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 资源ID:1517424       资源大小:200.5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1、2008 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有 5 个大题,25 个小题。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书写(4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22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大地鸡鸣,人类的 (chu)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 (png)勃, 土地丰 (ro)。 我们用感恩的心情, 声声祈 (do): 大地,早上好! 2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苦心孤诣(A) 的

    2、实践、持之以恒(B) 的积累,才能妙笔生花(C) ,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 如生(D) ,活灵活现! 3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街头横幅) 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公园告示牌) 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社区标语牌) 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药品广告)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

    3、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古诗文填空。(必做,任选一题)(6 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 , ”来形容一个人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身处逆境而心怀天下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古诗文中有不少写景状物气魄雄浑意境开阔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6赵翼论诗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百年。”诗中的“李杜”指的是李白和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 屈原的 ,这里指文坛潮流。(2 分) 7根据下

    4、面歇后语,任选两条补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2 分) 上梁山官逼民反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逵打 过后赔不是 8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 题目。(4 分) 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 分) 彩虹跨海 一体运作 两岸连接 巨龙卧波 ,杭州湾 ; ,长三角 。 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副对联更有气势,更见风采。(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 侠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

    5、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 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 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 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 时,民政部从西安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 5000 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 l80 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

    6、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 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 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 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 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 700 多官兵冒 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12 目的成都之夜,

    7、是 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 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 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 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 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 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

    8、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 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 肩而立。 (选自 2008 午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 9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 分) 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 ,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 指挥救灾。 500 多次余震把 400 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 5 月 l2 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 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10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 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

    9、秘”是什么?(3 分) 11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 分) 选材: 结构: 12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 例。(30 字左右)(3 分) 这一刻, (二)叶子时期的梅 晨 义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 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 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 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可是 现在,绿叶掩

    10、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 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 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 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 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 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 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

    11、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 默然的梅。 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 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 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 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 “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 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今

    12、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 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 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 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 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 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 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13、?”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 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名作欣赏2007 年第 l 2 期) 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 梅到 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2 分) 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 分) 示例:第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 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品析: 文中第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 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联系上下文回答。(4 分) 长久: 佳美: 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

    14、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 义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 B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态。 C长叶是为了开花,“隐藏”是为了“显露”,花是梅最重要的生命价值。 D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梅的生命过程都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行。 叶子时期的“梅”具有独特的美感。下面表述不符合作者感受的一项是( )。(2 分) A具有朴素美 B具有刚健美 C具有清纯美 D具有含蓄美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不

    15、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 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 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 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

    16、的词。(4 分) 亭亭净植 陶后鲜 有闻 而名 之不可 莫能肖 也 19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 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 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体兼彩,而 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 B. 纯以 情韵胜 皆以 美于徐公 C花之 富贵者也 辍耕之 垄上 D. 其 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 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

    17、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 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 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 分) 五、写作(50 分) 25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第一题: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 在我心底的风

    18、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 第二题: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表达方式较为灵活。可以记述见闻,诉说真情, 评论时事,探讨问题,说明原委请以致的信”为副标题,写一封不少于 500 字的信。自主立意,自拟正标题。文中不能出现收信人和写信人的真实姓名。 宁波市 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书写(4 分) 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楚,得 4 分;较好的得 3 分;较差的 得 l2 分。(规范的修改不扣分,12 分从严控制。) 二、积累与运用(22 分) 1炊蓬饶祷(2 分。每格 05 分) 2A( 2 分) 3

    19、C(2 分 )4B(2 分) 5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然未勒归无计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6 分。 每格 l 分。两题为选做题,所填诗句切合要求即可,如果两题都做,则按前一题评分 6 四言五言的诗文句子,有错字、别字、增字、漏字的,该格不得分;六言及以上的诗文 句子,错一处的得 05 分,错两处的不得分) 6杜甫离骚(2 分。每格 l 分) 7林冲 猪八戒 周瑜 宋江(2 分。任选两条,每格 1 分。如果四条都写,则 按前两格评分)

    20、 8巨龙卧波两岸连接彩虹跨海一体运作(2 分。每格 05 分,其中“巨龙卧波”和“彩 虹跨海”可以互换位置) 可将“彩虹”改为“飞虹”,“连接”改为“贯通”(2 分。改出一处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9表现温家宝总理争分夺秒,迅速赶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人民并肩 而立的崇高精神。一个“但”字,语意转折,把成都市民虽遭余震威胁却不顾个人安危, 心系灾民、献血救人的优秀品质展现在读者面前。(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10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或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3 分。答出并肩而立得 2 分, 其余 l 分) 11选材:选取地震发生后的多个典型材料和生动

    21、细节,反映从中央到地方,军队到百姓, 官员到群众,万众一心、并肩而立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结构:文章连用 6 个排比段,反 复强调“这一刻”有无数国人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从而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4 分。 每点 2 分) 12例如:校园中,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为灾区群众献上一份爱心。 (3 分。能基本写清楚一个事例或细节,30 字左右即可) (二)13寻(找)赞(颂、懂、知)(2 分。每格 l 分) 14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 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3 分。答出句式 或修辞 1 分

    22、,内容 l 分,作用 l 分) 15长久体现在从深春到晚秋;“佳美”体现在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 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4 分。每点 2 分。答出青枝交错、碧叶婆娑 1 分,答出不 需寻求和赞赏、 不需要记取和安慰 1 分, 其他表述意思符合也可酌情给分) 16 C(3 分) 17B(2 分)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 18树立 少 说出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 分。每格 l 分) 19B(2 分) 20A(2 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 分。“染”、 “濯”、“妖”各 05 分) 22B(2 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

    23、而亲,不可得而疏 (2 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 05 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 分)(意思接近即可) 五、写作(50 分) 25略。(分基础等级和特色等级评分,然后合成) (一)基础等级评分标准 一类(4036)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书写正确工整,文面整洁。 记叙详略得当,过程描述具体;议论观点和材料 统一,言之有理;说明能抓住特征,顺序恰当。 二类(3530)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书写正确,文面清楚。 记叙有详有略,过程描述较具体;议论观点和材料基 本统一,能自圆其说;说明基本抓住

    24、特征,顺序合理。 三类(2920)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单薄,感情基本真切,结构基本完整,条 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书写清楚,文面基本清洁。 记叙详略基本合理, 过程描述不够具体;议论观点和材料有出入;说明事物的特征不鲜明,顺序不够 合理。 四类(190) 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感情不够真切,结构不够完整, 条理不够清楚,语病较多,字迹难辨,文面糊涂。 记叙详略不当,过程描述 不具体;议论观点不正确,或观点与材料不统一;说明不知所云,文理不通。 附加标准 错别字3个扣l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字数不足350个的可相应降级 评分。不写题目,扣2分。不符合书信体格式,扣12分。 (二)特色等级评分标准 特色等级评分主要从以下三条来衡莹,分三等来评分: 记叙生动形象感人,议论深刻透彻,说明特征鲜明。有文采。有创意。 上等(109) 具备两条或三条,或者其中一条特别突出者。 中等(85) 三条都做得中等者,或者其中一两条做得较好者。 下等(40) 其中一两条有所体现者;三条均不明显者;看不出有什么特色者。


    注意事项

    本文(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