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4206 襄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22019 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potato in Xiangyang 2019 - 10 - 21发布 2019 - 11 - 20实施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06/T 12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生产技术 . 2 6 田间管理 . 3 7 病虫害防治 .
2、3 8 收获 . 4 9 贮藏 . 4 10 记录 .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有机马铃薯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6 DB4206/T 1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保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治国、王四清、杨伟、温海霞、张兆红、张勇、郭光理、宿秀丽、姜丽虹、 张杰、谭顺林。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3、,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0-3085001,邮箱: 。 DB4206/T 122019 1 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其他。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市有机马铃薯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
4、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毒种薯 应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繁育马铃薯脱毒苗,经逐代繁育增加种薯数量的种薯生 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不同级别的种薯。 4 产地环境 4.1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无规定疫病区地块,远离城区、工矿区、大型医院、 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等污染源。首选通过有机认证或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其次选择经三年休 闲的地块或新开荒的地块开始从事有机生产。 4.2 有机农业
5、生产田与未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包括传统农业生产田)之间应设置缓冲带,防止禁用 物质漂移到有机地块。 4.3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含有机质丰富的微酸性 (PH值5.56.5)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避低洼地块。 4.4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规定;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2012 中二级标准。 DB4206/T 122019 2 5 生产技术 5.1 茬口安排 实行(23)年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前茬作物为符合GB/T 19630.1规
6、定的玉米、杂粮, 其次是大豆茬。 5.2 品种选择 选用中薯5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兴佳2号、华薯1号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种薯应为脱毒种薯, 其质量符合GB 18133的规定。 5.3 种薯处理 5.3.1 精选种薯 播种前2 d3 d种薯出库,剔除病薯、烂薯及畸形薯。 5.3.2 切块 小种薯(50 g)整薯播种,大种薯(50 g)切块播种,切块时要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 应为菱形状或立方状,不要成条或片状,每个切块带有(12)个或1个以上健全芽眼,切块30 g左右 为宜。切块时每人准备(23)把切刀,提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75%乙醇浸泡20 min消毒,切到病 薯后立即换刀消
7、毒,并及时淘汰病薯。 5.3.3 切块处理 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或滑石粉拌种后晾干,待切口愈合后待播。 5.4 整地施肥 5.4.1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耕晒垡杀虫灭菌,深耕20 cm30 cm。种前细耙两遍,整平地面,按设计 的垄宽人工起垄或机械起垄,垄高25 cm左右,厢沟、围沟、中沟三沟配套。 5.4.2 施肥种类 以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绿肥、秸秆堆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外购的商品有机肥, 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施用有机肥种类宜逐年更换或一年同时混施多种有机肥。 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某些土壤培肥物质,见附录A。 5.4.3 施肥数量 每667 m2施
8、上述发酵腐熟好的农家肥(2500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 kg。 5.4.4 施肥方法 用做基肥,采用撒施,整地深耕时施入。 5.5 播种 5.5.1 播种时间 DB4206/T 122019 3 当土壤10 cm地温稳定在(78)时为马铃薯适宜播期,襄阳地区为12月下旬1月中旬。播种安 排在晴天进行。 5.5.2 播种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均可,人工播种要求薯块切口朝下,芽眼朝上。播种深度约(610)cm,播后封 好垄口并随即镇压。 5.5.3 播种密度 起垄双行栽培,垄距(90100)cm,小行距20 cm,株距(2325) cm,每667 m2定植(5300 6500)
9、株。起垄单行栽培,行距(6570) cm,株距(2325) cm,每667 m2定植(38004500)株。 5.5.4 播种用量 每亩用种量(150175) kg。 5.5.5 覆盖地膜 人工或机械覆膜均可,人工覆膜要求播后盖膜时要拉紧,铺平,紧贴地面,膜边用土封压严实,并 在垄面上每隔(23)m压盖一点土。 6 田间管理 6.1 破膜放苗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破口要小,并用细土封好苗孔,掌握在寒潮过后的冷尾暖头破膜放苗。 6.2 防止冻害 防止冻害应注意: 灌水保温,在霜冻到来之前(12)d放水进沟,保持土壤湿润,寒流过后立即排干水; 覆盖防霜,在霜冻来临前用草木灰撒施叶面或用稻草、杂草
10、、搭建小拱棚进行覆盖防霜。 6.3 培土除草 结合培土进行沟内及膜边除草,分3次进行: a) 第1次在马铃薯出苗90%以上时进行; b) 第2次在植株发棵期进行; c) 第3次在马铃薯初花期进行。 6.4 抗旱排渍 马铃薯生长期间,如遇大雨天,要及时清理三沟,防止田间积水;对土壤表面发“白”干旱的田块, 要及时灌水抗旱,应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特别是后期更应加强水分管理。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DB4206/T 122019 4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 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11、合理轮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7.2 病害防治 7.2.1 晚疫病 从开花期开始限量喷洒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波尔多液进行晚疫病预防。发现田间晚疫病中心病 株时及时整株拔除,并带离田块集中销毁,对健康植株喷施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 防治。 7.2.2 早疫病 摘除病叶,并用沼液稀释液喷洒叶面,每隔(68)d喷一次。 7.2.3 青枯病及黑胫病 发现病株后,拔除病株,彻底销毁,病穴处撒入生石灰。 7.2.4 病毒病 利用符合GB/T 19630.1规定的苦参碱防治病毒病传播媒介蚜虫或者黄板诱杀,阻断病毒病传播。 7.3 虫害防治 利用符合GB/T
12、19630.1规定的白僵菌撒入播种沟内防治地下害虫、上述苦参碱防治蚜虫。每50 667m2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出苗后每667m2悬挂30个可降解黄板诱杀蚜虫,铲除地边杂草, 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降低虫口密度。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B。 8 收获 8.1 收获时间 5月中下旬,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枯黄,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而厚,块茎干物 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时即可收获。 8.2 收获方法 选择晴好天气,用干净卫生的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分级装入干净卫生的编织袋或麻袋内,贴 上标签,用干净、卫生的车辆运回仓库,随收随运,轻装轻卸。 9 贮藏 将
13、分级后的马铃薯置于冷库贮藏,冷库储存温度为24。 10 记录 对有机食品马铃薯的生产过程,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全过程,并妥善保存,以备查 询。 DB4206/T 122019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有机马铃薯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有机马铃薯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见表A.1。 表A.1 有机马铃薯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类别 名称 使用条件 植物和动物来源 绿肥 允许使用 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粪尿 等) 经过堆制并充分腐熟 饼粕 不能使用经过化学方法加工的 作物秸杆 与动物粪便堆制并充分腐熟后 木料、树皮、
14、锯屑、刨花、木灰、木炭及腐殖酸物质 等 来自未经化学处理的木材,地面覆盖或经 过堆制 草木灰 允许使用 经有机认证的有机植物专用肥 允许使用 矿物质来源 磷矿石 应当是天然的、物理方法获得的,五氧化二磷中镉含量90 mg/kg 钾矿粉 应当是天然的、物理方法获得的,氯含量少于60% 镁矿粉 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天然硫磺 允许使用 石灰石、石膏和白垩 天然物质或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硼酸岩 允许使用 氯化钙、氯化钠 允许使用 钙镁改良剂 允许使用 氨基酸螯合物 氨基酸与有益金属离子热解 其他物质 非基因工程生产的微生物质肥料(固氮菌、根瘤菌、 磷细菌和硅酸盐细
15、菌肥料等) 允许使用 经农业部登记和有机认证的叶面肥 允许使用 未污染的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 允许使用 DB4206/T 122019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B.1。 表B.1 有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晚疫病 块茎形成期(开花期),4月份 1、从开花期开始限量喷洒11200倍式波尔多液进行晚疫 病预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2、发现田间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及时整株拔除,并带离田块集 中销毁; 3、发病初期,每667 m2使用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 湿性
16、粉剂20 g喷施防治。 早疫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34)月份 1、发现早疫病零星病株,及时摘除其病叶,带离田块集中销 毁; 2、发病初期,取过滤后的沼液1份兑水3份,混合均匀后叶 面喷施于马铃薯。 青枯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34)月份 1、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带离田块集中彻底销毁; 2、在病穴处撒入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 黑胫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34)月份 1、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带离田块集中彻底销毁; 2、在病穴处撒入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 病毒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35)月份 1、选用脱毒种薯; 2、严格切刀消毒; 3、用0.38%苦参碱乳油(300500)倍液防治病毒病传播媒 介蚜虫或者黄板诱杀蚜虫,阻断病毒病传播。 地下害虫 播种期,1月份 1、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虫卵; 2、播种时亩用白僵菌(12)kg与10 kg细土混匀后穴施或 条施防治地下害虫; 3、每50667m2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 4、每667 m2设置1个性诱剂诱捕器,设置高度离马铃薯植株 顶端20 cm左右。 蚜虫 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45)月份 1、用0.38%苦参碱乳油300500倍液防治蚜虫; 2、每667 m2悬挂30个可降解黄板诱杀蚜虫; 3、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