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43 DB5308 普 洱 市 地 方 标 准 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 繁殖与饲养管理 2014 -12 -16 发布 2015-02 -16 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8/ T 16.32014 DB5308/T 16.3-2014 前 言 DB5308/T 16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分为以下 6 个部分: 第 1部分: 品 种要求; 第 2部分: 养殖环境与设施; 第 3部分: 繁殖与饲养管理; 第 4部分: 饲料营养; 第 5部分: 疫病防治; 第 6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 DB5308/T
2、16的第 3部分。 本标准根据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起草单位:景东彝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普洱市畜牧工作站、景东彝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畜 牧工作站。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大学、景东彝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明学、杨润、杨柳平、杨灿辉、吴铭、余仕亮、张忠新、杨 丕才。 协作人员:尹兆正、余东游、饶春梅。 DB5308/T 16.3-2014 1 景东 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 第 3部分:繁殖与饲养管理 1 范围 DB5308/T 16的本部分 规定了景东无量山乌骨鸡 的种鸡选育繁殖、种蛋管理、饲养管理、生产记录
3、 。 本部分适用于景东境内无量山乌骨鸡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 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质 DG 5308/T 16.1 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 第 1部分 品种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雏鸡 0 周龄 6 周龄 的鸡 。 3.2 育成鸡 6 周龄至开产前 的鸡 。 3.3 脱温 雏鸡达到一定日
4、 龄后,体温调节机能逐步完善,抗寒能力有所增强,或者当时气温较高,适宜雏鸡 所要求的温度,不再需要热源保温。 3.4 育雏日龄 从雏鸡孵化 出壳开始到育雏结束所经历的天数。 3.5 放养日龄 DB5308/T 16.3-2014 从开始 放养、自由采食第一天起到出栏所经历的天数。 3.6 生长日龄 从出壳到出栏所经历的全部天数(育雏日龄与放养日龄 之和)。 3.7 阉鸡(线鸡) 阉鸡系公鸡饲养到一定日龄,经人工摘除睾丸后的(育肥)鸡。 3.8 全进全出 同一鸡场或同一鸡舍只饲养同一批次的鸡群,同时进场、同时出场的管理制度。 3.9 农户散养 利用农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和农田、农地养鸡的一种方式,按
5、照自然繁殖,白天自由采食各种果实、 虫草、砂石等,早晚补饲五谷杂粮的养殖方式。 3.10 自然交配 把景东无量山乌骨鸡的种鸡按公母 1: 8 1: 14的比例养殖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内,采用自然配 种的养殖方式。 3.11 笼养 全程在鸡舍内生活,笼内饲养,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等来满足营养需求的生产方式。 3.12 自然孵化 由种母鸡在产蛋窝内完成的孵化方式。 3.13 人工孵化 采用孵化机由人工控制操作完成的孵化方式。 3.14 自然育雏 雏鸡出壳后由种母鸡带领,人工投喂饲料的育雏方式。 DB5308/T 16.3-2014 3 3.15 人工育雏 在保温室内 ,由人工控制温度操作完成的育雏方式
6、。 3.16 放养 白天在 山林、果园、茶园、荒坡、闲田等适宜的放养场地自由觅食虫草,晚归鸡舍,适时适量补喂 饲料来满足营养需求的传统生产方式。 4 种鸡选育繁殖 4.1 种鸡来源 应来源于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原种保种区或取得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健康 状况 良好,档案记录齐全,综合评定等级优秀的种鸡场。 4.2 种鸡选育 要求 4.2.1 外貌特征 应符合 DG 5308/T 16.1中 4.1的要求。 4.2.2 生产性能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种公鸡:选择体型大、体格健壮、毛色相对一致、 健康 无缺陷并达到品种要求的公鸡。 b) 种母鸡:选择体 型适中、毛色相对一致、产蛋性
7、能好、健康无缺陷并达到 品种 要求的母鸡。 4.2.3 类群 根据无量山乌骨 鸡体格大小,毛色、肤色,高脚、矮脚、毛脚、光脚等不同的类群,选择不同的性 状,培育新品系或组织生产。 4.2.4 繁殖性能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产蛋性能:种母鸡年产蛋量 90 枚, 47 g蛋重 55 g。 b) 种蛋受精率:自 然条件下,种蛋受精率 70 %;采用人工授精,种蛋受精率 80 %。 c) 种蛋孵化率:自 然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75 % ;人工孵化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85 %。 4.3 种鸡繁殖 分为下列几种繁殖方式: a) 自然繁殖: 种 公 鸡和种 母鸡按一定的比例混养,自然交配、繁殖的方式。
8、b) 分群饲养繁殖 : 种公鸡和种母鸡 按 1: 8 1: 12 的比例, 40 60 只 为一群,进行分鸡舍、分 围栏、分群饲养 繁殖的方式。 DB5308/T 16.3-2014 c) 人工授 精繁殖 : 种公鸡和种母鸡采取 分笼饲养。种公鸡每个笼位养 1 只,种母鸡每个笼位养 2 3 只。 5 种蛋管理 5.1 种蛋选择 来源于健康鸡群、饲养环境良好的种鸡场或种鸡养殖户,蛋重在 51.6 g 7.7 g的 范围内, 蛋形以 椭圆形为宜,蛋形指数 在 1.29 1.39之间;蛋壳致密均匀、厚薄适当、无裂纹、无钢皮蛋、 无 砂壳蛋, 蛋壳清洁无污染、颜色 呈 粉白色。 5.2 种蛋保存 应注
9、意以下方面: a) 保存环境:适宜的保存温度为 10 15 、相对湿度为 70 % 75 %之间。 b) 保存时间:以 5 天 7 天为宜,夏季最好 3 天 5 天,冬季可保存 8 天 14 天,但不能超过 14 天。 c) 放蛋:种蛋摆放最好用蛋盘存放,钝端朝上。 5.3 种蛋消毒 应遵循以下原 则: a) 甲醛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体积使用甲醛 30 ml、高锰酸钾 15 g,将种蛋置于蛋库内, 密闭熏 蒸 20 分钟 30 分钟。 b) 高锰酸钾浸泡消毒:用高锰酸钾配制成 0.05 % 0.10 %的溶液,将种蛋置于溶液中浸泡 1 分 钟后,取出滤干余液。 5.4 种蛋装运 种蛋用蜂窝小格
10、蛋盘包装,分层摆放;运输应办理检疫证明。 5.5 种蛋孵化 5.5.1 孵化 条件 孵化应具备下列条件: a) 孵化设备: 有孵化器、出雏器、蛋架车、孵化盘、出雏盘、照蛋器、备用发电机等。 b) 孵化室:有与孵化器相配套的面积和空间,相对密闭,通风换气良好,温度、湿度控制稳定。 c) 孵化温度: 孵化时间为 1 天 18 天 时, 孵化 器的 机内温度控制在 37.8 , 室内温度控制在 23.9 29.4 ;孵化时间为 19 天 21 天 时, 孵化 器的 机内温度控制在 37 37.5 , 室内温度控制在 29.4 30 。 d) 孵化湿度: 孵化时间为 1 天 7 天 时, 相对湿度控制
11、在 65 % 70 %;孵化时间为 8 天 18 天 时, 相对湿度 控制在 55 % 60 %, 孵化时间为 19 天 21 天 时, 相对湿度 控制在 70 % 75 %。 5.5.2 孵化管理 应做好下列几个方面的管理: a) 入孵前准备 :对机器、用具和孵化室彻底消毒;验 表试机正常 后 ,方可进行孵化。 b) 装蛋:种蛋装盘时钝端向上。 c) 种蛋预热: 种蛋装盘后, 将 温度 控制 在 20 25 对其预热 6 小时8 小时。 DB5308/T 16.3-2014 5 d) 温度湿度调节 :设定合理的温度、湿度。 e) 通风换气: 在恒 温时通气孔打开 50 %以上,落盘后全部打开
12、。 f) 翻蛋 :1 日龄18 日龄 的种蛋 每 2 小时翻蛋 1 次, 种蛋达到 18 日龄后停止翻蛋。 g) 凉蛋 :每天凉蛋 2 次 3 次,凉蛋时间一般 为 20 分钟 30 分钟,蛋温在 25 30 时停 止凉蛋。 h) 照蛋 :入孵第 5 天、第 10 天 进行 照蛋,剔除无精蛋、死胚蛋。 i) 落盘 :孵化到 18 天 19 天时,将入孵蛋移至出雏盘出壳。 j) 拣雏 :30 %的雏鸡出壳后,第一次拣出雏鸡和蛋壳, 70 %的雏鸡出壳后,第二次拣出雏鸡和蛋 壳, 22 天最后一次拣雏。 k) 助产 :出壳困难的采取人工破壳助产。 6 饲养管理 6.1 雏鸡饲养管理 6.1.1 育
13、雏方式 分为下列两种: a) 平面育雏:将雏鸡饲养在离地面 80 cm 100 cm 高的网床上。 b) 立体育雏:把雏 鸡饲养在多层笼内。可设 3 层 4 层笼,笼高 40 cm,每层 的 笼间距 15 cm, 托粪盘置于下层笼顶。 6.1.2 育雏条件 育雏应满足下列条件: a) 温度:育雏期间,每周降温 2 3 。育雏温度 参照 表 1 的 规 定。 表 1 育雏期适宜温度 育雏时间 1 天 2 天 1 周 2 周 3 周 4 周 5 周 6 周 7 周 20 周 温度 / 35 33 33 30 30 28 28 26 26 24 24 21 21 18 18 16 b) 湿度: 雏鸡
14、 1 周龄 时, 相对湿度保持在 75 % 70 %; 2 周龄时 保持在 65 %; 3 周龄以上保持 在 60 % 55 %。 c) 通风:做好舍内 的通风换气。 d) 饲养密度:适宜 的饲养密度 参照 表 2 的 规定。 表 2 雏鸡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 周 龄 饲养方式 立体笼养(只 /) 网上平养(只 /) 地面平养(只 /) 3 周 4 周 40 30 40 25 35 5 周 6 周 35 25 20 25 7 周 8 周 30 20 15 20 DB5308/T 16.3-2014 e) 光照: 育雏前 3 天,每天 24 小时连续光照,强度为 50 勒克斯; 雏鸡 4 日龄
15、 7 日龄,每天 20 个小时 光照 ; 8 日龄 16 日龄,每天 16 小时 光照 ;后用自然光照。 6.1.3 育雏时间 一般为 35 天,但冬季延长 1 周,夏季可缩短 1 周。 6.1.4 育雏管理 应做好以下方面的管理: a) 饮水:雏鸡出壳后 24 小时 48 小时让其自由饮水,可在水中添加糖、奶粉和 维生素 C,水质 应 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 b) 喂料:一般在初饮后 2 小时 3 小时开食。每天饲喂次数 为 5 次 6 次,少喂勤添。 c) 饲料:可选用专门的雏鸡料,也可 用自配 的 小鸡料。 d) 断喙:雏鸡生长至 7 日龄 10 日龄进行断喙,部位是从喙尖至鼻
16、孔的 1/2、下喙 1/3 处。 e) 管理: 应 满足育雏条件,根据雏鸡个体大小、强弱来进行分群饲养;注意观察鸡群状况、检查 粪便情况,针对问题, 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 6.2 育成鸡饲养 管理 6.2.1 饲养方式 育成鸡的饲养分为下列几种方式: a) 地面平养: 采用开放式鸡舍,舍外设运动场,其面积为鸡舍的 1 倍以上。公母混群饲养,密度 为 5 只 /,设栖息架、饲料桶(槽)、沙池和饮水器。 b) 网 上平养: 将鸡群置于离地面 40 cm 60 cm 高的网上饲养。 c) 笼养 :将鸡置于蛋鸡笼或自制鸡笼内饲养。公鸡每笼 2 只 ;母鸡每笼 3 只 。 6.2.2 管理 要求 应遵循
17、下列原则: a) 根据个体大小、强弱分群饲养。 b)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降温防暑。 c) 保持舍内空气良好。 d) 饲料可选用育成鸡料,也可自配。 e) 做好清粪排污和日常消毒。 f) 观察鸡群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便形态和其它异常表现,采取相应措施。 g) 定期随机抽取 5 % 10 %的鸡进行体重测定、记录。 6.3 种鸡饲养 管理 6.3.1 种公鸡 饲养管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a) 饲养方法: 种公鸡雏鸡阶段的饲养 管理 见 6.1.4, 种公鸡育成鸡阶段的饲养管理见 6.2。 b) 饲料要求: 饲料采用种公鸡专用料,补充青绿饲料或多维制剂,并限制饲养。 c) 管理要求:应做好以
18、下方面: 1) 公鸡 25 周龄按母鸡数的 10 %进行公母混养。 2) 开展人工授精的种公鸡和种母鸡实行分笼饲养。 3) 舍饲 的种公鸡要有足够 空间,保护好其脚趾。 DB5308/T 16.3-2014 7 4) 种公鸡的使用年限一般为 2 年 3 年 ,优秀的可使用 4 年。 6.3.2 种母鸡 饲养管理应 遵循下列原则: a) 饲养方法: 种母 鸡雏鸡阶段的饲养 管理见 6.1.4, 种母鸡 育成鸡阶 段的饲养管理 见 6.2。 b) 饲料要求:种 母 鸡开产前换成产蛋鸡饲料,要求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 16.5 % 18 %、钙 含量为 3.0 % 3.5 %。 c) 饲喂方法:饲
19、喂 粉料,每天 2 次 3 次,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 ,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d) 管理要求: 应 做好 以下方面: 1) 适时转群: 根据 鸡群生长发育情况,在 种母鸡 20 周龄 21 周龄时,将其从育成鸡舍转入 种鸡舍。 2) 光照:舍饲种母 鸡 达到 20 周龄,且体重达标后,开始逐渐增加光照刺激,每天增加光照 时间 30 分钟,达到每天 16 小时光照时恒定。 3) 应急控制:尽量 避免饲养员变换、断电、断水、饲料突然改变等不良刺激,减少鸡群应急 反应。 4) 观察:经常观察 鸡 群,随时掌握各类鸡群健康和产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 种蛋收集:初产 种蛋不能
20、作为种 蛋利 用。开产后产蛋率达到 50 %( 母鸡达到 26 周龄) , 即可作为种蛋利用。要训练母鸡在蛋箱中产蛋,每 4 5 只 母鸡配备 1 个产蛋箱。要及时 收集种蛋,避免母鸡啄食,种鸡场 应 每天收蛋 3 次 4 次, 收集的种蛋要及时消毒,储存 于蛋库中备用。 6) 记录:做好种鸡生长发育、体重、体尺测定和产蛋等各项资料的记录。 6.4 肉鸡饲养管理 6.4.1 饲养方式 肉鸡的饲养分为下列几种方式: a) 山地放养:将脱温后的鸡群放入果园、茶园、核桃园、林地、农闲地,白天让鸡群在地中自 由 采食天然野生饲料,傍晚补饲精饲料或农家饲料。 b) 庭院厩养: 在农户庭院内围一片空地,配
21、置相应的厩舍,进行饲养,饲喂配合饲料、自配料或 农家饲料,补饲青绿饲料。 c) 厩舍平养: 建设 专用养鸡厩舍,鸡舍一侧设置运动场,鸡群在舍内外自由活动、自由采食。 6.4.2 管理 要求 6.4.2.1 饲养方法 根据鸡的大小、性别、批次不同,采取分群分批饲养,应遵循下列原则: a) 同日龄鸡根据其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出笼上市时整齐度好; b) 公鸡、母鸡分群 饲养,公鸡可 经人工摘除睾丸后成 为 阉 鸡 进行饲养; c) 不同批次出壳的 鸡,要分批饲养; d) 根据市场需求, 分批孵化、育雏,分批育肥、出笼。 6.4.2.2 放养季节和 日龄 最佳放养季节为春、秋两季;夏、冬两季放养雨
22、量大、气候寒冷,要注意鸡群的避雨和防寒保暖。 放养时间:一般脱温后即可放养,冬季寒冷时 50 日龄 60 日龄即可开始放养。 DB5308/T 16.3-2014 6.4.2.3 饲料 脱温前以专用雏鸡配合饲料为主 ,随后逐渐增加青绿饲料用量 ,到60 日龄以后 ,以青绿饲料为主, 配合饲料、自配料等精料为补饲用。 6.4.3 山地放养 应遵循 下列原则: a) 场地及设施:场地选择 应 符合 GB/T 18407.3 的规定。采用分群围栏饲养,根据果园、林地面 积、地形地貌 进行分区围栏,每个养殖区配置相应的棚舍。棚舍要求避风向阳 、地势干 燥,遮 风避雨,保暖防潮。 b) 设备:围栏网可选
23、用尼龙网、不锈钢网、铁丝网等材料;配备足够的补饲料槽、饮水器等设备。 c) 饲养密度:放养密度为每亩 200 300 只 ,每群为 400600 只 。 d) 饲养:将脱温后的雏鸡放 入 果园、林地、荒坡等山地中,让其自由采食虫、草、果、实及矿物 质等野生饲料,按不同阶段的鸡群给予相应的精料补饲,每天中午、傍晚各补饲次,保证供 应充足、清洁的饮水 ,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 e) 管理: 应做好以下方面 的管理: 1)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鸡群淋雨受寒; 2) 防备野生动物(黄鼠狼、野猫、蛇、鹰等)侵害 ; 3) 夜间加强光照防止野生动物侵害鸡群,同时引诱昆虫让其采食; 4) 做好
24、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污,定期对舍内外及放养地进行消毒、灭虫; 5) 防止中毒,果园、茶园等杀虫施肥后,要间隔 7 天, 才能放养; 6) 注意观察鸡群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4.4 厩舍饲养 应注意以下方面: a) 场地及设施:场地选择 应 符合 GB/T 18407.3 的规定。厩舍要求避风向阳、地势高燥,遮风避 雨,保暖防潮;运动场要 用 围栏分隔;场区内外通道要设置消毒通道、消毒更衣间。 b) 设备:按鸡群大小配备足够的料桶、料槽、饮水器。 c) 饲养密度: 雏鸡 6 周龄 7 周龄时饲 养密度为 15 只 / 20 只 / ; 8 周龄 1.2 千克 时饲养 密度为 10
25、只 / 15 只 / ; 1.2 千克以上的大鸡 饲养密度为 8 只 / 12 只 / 。 d) 饲养:雏鸡阶段采用小料 桶或料盘,使用雏鸡配合饲料饲喂。中鸡和大鸡阶段采用料槽或料盆 , 青绿饲料要多样搭配,切碎后饲喂,精料早晚各喂 1 次, 每天每羽鸡喂料量占其体重的 6 % 10 %为宜。 e) 饮水: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 ,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6.4.5 厩养商品鸡 应做好以下方面的管理: a) 温度:育肥期间温度 宜 保持在 15 28 范围 内 。 b) 保持厩舍干燥:舍内垫料要干净、干 燥、无霉变,要 防漏雨、防浸水、 防 饮水器渗漏 ,保持舍 内干燥、空气清新。
26、 c) 运动:让鸡群在运动场自由采食、饮水、运动戏耍,提高鸡肉品质,保持其原生态特色风味。 d) 卫生:鸡舍、运动场及周围环境卫生要定期清理、 消毒。厩舍、运动场每天清扫 1 次,每周消 毒 1 次 2 次;厩舍周围环境每月清扫卫生 1 次、消毒 1 次;饲槽、料桶、饮水器用具等 2 天 消毒 1 次。 DB5308/T 16.3-2014 9 e) 栖架:厩舍内要设置栖架。 6.4.6 阉鸡(线鸡) 应遵循 下列原则: a) 阉 鸡日龄: 14 天 90 天,其中 14 天 25 天最适宜进行阉 鸡 。 b) 出栏日龄: 不低 于 150 天 ,一般为 150 天 180 天。 c) 要求:
27、 阉 鸡前应检查鸡的健康状况,保证在健康 状况 下实施手术。手术前 2 天和后 3 天,在饮 水中 要 添加维生素 K3、 维生素 C 和广谱抗生素,同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防止伤口感染。阉 鸡要单独分群饲养。 6.4.7 肉鸡出栏 无量山乌骨鸡 育肥期为 160 天180 天,出栏 时的 体重 要求 :公鸡 为1.8 kg 2.0 kg,母鸡 为 1.6 kg 1.8 kg。规模养殖 场商品肉鸡 的 生产尽量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 阉 鸡育肥期最少 300 天,出栏体重 为 3 kg 4 kg。 7 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进雏数量、雏鸡来源,饲养员姓名;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饲 养日期、肉鸡日龄、死亡数、死亡原因、存栏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 、消毒记录、用药记录、 喂 料量、鸡群健康状况,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生产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