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1 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真题历史一、选择题(本题1 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 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0 0分)公元前2 1 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 1 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可知,这加强了咸阳都城与北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答案:A。2 .(2 .0 0分)如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
2、突出() A.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解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题干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答案:C。3 .(2 .0 0分)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解析:北洋大臣李鸿章1 8 7 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
3、企业。 答案:C。4 .(2 .0 0分)1 9 0 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指的是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指的是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 5 .(2 .0 0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 1 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
4、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解析: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1 9 3 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体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6 .(2 .0 0分)1 9 9 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 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 0 0 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
5、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解析:据“1 9 9 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 0 0 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2 0世纪8 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实践,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我国于1 9 9 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答案:B。 7 .(2 .0 0分)马克思说,在
6、1 6世纪和1 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A.满足了人们对黄金的需求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巩固了西葡在欧洲的地位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解析:据“在1 6世纪和1 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大革命”可知,这是对新航路开辟的描述,“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案:
7、B。8 .(2 .0 0分)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有2 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次和会()A.由苏美英三国操纵B.力图遏制日本扩张 C.允许德国扩充军备D.决定建立国际联盟解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有2 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次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在美国倡导下,1 9 2 0年1月,巴黎和会通过国际联盟盟约,根据和约规定,1 9 2 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性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答案:D。9 .(2 .0 0分)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 1 9 2 1年
8、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B 1 9 3 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C 2 0纪8 0年代戈尔巴夫政治改革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D 1 9 9 1年苏联解体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解析:苏联在1 9 3 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答案:B。1 0 .(2 .0 0分)2 0 1 5年4月,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最初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 7个,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构建发展伙伴关系,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截至2 0 1 8年5月2日
9、,亚投行正式成员国发展到8 6个。这表明() A.贸易保护逐渐成为世界主流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依存度减弱解析:2 0 1 5年4月,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最初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 7个,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构建发展伙伴关系,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截至2 0 1 8年5月2日,亚投行正 式成员国发展到8 6个。这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0、,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 0分.)1 1 .(6 .0 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公元前1 2 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
11、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解析:据材料“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 2 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
12、,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可知,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确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儒学被确定为正统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 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确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1 2 .(1 2 .0 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人民
13、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材料二:“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共一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继续推行“左”的政策。为改变这种状况,开辟新时期新道路,1 9 7 8年1 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而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三:2 0 1 7年1 0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14、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的依据。(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认识。解析:(1 )由材料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5、(2 )由材料二“1 9 7 8年1 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而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1 )新中
16、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2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3 .(1 2 .0 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 9世纪上半期,随着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 紧密,一些区城性大国崛起
17、为全球性大国。由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欧洲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全部来自欧洲。这种强势一直持续到2 0世纪上半期。材料二:美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大量战争福利。在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世界经济。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美国的责任变为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历史条件。(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解析:(1 )由“由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
18、发生在欧洲,欧洲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全部来自欧洲。这种强势一直持续到2 0世纪上半期。”结合所学知识,欧洲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历史条件有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确立和发展;欧洲殖民 者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加强了资本积累;牛顿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由英国率先进行的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2 )由“在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世界经济,美国的责任变为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 定位变化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世界经济到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由“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结合所学,变化的原因有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苏联的抗衡;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答案:(1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确立和发展;欧洲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加强了资本积累;牛顿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由英国率先进行的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2 )变化: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世界经济到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原因: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苏联的抗衡;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