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试题卷第 1 页(共 6 页) 梧州市 2011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卷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共 8 页(试题卷 6 页,答题卡 2 页)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请将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 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 3 全卷 120 分中有 5 分为全卷的书写分,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一、积累运用与古诗欣赏 (共 24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成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菜畦 (q) 掸 子(dn) 差 使(ch) 语无轮次 B寒噤 (jn) 虬 须(qi) 旁骛 (mo
2、) 重蹈覆辙 C瑟 索(s) 褶 皱(zh) 静谧 (b) 消声匿迹 D磐 石(pn) 牟 取(mu) 妖娆 (ro) 杂乱无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 “第一次 ”值得你低回 品味? 低回:低头徘徊。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 的宇宙。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D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 起来。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我国古代货币是历史上留存至今数量最丰富、内容最多的实物资料。
3、B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视野。 C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D在目前干旱天气的影响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作物严重欠收。 4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小说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拉洋车的艰辛 生活和悲惨遭遇的故事。 B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从 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表现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 C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 的童年生活。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4、小说讲述的是格列佛因 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等地的经历。 语文试题卷第 2 页(共 6 页) 5古诗欣赏( 4 分) ( 1)对下列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了九种事物,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 B 归园田居(其三) “但使愿无违 ”中的 “愿 ”是:通过自己辛勤劳作,换来田园 的好收成,再做一个 “造福一方 ”的好官。 C 登岳阳楼 (其一 )中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风霜 ”既指自然事物, 又喻社会现实; “老木沧波 ”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悲愁之情。 D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作者渴望杀
5、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 ( 2)对下列诗歌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望岳诗句没有一个 “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 从暮至朝,由登岳想到望岳。 B 渡荆门送别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流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C 次北固山下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生 ”和 “入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 赋予 “日 ”与 “春 ”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 武陵春中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把 “愁 ”比喻成具有重量 的、可承载的、可触摸的实体。意新语新,夸张奇特。 6综合实践活动( 4 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 90 华诞,
6、梧州市某中学举办“歌颂为新中国建功立业的梧州风 流人物”的赛诗会。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按下面要求完成任务。 ( 1)根据下面的人物信息,仿照示例,写一首小诗。 (要求:字数大致相同,第句用 比喻修辞方法) ( 2 分) 李济深,苍梧人。他坚持民主真理,不屈于强权,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坚 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他曾在家乡开展抗日游击战,为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 示例: 温家宝, 李济深, 人民的好总理, 梧州的好儿子, 心系百姓,关注民生, , 让人民沐浴在党的春风里。 。 ( 2)请点评你小诗中的比喻句。 ( 30 字以内) ( 2 分) 7默写填空( 8 分) ( 1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3)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 ( 5)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 6)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 ( 7)举杯邀明月, 。 (李白月下独酌 ) (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 语文试题卷第 3 页(共 6 页) 二、文言文阅读 (共 13 分) (一)( 8 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
8、尝闻也。 ”秦王 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祲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 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以头抢 地耳(撞) B
9、 亦免冠徒 跣(白白地) C 徒 以有先生也(只) D 长跪而谢 之曰(道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 2 分) ( 1)仓鹰击于 殿上 ( 2)徒以 有先生也 10.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11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唐雎什么精神?( 2
10、 分) (二)( 5 分) 金人破 真定府,知府李邈死之。初,邈闻敌至,间道走蜡书上闻,三十四奏,皆 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 。既破,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宗望胁之 拜,不屈,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 后命之易 服,邈愤,大骂,金人挝其口,犹吮血 噀之,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 颜色不变,南面再拜,端坐受戮。后谥忠壮。 (选自续资治通鉴 宋纪 ) 【注释】这句的意思是:连忙派人从小道送蜡书到京城报告这件事。 宗望:金兵将领。 髀( b) :大腿。挝( zhu) :抽打。噀 ( xn) :含在口中而喷出。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3 分
11、) ( 1)破( ) ( 2)旬( ) ( 3)易(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将死,颜色不变,南面再拜,端坐受戮。 语文试题卷第 4 页(共 6 页) 三、现代文阅读 (共 28 分) (一) ( 16 分)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 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 ”我说。 “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 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 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 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
12、乎没 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 就 就找我爸。 ”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 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 ”儿子说。 “有 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 “妈妈,你 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 “正是。 ”我咬着 牙 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 “那好吧 ”他扶着
13、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 到外面去 打的 。 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 记住, 要买一个本 ” 我说。 “什么本?” 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 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 妈,你不要说了。 ”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 手说: “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 ”他挣开来,说: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 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
14、是 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 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虽说 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 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 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 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 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 刻他在
15、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语文试题卷第 5 页(共 6 页)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 不过,也没有什么。 ”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 “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 不对。 ” 我看着他, 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 在这个过程中, 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 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 确,但聊胜于无。 (作者:毕淑敏 选文有删改) 14 联系语境,解释第
16、段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按图索骥: 15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 “我 ”的心理变化。 ( 3 分) 16揣摩第段画线句中“咬着牙”这个短语,分析它在表达上的好处。 ( 2 分)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开头独句成段,强调“儿子”长大了,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第段“我”逼问“儿子”和第段“喋喋不休地指教”,表现母亲是一个冷 漠的人。 C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D文中的“儿子”愿意接受磨炼,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会了独自去医院看病。 18 ( 1)第段,为什么说 “我 ”在 “不断地磨炼他 ”的同时,也是 “磨炼
17、自己 ”?( 3 分) ( 2)你怎样理解第段画线句?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曾从长辈口授的 “路线图 ”中获 得过什么益处?( 4 分) (二)( 12 分) 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 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 NBA 去打篮球,风光无限; 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 雄。 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 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
18、的门;矮 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 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 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 后悔 语文试题卷第 6 页(共 6 页) 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 能总是后一种风景, 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 一直流入大江大海。 因此, 我们不必去顾此失
19、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 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 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 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 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 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 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人的一生,并非 “不是天堂就是地狱 ”的
20、选择,而总 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 量的显示 。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 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 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 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作者:肖复兴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20在第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 2 分) 21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第段引用诗词有什么作用?(分)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的结构是:
21、总分。 B文章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D第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平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 23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平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 ( 60 字以内) ( 2 分) 四、作文 ( 50 分) 24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 1)题目:初中生活二三事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敲击着我们的心房,催人奋发。这力量来自于协作的团队、崇 敬的榜样、真挚的友谊 请以 “力量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第( 1)题写记叙文;第( 2)题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不少于 600
22、字。 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语文试题卷第 7 页(共 6 页) 梧州市 2011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共 24 分) 1.( 2 分) D( A“差 ”应读 chi、 “轮 ”应写 “伦 ”, B“噤 ”应读 jn、 “骛 ”应读 w, C“谧 ”应读 m、 “消 ”应写 “销 ”) 2.( 2 分) A 3.( 2 分) C 4.( 2 分) D 5.( 4 分) ( 1) ( 2 分) B ( 2) ( 2 分) A 6.( 4 分) ( 1) ( 2 分)答案示例: 不畏强权,坚持抗日, ( 1 分)让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 的海洋里。
23、( 1 分) ( 2) ( 2 分)答案示例: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人民战争范围广、力量大的特点。 (分析 1 分,表述 1 分) 7.( 8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漏、添字的,该空不给分) ( 1)化作春泥更护花 ( 2)千树万树梨花开 ( 3)天街小雨润如酥 ( 4)病树前头万木春 ( 5)采菊东篱下 ( 6)人有悲欢离合 ( 7)对影成三人 ( 8)贤者能勿丧耳 二、文言文阅读 (共 13 分) (一) ( 8 分) 8.( 2 分) B 9.( 2 分) ( 1)于:在。 ( 2) 以:因为。 10.( 2 分) C 11.( 2 分) 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二) ( 5 分
24、) 12.( 3 分) ( 1)破:攻破。 ( 2)旬:十天。 ( 3)易:换。 13.( 2 分)临死前,李邈脸色毫不改变,向着南面拜了两次(皇帝) ,端端正正地坐着 被杀了。(能译出整句大意, 1 分;再:两次。 1 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 28 分) (一) ( 16 分) 14.( 2 分)按图索骥:文中指让“儿子”按母亲的指点去看病。 15.( 3 分) 16.( 2 分)准确地表现出 “我 ”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狠下决心,让“儿子”独自 到医院看病的情形。 (分析 1 分,表述 1 分) 17.( 2 分) B 18.( 7 分) ( 1) ( 3 分)在磨炼“儿子”的过
25、程中, “我”的勇气和信心得到增强, ( 1 分)教育“儿 忐忑 自责 欣慰 语文试题卷第 8 页(共 6 页) 子”的方法得以改进, ( 1 分)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 1 分) ( 2) ( 4 分)理解: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长辈预先指明的方向,传授的经验、方法, ( 1 分)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 1 分) 益处:长辈的教导让我们少走弯路, ( 1 分)解决困难的办法更多。 ( 1 分) (或答路线图内容 1 分,益处 1 分) (二) ( 12 分) 19.( 2 分)生命需要平衡。 20.( 2 分)示例:耳朵聋了,德国的贝多芬却成为世界闻名的音乐家。 (事例典型 1 分, 表
26、述 1 分) 21.( 4 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 分) 作用:引用诗词,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文采,又增强文章气势; ( 1 分)比喻生命的 两种情景,形成对比,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 1 分) 22.( 2 分) D 23.( 2 分)示例:考试考砸了,我会鼓励自己, “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 没回报 ”,只要继续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 四、作文 ( 50 分) 24 作文评分标准 内 容 25 分 一等( 2521) 二等( 2015) 三等( 1410) 四等( 9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
27、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 达 25 分 一等( 2521) 二等( 2015) 三等( 1410) 四等( 9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错别字少于 5 个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错别字较少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错别字不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错别字较多 书写 (5 分) 书写评分标准 5 分 书写正确、工整、匀称、美观,卷面整洁。 4 分 书写正确、工整,卷面较整洁。 3 分 书写正确,字迹清楚,卷面虽有少量涂改,但对整卷影响不大。 2 分 书写不工整,字体较难辨认,卷面不整洁。 1 分 书写潦草,字体难以辨认;或书写量少(不写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