟叶变化目标达到表 3的规定时为止。 定色后期,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在( 2 3)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度从定色前期结束时的状况 升至表 3规定的干球温度,并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3的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 调制时间按 表 3要求,烟叶变 化目标达到表 3的规定时为止。 表 3 定色期参数 阶段 高温层 干球温度 高温层 湿球温度 高温层 干湿球温度差 调制时间 h 烟叶变化目标 NB/T 10420 2020 7 定色前期 51.0 53.0 37.0 38.0 13.0 15.0 12 15 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 2/3
18、3/4,低温层烟叶主脉 泛白 定色后期 55.0 56.0 38.0 40.0 17.0 18.0 12 15 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 烟叶叶干 1/2 3/4 7.3.4 控温控湿干筋 干筋前期,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在( 6 7)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度从定色后期结束时的状况 升至表 4规定的干球温度,并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4的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 调制时间按 表 4要求,烟叶变化目标达到表 4的规定时为止。 干筋后期,以平均 1 /h的升温速度,在( 4 5) h内,将高温层干球温度从干筋前期结束时的状况 升至表 4规定的干球温度,并调整高温层湿球温度符合表 4的
19、要求。维持此温湿度进行调制, 调制时间按 表 4要求,烟叶变化目标 达到表 4的规定时为止。 表 4 干筋 期参数 阶段 高温层 干球温度 高温层 湿球温度 高温层 干湿球温度差 调制时间 h 烟叶变化目标 干筋前期 62.0 63.0 39.0 40.0 22.023.0 8 12 全炉烟叶主脉干燥 1/2以上,叶片正反面色泽接近 干筋后期 67.0 68.0 40.0 43.0 27.028.0 24 36 全炉烟叶干燥 7.4 电控装置 电控装置应符合 NB/T 10419-2020 中 4.3.3 的规定, 性能 达到监 测烤房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和 调 制时间 ,并 控制空气源热泵
20、、循环风机等设备的联合运行,实现 7.3 调控过程 的要求 。 8 回潮和堆放 8.1 回潮 8.1.1 水分要求 回潮的 烟叶 水分应 为 16 18 。 8.1.2 自然回潮 烟叶干筋后停止加热,待烤房 干球 温度降 至 45 50时 , 打开装烟门和 新风阀口 ,使烟叶自然吸 湿回 潮。 8.1.3 人工回潮 烟叶干筋后 停止加热 , 待 烤房 干球 温度降 至 40 45时, 向 供热室内喷洒水分或输入水蒸气,打 开循环风机高速挡, 持续加湿 回潮烟叶。 8.1.4 地窖 或 潮房回潮 烟叶干筋后稍经自然回潮 出炉 , 挂置于地窖 或 潮房 内, 保 持房内较高的湿度,使烟叶吸 湿 回
21、潮。 8.2 堆放 NB/T 10420 2020 8 8.2.1 堆放地点 烟叶 堆放地点要干燥,不受阳光直射,远离化肥、农药等有异味物质。 烟堆底 部 以 150mm 200mm 的木头,构建高度 为 200mm 250mm的 木架 防潮层 。 8.2.2 堆放方法 烟叶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烟叶堆放 , 不同炉 次、不同部位的烟叶 应 分开堆放,并作明显 标记; b) 堆放时叶尖向里,叶基向外,叠放整齐,个别湿筋或湿片烟叶应剔除; c) 堆好后用塑料薄膜 和 麻布等盖严, 不 应 漏光 ; d) 烟垛高度不超过 1.5 m。 8.2.3 烟堆检查 定期检查烟堆温度,若 烟 堆 内部 温 度 超过 37 时 应打开烟堆,将烟叶放在通风 阴凉 处 , 降 温散湿 后 再行堆 放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