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6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真题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1517914       资源大小:1.20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6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真题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

    1、2016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真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解析: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故选B。答案:B2.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临洮辽东B.临洮咸阳C.陇西辽东D.临洮函谷关解析:秦始皇为了安定北边,抵御匈奴的进扰,维护国家的统一,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故选A。答案:A3.“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

    2、系?()A.回纥B.南诏C.吐蕃D.靺鞨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吐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故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B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辽契丹族 西夏元昊 阿骨打党项族 北宋赵匡胤 金阿保机A.B.C.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038年,元昊建国时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宋称之为“西夏”。阿骨打是女真族著名首领.宋太祖

    3、赵匡胤建立宋,史称北宋.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建都立国,国号大金.综上所述,搭配正确是。故选B。答案:B5.“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解析:题干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地区是“台湾”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与这个地区有关,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牺牲。故选B。答案:B6.“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有

    4、企业改革C.“大跃进”运动D.“一五”计划的完成解析:题干给出的“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明显非常夸张,这是大跃进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泛滥的表现。“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故选C。答案:C7.“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A.戊戌变法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辛亥革命解析:由题干提取关键信息:“结束帝制”“赶跑皇帝”“建立共和”。根据所学可知,符合题干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5、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D。答案:D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杨锐解析: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故选A。答案:A9.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解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

    6、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故选B。答案:B10.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D.农业生产合作化解析:题文中农民给毛主席写信,可判断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联系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土

    7、地的梦想得以实现,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1.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所以选C。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D。故选C。答案:C12.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人物是()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王进喜解析: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

    8、:“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故选D。答案:D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者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十五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解析: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9、设新时期。故选B。答案:B14.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解析: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厦门。故选C。答案:C15.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A.第25届联合国大会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第27届联合国大会D.第28届联合国大会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0、恢复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故选B。答案:B16.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中国解析:分析题目,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B古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D黄河,长江孕育出中国文明。故选A。答案:A17.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农奴制改革B.彼得一世改革C.查理马特改革D.大化改新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

    11、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选D。答案:D18.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A.莎士比亚B.达芬奇C.但丁D.伏尔泰解析: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故选C。答案:C19.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A.四五运动B.十年内战C.文化大革命D.反右斗争扩大化解析: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12、,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故选C。答案:C20.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A.德国闪击波兰B.诺曼底登陆C.德国进攻苏联D.珍珠港事件解析:1944年6月,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故选B。答案:B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4分,共7分)21.(4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1)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2)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雅典

    13、执政官是 。(3)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法典的是 。(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雅典民主政治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极盛。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开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统治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先后制定和颁布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抗美援朝。答案:(1)林则徐(2)伯里克利(3)拿破仑(4)彭德怀22.(3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1)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和平解决。(2)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3)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结合所学可知,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开始于1777年9月19日,在战斗中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3)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法国起义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此后法国资产阶级不断努力维护和发展大革命的成果。答案:(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萨拉托加战役(3)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三、辨析改错题(

    15、每小题2分,共8分)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23.达到我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文学作品是西游记。错误:改正: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游记是一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神话小说。答案:错误:西游记;改正:红楼梦。24.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错误:改正:解析: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答案:错误:史记

    16、;改正:资治通鉴。25.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兴中会。错误:改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答案:错误:兴中会;改正:中国同盟会。26.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陕甘宁解放区。错误:改正: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答案:错误:陕甘宁解放区;改正:中原解放区。四、史料解析题(24题8分,25题6分,26题5分,27题6分,共25分)27.(8分)从古至今,桥梁不仅体现了建筑艺术之美,而且

    17、承载了国家和民族或辉煌灿烂或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1民族自豪图2革命攸关图3国家存亡(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1建筑的名称。(2)图2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什么事件?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3)1937年在图3这座桥上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4)图3这座桥梁见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请你举出一例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并简要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解析:(1)由图1中的图片可知,这是赵州桥,它是隋朝时期由李春设计的,它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2)由图2及其旁边的文字大渡河之歌可知,这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或强

    18、渡大渡河的事件。这充分体现了红军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3)由图3及其旁边的文字卢沟桥之歌可知,这座桥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据所学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19、的完全胜利。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答案:(1)赵州桥(2)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苦、不怕牺牲);80周年(3)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4)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20、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8.(6分)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海激战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它是指哪一事件?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解析:(1)材料一中的“黄海激战”是甲午中日

    21、战争中的一次海战,所以它反映的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据所学知,1931年9月18日夜,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可知,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的态度,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柳条湖事件;不抵抗;不到半年

    22、,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29.(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看不惯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共处了。材料二;这次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改革,它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2)结合材料一说出美国黑人不再为奴的法律文献是什么?(3)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各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解析:(1

    23、)由材料一“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共处了”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由材料二“次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改革,它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可知,这指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由材料三“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可知,这指的是明治维新。(2)由材料一及所学知,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3)据所学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

    24、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0.(6分)阅读下列有关战争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天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罗斯福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三:当今世界,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发

    25、动了科索沃战争。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解析:(1)依据题干内容“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结合所学知,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6、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2)依据题干内容“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进攻这一天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结合所学可知是对珍珠港事件的描述。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规模最大化.(3)结合所学可知,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体现了当今大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27、:(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2)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化。(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五、活动探究题31.(10分)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经济交流】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

    28、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三: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文化交流】材料四:图1 图2【政治交往】材料五: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材料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29、1)根据材料一回答;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说出郑和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3)根据材料三回答:194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航海家是谁?(4)请按顺序写出材料四图1和图2中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5)根据材料五回答:出席亚非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6)根据材料六回答:1972年访华的美国总统是谁?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通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

    30、联系西域的一些势力抗击匈奴。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

    31、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4)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唐朝高僧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6)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

    32、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1)张骞;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2)非洲东海岸与红海地区。(3)哥伦布。(4)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西行天竺求取佛经。(5)周恩来,求同存异。(6)尼克松,1979年1月1日。32.(10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结合以下材料,探究如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决不

    33、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1)请按顺序写出图中的火车和图中的飞机分别是谁发明的?(2)请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A时代:B时代: (3)图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材料二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的提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1964年10月,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什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6)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变暖等很多负面影响,谈谈你的看法。解

    34、析:(1)工业革命中,1825年9月27日,英国的史蒂芬孙亲自在达林敦和斯托顿之间首次驾驶自己同别人合作制造的“旅行者号”进行铁路运输,并获得成功。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他们驾驶自行研制的固定翼飞机“飞行者一号”实现了人类史上首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持续而且受控的动力飞行,被广泛誉为现代飞机的发明者。(2)结合所学可知,火车出现于工业革命中,飞机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

    35、明创造新热潮;历史上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3)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信息化时代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科学技术领域。其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4)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概念。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36、5)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西部的戈壁滩罗布泊地区传出一声巨响,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核垄断。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科学家。(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大力发展科技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史蒂芬孙。莱特兄弟。(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3)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4)相对论。(5)第一个原子弹成功爆炸。邓稼先。(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大力发展科技,正确利用科技成果。


    注意事项

    本文(2016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真题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