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淮安市 2009 年初中 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时,用 0 .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写在本 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语文用文字把五彩班斓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四季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科学世界令 人心驰神往,美好情感让人感动回味。一个疑问的提出,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
2、快 乐和收获。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奇妙的语文天地,去探寻无尽的宝藏,我们的 心灵将在潜移墨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旷 藏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 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 (4 分) 盐河不仅是淮安的一条通海航道,而是苏北地区的水运干线。 近年来,淮安加快了 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打通了一条连接淮安和连云港的高速航道。 随着盐河航道的正 式通航,将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的作用。 修改: 修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6
3、 分) 假如你的班级正在举行“我爱家乡”主题实践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为淮安设计一 张城市名片。请你仿照示例,从“历史名城、名人故里、旅游胜地、美食之乡”这四个方面 中任选一个 方面 设计一张介绍淮安的“名片” (句式不作要求,60 字以内) 。 (4 分) 示例: 名片正面 历史名城西安 名片背面 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 这座千年古都。 名片正面 名片背面 在设计名片的过程中,假如你遇到了某个问题,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你会怎么向老 师请教(30 字以内)? (2 分) 答: 4.诗、文名句填空( 题为必答题; 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 答两题以上
4、,只批阅前两题) 。 (8 分) 必答题: 会当凌绝顶, 。 (杜甫 望岳 ) ,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王之涣 凉州词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 选答题: 桃李不言, 。 ( 史记) 工欲善其事, 。 ( 论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 。 (苏轼题西林壁) 身无彩凤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 二(6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 (16 分)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1)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
5、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2)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 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 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 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3)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 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 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 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
6、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 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 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4)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 ,无 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 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 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 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做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 读经
7、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 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 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 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 你就会发现, 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5)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 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 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有改动) 5.阅读第
8、(2)段,请从人文性和经典性两方面简要说明“人文经典”的内涵。 (4 分) 答: 6.作者主张把经典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 理由。 (4 分) 答: 7.关于 “经典和我们” , 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 分) 答: 8.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 任选一个 为例,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获得的感悟(60 字以内) 。 (4 分) 备选故事 三打白骨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 (17 分) 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 安宁 (1)那时我已经开始爱
9、美,会在肥大校服的里面穿碎花的衬衫,天热的时候,将校服的 拉链尽可能低地拉下去,露出那一蓬一蓬散漫开着的花。 (2)那时的我们真是单纯任性,十五六岁吧,总抓住一切可以不穿校服的机会,放任自 己妖饶地绽放。 老师站在讲台上, 看见谁故意将校服穿得凌乱不堪, 就会板起面孔说教一通。 而我们,则会在课下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讲这个老师的“坏话” ,一直讲到心满意足,才 又回复到嬉笑打闹、爱臭美的一群。 (3)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将一盆茉莉花摆在桌子上让我们描摹。邻桌叫茉的女孩,却 偷偷地在自己校服的内侧画上了一朵花瓣柔软芬芳的茉莉。画完了,她转过头来,欣喜地要 我与她分享。我刚刚瞥了一眼那朵呼之欲出的
10、茉莉,还没来得及惊讶于茉的大胆笔法,老师 便一脸威严地走了过来,然后不容分说地让我和茉站到讲台上去。 (4)惊恐中,我与茉肩并肩地站着。老师让茉给大家“展示”一下她的艺术作品。明知 道这是故意的嘲弄,但茉却骄傲地朝老师微微一笑,而后打开校服的一侧,又像鸟儿打开翅 膀一样,铺展开另一侧。我小心地顺着老师恼怒的视线朝茉看去,这才吃惊地发现,她校服 内侧的右边章然开满了大朵大朵绚烂的山茶花。当她背过身去,将衣领内侧也翻开来,竟又 是一条长长的青藤! (5)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场由茉引起的手绘风潮,在我们的校园犹如一道雨后的彩虹, 张扬炫目地挂在天边,让每一个人都渴望走近它,采摘一片,放入背后的行囊。
11、 (6)从那时起,我们手绘自己喜欢的花草、飞鸟、童话、歌曲、明星、格言;我们还自 创抽象唯美又神秘莫测的图案,而其中蕴含的爱恨,除了校服的主人,无人能解 这股 手绘的潮流,缤纷了原本单调的校服。 (7)昔日总强迫我们穿校服的体育老师喜上眉梢,因为我们终于不用他耳提面命才勉强 穿着校服绕操场跑步了。我们满怀激情地在青春的岁月里迎风奔跑,那些绘满青春符号的校 服,像是猎猎彩旗,张扬地舞动,鲜亮的青春符号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选自( 读者原创版 2008 年合订本,有改动) 9.根据文意,你认为文题中“手绘的花朵”包括哪些含义?( 4 分) 答: 10.本文第(1)段末尾省略了“茉”展示手绘作品后班
12、级同学的反应,请展开合理想象, 补上这段描写性文字(60 字以内) 。 (4 分) 答: 11.本文生动地刻画了“茉”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茉”给你留下的 最深的印象。 (4 分) 答: 12.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 有人赞成, 有人反对,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 (17 分) 落花枝头 谢大光 (1)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眠,清晨推窗望去,雨 却停了,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流流、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 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阔厚重、平和的
13、弦乐声中,跳出 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2)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3)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 “却是石榴知 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4)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来,果真如 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 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的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 摇曳。 (5)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乓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
14、 一阵微风吹过, 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 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 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 土染成一片排色。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 它的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档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 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 恋枝头的繁华,在料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果实替代了它原 来的位置,依然显示
15、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 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 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 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 培育新生的使命。 (6)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退想, 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 “落花辞树虽无话, 别倩 (另 请)黄鹤告诉春” ,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鹤向春天说些什么呢?请明年再枝头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
16、就是答案。 (选自 课外美文 ,有改动) 13.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1)段中加框的语句。 (4 分) 答: 14.阅读第(1)段,体会作者描写石榴树花与子并生枝头壮观景象的作用。 (4 分) 答: 15.阅读第(5)段,简要说说落花“内在的美好情操”具体是指什么。 (4 分) 答: 16.“落花辞树虽无话,别倩黄鹏告诉春” ,结合上下文内容,简述落花会委托黄鹏向春 天说些什么。 (5 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 (18 分) 赵普 (1)普少 习 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 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
17、如流。既莞,家人 发 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 为 某官,太祖不用。普 明 日 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 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 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 习: 发: 为: 明日: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19.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从文中看主要表现
18、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答: 20.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 、 “亦不用” 、 “卒用” ,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 读出了什么?( 4 分) 答: 三(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60 分) 春天,我把一粒种子放进花盆,然后盖上泥土。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兴奋地告诉我种子 发芽了,并拉我到花盆前去看。 “爸爸,你看这出土的芽艺,像不像种子的眼睛?”经孩子 这么一说,我再看那两瓣嫩黄的芽苞,还真像一双探寻光明的眼睛呢。 “爸爸,现在我知道了种子为什么要盖上泥土才会发芽。 ”孩子说, “给种子盖上泥土, 那是对种子的一种考验,看它在黑暗中还有没有一颗寻找光明的心。 ” 根据上述材料,从 “种子的心” 和 “在考验中 (成长、感悟) ”中任选一个 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