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1511019       资源大小:108.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

    1、2 0 1 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 2小题,每小题4分,共4 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 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使君权至高无上、君位独尊、不可僭越。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

    2、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又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弄权等现象。故应选C。答案:C2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和重要性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从材料的含义可知,不管是上古的神农、尧舜,还是后来的殷周,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这在儒家的经书诗与书中都有体现。这说明重视 农业这一思想古已有之,儒家加以继承与发展。B、C材料并没有体现,D只是一个侧面。故应选A。答案:A3 .1 5 0 0年,欧

    3、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解析: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所学可知,支持新航路开辟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的主要是通往美洲的航路,葡萄牙支持开辟的主要是通往亚洲的航路。根据材料“赤道海流”可知应是南美洲中部地区,该地应是巴西,而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故 该航海家应是在葡萄牙的支持下探寻新航路的。故应选B。答案:B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

    4、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 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解析:考查美国1 7 8 7年宪法。依据材料可知,在托克维尔看来。1 7 8 7年宪法对于美国而言是天才的发明创造,能使人“成名发财”,而对于他人而言则只是一件装饰品而已。这说明,1 7 8 7年宪法所确立的体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行之有效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应选B。答案:B5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

    5、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解析:考查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物种起源所体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只是自然领域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移植到人类社会。正如“落后就要挨打”是事实,但落后也不应该挨打。分析选项,D项表述准确,故应选D。答案:D6 .1 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

    6、 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解析:考查近代中国人民项西方学习的历程。依据所学可知,“开始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后的;坚持“中体西用”是1 9世纪6 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材料中李鸿章所询问的正是当时西方的先进科技成就。故应选D。答案:D7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 9 4 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A

    7、.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解析:考查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从题干的内容可知,近代中国的外交逐渐又遭受列强的欺凌到逐渐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再到与列强平等签约、取消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逐渐取得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A早在1 8 4 0就已开始;B表述错误;C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 直到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才实现。故应选C。答案:C8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

    8、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考查国民革命运动。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应是指的国民革命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A是这一革命运动的前提与领导;B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也没有实现,只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后又出现了新军阀的统治。故应选D。 答案:D9 .1 9 5 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 0个专业和1 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

    9、:考查新中国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即将开始的“一五计划”。这对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1 9 5 2年院系调整大量增加技术性的专门院校,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故应选B。答案:B 1 0 .1 9 8 1年中共中央2 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解析:考查改革开放。1 9 8 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

    10、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 答案:C1 1 .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A.图AB.图BC.图CD.图D解析:考查联合国的活动。图片A反映的是1 9 4 7年1 1月2 9日,联大通过关于巴以分治的联合国1 8 1号决议,从巴以分治,中东问题也由此产生。其他都不是联合国的决议。故应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 2 .(1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 “崇本抑

    11、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 )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 1 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 )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

    12、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北宋商税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 9 5 -9 9 8年4 0 0万贯1 0 01 0 0 4 -1 0 0 8年4 5 0万贯1 1 31 0 5 8年7 0 0万贯1 7 51 0 6 4 -1 0 6 8年8 4 6万贯2 1 21 0 7 7年8 7 9万贯2 2 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3 )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4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

    13、分)解析:第(1 )问,结合材料分析孟子与商鞅的态度。材料“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可知其态度是农商平等和重农抑商。联系当时的社会发展特点分析认识和背景。第(2 )问,结合材料“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 1 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回答前一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后一问。第(3 )问,从材料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可知当时商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地位。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共参酌裁

    14、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 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以及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其经济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第(4 )问,开放性题目,自圆其说即可。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时代的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情况分析回答。答案:(1 )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分)(2 )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分)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2分)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2分)(3 )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

    15、业地位重要。(2分)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2分) (4 )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3分)1 3 .(1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 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 )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

    16、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2 )材料二中的“汽车”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材料三:2 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宏2 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

    17、3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4 )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解析:第(1 )问,结合材料“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可知所谓“扬气”之含义,乃奢靡之风也。联系所学,这与传统的儒家所提倡的勤劳简朴背道而驰。第(2 )问,结合材料“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可知“洋气”之含义。联系近代列强的侵略,西方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回答原因。第(3 )问,结合材料,联系这两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回答。一个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个为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新中国,中国人对外态度也就不同了。第(4 )问,联

    18、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外关系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 )扬气:创始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3分)影响: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简朴观念发生变化。(2分) (2 )洋气:西方生活时尚。(2分)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4分)(3 )进步:1 9实际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4分)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3分)1 4 .(1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 9 3 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

    19、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 9 3 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 )材料一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 局的影响。(5分)材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特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 4 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

    20、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 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帕尔默现代世界史(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材辩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政府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采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3 )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

    21、策导致的最终后果。(6分)(4 )根据上述材料和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解析: 第(1 )问,结合材料“1 9 3 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但是在1 9 3 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可知行动有进入莱茵不设防区和进军奥地利。材料“1 9 3 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 9 3 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说明希特勒由试探性进军到无所顾忌。凡尔赛条约的相关内容回答其影响。第(2 )问,结合材料“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

    22、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 4 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说明当时欧洲和平主义盛行,人们对一战的阴影挥之不去。第(3 )问,材料三反映的是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以换取所谓的“和平”。这是西方大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 政策的顶峰,进一步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导致二战的爆发。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英法等西方

    23、大国长期推行反苏政策的必然结果。第(4 )问,结合二战前英法的行为的结果、二战的结果及原因综合分析回答。答案:(1 )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2分)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1分)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2分)(2 )思潮:和平主义思潮。(2分)原因: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2分)(3 )政策:绥靖政策。(2分)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分) 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分)(4 )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4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