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 湖 北 省 巴 东 三 中 高 考 模 拟 历 史一 、 选 择 题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 8 分 )1 .春 秋 时 期 , 鲁 国 季 氏 家 臣 南 蒯 叛 乱 , 事 败 后 逃 至 齐 国 , 齐 景 公 呵 斥 其 为 “ 叛 徒 ” ! 南 蒯 解释 道 : “ 我 是 想 帮 助 鲁 国 君 王 夺 回 政 权 啊 。 ” 齐 国 大 夫 韩 皙 指 出 : “ 身 为 季 氏 的 家 臣 , 却 奢 言加 强 鲁 国 公 室 的 权 力 , 罪 过 没 有 比 这 个 更 大 的 了 。 ” 由 此 可 见 当 时 ( )A.士 阶 层 日 益 成
2、为 重 要 力 量B.齐 国 积 极 维 护 周 天 子 权 威C.礼 乐 制 度 仍 有 社 会 约 束 力D.宗 法 制 度 已 被 诸 侯 破 坏解 析 : 按 照 礼 乐 制 度 , 南 蒯 作 为 家 臣 应 首 先 忠 于 季 氏 而 不 是 鲁 国 君 王 , 他 受 到 齐 国 君 臣 的 指责 , 说 明 齐 国 仍 然 遵 守 礼 乐 制 度 , 故 C 项 正 确 。 答 案 : C2 .对 于 天 人 关 系 , 儒 家 思 想 有 很 多 论 述 , 其 中 孔 子 主 张 “ 对 鬼 神 敬 而 远 之 ” , 荀 子 提 出 “ 制天 命 而 用 之 ” , 董
3、仲 舒 倡 导 “ 天 人 合 一 , 天 人 感 应 ” 。 对 三 者 观 点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A.儒 家 遵 循 “ 天 命 观 ”B.旨 在 神 化 君 权C.彼 此 存 在 继 承 关 系D.都 属 唯 心 主 义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 从 孔 子 开 始 儒 家 一 直 存 在 对 天 人 关 系 的 思 考 , 故 A 项 正 确 ; 只 有 董 仲 舒存 在 “ 神 化 君 权 ” 的 思 想 , 故 B 项 错 误 ; 三 者 都 体 现 了 对 天 人 关 系 的 思 考 , 但 差 异 较 大 , 不存 在 继 承 发 展 关 系 , 故 C 项 错
4、 误 ; 荀 子 “ 制 天 命 而 用 之 ” 具 有 朴 素 的 唯 物 主 义 特 征 , 故 D项 错 误 。答 案 : A 3 .公 元 前 1 1 4 年 , 汉 武 帝 下 令 实 施 “ 告 缗 ” 政 策 , 鼓 励 民 众 告 发 不 如 实 申 报 财 产 的 商 人 , 告发 者 可 以 得 到 没 收 物 品 的 一 半 作 为 奖 励 。 结 果 , “ 商 贾 中 家 以 上 大 率 破 产 ” 。 这 反 映 出 ( )A.汉 代 普 遍 实 行 严 苛 的 重 农 抑 商 政 策B.商 税 是 政 府 财 政 收 入 的 主 要 来 源C.政 府 缺 乏 保
5、护 个 人 私 有 财 产 的 理 念D.打 击 偷 税 漏 税 是 政 府 的 主 要 职 责解 析 : 材 料 反 映 的 是 汉 武 帝 时 期 的 商 业 政 策 , 不 能 说 明 汉 代 普 遍 实 行 严 苛 的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故 A 项 错 误 ; 材 料 中 没 有 涉 及 商 业 税 的 问 题 , 故 B 项 错 误 ; 据 材 料 “ 公 元 前 1 1 4 年 , 汉 武帝 下 令 实 施 告 缗 政 策 , 鼓 励 民 众 告 发 不 如 实 申 报 财 产 的 商 人 , 告 发 者 可 以 得 到 没 收 物 品的 一 半 作 为 奖 励 。 结 果
6、 , 商 贾 中 家 以 上 大 率 破 产 ” 可 以 得 出 政 府 缺 乏 保 护 个 人 私 有 财 产 的理 念 , 故 C 项 正 确 ; 材 料 没 有 涉 及 商 人 偷 税 漏 税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C 4 .汉 武 帝 统 治 时 期 , 政 府 打 击 私 商 , 培 养 官 商 ; 北 宋 政 府 通 过 官 营 商 业 增 加 政 府 收 入 ; 南 宋以 后 对 私 人 商 业 很 少 压 制 , 并 且 商 业 税 成 为 政 府 财 政 收 入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材 料 反 映 出 ( )A.南 宋 放 弃 了 重 农 抑 商
7、政 策B.商 业 的 繁 荣 推 动 农 业 商 品 化 C.官 营 商 业 逐 渐 成 为 市 场 主 导D.统 治 者 重 视 对 商 业 的 管 控解 析 :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每 个 封 建 王 朝 都 实 行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 故 A 项 错 误 ; 农 业 商 品 化 问 题材 料 中 没 有 涉 及 , 故 B 项 错 误 ; 材 料 说 的 是 政 府 对 商 业 的 重 视 , 并 没 有 提 及 官 营 商 业 在 市 场中 的 地 位 , 故 C 项 错 误 , D 项 正 确 。答 案 : D5 .戒 奢 崇 俭 是 中 国 古 代 理 财 的 指
8、导 思 想 , 这 一 观 念 在 晚 清 受 到 了 冲 击 。 有 些 人 认 为 “ 国 内 一切 仰 给 于 外 国 , 所 费 更 大 , 节 流 无 从 谈 起 ” , 理 财 应 重 在 “ 开 源 ” , 而 不 在 “ 节 流 ” 。 据 此 ,他 们 主 张 清 政 府 应 当 ( )A.大 力 发 展 农 业B.兴 办 军 事 、 民 用 工 业C.发 动 反 侵 略 战 争 D.增 加 统 治 者 的 消 费 支 出解 析 : 晚 清 时 期 , 清 政 府 兴 办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军 事 、 民 用 工 业 , 起 到 了 开 源 的 作 用 , 缓 解
9、了清 政 府 的 财 政 困 难 , 故 B 项 正 确 。答 案 : B6 .康 有 为 孔 子 改 制 考 刊 登 后 , 张 之 洞 批 评 他 “ 忘 亲 ” 、 “ 忘 圣 ” , 翁 同 龢 说 他 “ 居 心 叵 测 ” ,孙 家 鼐 认 为 必 然 “ 导 天 下 于 乱 ” , 湖 南 巡 抚 陈 宝 箴 要 求 皇 帝 “ 饬 下 康 有 为 自 行 销 毁 ” 。 孔子 改 制 考 遭 到 抨 击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A.维 新 变 法 运 动 遭 遇 阻 力B.动 摇 了 封 建 统 治 的 思 想C.颠 覆 了 士 大 夫 传 统 认 识D.康 有 为 曲
10、解 “ 托 古 改 制 ”解 析 : 康 有 为 的 孔 子 改 制 考 , 一 个 最 根 本 的 政 治 目 的 就 是 托 古 改 制 , 他 在 该 书 中 将 孔 子 扮 演 为 改 制 的 先 师 , 这 就 从 根 本 上 颠 覆 了 士 大 夫 对 传 统 封 建 伦 理 的 认 识 , 故 C 项 正 确 。答 案 : C7 .对 于 蒋 介 石 久 攻 南 昌 不 成 , 中 国 共 产 党 虽 对 他 有 不 满 , 但 仍 尽 力 “ 去 帮 助 他 , 不 使 他 江 西的 战 事 失 败 , 不 使 他 离 开 北 伐 革 命 的 战 线 , 不 使 他 失 去 军
11、 事 上 的 地 位 ” , 并 极 力 主 张 第 四 军 、第 八 军 东 下 对 他 进 行 增 援 。 材 料 表 明 当 时 ( )A.蒋 介 石 展 现 较 强 的 革 命 性B.国 共 积 极 维 护 统 一 战 线C.中 共 右 倾 思 想 占 据 上 风D.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名 存 实 亡解 析 : 在 北 伐 战 争 的 前 期 , 蒋 介 石 还 是 展 现 出 了 较 强 的 革 命 性 , 所 以 得 到 了 中 共 最 强 力 的 支持 , 故 A 项 正 确 ;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名 存 实 亡 的 标 志 是 1 9 2 7 年 蒋 介 石 于 北
12、伐 战 争 后 期 发 动 的 “ 四一 二 ” 反 革 命 政 变 , 故 D 项 错 误 ; B、 C 两 项 在 材 料 中 未 提 及 。 答 案 : A8 .下 列 图 表 中 , 导 致 美 国 驻 台 湾 军 队 “ 人 数 ” 及 “ 军 官 衔 级 ” 变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时 间 美 国 驻 台 湾 军 队 人 数 美 国 驻 台 湾 军 队 最 高 军 官 衔 级1 9 7 2 年 9 8 0 0 中 将 1 9 7 4 1 9 7 5 年 4 5 0 0 少 将1 9 7 6 年 2 2 0 0 准 将1 9 7 7 年 1 4 0 0 上 校A.美 国
13、 严 格 执 行 中 美 建 交 公 报B.美 国 放 弃 了 对 台 湾 的 军 事 支 持C.中 美 关 系 正 常 化 并 得 到 发 展D.美 国 军 事 战 略 重 点 转 移 到 欧 洲解 析 : 中 美 正 式 建 交 是 在 1 9 7 9 年 1 月 1 日 , 故 A 项 错 误 ; 美 国 从 未 放 弃 对 台 湾 的 军 事 支 持 ,故 B 项 错 误 ; 1 9 7 2 年 时 任 美 国 总 统 的 尼 克 松 访 华 之 后 , 中 美 关 系 开 始 了 正 常 化 进 程 并 得 到不 断 的 发 展 , 根 据 中 美 双 方 “ 一 个 中 国 ” 的
14、 承 诺 , 美 国 对 台 湾 的 军 事 扶 持 力 度 呈 现 不 断 下 降的 趋 势 , 故 C 项 正 确 ; 在 冷 战 期 间 , 美 苏 双 方 的 争 夺 重 点 一 直 都 在 欧 洲 , 故 D 项 错 误 。 答 案 : C9 .智 者 普 罗 泰 格 拉 说 , 他 所 传 授 的 是 “ 在 处 理 私 人 事 务 中 精 明 慎 重 和 在 城 邦 事 务 中 能 言 善 辩 、行 动 果 断 ” 的 能 力 。 这 说 明 智 者 学 派 ( )A.敢 于 打 破 旧 的 传 统 习 俗B.侧 重 于 私 人 事 务 的 处 理C.重 视 培 养 公 共 道
15、德 意 识D.适 应 了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解 析 : 材 料 未 提 及 旧 传 统 , 只 是 强 调 能 言 善 辩 的 个 人 能 力 , 故 A 项 错 误 ; 材 料 强 调 在 公 私事 务 的 能 力 , 而 非 侧 重 私 人 事 务 , 故 B 项 错 误 ; 材 料 强 调 个 人 能 力 , 而 非 公 共 道 德 意 识 , 故C 项 错 误 ; 在 公 私 事 务 中 强 调 能 言 善 辩 适 应 了 城 邦 事 务 的 发 展 , 故 D 项 正 确 。答 案 : D 1 0 .1 8 3 2 年 一 位 英 国 工 业 家 说 : “ 5 0 年 前
16、我 们 不 需 要 议 会 代 表 , 现 在 我 们 需 要 了 。 因 为 , 我们 现 在 为 整 个 世 界 生 产 。 ” 这 说 明 ( )A.工 业 革 命 推 动 人 们 民 主 意 识 的 提 高B.英 国 议 会 实 行 无 代 表 的 专 制 统 治C.工 业 革 命 导 致 英 国 政 治 力 量 的 变 化D.英 国 资 产 阶 级 要 求 建 立 世 界 霸 权解 析 : 需 要 代 表 不 代 表 民 主 意 识 的 提 高 , 而 是 反 映 出 工 业 革 命 中 工 业 资 产 阶 级 要 求 表 达 自 身政 治 意 愿 的 声 音 , 故 A 项 错 误
17、 ; 光 荣 革 命 后 英 国 确 立 君 主 立 宪 制 的 民 主 政 治 , 故 B 项 错 误 ;工 业 革 命 促 使 工 业 资 产 阶 级 壮 大 , 旧 的 议 员 结 构 不 利 于 表 达 工 业 资 产 阶 级 的 政 治 意 图 , 故 C项 正 确 ; 材 料 未 提 及 英 国 称 霸 问 题 , 故 D 项 错 误 。答 案 : C1 1 .艾 赛 亚 柏 林 曾 说 : “ 牛 顿 思 想 的 冲 击 是 巨 大 的 ; 无 论 对 它 们 的 理 解 正 确 与 否 , 启 蒙 运 动 的 整 个 纲 领 , 尤 其 是 法 国 , 是 有 意 识 地 以
18、牛 顿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为 基 础 的 , 同 时 , 它 从 他 那 惊 人的 成 果 中 获 得 了 信 心 并 由 此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 这 说 明 ( )A.经 典 力 学 直 接 导 致 了 启 蒙 运 动B.牛 顿 思 想 全 面 影 响 了 法 国 社 会C.启 蒙 运 动 有 利 于 经 典 力 学 发 展D.科 技 发 展 为 启 蒙 运 动 提 供 条 件 解 析 : 材 料 中 作 者 认 为 “ 启 蒙 运 动 的 整 个 纲 领 , 尤 其 是 法 国 , 是 有 意 识 地 以 牛 顿 的 原 理 和 方法 为 基 础 的 ” , 即
19、牛 顿 的 经 典 力 学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注 重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即 理 性 精 神 )为 启 蒙 运 动提 供 自 然 科 学 条 件 , “ 同 时 , 它 从 他 那 惊 人 的 成 果 中 获 得 了 信 心 ” 也 表 明 科 技 (经 典 力 学 )为 启 蒙 运 动 提 供 了 精 神 的 支 持 , 故 D 项 正 确 。答 案 : D1 2 .1 9 2 1 年 1 2 月 , 苏 俄 政 府 做 出 决 定 : 凡 雇 佣 工 人 2 0 名 以 下 的 小 企 业 , 不 论 是 否 已 被 国 家接 管 , 一 律 归 还 业 主 或 者 出 租 。
20、 到 了 1 9 2 2 年 底 , 私 营 企 业 已 占 全 国 企 业 总 数 的 8 8 .5 %。 据此 可 知 苏 俄 ( )A.修 正 了 十 月 革 命 的 奋 斗 目 标B.彻 底 否 定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C.资 本 家 掌 握 了 国 家 经 济 命 脉D.致 力 于 恢 复 和 发 展 社 会 经 济 解 析 : 材 料 中 苏 俄 部 分 恢 复 资 本 主 义 , 目 的 是 为 了 更 好 地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 没 有 修 正 十 月 革命 的 奋 斗 目 标 , 故 A 项 错 误 ; 关 系 国 民 经 济 命 脉 的 大 型 企 业
21、 仍 然 掌 握 在 苏 俄 政 府 手 中 , 没有 完 全 否 定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 故 B、 C 两 项 错 误 ; 苏 俄 政 府 实 行 新 经 济 政 策 , 工 业 方 面 部分 恢 复 资 本 主 义 , 是 为 了 利 用 资 本 主 义 恢 复 和 发 展 社 会 经 济 , 故 D 项 正 确 。答 案 : D二 、 非 选 择 题 (第 1 3 题 2 5 分 , 第 1 4 题 1 2 分 , 共 3 7 分 )1 3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材 料 一 : ( 美 国 ) 国 会 拥 有 国 家 意 义 上 的 最 高 权
22、力 , 这 种 权 力 可 以 防 止 州 与 州 之 间 的 恶性 竞 争 , 并 为 各 州 的 独 立 性 提 供 有 力 的 保 障 国 会 制 定 法 律 , 但 总 统 可 以 否 决 之 , 最 高 法院 可 以 宣 布 经 国 会 通 过 并 经 总 统 签 署 的 法 律 违 宪 , 但 总 统 可 经 国 会 批 准 任 命 最 高 法 院 的 法 官 ;总 统 执 行 法 律 , 但 必 须 由 国 会 给 予 财 政 支 持 任 何 法 案 必 须 经 两 院 批 准 才 能 生 效 , 故 参 议院 和 众 议 院 在 制 定 法 律 的 过 程 中 互 有 对 另
23、一 方 的 绝 对 否 决 权 。 1 9 3 3 年 5 月 ,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联 邦 紧 急 救 济 法 , 到 1 9 3 6 年 , 美 国 政 府 大 约 支 出 3 0 亿 美 元用 于 失 业 救 济 。 1 9 3 5 年 , 又 通 过 社 会 保 险 法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推 行 养 老 金 制 度 和 失 业 保 险制 度 。 同 年 , 美 国 国 会 又 通 过 财 产 税 法 , 规 定 对 盈 利 超 过 1 5 %的 公 司 征 收 超 额 利 润 税 ;对 年 收 入 5 万 美 元 以 上 者 征 收 超 额 累 进 税 , 使 社 会
24、财 富 的 再 分 配 稍 显 公 平 。材 料 二 1 9 7 1 年 8 月 1 5 日 , 尼 克 松 的 新 经 济 政 策 终 止 了 美 元 兑 换 黄 金 , 从 而 使 世 界 货 币 体 系由 美 元 黄 金 本 位 制 转 变 为 纯 美 元 本 位 制 , 破 坏 了 世 界 货 币 体 系 的 核 心 支 柱 。 从 此 以 后 , 美国 一 方 面 可 以 不 受 黄 金 储 备 的 限 制 , 合 法 地 通 过 大 量 印 刷 纸 币 进 行 美 元 贬 值 , 赖 掉 以 前 的 债务 ; 另 一 方 面 又 不 断 扩 大 国 际 收 支 逆 差 , 让 外
25、国 新 流 入 资 金 继 续 为 其 新 发 行 的 政 府 、 企 业 和个 人 债 务 融 资 。 以 上 材 料 均 摘 自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参 考 资 料 (1 )根 据 材 料 一 , 概 括 美 国 国 会 的 权 力 并 归 纳 2 0 世 纪 3 0 年 代 美 国 经 济 措 施 的 特 点 。 结 合 所学 知 识 , 分 析 这 些 措 施 的 影 响 。 (1 6 分 )(2 )根 据 材 料 二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分 析 影 响 美 国 货 币 政 策 的 因 素 。 综 合 上 述 材 料 , 谈 谈 美 国 发 展 历 程 对 中 国 崛
26、起 的 启 示 。 (9 分 )解 析 :第 (1 )问 第 一 小 问 , 可 以 结 合 材 料 一 中 的 “ 国 会 拥 有 国 家 意 义 上 的 最 高 权 力 为 各 州 提 供 有 力 的 保 障 ” “ 国 会 制 定 法 律 ” “ 总 统 执 行 法 律 由 国 会 给 予 财 政 支 持 ” 等 信 息 逐 条 概括 即 可 ; 第 二 小 问 , 根 据 材 料 一 第 二 段 中 的 内 容 逐 条 概 括 即 可 ; 第 三 小 问 , 可 以 结 合 材 料 一 和 所 学 知 识 , 从 社 会 救 济 和 社 会 保 障 的 作 用 、 社 会 财 富 再
27、分 配 的 方 式 以 及 对 建 立 福 利 国 家 的影 响 等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第 (2 )问 第 一 小 问 , 结 合 材 料 二 和 所 学 知 识 可 以 得 出 , 美 国 国 际 货 币政 策 的 调 整 主 要 受 国 家 利 益 和 国 家 实 力 的 影 响 ; 第 二 小 问 , 属 于 开 放 性 设 问 , 可 以 结 合 题 中材 料 ,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进 行 论 述 , 言 之 有 理 即 可 。答 案 :(1 )权 力 : 既 维 护 联 邦 政 府 的 权 威 , 又 为 各 州 的 独 立 性 提 供 保 障 ; 制 定 法 律 ;
28、 与 总 统 、 最 高法 院 分 权 制 衡 ; 为 总 统 执 行 法 律 给 予 财 政 支 持 。 (6 分 , 任 答 三 点 即 可 )特 点 : 采 用 立 法 的 形 式 ; 社 会 救 济 、 社 会 保 险 与 国 民 财 富 分 配 并 举 ; 政 府 和 国 会 有 所 作 为 。(4 分 , 任 答 两 点 即 可 )影 响 : 保 障 弱 势 群 体 , 缓 和 社 会 矛 盾 , 有 利 于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 缩 小 社 会 贫 富 差 距 , 扩 大 内 需 ,缓 解 经 济 危 机 ; 促 进 福 利 国 家 逐 渐 形 成 。 (6 分 )(2 )
29、因 素 : 国 家 实 力 , 国 家 利 益 。 (3 分 )启 示 : 加 强 民 主 法 制 建 设 ; 关 注 弱 势 群 体 ; 逐 渐 建 立和 完 善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 主 动 调 整 经 济 政 策 以 应 对 国 际 形 势 的 变 化 。 (6 分 , 任 答 三 点 即 可 ) 1 4 .阅 读 材 料 , 完 成 下 列 要 求 。材 料 : 下 表 反 映 了 中 国 外 来 词 的 演 变 状 况 。时 期 演 变 状 况汉 唐 时 期 葡 萄 、 珊 瑚 、 牡 丹 、 石 榴 、 菠 菜 、 茉 莉 、 胭 脂 等 成 为 汉 语 基 本 词 汇 ;浮
30、 屠 、 法 宝 、 无 常 、 终 生 、 不 二 法 门 等 词 走 进 汉 语明 末 清 初 至 五 四 时 期 汉 语 吸 收 的 外 来 词 涉 及 政 治 、 经 济 、 社 会 、 科 学 、 文 化 、 哲 学 及 日常 用 品 ; 大 量 的 日 语 译 名 进 入 汉 语 , 一 些 转 用 日 本 的 词 汇 如 哲 学 、科 学 、 物 理 学 、 化 学 、 意 识 、 观 念 等 成 为 现 代 汉 语 的 基 本 词 汇改 革 开 放 至 今 外 来 词 中 新 生 事 物 层 出 不 穷 , 政 治 、 经 济 、 军 事 、 文 化 等 各 个 领 域新 词
31、迭 出 。 不 仅 有 物 质 性 名 词 , 还 有 精 神 性 名 词 ; 不 仅 有 科 技 性 名词 , 还 有 文 化 哲 学 名 词 。 甚 至 还 出 现 许 多 “ 字 母 外 来 词 ” , 如 CT 扫描 、 IC 卡 、 B 超 、 T 恤 衫 等 摘 编 自 高 圣 兵 中 国 思 想 现 代 转 型 期 对 外 来 词 的 接 受 根 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以 “ 外 来 词 与 社 会 变 革 ” 为 主 题 , 对 上 述 材 料 进 行 解 读 。 (1 2 分 )解 析 : 本 题 为 开 放 性 试 题 , 解 题 时 应 围 绕 外
32、来 词 的 变 化 与 社 会 变 革 之 间 的 关 系 , 从 外 来 词 的内 容 、 使 用 情 况 等 不 同 角 度 对 材 料 进 行 解 读 , 解 读 时 应 注 意 史 论 结 合 , 逻 辑 严 密 , 论 述 清 晰 。答 案 : 示 例 一 : 汉 唐 时 期 , 传 入 中 国 的 外 来 词 主 要 是 日 常 生 活 用 品 的 名 称 和 佛 教 用 语 ; 明 末清 初 至 五 四 时 期 , 外 来 词 涉 及 的 范 围 扩 大 到 政 治 、 经 济 、 社 会 、 科 学 、 文 化 、 哲 学 等 领 域 ;改 革 开 放 至 今 , 外 来 词
33、涉 及 的 范 围 无 论 从 数 量 上 还 是 在 性 质 上 较 前 两 个 时 期 均 有 进 一 步 深 化 。这 既 反 映 了 西 方 文 化 对 中 国 文 化 影 响 加 深 , 也 说 明 中 国 人 学 习 西 方 的 深 化 与 发 展 , 体 现 了 社会 的 发 展 与 文 明 的 进 步 。 (1 2 分 )示 例 二 : 汉 唐 时 期 , 西 方 日 常 生 活 用 品 词 语 传 入 , 成 为 汉 语 的 基 本 词 汇 ; 明 末 清 初 至 五 四 时期 , 西 方 语 言 词 汇 更 是 大 规 模 涌 入 , 亦 成 为 汉 语 的 基 本 词 汇
34、 ; 改 革 开 放 至 今 , 字 母 外 来 词 数量 激 增 , 并 成 为 常 用 汉 语 词 汇 。 不 同 历 史 时 期 , 汉 语 均 能 对 外 来 词 进 行 消 解 和 建 构 , 使 之 成为 中 华 民 族 语 言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这 反 映 了 人 们 以 开 放 的 心 态 对 待 外 来 词 , 体 现 了 社 会 的 发 展 与 文 明 的 进 步 。 (1 2 分 )4 5 .【 历 史 一 一 选 修 1 :历 史 上 重 大 改 革 回 眸 】 (1 5 分 )材 料 : 春 秋 时 期 以 车 兵 为 主 、 步 兵 为 辅 , 到 战
35、 国 时 期 逐 渐 变 成 以 步 兵 为 主 、 车 兵 为 辅 。 其 原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一 是 由 于 征 兵 范 围 的 扩 大 , 大 批 原 来 居 于 鄙 野 的 农 民 被 征 入 伍 , 他 们 身 份 较 低 , 宜 于 编 为 步 兵 ; 二 是 车 兵 受 地 形 条 件 限 制 , 不 能 在 山 林 险 峻 的 地 区 作 战 ; 三 是 坚 韧 锋 利的 铁 兵 器 和 远 射 有 力 的 机 弩 广 泛 使 用 , 往 往 使 排 列 整 齐 的 车 兵 受 到 巨 大 损 失 。 骑 兵 是 战 国 时期 兴 起 的 新 兵 种 , 赵 武 灵
36、王 胡 服 骑 射 , 使 骑 兵 在 对 外 作 战 中 大 显 神 通 。 许 多 使 用 机 弩 的 战 士集 合 在 一 起 组 成 弩 兵 , 威 力 无 穷 , 马 陵 之 战 中 齐 军 “ 万 弩 俱 发 ” 而 使 敌 人 一 败 涂 地 。 由 于 步兵 、 骑 兵 和 弩 兵 的 出 现 , 战 争 的 场 所 就 从 广 阔 的 平 原 迅 速 扩 展 到 山 林 、 江 河 和 险 要 之 地 , 战争 方 式 更 加 灵 活 多 变 。 摘 编 自 李 学 勤 主 编 战 国 史 与 战 国 文 明 (1 )依 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概 括 指
37、 出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军 事 变 革 有 哪 些 表 现 。 (6 分 )(2 )依 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简 述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军 事 变 革 的 影 响 。 (9 分 )解 析 :第 (1 )问 , 从 车 兵 、 步 兵 地 位 的 变 化 , 兵 员 主 体 的 变 化 , 兵 种 的 变 化 等 方 面 概 括 军 事 变 革 的表 现 。 第 (2 )问 , 军 事 变 革 的 影 响 , 一 是 要 分 析 对 战 争 的 影 响 , 二 是 要 分 析 对 社 会 变 革 的 影响 。 答 案 :(1 )表 现 : 从 春 秋 时 期
38、 的 车 兵 为 主 、 步 兵 为 辅 逐 渐 演 变 为 战 国 时 期 的 步 兵 为 主 、 车 兵 为 辅 ,骑 兵 和 弩 兵 出 现 ; 兵 员 主 体 从 贵 族 为 主 逐 渐 变 为 以 农 民 为 主 ; 铁 兵 器 和 机 弩 的 广 泛 使 用 。 (每点 2 分 , 共 6 分 )(2 )影 响 : 战 争 规 模 扩 大 , 战 争 方 式 更 加 灵 活 , 战 争 更 加 残 酷 ; 加 速 了 社 会 阶 层 的 流 动 , 传统 的 世 卿 世 禄 制 受 到 冲 击 , 君 主 权 力 加 强 ; 加 速 了 统 一 的 历 史 进 程 。 (每 点 3
39、 分 , 共 9 分 )4 6 .【 选 修 3 2 0 世 纪 的 战 争 与 和 平 】 ( 1 5 分 )材 料 : 阿 尔 弗 雷 德 塞 耶 马 汉 (1 8 4 0 1 9 1 4 )是 美 国 近 代 军 事 学 家 、 海 军 战 略 家 。 他 以 史 学 家的 明 鉴 , 系 统 地 研 究 了 人 类 海 上 战 争 , 1 8 9 0 年 起 总 结 出 版 了 海 权 对 历 史 的 影 响 : 1 6 6 0 1 7 8 3 等 一 系 列 著 述 , 创 立 了 海 权 论 学 说 。马 汉 明 确 地 把 “ 海 权 ” 定 义 为 “ 使 用 海 洋 和 控
40、制 海 洋 ” , 认 为 任 何 一 个 国 家 成 为 强 国 , 必 须控 制 海 洋 , 尤 其 要 控 制 具 有 战 略 意 义 的 海 峡 、 通 道 ; 为 了 争 取 和 保 持 制 海 权 , 必 须 拥 有 强 大 的 海 上 实 力 , 即 强 大 的 海 军 舰 队 和 商 业 船 队 , 以 及 能 控 制 战 略 要 地 的 海 军 基 地 ; 进 而 阐 明 了“ 海 权 是 国 家 强 大 和 繁 荣 的 中 心 环 节 ” 。 海 权 论 一 经 提 出 , 就 立 即 成 为 许 多 国 家 发 展 海 洋 事业 、 促 进 国 家 现 代 化 的 重 要
41、 “ 催 化 剂 ” 。 其 中 , 美 国 是 海 权 论 的 最 大 受 益 国 , 二 战 前 逐 渐 取代 了 英 国 的 海 洋 霸 主 ; 德 国 、 日 本 在 海 权 论 影 响 下 , 制 定 了 国 家 现 代 化 发 展 战 略 , 迅 速 崛 起 ,但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中 彻 底 失 败 。 摘 编 自 程 前 光 马 汉 的 海 权 论 及 对 二 战 前 世 界 历 史 进 程 的 影 响 等请 回 答 :(1 )根 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概 述 马 汉 核 心 观 点 , 简 析 马 汉 海 权 论 产 生 于 1 9 世 纪
42、 末 2 0 世纪 初 的 美 国 的 原 因 。 (8 分 )(2 )根 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并 指 明 马 汉 观 点 的 实 质 , 谈 谈 你 从 “ 海 权 论 对 世 界 历 史 进 程的 影 响 ” 中 得 到 的 认 识 。 (7 分 )解 析 :第 (1 )问 , 据 材 料 “ 海 权 是 国 家 强 大 和 繁 荣 的 中 心 环 节 ” 可 得 其 观 点 为 “ 控 制 海 洋 保 持 制 海 权 是 国 家 强 盛 的 标 志 ” 。 抓 住 1 9 世 纪 末 2 0 世 纪 初 的 美 国 的 国 内 背 景 以 及 所 面 临 的 国
43、际 背 景分 析 原 因 。 第 (2 )问 , 从 材 料 可 以 看 出 马 汉 观 点 的 实 质 即 资 本 主 义 “ 强 权 即 公 理 ” 的 扩 张 理论 。 抓 住 材 料 最 后 两 句 话 并 结 合 所 学 二 战 的 相 关 知 识 去 总 结 认 识 。答 案 :(1 )观 点 : 控 制 海 洋 保 持 制 海 权 是 国 家 强 盛 的 标 志 。 原 因 : 第 二 次 科 技 革 命 影 响 下 , 资 本 主 义 进 入 帝 国 主 义 阶 段 , 攫 取 海 洋 霸 权 , 重 新 瓜 分 世 界的 斗 争 激 烈 ; 1 9 世 纪 末 , 美 国 经
44、 济 跃 居 世 界 首 位 , 亟 须 拓 展 海 外 市 场 , 提 高 国 际 地 位 。 (8分 )(2 )实 质 : 资 本 主 义 “ 强 权 即 公 理 ” 的 扩 张 理 论 。 (2 分 )认 识 : 海 权 在 大 国 崛 起 中 具 有 普 遍 性 , 是 一 个 国 家 强 大 和 繁 荣 的 中 心 环 节 ; 要 增 强 海 权 意 识 ,维 护 海 洋 权 益 ; 反 对 霸 权 主 义 , 走 和 平 崛 起 之 路 ; 争 取 海 权 必 须 有 雄 厚 的 综 合 国 力 为 基 础 等 。(言 之 有 理 , 答 出 二 条 即 得 5 分 )4 7 .【
45、 选 修 4 中 外 历 史 人 物 评 说 】 ( 1 5 分 )材 料 : 司 马 昭 是 西 晋 王 朝 的 开 创 者 之 一 , 是 古 代 杰 出 的 军 事 家 和 政 治 家 。 公 元 2 6 0 年 , 魏 帝曹 髦 率 宫 人 三 百 余 人 讨 伐 司 马 昭 , 司 马 昭 马 上 派 兵 镇 压 , 其 手 下 将 领 成 济 将 曹 髦 刺 死 , 后 来司 马 昭 以 “ 大 逆 不 道 ” 罪 诛 杀 成 济 一 族 。 后 人 多 以 “ 司 马 昭 之 心 , 路 人 皆 知 ” 带 有 贬 义 色 彩的 评 语 来 评 价 他 。 公 元 2 6 4 年
46、 司 马 昭 平 定 蜀 国 , 采 取 措 施 进 行 治 理 。 他 下 令 “ 特 赦 益 州 士 民 , 复 除 租 赋 之 半 五 年 ” , 缓 解 百 姓 的 困 境 , 如 果 迁 到 中 原 地 区 的 , 官 府 供 给 两 年 的 粮 食 。 为 了防 范 蜀 汉 政 府 的 残 余 势 力 在 益 州 东 山 再 起 , 司 马 昭 把 蜀 汉 政 权 中 非 益 州 籍 的 文 武 官 吏 , 全 部召 回 到 中 原 地 区 , 赐 以 官 职 , 有 的 还 赐 以 爵 位 。 为 了 争 取 益 州 地 主 集 团 的 归 附 , 司 马 昭 对 蜀主 刘 禅
47、采 取 了 安 抚 笼 络 政 策 , 使 其 在 政 治 和 经 济 上 得 到 了 较 好 的 待 遇 。 司 马 昭 死 后 , 2 8 0 年西 晋 完 成 统 一 。 摘 编 自 朱 子 彦 论 司 马 昭 等(1 )根 据 材 料 和 所 学 知 识 , 简 析 后 人 多 以 贬 义 色 彩 的 评 语 评 价 司 马 昭 的 原 因 。 (6 分 )(2 )根 据 材 料 和 所 学 知 识 , 概 括 司 马 昭 治 理 蜀 地 的 措 施 及 作 用 。 (9 分 )解 析 :第 (1 )问 , 结 合 “ 诛 杀 成 济 ” 这 一 事 件 , 从 司 马 昭 处 理 这
48、 一 事 件 的 目 的 上 分 析 其 原 因 。 第 (2 )问 , 从 对 百 姓 的 安 置 措 施 以 及 对 蜀 汉 的 原 地 主 阶 级 、 统 治 集 团 的 安 置 上 概 括 其 措 施 ; 从 巩 固统 治 、 国 家 统 一 上 分 析 其 作 用 。答 案 : (1 )原 因 : 司 马 昭 弑 君 篡 位 , 玩 弄 权 术 阴 谋 ; 后 人 受 正 统 历 史 观 的 影 响 , 带 有 感 情 色 彩 。 (6分 )(2 )措 施 : 减 免 百 姓 租 税 ; 鼓 励 百 姓 内 迁 ; 削 弱 蜀 汉 残 余 势 力 ; 安 抚 笼 络 益 州 地 主 集 团 。 (4分 )作 用 : 减 轻 了 人 民 负 担 , 缓 和 了 社 会 矛 盾 ; 促 进 了 蜀 地 经 济 发 展 ; 稳 固 了 统 治 ; 为 西 晋 统 一奠 定 了 基 础 。 (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