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CCS B 38 DB5226 黔东南州地方标准 DB 5226/ T 2232020 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20 - 12 - 10 发布 2021 - 06 - 10 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26/ T 223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林地选择 . . 1 4 菌材制备 . . 1 5 林下栽培 . . 2 6 管理 . . 2 7 采收、包 装与贮藏 . . 3 8 初加工 . . 3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白蚁诱杀法 .
2、5 DB5226/ T 223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雷山县农业农村局、雷山县林业 局、雷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贵州省雷山县大塘极贫乡镇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雷山县欧波农农旅投 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雷山县方祥乡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彬情、黄国烜、杨永成、
3、周曦曦、范 斌、陈建祥、李世章、吴胜超、罗安 阔、袁 震、吴先斌、岑 丽、陈欢欢、龙 贞、彭 芳、吴 娟、张启鑫、廖宇娟、韦顺能、石永春、 朱交情、滕永福、杨志勇。 DB5226/ T 2232020 1 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栽培的林地选择、菌材制备、林下栽培、管理,采 收、包装与贮藏、初加工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4、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 林地选择 3.1 生态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1200m1900m, 山地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郁闭度0.65 0.80。土壤为山地黄棕壤、黄壤,地表腐质层4cm,土层厚度 40cm,pH值4.56.0,有机质含量 6.0%。 3.2 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规定。 4
5、菌材制备 4.1 菌种选择 选择与雷山乌杆天麻亲和力好、优质、健壮、不老化的蜜环菌生产种(三级菌种)。 4.2 菌材准备 选择新采伐青冈、麻栎、柞树、桦树等无芳香物质阔叶树作菌材,皮厚木质硬为优。砍伐后就地晾 晒至看到木质部表面有细小裂纹为宜。 菌材以直径5cm7cm为宜, 大于10cm劈成两半, 截成长20cm25cm 木段。 4.3 时间 DB5226/ T 2232020 2 根据麻场海拔高度、菌材材质确定具体时间(年前种植天麻的要提前6个月培养菌材、年后种植天 麻的应提前9个月培养菌材),在7至9月进行。 4.4 场地选择 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林地、林间空地。 4.5 方法 a)顺山挖
6、菌材坑:深为10cm15cm,陡坡或干旱地块适当加深、不超过20cm,宽为60cm、长度为1m 以内; b)坑底铺一层1cm的无杂菌感染的阔叶树湿树叶或把底层土壤挖松,横摆一层菌材; c)菌材距离为1.5cm3.0cm,菌材间横摆2根3根长20cm的细木条; d)蜜环菌摆放在菌材切口靠皮处,枝条种直接摆放在切口靠皮处,木屑种掰成3cm小块摆放在切口 靠皮处; e)用土填充菌棒间的空隙,填充土与菌棒之间不留空隙; f)覆盖3cm5cm的壤土或砂土,易干地方适当加厚,再覆盖2cm以上的树叶等保湿。 5 林下栽培 5.1 种麻选择 选择新鲜完整、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 0 代或 1 代白麻做种麻,用种
7、量 0.5kg/0.75kg/。 5.2 时间 10 月至次年 3 月。 5.3 方法 a)移开树叶、刨开土层,树叶和土放到床的两边备用; b)在棒间和棒两端靠近切口接种处摆放种麻,种麻顶芽朝上、间隔10cm; c)摆好种麻后,用土覆盖,厚度为3cm5cm; d)上面盖一层2cm以上的树叶等保湿。 6 管理 6.1 温度 生长季温度以2025为宜。气温过低应撤掉床上过厚的树叶,气温超过28时,应覆盖树叶等 降温。 6.2 湿度 生长早期适宜湿度45%60%,中期适宜湿度60%70%,入冬前适宜湿度45%以下。旱时应及时浇水。 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涝。 6.3 防寒 地温低于0时床面应增加土层厚度
8、防寒。 DB5226/ T 2232020 3 6.4 病虫害防治 6.4.1 真菌病害 a)选择排水通气良好的地势及土质,选用无污染的菌枝和菌棒; b)菌棒染上霉菌等杂菌,轻者刮去日晒,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 c)选用纯正优良蜜环菌种,适当加大其接种量,造成蜜环菌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 d)加强温、湿、气的管理,破坏杂菌的生长环境,减少杂菌的发生数量,且要严防穴内积水; e)推广天麻有性繁殖技术,提高天麻的抗逆能力。 6.4.2 蜜环菌病理侵染 a)选择排水通气性较好的腐殖质土及砂壤土,并选择有性繁殖的白麻、米麻做种麻; b)开设排水沟,特别是连续暴雨后,栽培穴内积水时,应及
9、时排除积水; c)在秋末冬初季节,除要排好积水外,还要经常抽穴检查,若发现天麻被蜜环菌危害时,应提前采 收。 6.4.3 蝼蛄 5kg谷秕子煮成半熟后,拌入0.15kg90%敌百虫30倍液,拌成毒谷,再加1.5倍的水,选择无风闷热 天气的晚上,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诱杀成虫。或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6.4.4 蛴螬 在成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800倍液喷雾或50%辛 硫磷0.05kg加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5kg制成毒土 撒施;幼虫用上述毒土撒于栽培穴内,覆盖一层土后,再栽种天麻。 6.4.5 白蚁 选择白蚁无外露迹象的地块或用白蚁清制成诱杀毒饵毒杀,参照附录1。 6.4.6 介壳虫 主要采取隔
10、离消灭措施,严重时可将菌棒放在原穴中加油焚烧,杜绝蔓延。 6.4.7 蚜虫 在天麻孕蕾及开花期间每667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兑水40kg均匀喷雾。 7 采收、包装与贮藏 7.1 采收 11月上旬至次年2月,在晴天采挖,起床时轻拿轻放,抖去泥土。 7.2 包装与贮藏 按商品麻、种麻分类,一层细土一层天麻装箱。商品麻及时加工处理,种麻在05沙藏保存。 8 初加工 DB5226/ T 2232020 4 8.1 时间 天麻采收后应在5d内加工为宜。 8.2 传统加工 8.2.1 清洗 把天麻放入清洗池内清洗,清洗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天麻浸泡不应超过2h。 8.2.2 蒸制 按天麻
11、大小蒸至9成熟。 8.2.3 烘干 首次烘烤时,温度以5060为宜,到七八成干时取出发汗24h整形。重复烘烤、发汗2次3次, 直至水分15%。 8.3 设备加工 根据相关设备说明操作。 DB5226/ T 223202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白蚁诱杀法 利用白蚁以木材纤维素为食特性,采取挖坑放置松木或埋放诱集盒等诱集盒等方式捕杀白蚁。 A.1 诱集盒制作 用杉木制作规格为长宽高 ( 20cm 15cm 10cm) 的木盒, 在盒子四周各开一个直径为 1cm 的小孔。 A.2 诱集盒处理 方法 1:把松木条(片)在溶有白糖的淘米水 (500ml 淘米水 +10g 白糖,米水比
12、 =1:3,免淘洗米除外 ) 中浸泡 24h,捞起后在阴凉处风干,然后将松木片装入诱集盒中,合盖,捆扎备用。 方法 2:用松茯苓菌种与松木条(片)拌合压实,装入诱集盒中,合盖,捆扎备用。 A.3 诱集盒的埋放 A.3.1 埋放时间 菌材制作前 15d 20d。 A.3.2 埋放方法 山冲或坡塝间隔 30m 50m 埋放 1 个诱集盒,有腐烂树蔸、树枝地块每 20m 埋放 1 个。 缓坡地四周间隔 50m 埋放 1 个诱集盒,有腐烂树蔸、树枝地块每 20m 埋放 1 个。 A.3.3 覆土厚度 将做好的诱集盒覆土摆放,埋土深度 10cm 15cm,浇透水一次,做好标识。 A.4 集中毒杀 15d 20d 后查看诱集盒,集中毒杀白蚁,将诱集盒重新捆扎好,轻轻放回,尽可能保持原状,之 后每 15d 重复操作。 如遇连续干旱,土壤干燥,可再次湿润松木条及周边环境,以继续观察。 _ DB5226/ T 22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