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CCS B 05 DB3305 浙 江 省 湖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5/T 175 2020 稻鸭共作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duck farming system 2020 -12 - 04发布 2020 -12 - 04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05/T 175 2020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水稻 移 栽前的技术措施 . 2 5 水稻 移 栽后的技术措施 . 3 6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2、单季晚稻田稻鸭共作模式下秧田和大田应急用药推荐表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 水稻绿色防控 主 要虫害化学防治指标 . 6 DB3305/T 175 2020 II 前 言 本 文件 按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 本 文件 由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 文件 由湖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 湖州市植保检疫 与耕肥管理 站、浙 江大学、南浔区农技推广中心、南浔善琏田娘 粮食合作社、 安吉县 农业与机械化推广中心 、吴兴区农技推广中心、德清县农技推广中心、长兴县农技 推广总站、 湖州市 农业农
3、村生态与能源中心 、湖州市粮油产业联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仪春、吕进、诸茂龙、潘欣葆、祝增荣、 孙莉、 沈良、 孟华兵、杨凤丽、柏 超、周文武、邢晓鸣、李军、宓盛、向文斌、 潘琪、吴其章 、 周婷 、 叶海斌 。 DB3305/T 175 2020 1 稻鸭共作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 稻鸭共作 技术的术语 和 定义 、 水稻移栽前 、 水稻移栽后的技术措施和生产档案 。 本 文件 适用于 单季晚稻 移栽田 稻鸭共作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 件。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 :禾谷类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 规范 GB/T 15791 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3 绿色食品 畜禽卫生防疫准则 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730 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 NY/T 5010
5、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3/T 680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鸭 共作 rice-duck farming mode 指将 15d龄以上的鸭子从水稻分蘖期开始围养在稻田内,使鸭子和水稻共同生长,利用鸭子活动和 取食 来控制 病虫草 害 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技术。 3.2 非稻田生境 non-rice habitats DB3305/T 175 2020 2 农田生态系统中,与稻田相邻的有其它植物覆盖或生长的自然和人为生境,如其它作物、树林、园 地、草地等 。 3.3 移动鸭舍 mobile duck house 在稻田
6、 上水口一侧 简易搭建 的 可拆卸鸭棚 ,供鸭子避雨休息的场所 。 3.4 陆上运动场 land sports field 在稻田 上水口一侧的土地上 、紧挨移动鸭舍 围网而成的供鸭子栖息的 陆地 区域。 3.5 水上运动场 water sports field 在稻田上水口一侧、 紧挨 陆上运动场 有网围合而 供鸭子游水活动的 水面 场地。 4 水稻 移 栽 前 的技术措施 4.1 环境要求 水稻种植环境应符合 NY/T 5010的要求。 4.2 田块整理 4.2.1 平整土地,贯通沟渠。排灌分系,具有较高的防洪与排涝能力。 4.2.2 对冬闲田,宜 在清明前将 田块上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杂
7、草种子萌发。在杂草进入生殖生长期 前 进行全面耕田,后继续上水保持土壤湿润,促使 剩余 其他 杂草生长。在水稻插秧前进行翻耕 耙田 。 4.3 鸭子巡 田 在清明后、水稻种植前,每 667m2放 10只 20只鸭子巡田,取食杂草、害虫和土壤中的杂草种子, 实现鸭粪肥田,根据田块情况减施有机肥做基肥 。 4.4 种植 方式 稻鸭共作的水稻种植采用移栽方式。 如采用机械化移栽,需符合 DB33/T 680的相关要求。 4.5 品种选择 水稻应选用抗病、高产、抗倒伏、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水稻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4404.1的 规定。 4.6 秧苗培育 4.6.1 采用集中育秧。如采用露地育
8、秧,种子经浸种催芽放置 在室外苗床后,采用 孔径 0.425mm 0.850mm( 20 目 40目 ) 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白背飞虱和灰飞虱,预防病毒病。有条件的采 用温室或大棚育秧。 DB3305/T 175 2020 3 4.6.2 做好种子消毒和 带药下田 (参见附录 A) ,预防恶苗病 、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细菌性病害 和稻瘟病等 。 4.7 鸭种选择 鸭子选择野性好、杂食性强和抗病能力高 , 体型 较小 的品种 ,如绿头野鸭或绍兴麻鸭。按 照 NY/T 473 的 要求做好鸭子 卫生 免疫。 4.8 保育天敌 4.8.1 种植蜜源植物 在本田机耕路两侧,种植多年生低矮灌木
9、大花六道木、小叶黄杨等;在本田田 边 ,分期( 4月中下 旬、 6月中下旬)播种一年生芝麻、大豆、百日菊等显花植物,确保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植物开花,为 天敌提供食料和栖境。 4.8.2 田埂留草 保留田埂杂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和庇护所。 4.8.3 保护稻田周围非稻田生境 保留和保护稻田周围的有植物覆盖的自然和人为生境如其它作物、树林、园地、草地等。 5 水稻 移 栽 后的 技术措施 5.1 防逃设施 放鸭前, 在稻田四周将 尼龙网用竹竿或 木桩加固围合,建成防逃围栏,围栏高度 60cm 80cm。 根据 方便农事操作原则, 按照稻田形状 进行围网,围合稻田面积与养鸭数量需比例适中。 5.2
10、搭建 移动鸭舍 5.2.1 布设自来 水管,水管出水口设在鸭子栖息活动场地内。移动鸭舍设置在水管出水口附近,在移 动鸭舍和水管出水口旁边设 陆上运动场 和 水上运动场 。移动鸭舍建设需符合 NY/T 473 的要求。 5.2.2 鸭子数量 、 鸭舍 、 陆上运动场 和 水上运动场 的 面积 设置 宜符合 如下比例 : 如 养鸭 200只,需 移 动 鸭舍 18 m2、 陆上运动场 60 m2、 水上运动场 100 m2。 5.3 放鸭下田 5.3.1 在秧苗移栽 15d 25d后,将经过育雏与适水训练的 15d龄以上的雏鸭放入 已 围网的稻田中, 放 养密度为 10 只 /667m2 20只
11、/667m2。 5.3.2 水稻抽穗后 、 第一批鸭子赶上岸后,将第二批 15d 18d龄雏鸭安排下田(秧苗移栽后的 80d 90d),放养密度为 10只 /667m2 20只 /667m2。 5.4 水浆管理 5.4.1 秧苗移栽后, 寸水护苗, 浅水发棵。 5.4.2 在首批鸭下田后至第二批鸭 离 田前,田间水位保持 浅水层 , 便以保障鸭子活动能力,随着鸭子 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在水稻封行后,在保障鸭子活动能力前提下,田间水位降低至 3cm 5cm。 5.4.3 在达到总苗数的 80%时,及时进行排水 搁 田,控制无效分蘖, 搁 田后复水。 DB3305/T 175 2020 4 5.4.
12、4 水稻成熟后,排水晒田。 5.5 放鸭 日常 管理 5.5.1 在稻田的田头位置搭建用于鸭群栖息的活动鸭舍、 陆上运动场 和 水上运动场 。 5.5.2 每天 傍晚投喂一次, 投喂以稻谷为主、玉米为辅, 每次投喂 70g/只 100g/只 。 随着鸭子长大, 适当增加投喂量。 投喂饲料需符合 NY/T 471 的要求。 5.5.3 防疫管理。按照 NY/T 473 的要求,全程开展科学防疫。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和 NY/T 472的要 求使用相关兽药 。 5.6 性诱剂诱捕 从 6月中下旬至 9月上旬,在稻田四周田埂边的稻丛间放置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提倡大面积连片使用, 平均每亩 1个诱捕器。诱
13、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顶部距离水稻冠层 15cm 20cm。选用干式诱捕器,按照 诱芯有效期及时更换诱芯。 5.7 应急防控 5.7.1 按 GB/T 15790、 GB/T 15791、 GB/T 15792、 GB/T 15793、 GB/T 15794 和 NY/T 2730 的要求, 开展稻田病虫害系统监测。 5.7.2 水稻破口前 7d 10d, 预防 稻曲病等穗期病害 (参照 NY/T 2156) 。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达标 防治 (参 见 附录 A和 附录 B) 。 5.7.3 施药 前 ,先临时赶 鸭 离 田,确保不受影响 。 5.8 赶鸭 离 田 水稻抽穗前 ,首批鸭离 田。水
14、稻 收割前, 第二批鸭 离 田 。 6 生产 档案 按照 NY/T 473 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生产记录、用药用肥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档案,档案保存期 为 3年以上。 DB3305/T 175 2020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单季晚稻田稻 鸭 共作 模式下秧田和 大田 应急 用药推荐表 单季晚稻 田稻 鸭 共作 模式下秧田和 大田 应急用药 见表 A.1。 表 A.1 单季晚稻 田稻 鸭 共 作 模式下秧田和 大田 应急用药 推荐表 B 防治对象 生物源农药 化学农药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恶苗病 咪鲜胺 +氰烯菌酯。 浸种 重在预防。杂交稻种子浸种 24 h;常规稻种子浸种 48 h。
15、 肟菌异噻胺、甲霜种菌唑、 氟环咯精甲。 拌种 着药均匀,通风阴干。 精甲咯菌腈。 种子包衣 着药均匀,通风阴干。 蓟马 吡虫啉、噻虫嗪。 拌种 着药均匀,通风阴干 。 稻纵卷叶螟 氯虫噻虫嗪 、 氯虫苯甲酰胺。 秧田喷雾 移栽前 2d 3d。 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 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甘蓝夜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 。 氯虫噻虫嗪、 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 三氟苯 、 四氯虫酰胺 、茚 虫威。 大田喷雾 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施 药,均匀细喷雾。 稻飞虱 吡虫啉、噻虫嗪。 拌种 着药均匀,通风阴干。 氯虫噻虫嗪 、 三氟苯嘧啶。 秧田喷雾 移栽前 2d 3d。 金
16、龟子绿僵菌 CQMa421。 三氟苯嘧啶、 氯虫 三氟苯 ,烯 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 大田喷 雾 粗喷雾。 用足水量,其中 杂交 稻穗期每 667 m2用水量 75kg。 纹枯病 苯甲嘧菌酯、 肟菌 戊唑醇 。 秧田喷雾 移栽前 2d 3d。 井冈霉素 A、井冈蜡芽 菌、多抗霉素。 苯甲嘧菌酯 、 肟菌戊唑醇、 噻呋酰胺、 苯甲丙环唑 、 丙环 嘧菌酯 、 氟菌氟环唑 。 大田喷雾 粗喷雾。 稻瘟病 肟菌异噻胺。 拌种 着药均匀,通风阴干。 苯甲嘧菌酯、 肟菌 戊唑醇 。 秧田喷雾 移栽前 2d 3d。 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 井冈 蜡芽菌、多抗霉素。 三环唑、肟菌戊唑醇、 苯甲嘧 菌酯
17、、 稻瘟灵、吡唑醚 菌酯 。 大田 喷雾 破口 前 和齐穗期预防穗瘟。 稻曲病 井冈霉素 A、 井冈 蜡芽菌、井岗 枯草菌。 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 戊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 氟环唑、丙环咪鲜胺。 大田 喷雾 破口前 7d 10d和齐穗期 预 防 。 细菌性病害 噻霉酮、噻唑锌、噻菌铜。 大田 喷雾 台风前来临前预防。 注:必须使用水稻上登记农药品种;严禁使用国家命令禁止的农药品种。 DB3305/T 175 2020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稻绿色防控 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指标 水稻绿色防 控 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指标见表 B.1。 表 B.1 水稻绿色防控 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指标 水稻生育期 稻 飞虱(头 /百丛) 稻纵卷叶螟 ( 头 /百丛 ) 分蘖前期 放弃防治 放弃防治 分蘖盛期(封行期) 1000 150 孕穗期 1000 1500 60 穗期 1500 2000 / _